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
全部 500字 700字 600字
让爱700字作文推荐
  • 中国有句名言说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见,报答他人的善意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被沿袭了下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人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接受了帮助却当作理所当然,而不怀感激之心,报答以爱的话,谁还愿意提供帮助呢?因此,为了社会和谐发展,请莫伤好人心,让爱双向流动。令人可喜的是,心怀感激的人在我们的社会是占主流的。当一个白手起家的商人发财致富时,他必定不会忘记自己以往艰苦的日子,这也就使他...

    作文《让爱双向流动
共找到10篇关于

让爱700字

的作文

“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重老师,关爱老人是我们新一代的责任。可如今,不知有多少年轻人遇到老人上车,要不就装看不见,要不就装睡,要不就玩手机。这不,今天我看了一幅名为《坐着说话不腰疼》的漫画。图中一位老大爷扶着扶手,柱着柺杖吃力地站着。一对年轻的夫妻,悠闲地坐在座位上。那个年轻的男...

查看全文

让爱洒满人间

高三|议论文|700字

我们常常会听到一首歌:“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在生活里,在校园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爱心故事。雷锋曾说过一句话“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并不是说说而已,而是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上火车,为乘客提行李,火车到站了,又帮助打扫车厢...

查看全文

让爱温暖世界

六年级|叙事|650字

人世间有许多关爱,有来自亲人的,来自同学的,来自老师的,还有来自那些不相识的人。不管来自谁的关爱,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对你都是善意的,希望你更好。在我的记忆里,第一次献爱心是小时候在公共汽车上给陌生人让座。那是一个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日子。我穿着厚厚的衣裳,乘坐公共汽车去探望爷爷奶奶。虽然十分寒冷,...

查看全文

让爱永驻人间

初一|散文|700字

用第一抹光线的纯净为世界画一双眼睛;用第一朵花开的声音,为世界唱一支歌,用我们初次触碰的一颗心灵,在紧张的考场写出一段话:让爱永驻心间。因为善是人间永不改变的真谛!那名肉类加工厂里的工人正是心中有善,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给保安打招呼,最终救了自己的性命。善不是虚伪,自大,做作,不是只索取,不给予回...

查看全文

让爱飞扬

六年级|散文|650字

爱,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它净化人的心灵,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世界因它而精彩.我们都在制造着爱,才能使爱永远停留在我们之间,我们是爱的创造者,传播者,是爱的使者.我,最享受爱的过程.在生命的长河中,我试过无数次起跌,每次困难让我措手不及的时候,每次挫折使我伤痕累累的时候,每次我为命运之神给我发出的"宣...

查看全文

别让爱成为一种伤害

初三|记叙文|650字

自古以来,就有“慈母败子“的说法,所谓“慈母败子“指一种过分的爱,也就是溺爱.从字面上看,“溺爱”的“溺“指过分,过分的疼爱孩子会给他们带来伤害。曾经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对夫妇住在1个荒岛上,住在一个破木屋里。一天,飞来了一群美丽的天鹅,夫妇非常高兴,热情地款待了他们。不知不觉,冬天来临,湖面上结了一...

查看全文

让爱传递

六年级|记叙文|650字

长路将爱奉献给远方,白云将爱奉献给草场,星光将爱奉献给长夜,岁月将爱奉献给季节,这就是传递的爱,没有怨言,没有退缩,没有悲伤,犹如“一岁一枯荣”般岁岁年年。偶然的一次,我在路边看见一个女的带着一个大约1岁大的孩子跪在路边乞讨,这原本没什么,但是那孩子抬起头的那瞬间,我呆住了,那孩子是兔唇!我吓了一大...

查看全文

让爱双向流动

初一|记叙文|650字

爱在这头,爱在那头,中间是往返车程。--题记妈妈在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她对我的每件事都很上心。“汐汐,还有两天就是你的生日了。”妈妈给正在看书的我端来一盘水果放在桌上,“生日那天你想吃什么,我给你做,嗯……要不要订个蛋糕?”我已经没有小时候过生日那般激动了,现在觉得过不过生日都无所谓了,我翻了...

查看全文

——读道德模范杭彬事迹所想到的阳光是明媚的,阳光是和煦的,阳光是绚丽的,阳光可以温暖整个世界,而爱的阳光去足以照亮每一个人心灵的最深处。自打读过助人为乐模范杭彬的事迹后,我这样想到。杭彬,苏州市某公司一位平凡普通的职员。她是祖国大陆向台湾同胞捐髓的先行者,她以爱心延续了生命,见证了两岸的血脉亲情,成...

查看全文

让爱的飞动下飞翔

初二|散文|700字

风筝的悲哀积蓄了全身的力量,瞄准了方向,我振动双翅准备飞翔。怎么了,这到底是什么了?我为何飞不起来了呢?我焦虑的回望才发现一根线将我死死拉住,微微的挣扎中伴随着阵阵疼痛。不,我要飞,怎么可以把我捆绑,放开我,我要飞翔!“那无尽的天边有着说不完的危险,狂风会让你是去平衡,暴雨会让你失去方向,雷电会折断...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