-
曾经的往事,化作蝴蝶,飞舞在那逝去的梦里,显得格外美丽。今日的相聚,像是一道霞光,一闪而逝,让人来不及细细体会。明天的期盼,宛如云海缥缈,是梦是幻,是真是假,谁能看清?人生就像一段风景,五彩缤纷黑白分明,既有耀眼的璀璨光辉,又有平淡的朴实无华。两者相辅相成交融合一,这就组成了一副完整的风景,也是一段完整的人生。过去的,就留给我们去回忆,现在的,我们要好好珍惜,将来的,需要我们去努力。只有不我以前干...
作文《默默承受》
曾经的往事,化作蝴蝶,飞舞在那逝去的梦里,显得格外美丽。今日的相聚,像是一道霞光,一闪而逝,让人来不及细细体会。明天的期盼,宛如云海缥缈,是梦是幻,是真是假,谁能看清?人生就像一段风景,五彩缤纷黑白分明,既有耀眼的璀璨光辉,又有平淡的朴实无华。两者相辅相成交融合一,这就组成了一副完整的风景,也是一段完整的人生。过去的,就留给我们去回忆,现在的,我们要好好珍惜,将来的,需要我们去努力。只有不我以前干...
承受是层层巨浪拍打岸边的岩石,享受是花儿含苞欲放是的花香。
承受与享受是相互依存的,心连心、手牵手的。
有些人讨厌承受,讨厌承受所带来的苦闷与不快,而她看到的只是享受中光彩的一面,并不曾听闻过享受钱所享受的另一面“光彩”,一个人如果不愿去承受就意味着他不愿去享受,也应拿得起放得下,让身心平衡,不能“坐着山,望那山”在承受中追寻享受
承受与享受是一个相对的载体,生活中任何一个享受的背后都有一承受在默默的给予支撑,任何一个承受面前都有一个享受在焦急的等待......明星们在舞台的英姿使我们赞慕不已、欢喜不已,而人们只是看到了浅薄的一面被他们在舞台的几分英姿所迷惑,背后的“黑幕”大家又知道多少?泪水与汗水无数次横过他们的心灵、失败与痛苦的浪花多少次袭击过他们的精神目标,有时经历的一次打击和挫折会把你推向人生的低谷,甚至使他们一蹶不振,有人会说“那我们就等待着命运的安排好了。是的命运的安排我们无人知晓,但我们可以改变现状,享受也是在无形中迸发的。的确,你所承受的痛苦会使你痛不欲生.但是,你所承受的痛苦会感化身边的人,享受的快乐和幸福不单单是你一个人的,而是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有时承受了过了“负载体”享受在你面前也显得无足轻重了,但你也不要一味的去享受,当你身心在没有任何负担的情况下时,承受也就按照着自己的计划慢慢侵蚀着你的精神养料,给身体带来了痛苦和负担。
因此,我们要学会如何正确对待承受和享受、理解承受和享受’懂得承受和享受,使承受和享受成为你的左膀右臂,在生活中承受起痛苦,同时也在痛苦中享受着快乐,人生的意义永不颓颜,承受和享受会使你的生活更充实,人生更美好。
鱼和飞鸟的爱情,究竟是鱼越过篱笆到达天堂,还是飞鸟折断翅膀跌落地狱?
——题记
淡然的看天上鸟儿掠过,天空顿时变得好辽阔,好亮丽,心中无比舒畅,世界是美好的!
不再去感慨历史的沧桑,不再去妄想明天的辉耀;不再为犯下的错怨悔,不再为曾经的成功自喜。放眼现在,我们正值青春年少,慢慢开始思虑,开始成熟。
“一个男的,一个女的,原本感情很好,可是一次危机使得男的家支离破碎,一下子,他从职场精英成为了一个乞丐,请问女的还会爱他吗?”
当听到这里时,一些少男少女都会犹豫,会举棋不定。
“如果是女的出了车祸,毁了容呢?男的还会爱他吗?”
会?不会?顿时,高潮迭起,大家有的窃窃私语,有的默默低笑,有的……没有一个人敢肯定,敢发言,敢下定论。这里,一下子安静下来了,空气好象凝固了一般,不再流动。
静悄悄的,不知是谁喊了出来:“如果,那个男的就是那个女的的父亲呢?”
“是呀,或许,她就是他的女儿!”“也对啊,我们都太局限于……”
再一次沸腾,不再有新的答案了,没有纷争,没有暗笑,没有疑惑。此时此刻,所有人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亲情无价!
在这个日渐变化的社会里,唯有亲情一直都未改变,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永远爱着自己的孩子,呵护着,疼爱着。而孩子呢?尽管有的和父母天各一方,然而在有苦难来临的时刻,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因为亲情是一种能够承受一切的爱啊!
你爱你的父母吗?
你的父母爱你吗?
问问你的心吧,你内心的感受才是最真实的!或许现在的你,身心疲乏,迷茫困惑,不知所措,然而,你要记着,不论现在的境况如何,你的父母一直都在祝福你,在守护你,就算他们的翅膀已经老化,但他们的爱是伟大的,能承受一切,你的一切!
爱你的父母,不论他们在你的身边,还是在你的心里。
看看天空吧,那是父母对你会心的微笑,守护着你,直到永远!
鱼和飞鸟,无需改变自己的一切,一样可以有爱,因为它们来自于同一个世界,可以产生一种承受一切的爱!
——后记
(这是我对一个朋友的鼓励,这是一个单亲家庭,我希望他不要为生活忧虑,毕竟他的父亲还爱着他。)
(姜慈悦)
一个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人,他的生命不会丰富;一个没有经历过困苦的人,他的人生就不会有内涵,他将永远是一个不成熟的人。世界本来就有许多难言的苦,如果是强者,那么,学会承受吧!
现实有时会与理想矛盾。也许你心中有一盏理想的明灯,可它似乎可望不可及;也许你想做好事,可却把事情搞得一团糟;也许你憎恨单俗,可又耽于世俗中的一切琐事;也许你播了种,可由于你的不善耕耘,费尽心机后却结不出果;也许你的内心超出自我,可在现实中却逐一否定。如果有韧性,坚信自己,那么,学会承受吧!
有句话叫“白忍成金。”忍耐不意味着屈服,忍耐是积聚力量,准备着下一次的成功。忍耐是高瞻远瞩,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也许突如其来的暴风雨会使原本心情不佳的你悲哀,但你不需要以在暴雨中伫立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你不需要理会它,因为你知道,没有暴风雨的悲哀便没有雨过天晴的难得欣喜。也许突然降临的寒冬会使原来衣衫单薄的你寒冷彻骨,但你不需要以整个人身躯去撞击冬天的大门来表达自己的反抗,你不需要在乎它,因为你知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我们始料不及的事情,正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要不怎么会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叹。但是如果你能够承受一切,如果你能跌倒了又爬起来,那你还会涌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凌云壮志的万千豪气。
棱角分明的少年,不知道现实的山是否头长成的,总是拼命地去撞击出火星;不知道幻想的云彩是雨做的,以致怎么也无法阻止它任意撒落。在经历了一次次承受的进化后,才会消了幼稚的尾巴。
让我们用坚毅的心情,恢弘的气度,庄严的胸襟去承受大风大浪,承受磨难挫折,承受生活的一切馈赠。
如果你能够自强、自立,如果你儿时的梦想始终引着你,如果你愿意无怨无悔,始终不渝的热爱生命,那么,学会承受吧!
有人说,生命如海洋,波涛汹涌,奔腾不息;有人说,生命如道路,蜿蜒曲折,伸向远方;有人说,生命如花朵,俏丽多姿,姹紫嫣红。一千个人谈生命就用一千种不同的理解。因为生命是神奇的造物主,他很伟大,可以书写一切奇迹;他又脆弱,薄弱蝉翼,承载着我们不可获知的未来,然而生命也有着他所无法承受之轻,那就是——信念。
2008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我曾不止一次对着电视机默默地滚下泪水。永远无法忘记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带给我们的震撼。我无法接受眼前的残垣断壁,更无法让自己从痛苦的情绪中脱离出来。可我看到你微笑的脸,看到了你激动着对救援人员说谢谢,看到了你奋不顾身一次次冲上废墟的身影……我泪流满面,我知道,是信念让你们在被掩埋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保持乐观的心态,是信念让在废墟下100多个小时的你坚持到了最后,是信念让你不放弃生的希望,昼夜不停地营救遇难人员。是信念,是强大的生命所无法承载的那一份重量,就算获救后会面临截肢等残酷的现实,你们依然可以笑着面对一切。因为,思想的残缺才是最可怕的。只要你不放弃,不抛弃,拥有坚持到底的信念,你就是最后的赢家!就好象残运会上的运动健儿们,他们从未放弃信念。一次次用实际行动挑战残酷的现实,一次次用思想的完整克服肢体的残缺,一次次登上最高领奖台。他们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笑容里更多是坚持,是决心!是比奖牌还要珍贵的信念!
我一直以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莫过于生命。可是经历了2008这多灾多喜的一年,我才明白:再强大的生命也有他无法承受起的信念。信念是什么?信念是三月的春风,将希望播种,把生命唤醒,用真诚酿泉;信念是冬日的暖阳,点燃坚持的火把,照亮每个人的心灵;信念是母亲温柔的双手,挽起失落抚平伤感,拭去眼角的泪痕!
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乘着自己的信念之船迎接风浪的袭击,感受风雨的洗礼,风再大,浪再急,也掀不翻信念的船,那时生命不可承受之轻,是力量之源!
光,驱散阴霾,点亮希望;暗,黑漆阴冷,杀戮无数。我们无一不向往永恒的光明,但真正的光明何时降临人间,恐怕遥遥无期。岁月弄人,弥留之际,幡然醒悟,原来自己跟自己开了个玩笑,毕生心血,曾经的理想,化为一片无奈的泡影…
生活是一部书,相信但凡用心去品味的人都不会再怨天尤人,会正真发现我们很幸福,真的很幸运…
场景一
堆积如山的垃圾点,臭气熏天,一股股浓烈的糜烂腥腐的气味在烈日的助长下更加肆无忌惮。往来的行人恨不得退避三舍,长上个三条腿,都掩着口鼻急匆匆跑过,我厌恶的对垃圾点一瞥,惊奇的发现,其中有个身影!
那是一个老妇人,岁月的沧桑遍布了她那破败的躯体,丘壑般的褶皱让人痛心无比,她的背驼了,生活重压下她终于呈现出赫然的九十度,脊椎骨高高的耸起,这让我无缘无故地想起了骆驼,那个被人成为沙漠之舟的动物。
她轻缓的移动着,走在那令人做呕的垃圾点,没有丝毫的不适,慢慢的翻动着,寻觅着,找一些在她眼中还不算太破旧的…突然,一只穿的变了色的球鞋被拉了出来,她目光一亮,仿佛找到了什么珍贵的东西,珍爱的托在手上,又缓缓的打开了她那一直没开启的空塑料袋,放了进去。接着,仿佛今天交到了什么好运气,一支废钢笔,一罐过期的咖啡,几个易拉罐被纷纷翻出…许久,她满意的走了,但我,痛心的流泪了,自始至终,我也没有走上前去…
场景二
它是一条小狗,一条流浪狗,是我初中三年上学路上的常客。它长的很可爱,以我的判断,它最初应该是白白胖胖整天围着主人的可爱精,从它走路的样子就可以判断出是什么原因它被抛弃了,它的一条腿折了。
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吃过早饭去上学,无疑,我又遇到走路诡异的它,可是我再也不能像往常一样视而无睹了…它很专注的撕咬着,时而发出满意的哼哼声。那是一团红红的肉,不知是哪家烤肉店扔弃的路边,还是别的什么,辨别不清,现在它们都血淋淋的了。似乎感觉到我的目光,它抬起头,暂缓进食,左眼发白的瞳孔盯的我发毛,原来它还瞎了一只眼睛…终于知道它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存活的…
场景三
一辆装满水泥的四轮汽车停靠在路边,几个工人在卸车,我的脚步慢了下来,因为我看见了一个熟人,我二舅。
他满身全是白色的灰状物,一双布满老茧的大手狠狠的抓起一袋水泥,扛上肩头,劳累的神色让人不忍,不是逼不得已,谁又会如此呢?已近花甲之年,还要疲于奔命。他注意到我了,我整理神色,快步迎上去。“哈哈,这不大外甥么”他愉快的说道,仿佛他在闲庭信步,刚才的疲惫一扫而光。“呵呵,二舅,你在这干活啊”我笑着回答着。“嗯,这不出来挣钱养家啊,你哥和你姐现在自己养活自己就不错了,我怎么好意思伸手要钱?”二舅的一番话,让我心头一酸,我强打欢笑,许下有时间去他家吃饭的诺言,我走了,但他那劳累的背影在我的眼中久久不能消散…
生活中,每每想起,我都会喘不过气来,发生在身边的不幸比比皆是,我们又为何怨天怨地,感叹人生不公平呢?有光的地方就有黑暗,我们只能接受现实,只要自己活的很充实,有意义,生活在光明还是在黑暗中又有什么区别?
有些伤痕,划在手上,愈合后就成了往事。有些伤痕,划在心上,哪怕划得很轻,也会留驻于心。有些人错过了,那是一生无缘!
生命中,总是有一些承受不住的痛。有些遗憾,注定要背负一辈子。
生命中,总是有一些抓不住的感情在我们身边溜走,注定要回忆一辈子
谁都有过这样的时刻,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感情的伤口在隐隐作痛。心在回忆中挂满泪滴,提醒着我们在曾经那样的岁月里,我们怎样地被爱神的手臂抚摸,又怎样地被爱神冷漠的眼光所伤,独自一人背负行囊在情感的荒原上流浪……
或许我们应以一种平静如水的心情来追忆,温馨的往事,浪漫的情怀,出人意、出天意的离别。但真能做到平静如水吗?一切就是这样,最初的情感最真最美,却往往最脆弱最单薄。迷惘和忏悔,幽怨和心痛,似跌落在昨日的珠链,每一颗链子都印满青春和屐痕。满天的落叶飞舞,竟不知飘落的都是雪花;满窗的秋雨迷蒙,意不知滚落的都是泪花。到底是从凄冷的晚秋开始?还是在冰凉的残冬结束?
往事如烟如雾,不肯离开,不肯散去,前路上依旧走着一个人,却分不清是你还是我?真情与无情就在这里曝光,真心与假意就在这里脱壳。用指触地,写你的诗、唱你的歌、画你的眸子、刻你的名字,读一段回忆,想象花开花落,没有人呼唤我从梦中醒来,没有人牵引我走出迷谷。只好自己拴住翅膀,捂住眼睛,迷失在茫茫人海,孤独的走过一段段寂寞的旅途。不想停步不想回头,就这样风里雨里,云里雾里,孤苦地站成一尊塑像,却不知向谁倾诉……
曾几何时,梦无牵挂,又曾几何时,生命薄如蝉翼。而今天我才体会到涌入心池的爱恋,原来竟如此厚重,如此炙热。几次推窗放飞,又几次情然萦回,伤心是一种说不出的痛!原以为在生命中的某个小站上遇到你,用一颗包容的心去触摸你的脸,让你感受一丝丝的牵挂,抛洒所有的笑颜,在每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对你我毫无保留,但是换来的却是心碎,静夜中一点点银光是不是星星的眼泪?亦或是星星也心碎了,为了谁?
生命是一条湍急的河流,在短暂的流逝中我们曾遇到过大坝,遇到过泥沙,亦或是暴风骤雨,这些障碍与困难、磨砺与痛楚或许会成为我们心中的暗礁。可是,当我们勇敢地面对时就会发现,那些曾经的伤疤会让我们生命的河流,流得更宽、更远,更加清澈无比。
学会承受痛苦 小时候,总是担心自己的错误被老师当堂指出,仅仅是因为小小的自尊心已经能够强烈地感受到什么是羞耻。可是,生性顽皮的我总是免不了被老师恨铁不成钢地呵斥,于是流泪、伤心,甚至产生了对老师的埋怨。随着岁月的流逝,当我长大了、懂得更多时,才发现那些严厉的批评——“坐直了”、“为什么粗心的毛病老是改不了”、“字要写得横平竖直,因为你是中国人”却又显得那么地亲切,因为我良好的形象与习惯赢得了朋友们的称赞。
于是,曾经小小的痛,变成了现在的财富。
成长中,多次面对着与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朋友离别的场景,每次都忍不住潸然泪下。当我在新的环境中慢慢摸索时,孤独的痛楚便会悄然爬上心头。然而在朋友们不断地祝福与鼓励中,也逐渐明白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道理,更加地懂得珍惜与守护这些来之不易的友情。
于是,痛苦教会我为人处世的道理。
在所有的离别中,亲人的逝去会让人更加地迷茫与绝望。看到曾经熟悉的生命走到尽头,记忆中与之一同经历的坎坷与幸福,在撕心裂肺的哭声中再次浮上心头。然而,在无尽的缅怀中,我们也明白:逝者已去,生者已矣。于是,学会更加地珍惜身边鲜活的生命,并带着离开的亲人的梦想,勇敢地走下去。
于是,痛苦又教会我如何行走在这光怪陆离的社会上,给了我永远向前的信念。
学会承受痛苦吧!既然无法逃避,就勇敢地接受。你会发现,当我们坦然接受后,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礼物出现在痛苦的尾巴上。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主人公“我”是一位妙龄少女,她深爱着自己的男友。有一天,她问他:我在你心里有多重?他说:你在我心里的重量,是21克。女孩很失望,她伤心地想:他对我的爱才21克,而我却把他当作自己的生命。
爱的天平倾斜了。女孩最终决定与男友分手。就在说分手时,一辆车急驶而来,眼看就要撞倒女孩,男友冲过去把她推开,自己却倒在车轮下……
“我对你的爱,重,21克……”这是他留给她、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话。
女孩伤痛不已,更让她伤痛的是——3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看到一部外国电影,片名就叫《21克》,才知道这个源自西方的古老传说——每个人死后身体会减轻21克的重量,这便是灵魂的重量。一瞬间,她泪流满面!曾经有一个人,对她的爱重21克,而她却认为它太轻,放弃了。现在她终于明白,他有多么爱她!可他已经不在了!
我知道,这个故事也许虚构的,但我还是被深深地感动了。在我心中,它比真实更真实。
我知道,灵魂是不可以称量的,但我相信它是有重量的。如果,我们只有21克的灵魂,那么,这也就是爱的重量。
所以,当一个人对你说,他的爱重21克时,那便是最重的爱,因为那是他全部的生命呵!一个人,无论生前有过多少功名利禄,荣辱成败,都会随着生命的终结而消失,能够留在世上的,只有21克的灵魂。
21克的爱,便是最重的爱。
可惜,年轻时,我们不懂爱情。总以为,爱一定是浪漫的,伴着玫瑰、咖啡。总以为,爱一定是沉甸甸的,伴着香车、豪宅。不可否认,商业时代的爱情,或多或少和物质联系在一起。玫瑰VS咖啡,确实能营造爱的氛围。香车VS豪宅,无疑会夯实爱的基础。但物质的爱,无论多么繁华,终有尽头。它局限在自己的局限里。爱,说到底,是心灵的产物。
多少人爱你年轻欢畅的时候,爱慕你的美丽, 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朝圣者的灵魂。
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诗,一语道出爱的本质——
爱,不是肉体的欢畅,不是精神的绽放,它是一场灵魂的朝圣
为何女孩都迷恋校园小说?因为青涩的我们盼望有一份青涩的恋爱……而我们知道这个所谓的恋爱——初恋是涩的,不会包含太多的甜蜜,有的也只是瞬即逝的满足感而已。
不例外的是:此时的我也是喜欢校园小说的,说不上迷恋,只是有时会幻想着能有一个特殊难忘的“早恋”,就如那些缠绵的主人公那样子,轰轰烈烈且又不失平平淡淡的幸福,当然,这样的感觉已经被父母彻底扼杀了;而例外的是:我排斥恋爱,更加觉得,“‘爱情’这种‘游戏’作为现年龄的我们玩不起”,故事主人公的爱情故事往往都是曲折的,最后的结局却往往都是幸福美满的,作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我们不得不接受种种的无奈,事事都不是完美的,所以一般现实生活中看起来幸福的情侣们一般都是以失败告终,恋爱中太过于至死不渝,婚烟中可能就会有更多的争吵。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并不能完全的肯定现实中会没有例外的,也许有时这种“幸福”只是我没有发现而已。
我身边的朋友大多“早恋”,不过,我想他们厌恶类似“早恋”这样的字眼,“早恋”我们可以?理解?为如朝阳一样青涩害羞的恋爱吗?或者是?真正爱情之前的演习?呵呵,我知道会有很多人不同意这样的理解方法,所以只能用这样的“可以?理解?或者是?”符号来代替我的不确定看法。就如小说里的那样,他们寻求的只是一种刺激的感觉,或者说是鲜新感,而他们所不能承受的是如小说里那样“可能是真实的情感”,我们都还是太过于年轻,不会理解爱情的含义,我们能做的其实也就只是默默接受父母的扼杀,或者接受这个叛逆冲动的青春。
生命所能承受的不是轰轰烈烈、至死不渝、天涯海角的感情,当这样的感情削磨去它身上的刺,便没有了起初那样的刺激、鲜新感。于是这样的“伟大的感情”便为平淡。也是,如果一生都承受着这样的感情,那样就太苦、太累……
生命所能之承受的吗?我想,应该是平淡吧!对呀,是谁说过,平平淡淡才是真……
一场遥远的战争。
一种至今威胁人类生存的武器。
一段丧失人类基本道德的关于苦难和屈辱的记忆。
28次带领180名老弱病残与一个国家政权的对峙,进行一场遥遥无期的没有硝烟却震撼人心的战斗。
王选,一位普通的中国女性,在为我们揭开那段悲惨历史时,也我们带来时代感动和心灵震颤,洗涤着我们心灵的灰尘,唤醒着我们的良知与责任,用无声的行动振聋发聩地告诉我们:历史,我们不能承受之重。
她用生命和岁月为我们拂去历史的灰尘,让侵华日军使用细菌战的罪恶历史暴露在正义的阳光下和爱好和平的人的眼中。
她面对的不是一两个敌人,而是一些麻木的日本民众和顽固强硬的日本右翼势力;她接受不是一两个人的嘱托,而是那些去世的现存的,永远被时间抹去姓名的或是站到日本法庭上为公众所知晓的受害者的嘱托。
难道这一切她无从选择吗?
她本可以有安逸的在日执教生涯,有稳定的收入以及平静的生活,但是她站在了我们面前,担任了侵华日军细菌战中国民间原告团团长,一次又一次地站到了日本法庭的原告席上,用苦难真实的历史感动着无数的人。
历史不是流沙上的脚印,不是风中的柳絮,而是用血与泪镌刻在心灵与灵魂上的烙印。对于那些失去生命或是一生承受细菌折磨的受害者来说,历史更是镣铐,是牢笼,是苦难与黑暗的三千弱水。
历史应当铭刻而不应忘记。
然而,偌大的日本法庭里除开陪同作证的老人外竟无法让王选找到亲切的国人的面容,听到熟悉的国语;偌大的中国律师界竟再也无没有第二人站出来接过王选女士手中沉甸甸的责任。
王选说:“他们(在日留学生)说自己很忙,并且对这不感兴趣。我不怪他们,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
王选足够宽容,然而“很忙”“不感兴趣”就是他们对这沉甸甸的历史的回答?设若他们身受细菌的折磨,会如此漠然地置身事外吗?
我们不能太健忘,那将是历史无法原谅的!
历史,我们不能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