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天前,电脑上一段“最感动人心的演讲”,给我留下的印象颇深。此次演讲的对象是某高中的学生。演讲者首先先讲述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大致是这样的:有一个孩子,在与母亲吵架后,愤然离家出走,流浪街头,他的母亲叫来了许多亲朋好友来寻找他。渐渐地,天黑了,他走到一家餐厅门前,看到人们吃着晚饭,感到又累又饿。这时,餐厅的老板走了过来,给了他一碗面,说:“孩子,和家里人吵架了吧!”这个孩子狼吞虎咽地吃着面,忽然给老...
作文《学会体味父母的爱》
几天前,电脑上一段“最感动人心的演讲”,给我留下的印象颇深。此次演讲的对象是某高中的学生。演讲者首先先讲述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大致是这样的:有一个孩子,在与母亲吵架后,愤然离家出走,流浪街头,他的母亲叫来了许多亲朋好友来寻找他。渐渐地,天黑了,他走到一家餐厅门前,看到人们吃着晚饭,感到又累又饿。这时,餐厅的老板走了过来,给了他一碗面,说:“孩子,和家里人吵架了吧!”这个孩子狼吞虎咽地吃着面,忽然给老...
在最无助的路上,父母的爱是最持久的动力,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和依靠;在最寂寞的情感路上,父母的爱是最真诚的陪伴,让我们感到无比温馨和安慰;在最无奈的十字路口,父母的爱是最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到达成功的彼岸。
父母的爱是无私、伟大的,他们给予子女的爱是任何人所不能替代的。但是,我们又为他们付出过什么呢?这个问题缠着我不放,使我陷入沉思……
为了求学,我借宿在一个亲戚家中,一年只回4次家,只有寒假才能在家中多住几日。这使我感到不解,这是我家,为什么我要像个客人一样?也只有在寒假我才能与父母谈心,这时的我感到无比幸福。但是父母总是重复过问我的学习情况,这又使我极其不耐烦,我总会回驳他们:“你们不是已经知道了吗?”过后。我仔细地想了想,我这样说确实不对,他们是你的父母,关心子女的学习是他们的权利。或许是因为他们想多和我沟通沟通,但是除了这个话题,实在想不出别的了。父亲他总是拿着我的作文本进行评价:“嗯,这篇写的不错。嗯?这篇可有点不太好。”母亲则在一旁欣赏我那大有进步写得工整的字。每每这时,我的心里美极了,。寒假过得如此的快,转眼又要开学了,我又要离开家了。凌晨四点,厨房的灯亮着,两个熟悉的背影在里头忙碌着。眼泪朦胧了我的眼睛。起床号,看到父母为我做的早餐。一碗面条,外加两个鸡蛋,看似平常,我却从里头吃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吃完饭,我该走了,拿起背包走出家门。我劝父母进屋,外面太冷了。天色朦胧,我离家越来越远,回望依稀可见两个身影依然存在。我的心情既轻松又沉重。
父母的爱像百合的清香凝成的感动,慢慢地汇拢,不在飘散。我想,可能世界上没有人会说不爱自己的父母,但是他们能说自己能完全地回报父母的爱吗?远远不能!在父母眼中,爱就是和你一起走,走再远的路也不会疲倦,所以我永远不能忘记爸爸拿我的作文本的时候热切的话语:“改一下,再改一下就很好了。”我也不会忘记父母大清早起来为我做早点是的身影——一生过于漫长,此刻就是幸福,感谢父母!
我和父母一直有一些分歧,却从没想过认真地静下心和他们谈谈。然而,这次的国庆作业中,居然专门要我们写一篇关于对话的作文。这使我既讶异这道题的题目,又为终于有了一次认真与父母对话的机会而高兴。
开始,我们先选择了一个常见的问题——“学生该不该上辅导班?”既说是对话,但我觉得,对话就应该像辩论一般,激烈地争辩。
我先发制人道:“学生不应该报太多辅导班,要有一些时间去玩耍,去放松。”
照理说父母该反驳我的话才对。然而,父母似乎理解错了我的意思,他们附和着说:“嗯,说的对,压力太大反而起不到好的效果,要理性发展。”“没错,放松是必须的。”
虽然我很感谢父母的理解,但我想要的,是一场激烈的辩论。我挠挠头,对父母说:“我要你们反驳我,而不是赞同我。”“但我们确实认为你说得对,这样难道还不好么?”父母吃惊地问。“我要的是一场辩论,”我大声地说,“而不是你们的附和。”在我的坚持下,父母只能无奈的改变了自己的立场。
强扭的瓜不甜,强加的意见也没有什么意思。父母违心的立场真的站不住脚。几回合下来,父母支支吾吾早已不知道说什么是好,辩论非常无聊。
妈妈忍不住对我说:“你就为什么一定要我们不同意你的意见,难道父母一定不能理解孩子么?我们也不想剥夺你的自由,我们也想成为你的知心朋友,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你对我们敬而远之。别以为我们老了,听不懂你说什么,就不把真心话告诉我们。其实,只要是对的,所有人都会认同。”
我愣在那里,以前我一直认为父母顽固不化,没办法沟通,但是这件事后,我彻底改变了我的想法。我突然发现,父母也能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有时比你想象中要和蔼的多。
其实,父母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固执,那么不明事理,只要你说的话有道理,没有人能反驳。父母的观点也不是没有和你一样的时候。
和父母的一次对话,使我重新认识了我与父母的关系,使我获益匪浅。
父母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父母是培育我们成长的人,父母也是呵护我们点点滴滴的人;辛勤的父母,他们从不求回报。父母也是天底下最值得我们感谢的人,父母之恩,那是无法报答的恩情,所以我们更加要报答父母,尽管是一点一点,我们也要用点点滴滴来回报父母。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回报辛勤的父母吧!
开始从点点滴滴来回报为我们付出的父母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每当听到这句诗,我就会想起我的母亲,母亲从我出生后就放下了所有爱好,整天带我还要操劳家务。如今,我长大了,我要为妈妈分担了,帮助妈妈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时还可以和妈妈聊聊天,讲讲在学校的事情,可以放松一下心情。虽然不能一下就回报母亲的深恩,但我能一点一点回报母亲,分担母亲的苦心。“妈妈,让我用点点滴滴回报您吧!”
父亲,父亲是培养我们成长最亲密的人,父亲是一家之主,也是一家的顶梁柱。父亲给予我的也不比母亲少,若不是父亲的辛勤劳作,我们家庭的日子。父亲对我们的培育之恩是那么多,那么多的,所以,我们要用行动来回报他。虽然报恩情,但我们可以来用点点滴滴来回报父亲,为父亲做一些小事情。我们还记得吗?小时候父亲给予我们的,和现在给予我们的,他求我们回报他妈?不求回报,父亲只顾着我们,只希望我们过好,把全部精力投向我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为年老的父亲做帮助他的事吧!让我们尊敬父亲,感恩父亲,做一些回报父亲伟大的事吧!那就是点点滴滴。
父母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父亲,母亲缺一不可,他们是天底下最值得我们感谢的人;让我们一起去孝敬,感恩我们的父母;考虑他们的感受,意见。孝敬感恩他们是我们最大的责任了,小时候不懂事,一直是父母培养我们的,如今他们年纪大了,正是我们孝敬他们了,感恩他们为我们做的恩育吧!“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等我长大了,一定瞻养你们。”
感恩父母,鸟有反哺情,羊有跪乳恩,人,身为宇宙之主宰,亦有感恩之心感激之情。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在生命的旅途中点燃了一盏明灯;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掌握了人生宫殿一门门的钥匙;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在人生的海洋中拥有了一艘坚固的船;怀抱一颗感恩的心,犹如鸟儿拥有了调节平衡的尾巴……
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字里行间流露着母子深情,字字句句倾诉母爱之魅力。我们如今正沐浴着母爱织成的阳光吮吸着充满母爱的琼浆玉露。母爱伟大,父爱亦然,父母给予我们的是他人所不能及的无私的爱。看着父母那爬满岁月的额头,看着那饱尝雨露风霜的脊背,看着那饱经艰难困苦的丝丝白发,一种莫名的泪淌下面颊,我哭了,那是亲情的呼唤。 看着那少不经事的小弟把母亲气得落泪,看着父母望子能成龙的忧虑,看着父母因孩子成绩一再滑落而着急,额角的一条条银蛇爬满额头,一种滚烫的东西从眼眶中迸出,那是感恩的泪。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育我们长大,没有父母便没有我们,当我们嬉戏于课堂之上,玩耍于操场,我们的父母却正为我们高昂的学费而不辞辛苦地奔波着,每当返里时,我的心为见到父母而高兴,与此同时,又为向父母索要生活费而隐隐作痛。 感恩的心的生活是美好的,生命犹如一张白纸,有了感恩的心,这纸上便会出现粉红。一生都怀抱感恩,纸的底色也便是粉红,也就有了美好的人生。
我们要懂得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要珍惜父母的深情。
假期里,我与父母朝夕相伴,望着父母肩头沉重的担子将脊背压弯,我一阵心酸,我帮父母打扫房间,做做家务,聊以表达对父母的愧疚。 作为一名高中生,在家的时日并不多,回想当初在学校里,想到家中日夜劳作的父母,顿感心力倍增。父母对子女的爱最无私,我身临其境,感受颇深。看到祖父离开人世,我想到日益衰老的父亲,我恐怕百年之后,父亲或母亲离开我们,我们将无所依靠……我不敢再往后想,那将是多么可怕啊!
我们仍是高中生,能给予父母的并不多,好好学习是我们能给他们的惟一的回报,优异的成绩是能给他们的最好的精神慰藉。看到自己的孩子学有所成,父母才会感到他们的付出值得,他们的辛苦没有白废。 感恩的心的生活是美好的,生命犹如一张白纸,有了感恩的心,这纸上便会出现粉红。一生都怀抱感恩,纸的底色也便是粉红,也就有了美好的人生。父母的苦不是我们所能想象出来的,多少次,深夜里他们将我们送入医院;多少次,风雨中他们盼望着我们赶快回家;多少次,月光下他们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多少次,……“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恩情深似海,我们要时刻怀着感恩的心,积极地回报我们的父母。
人的一生就是感恩的一生,我们沐浴着别人的恩泽而来,感恩是我们一生的使命,让我们以感恩的心将我们的爱撒向这个世界。我们都是有思想的群体,父母,每个人都有,生我者父母,养我者亦是父母,借此机会,我向辛勤劳作的爸爸妈妈深鞠一躬,道一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好
同学们,当你坐在餐桌前吃着美味的饭菜时,当你吃着可口的冰淇淋时,你可曾想到这一切的幸福都愿自于父母,你可曾想到婴儿长成今天的你,父母要付出多少心血?你是否想过有一天要用你的努力来回报他们呢?
“人之初,性本善”相信大家都读过《三字经》,里面有一则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汉代有个叫黄香的孩子,他九岁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寒冬腊月,他为父母热暖被窝再挑灯夜读;炎炎夏日,父亲在外纳凉,他就在父亲的身旁摇着扇子驱赶蚊虫。他对父亲说:“父亲养育之恩孩儿应当终身相报。”长大后黄香当了官,遇上灾年,他拿出自己的俸禄救济灾民。同学们!黄香如果没有对父亲的挚爱,又怎么会有对黎民百姓的爱呢?
有一件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一位同学在家一直娇生惯养,一次,妈妈因生病耽误了做饭,他竟然大发雷霆。妈妈躺在病床上泪水涟涟,伤心不已。同学们,这位妈妈当时是多么痛心啊!自己对孩子的关心换来了什么呢?大家请想一想:一个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爱谁呢?如果世界上人人都这样丧失了爱心的话,老人将流落街头,孩子将被遗弃荒野……那将是一副副多么可怕的场景啊!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乌鸦都懂得孝敬父母,我们做人更应该感谢父母!父母之爱,深如大海。正是有了父母一天天的养育,我们才沐浴在爱的阳光下,才使我们能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味人生,享受人生。儿女有了快乐,最快乐的就是父母;儿女有了烦恼,最牵挂的也是父母。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去爱他们!从古至今,孝敬父母都是一个人必须遵守的道德底线。
同学们,让我们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生一世牢记父母的恩情吧!我爱我的父母,愿普天下的子女都热爱自己的父母!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有一种情感,它不像友谊那样脆弱。也不似爱情那样热烈而短暂,其实,这种情感就是父母之爱,它是那样至纯至真,是那样永久,充满着人的一生……
小时侯,每当自己摔倒了,父母从来不去扶我们,而总是我们大哭着爬起来;每当上公共汽车时,父母总是谢绝为我们让座的人,并说我们已经到可以站的年龄,让我们无奈的站着。当时,我们还小不懂得什么是爱,只知道父母给我们买吃的、玩的,和我们一起玩,就是爱,其实“让自己爬起来”、“谢绝让座”等等也是爱。也就是从这时起,我们开始埋怨父母上小学了,调皮的我们少不了挨打挨骂,不是因为自己和别人打架,就是因为自己作业没完成、经常做错。可是天下父母谁不心疼自己的孩子呢?谁不望子女成龙成凤心切呢?但是,那时的我们又怎么会知道呢?我们只知道父母为我们解答难题、晚上帮我们检查作业是好的,但是他们每天的“唠唠叨叨”也是好的呀!是他们提醒我们冷就穿衣服、热就脱衣服,过马路要小心等等。于是,我们只夸爸妈什么题都会做,很聪明,而其他的就贬低的一无是处了。长大了,上小学了,爸妈让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让我们自己洗衣服,自己整理房间,自己拖地,有时因他们工作忙让我们自己炒菜煮饭,当然,检查作业、解决难题也以他们不会做为由推脱了。我们便会说“爸妈好无情”、“连这些题都不会做”等等之类的话,只有当我们离家在外求学时,才会知道父母的一封封信件、一张张明信片已连成一根长长的丝线一头是在天空中不知安危的我们,一头是在地上焦急等待的父母,他们不让也不敢让丝线断掉,便时常与我们保持联系,而每当我们收到那些信件时,可能会嘲笑父母那么放不下我们,也可能会感动得热泪盈眶,反省自己以前做的事是那么无耻呀!终于,我们感受到了父母之爱,理解了他们。
将来,我们终究是要成为父母,去感受做父母的难处,去以父母之爱感动自己的孩子们。
父母之爱是永无止尽的,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当每一天母亲把热腾腾的早餐,准时送到我们面前的时候,也许我们不曾为此感动过……
当每一次父亲把学费交到学校,让我们能够无忧无虑的在学校学习,也许我们觉得那是应该的……
每一天,我们都享受着来自父母的无微不至的关爱。起床时准备好的早点,放学后精心搭配的晚餐,睡觉前温暖的被窝。父母竭尽所能,为我们提供最舒适的生活,最优越的学习环境!我们每一天都心安理得的享受着这一切,我们不但没有对父母表示感谢,还嫌他们管的太紧,太罗嗦,甚至有摆脱父母管束的想法。
当我们与同伴们嬉戏欢笑的时候,我们的父母也许正在心急地赶回家、淘米、洗菜、煮饭……当我们甜美的进入梦乡的时候,也许我们的父母还在洗衣、扫地、洗碗……然而,这些看似平常的家务,平凡的事,我们有谁真正体会过这种平凡背后的辛劳呢?
人们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而父母对我们的涌泉之恩,我们又何以回报呢?
小时候,母亲千辛万苦生下我们的时候,我们却以整夜的哭闹来报答她;母亲教我们咿呀学语的时候,我们却以置之不理来报答她;父亲将调羹放到我们手里的时候,我们却以把饭都掉到桌子上来报答他;父亲冒着风雨来学校接我们的时候,我们却以抱怨他来晚了来报答他……这些都是小时侯不懂事的我们对父母的“报答”。那么今天已经明白是非的我们是否应该在父亲节和母亲节上为父母献上一束鲜花或是制作一张卡片;在母亲做完家务后,帮母亲捶捶背;在父亲工作完后,帮父亲倒杯水,说一声“您辛苦了”。
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实在是太多了,我们根本无法回报。但是,我们可以在一些琐碎、简单的事情上,给父母一个小小的回报,比如早晨或是晚上睡觉时对父母说一声“早上好”、“晚安”;在父母做家务时,帮忙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扫地、洗菜、煮饭……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掌握知识,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栋梁、父母的荣耀。
堇菜中学六年级:张超
就在几天前,我到电影院看了一部催人泪下、感人致深的电影——《下辈子还做母子》。
剧中讲述了一个身患绝症却意志坚强的小孩小迪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在他短短11年的生命之旅中,与病魔顽强斗争,并在学习上取得巨大成就的故事。小迪取得的这些成绩,是与他 的父母对他的深切关爱、悉心照顾分不开的。是他的父母,为他鼓起生活的风帆。
特别是小迪的母亲,为了有钱给小迪治病,她不惜劳苦,去送花、去做家教;为了给小迪留下一线生机,她不惜四处奔波,寻觅良方;为了小迪生命的安全,她不惜以身范险,为小迪试药。是她,给了小迪一个丰富多彩的生命;是她,塑造了一个人残志坚的孩子。小迪的母亲是多么伟大!
世界上有种种情感,可有哪种情感能与比天高,比海阔的亲情相提并论,亲情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感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古人的诗句中体现出了深深的母爱;而朱自清的《背影》中则使我感到了父爱的伟大。
小主人公是不幸的,可恶的病魔夺走了他幼小的生命;他又是幸运的,他拥有爱他的父母,他的生命多姿多彩。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他父母的关怀。
父、母爱是伟大的,我们都应该为自己能够的到父母的关心爱护而感到欣喜,也应该寻求着如何去回报父母对我们的爱。而有一部分人却不懂得去享受这份爱,更不用说回报了。他们和小迪比起来算什么呢?小迪只有区区11年的生命,却比那些活得比他更长却不懂得珍惜的人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在死前,他的愿望是什么?朋友,你想到了吗?活到60岁,这便是他——一个11岁少年的——遗愿。他为了什么?不是为了自己可以活的更久,而是为了回报自己的父亲,自己的母亲。小迪,一个多么伟大的孩子啊!
可怜天下父母心。从呱呱坠地的那天起,我们就接受着父母的关爱,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精心呵护,是父母辛劳的汗水将我们抚育成人。谁是最可爱的人?除了我们的父母,还能有谁呢?
与父母的交流感悟
通过这次与父母的沟通,我有了很多的感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发现,我与父母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几乎从来都不沟通,久而久之就与父母产生了一些小矛盾。于是,在这次期末考完试之后,父母找我谈了谈心,使我感受到了平常父母的唠叨都是爱,他们也有许多像我这样的经历。
父母问我这次考完试之后有什么感想,与上一次的成绩相比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听完父母的问题之后,我也反思了一下,发现自己的确有很多做的不是很好,总是让父母操心。我简单的说了过去一年中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自己的学习在这上半个学期中有明显的进步,但在下半个学期中就退步了不少。父母问这是为什么呢,还没等我回答这个问题时,父亲就已经抢先说了。“这是因为你认为对自己学的知识都有把握了,但是你只是简单的了解了表面,题的难度再深一点的话,你就不能融会贯通了。其次就是你不会安排学习的时间,不能跟上时间的步伐,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才导致了你学习成绩的下降。”我想了想,的确如父亲所说,接着,母亲又说:“其实我和你爸爸都希望你能考出一个好的成绩,能学业有成,所以平常才会多提醒你,但是提醒的次数多了,就会引起你的反感,其实,这何尝不是为你好呢。”听了父母的话,我若有所思。
我虚心的接受了父母的话,并向他们也敞开了我自己的心扉:“我也知道你们都特别希望我能考好,我也希望能以一个好的成绩来面对你们,也不想让你们失望,除了我自己本身的原因,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你们提醒我的次数太多,使我也从心底产生了一种厌烦,所以才会假装听不进去你们的话。”
敞开了各自的心扉之后,我和父母的关系又近了一层,父母答应我不会总是说我,给我施加压力,同时,我也答应父母要以一个优异的成绩来回报他们。
经过这次谈话,我懂得了很多,我也知道了今后要与父母多沟通,多交流,是对方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使我们的家庭更加温馨。
初一:张萌清
父母,这个千百年来最伟大的名称。他们给予后代生命及无限的关爱;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后代寄予了无限的期望,仿佛这孩子就是他们生命的延续;他们精心呵护着他们的孩子,生怕孩子们受到一丝伤害,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里怕冻着,捂在心窝里还怕闷着。”而正是这伟大的父母,常被孩子们遗忘在角落。
父母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而我们呢?“知恩不图报”也就算了,反而时常顶撞父母,惹得他们生气;父母病了,我们不仅连基本的端茶送水都不会,甚至还对父母的病情不闻不问,仿佛他们是一团空气。《伊索寓言》中有一则寓言说到:普罗米修斯在人的胸前和背后各挂了一个袋子,胸前的袋子是用来装别人的缺点,背后的袋子是用来装自己的缺点。所以不论人自己的缺点有多少,自己都看不见,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同样,孩子们的胸前和背后也各挂了一个袋子,胸前的袋子装的是陌生人或同学之间的小恩小惠,背后的袋子是用来装父母对我们的关心与爱护。所以不论父母对我们的爱有多少,我们都漠视不理,而对那些小恩小惠却铭记在心。常言道:“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若按此说,我们岂不是“涌”尽“四大洋”的水也报不了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可年少无知的我们,又有谁能轻易明白这“寸草春晖”的道理?
父母辛勤工作,是为了我们;父母自己省吃俭用,也是为了我们;父母时常叮咛我们,还是为了我们。父母为了我们,不惜一切地付出,可我们对父母的关注和理解都太少了——要么对父母的付出不理不睬,要么就对父母的付出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关注父母,这是儿女们义不容辞的,关心关心父母,看看他们的双鬓是否因你而斑白;他们的双手是否因你而粗糙;他们的身体是否因你而落下一些疾病。关注父母吧,他们生你养你,付出的最多,却常被忽视;关注父母吧,不要嫌他们啰嗦,多管闲事,那句句话,都是由他们的爱凝成的,只为了你的未来,会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