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国家犯罪我们应当从应然和实然两个层面上去理解,国家具有构成国际犯罪的可能性或或然性。
2.本文从本然、应然和实然三种状态入手,剖析先秦道儒两家学说中关于人的论述。
3.本文从应然的角度阐述移植无因回避制度的正当性和必要性,又从实然的视角对建立无因回避制度进行可行性论证。
4.文章从本然、应然和实然三种状态入手,剖析先秦道儒两家学说中关于人的论述。
5.现在,竞争权正处于从应然权利向实然权利的转换过程中。
6.第四部分应用制度伦理学的理论,从应然和实然两个层面分析了学校德育制度伦理追求和我国学校德育制度的伦理现状。
7.从应然和实然两个方面讨论自助游责任的有无,引入博弈理论,从行为选择的根本性角度分析法律责任的有无及形式。
8.从应然的权利义务统一和实然的社会发展来看,纳税人在税收支出中的权利应该得到保护。
9.我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地位不仅是由宪法的实然法条规定确定的,更为重要的从应然视角看有其深厚的法理基础。
10.如果他们接受这一事实,然后他们会发现他们的个人的平衡状态,然后让他们的工作充满热情,能够把新奇的想法加入到多采的生活中去。
11.消灭时效期间是体现权利让位于事实、应然状态让步并妥协于实然状态之合理限度的重要范畴。
12.并从实然上谈论过错的有无及具体判断标准。三、自助游事故责任的性质及构成要件。
13.但从实然的角度分析,国家在这些方面的职能都具有局限性。
14.在聘任制过程中应处理好应然和实然的关系,逐步从实然达到应然。
15.从实然的角度对安全生产监理的实施现状及法律制约因素、市场制约因素、思想观念制约因素进行分析;
16.从实然的角度看,我国现阶段尚不具备废除死刑所必须的条件;
17.其中,边沁和奥斯汀一贯主张有必要尽可能清晰地将实然的法与应然的法区分开。
18.在感通与敬养的过程中,实然世界之中所蕴含的本然秩序被重新体认与展现出来。
19.科学理论则是「实然」取向,志在描述、解释与预测现象,以建立经验通则成理论。
20.对于社会正义之“公正”考察,能揭示出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的实然状态,即民办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中所遭遇的问题。
21.科学教育的实然与应然是什么?。
22.它们之间是一种本然、实然和应然相统一的动态关系。
23.第二部分主要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分析“师道尊严”应然地位与实然境遇的逆差。
24.民事责任能力有应然和实然之分,这可以从法律责任关系和法律责任本质二个层面来揭示。
25.广义上的法权概念反映其主观应该性,而狭义的法权概念反映其实然客观存在,即法权是通过法律确认与保护的权利。
26.教育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实然的存在。
27.民法本位是民法的出发点,民法价值是民法本位的指归,它们在实然法中的外化即是民法原则。
28.办学思想较之大学理念和办学理念,存在着更多实然的成分,是个性化的;
29.他的法律观包含着应然法律和实然法律两个层面;
30.第三章以广州大学城为个案,对大学城文化建设的实然进行考量;
31.第一章是关于风险投资法律制度的应然与实然研究。
32.第四章中国司法转型的实然与展望。
33.习俗社会是由实然的法律规则来主导运行的。
34.“适然”是从“应然”到道德“实然”的可操作性体系。它包括转化系统、接收系统、决策系统、评估系统等四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方面。
35.然而应然和实然并非完全吻合,两者之间往往存在差距,存在难以逾越的问题与挑战。
36.在这些分析论证过程中,通过应然与实然的研究,明确我国侦查构造在这些方面的缺陷。
37.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应从应然和实然两方面着手。
38.然后分析应然和实然的冲突,分析论述人民陪审员选任、培训、法律赋予权力和监督方面等几个内容。
39.这就是应然与实然的矛盾。
40.最后,文章基于对大学教师精神特质的应然和实然状态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培育与构建以公共知识分子为维度的大学教师的精神特质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41.论文以“大学城文化建设研究”为题,通过对大学城文化建设的应然和实然的分析,提出我国大学城文化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42.人权具有应然与实然的双重属性,人权也包括应然的人权理想与实然的人权状况两个方面的内容。
43.法的现象是法和法律矛盾关系的对立统一体,法与法律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内容和形式、客观和主观、应然和实然的对立统一关系。
44.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应、实然分析。
45.让我引述一些史实然后摆出我的观点。
46.对这三种价值的保护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实然的层面上,还应该注意向应然层面的转换。
47.教育理论与实践脱离是实然状态,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应然追求。
48.通过对四类案例中民间法适用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民间法是实然存在的,并且能够在国家法的规制范围内发挥其有利作用。
49.本文试图以一个开放的角度观察法律对行政执法活动的实然影响,寻找法律之外起作用的“那只手”。
50.“适然”是连接“实然”的世俗性和“应然”的超越性的桥梁。
51.人们对法的认识,历来都是基于法的应然状态和法的实然状态。
52.人存在的双重性和人的发展说明人是应然性与实然性的统一。
53.从“程序公正”层面,阐述了公诉的“应然价值”与“实然价值”。
54.然而,他在举例时却总是把实然的法和道德混为一谈。
55.其中一宗莫须有的罪名是,想奥斯汀和边沁一样,坚持区分实然的法律和应然的法律。
56.高校合并获得了优势,也面临实然问题。
57.二是求“善”的环节,在获得关于实践对象实然的认识后,就需要考虑应然的问题。
58.现代西方心理学在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引领下,主要对人格的实然展开研究,缺少了对人格的应然探讨。
59.娜奥米实然访问了她在伦敦的母校。
60.本文把心理契约作为联接实然与应然的桥梁,把它作为分析工具运用到应然德育的发展思路中去。
61.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即“实然”与“应然”的关系问题的提出。
62.探寻从行为“实然”到道德“应然”的中介,是应用伦理学的重要使命。
63.拘于道德理想主义的情结,过度强调应然,没有直接面对实然,是其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64.制度伦理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实现道德“应然”与“实然”的契合;
65.实然层面的“行动主体”概念及其制约因素,为我们分析实践中社区治理过程提供了一种方法。
66.法的本质既是应然的,又是实然的。
67.我拒绝接受所谓反映人类现实状况的‘实然’(isness)使其无法从道义上达到永远需要面对的终极‘应然’(oughtness)。
68.然而,迄今为止,实然的或是已察觉到的品质匮乏困扰着中国公司。
69.“实然”与“应然”的悖论,是内在于这两个价值始点的源始性资源性难题。
70.在终身教育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实然发展已日益显露弊端。
71.患者的医疗权可以表现为宪法上的应然权利和实践中的实然权利。
72.美国对形象权的研究比较早,很多州的立法都有关于形象权的法律规定。但形象权在我国仍是一个应然而非实然的法律概念。
73.但形象权在我国仍是一个应然而非实然的法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