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学术界对于晚清翻译小说的研究,每每专注在知名译者的翻译小说上,晚清四大小说期刊中的翻译小说相形之下乏人问津。 
- 2.此外,还兼任新闻翻译员,协助上级翻译《广州日报》的“三水金版”里的新闻翻译。 
- 3.从跨文化交际学和语用学的视角可以从宏观和微观的维度来审视国俗新词语的翻译,并揭示出在“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模式下切实可行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 4.第五章结合中国佛经等翻译理论及西方相关译论,构建了典籍翻译模型并提出针对《文心雕龙》翻译的具体策略。 
- 5.我是在谷歌翻译翻译,网页将不适合当我英寸按下按钮,翻译日志记录某些原因,我出去,然后不让我看到的论坛主题。 
- 6.翻译测试研究不仅起步晚,研究规模与成果与翻译教学,翻译测试活动的发展程 度不相称。 
- 7.通过对翻译理论中几个典型的“二律背反”现象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翻译理论中“二律背反”现象的出现是翻译领域的某一方面出现转机的前奏。 
- 8.为实现特定的翻译目的,可采用删译、增译和改译等方法,所有翻译策略都是依据翻译所服务的目的而定。 
- 9.这八种翻译方法即解释性翻译、回译、直译加注释、评注性翻译、音译、直译、意译、省译。 
- 10.古诗翻译是文学翻译中较难的一项工程,它对翻译的要求甚高。 
- 11.汉译英中以词为翻译单位的比例较英译汉高,说明不同方向的翻译单位分布有差异。 
- 12.本文拟将揭示后殖民批判理论投射到翻译研究上的影响及其对传统翻译的颠覆 ,并指出新的视角将大大有裨于正在形成的翻译学。 
- 13.因此本文试图从目的论角度对许教授的中国古诗翻译理论与实践作出分析,以说明翻译目的在其翻译理论和实践中不容置否的作用。 
- 14.双语词典的翻译可分为词目翻译和例证翻译。 
- 15.本文就一些品牌翻译的正面实例,根据品牌翻译的原则,探讨了音译法、意译法及音意相结合的译法。 
- 16.广告语言的翻译是考验翻译工作者对译入语和译出语两种语言掌握的深度的关键。 
- 17.其次,许渊冲用其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同时其翻译实践也成功地检验了其翻译理论,即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达到了高度统一; 
- 18.至于翻译,可别忘记要翻译文学…尚要等翻译者开口,再等出版社首肯方会成事。 
- 19.二者关系之失调致使翻译实践常失去规矩方圆,翻译理论多流于清谈空论,所谓翻译研究成了一方谁都可以在里边建构理论的无界限领地。 
- 20.第五章将释意派翻译理论用于合同翻译实践当中,去进一步验证其在指导合同翻译实践上的适用性。 
- 21.本文在简述翻译与语用翻泽涵义的基础上,从语境、关联和文化二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沿用翻译应该注意的问题。 
- 22.本文以维索尔伦的顺应论为理论指导,旨在探讨顺应文化语境对翻译标准和翻译研究的影响及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 23.关联理论的翻译观对翻译问题的解释是动态的,辨证的,它抓住翻译的本质,对翻译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 24.那个希腊词在《圣经》中被翻译成“显明“,至少新修订版本上这样翻,我觉得翻译成任命或选定更准确 
- 25.本文在总结翻译界对俄语翻译单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翻译单位乃原文最小言语或语言单位。 
- 26.笔者最终以人类语言传递过程、翻译等值论、奈达翻译理论相关部分等为依托探讨在此翻译过程中包括成语、比喻、典故等遣词风格和句法风格的处理。 
- 27.通过《翻译批评散论》的实例,倡言'翻译活动需要“较真”,翻译批评同样需要“较真”。 
- 28.接着翻译人员通过复制原始元素并用适当的翻译来替换每个可翻译元素来重新生成文档。 
- 29.《史氏》是一部填补国内汉英翻译词典空白的大型词典,是一部具有创新精神的汉英翻译词典,是一部符合双语词典要求的汉英翻译词典,是一部释义全面而精当的汉英翻译词典。 
- 30.由于我的英文很烂,只能用翻译机翻译!若哪位英文达人,有更好的翻译,请帮个忙!呵呵! 
- 31.两位贤哲的卓见无论是在翻译理论基础方面,还是在翻译方法、翻译和重新创作、诗歌翻译、哲学著作翻译诸方面均有许多共识。 
- 32.原朱总理记者招待会上的翻译朱彤,在她的自述中这样写道:“翻译的训练就是咬着牙硬翻译。” 
- 33.复译、重译的文学作品都拥有一定读者的事实,客观上要求翻译批评家把译文读者作为文学翻译作品评价标准的一个因素。 
- 34.一般而言,大部分翻译理论是应用型的,所以无论何时何地,翻译这门重实践的学科都应保持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 
- 35.以《我的宝物》这篇日语文章的译文为研究对象,结合译者自身的翻译实践,以举例的方式对译文的初稿和终稿进行比较,以此来探析日译汉的翻译过程中存在的难点与误区。 
- 36.“中庸”就是“执两用中、权变、中和”,它不仅仅是一种策略,它还可以转换为语言文化的翻译中折中的翻译立场,并在翻译中使用变通的操作手段。 
- 37.第三章介绍了翻译规范理论并试图结合图里和彻斯特曼对翻译规范的分类搭建探讨林纾翻译的框架。 
- 38.公司由2005年的翻译团队,到2007年的江北区易德翻译中心,再到2009年正式更名的贝特尔翻译公司直到现在,历时6年多。 
- 39.在当代翻译研究中,文学翻译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对源语文本与目的语文本的研究,而是将其他诸多翻译因素也纳入其研究范围。 
- 40.原件中非翻译文件在生成翻译时,可不加修改直接复制到翻译中。 
- 41.翻译器组件允许您悬停在翻译的文章内容上,您可以查看上下文中的英文原版内容,并且可以提供新的翻译或从建议的翻译中挑选任何一个出来。 
- 42.第四章以许渊冲的译本为例,运用翻译操控理论探讨了主导意识形态和诗学对其翻译策略和翻译过程的影响。 
- 43.许渊冲先生是中国翻译界的多面手,他是诗歌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同时,还是小说翻译家。 
- 44.本文以南宁市公示语英译为例,探讨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目的论对公示语英译的理论指导意义及公示语翻译策略。 
- 45.翻译中的语义成分分析可以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准确地把握原语词语,从而避免误译。 
- 46.到目前为止,译论界对语际翻译,尤其是英汉翻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已归纳出不少翻译原则。 
- 47.优优翻译公司成立于年,公司现有英语专业翻译人员三十多名,其中大多具有外企翻译的工作经验。 
- 48.释意理论是由法国著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达尼卡·塞莱斯科维奇以及她的学生经过大量翻译实践共同创立的。 
- 49.译制片得到了中国广大观众的喜爱,电影译制也成了中国电影界的一门艺术,然而与之不相符的是在翻译界至今尚未形成有关电影翻译成熟的翻译理论。 
- 50.翻译美学的发展体现着中国译学的发展和创新,有利于中国翻译理论在世界译论界占有一席之地。 
- 51.翻译团队是出版商通过译言网的全国选拔赛挑选出来,而译言网是中国最大的开放式翻译社群。 
- 52.这里简要介绍霍氏译学框架结构,旨在分析了解霍氏描写翻译的特点及其对翻译学科建设的深远影响。 
- 53.关键词:翻译批评;翻译标准;传统译学;当代翻译理论;哲学途径 
- 54.如何突破这种不可译性,并使文化信息在翻译中的走失量减少到最小,是所有翻译工作者都在努力探索的问题。 
- 55.深厚的英语词汇学基础和长期的典籍英译实践使先生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诗歌翻译技巧和独特的翻译风格。 
- 56.韦努蒂提倡翻译时用各种偏离主流英语的形式创作一种混杂译语,使读者感受译作的异域性,并进而改变翻译的隐形地位。 
- 57.文章从汉语诗歌的篇章象似性原则出发,结合林语堂的翻译理论,从象似性翻译的角度研究其翻译的中国古典诗词,说明林语堂的译诗基本做到了“形神皆似”。 
- 58.第二章是理论回顾,综述中国古诗的特点和译诗中的争议,以及国内相关诗歌翻译理论,并介绍相关的将系统功能语法应用于翻译研究的理论成果; 
- 59.当今的翻译研究已经从语言层面上升到文化层面,翻译活动更多地被看作是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 60.这就给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描述性的、面向译语系统的新途径,推动了中国翻译学研究的文学转向。 
- 61.文化翻译观强调翻译活动受到译语的文化语境的影响和制约。 
- 62.在翻译实践中,翻译单位的选择往往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原文意义和译语的规范。 
- 63.总的看,大多数音乐译著的翻译质量有保障,但是,有些译著的翻译质量不容乐观。 
- 64.机器翻译中的“义障”主要在于自然语言词汇语义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往往使得翻译系统难以做出恰当的译词选择。 
- 65.从翻译理论上证明不同翻译风格的译品存在的意义。 
- 66.从翻译理论上揭示归化翻译的历史意义以及译品存在的价值。 
- 67.许多质量低劣的译品明目张胆地充斥着翻译市场,污染着神圣的翻译事业,使翻译面临着严峻的危机。 
- 68.影视翻译长久以来一直受到国内译界的忽略,而在当今国际翻译理论百花齐放,多领域、多视角的翻译理论研究层出不穷的今天,这似乎有点不太和谐。 
- 69.在中国翻译史上,林纾对外国文学作品的译介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文学翻译现象,倍受译界关注争论。 
- 70.本文指出了译界所存在的对翻译实质认识上的“误区” ,认为翻译研究不应只是定位在对双语转换的研究上。 
- 71.根据莫娜·贝克尔的《翻译百科全书》中关于翻译学科的建设,中外译界对翻译学命名具有统一性。 
- 72.听译法——角色互换:三人一组,模拟翻译实战。一人讲汉语,一人讲英语,扮演老外,一人做翻译。 
- 73.听译法——角色互换:三人一组,模拟翻译实战。一人讲汉语,一人讲英语,扮演老外,一人作翻译。 
- 74.他提出「五种不翻」的理论,亦即佛教名相的音译原则,可供当今译家的参考。本文并略述翻译的重要及趋势。 
- 75.《创造季刊》阐释的创造社翻译观与文学研究会翻译观的相异和相争,实际代表了和促进了早期中国现代翻译文学的自觉和进步。 
- 76.由于尤金·奈达的等效翻译理论是建立在《圣经》翻译的基础之上的,一些翻译学家认为这一理论对其它文体的指导意义不大。 
- 77.翻译作为一种跨语际的活动,模糊性不论在翻译理论还是在翻译实践中都不可回避。 
- 78.“信、达、雅”的翻译准则已为广大翻译工作者所接受,此准则对各种英语文体的翻译实践都具有指导意义。 
- 79.第三章则从《牡丹亭》中诗歌部分出发,试着分析评论三位翻译者对待诗歌形式的翻译,众所周知诗歌押运是翻译登峰造极的表现。 
- 80.文章探讨了玄翻译学的定义、翻译的本质、翻译理论术语的厘定原则及个案分析等诸多问题。 
- 81.本文回顾了翻译学研究的语言学流派的发展历程,即由句法翻译发展为语义翻译并向语用翻译的转向,并探讨了这三个阶段的翻译研究方法的差异。 
- 82.成语翻译一般分成两类:词典翻译和文学语境下的语用翻译。 
- 83.本文以劳伦斯作品翻译中的一些误译为例,阐述了名著翻译过程中把握作者的思想体系的重要性。 
- 84.年和1985两年王佐良先后发表了《翻译中的文化比较》和《翻译与文化繁荣》两篇文章,论述了文化和翻译的关系。 
- 85.翻译局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提供翻译和通译服务的公司,可以在150多种语言之间进行翻译。 
- 86.进而介绍在中国的英诗汉译特别是四行诗翻译的三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翻译代表,翻译方法和阶段特点。 
- 87.广告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我国的广告翻译还处在摸索阶段,但业已取得了不小的成便,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好比死译和错译现象。 
- 88.根据这些特性,提出英汉谚语翻译采用直译、意译、直译兼意译和释译四种翻译模式。 
- 89.本文试从戏剧人物语言的翻译风格的角度,试析著名艺术家、翻译家英若诚先生戏剧翻译作品《推销员之死》的艺术成就。 
- 90.事实上,从魏、晋史籍开始,史家之于和名汉译的用笔就已具有现代翻译方法的某些特征,和名汉译的笔法所演绎的其实也就是翻译的技法。 
- 91.通常在中译英时译者往往采取归化的翻译策略,而英译中时则采取异化翻译策略。 
- 92.在这里,我们总结了一些最重要的翻译技巧,可以在进行口头翻译和书面翻译时派上用场。 
- 93.他的诗歌翻译主题、诗体和语言的转变,反映了胡适文学理念、翻译功能观的发展和翻译手法的成熟。 
- 94.近几十年来,翻译理论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有关翻译的理论与研究更是层出不穷,但是的对于戏剧的翻译研究却鲜有人言。 
- 95.就语篇、语篇翻译和语篇翻译教学进行探讨,认为翻译应该以语篇为基本单位,这样才能对原语有整体把握。 
- 96.我对你怎么选择翻译作品很是好奇,在翻译了《神曲·地狱篇》第25章后,你有没有考虑翻译更多但丁的作品? 
- 97.本文拟结合适应选择论和生态翻译学的核心概念,对翻译宗师张谷若的实践和理念作进一步探讨,俾有助于该理论的宏扬和文学翻译的研究。 
- 98.以林则徐的翻译活动为个案,探讨翻译发起人的角色,在对影响翻译活动的策动因素进行思考的同时,引起社会对翻译发起人的重视。 
- 99.以功能翻译理论为视角,发现《昭通旅游导游词》中的非景点地名翻译存在译名拼写错误、内涵把握不准、译名不符合规范和译名不统一等四类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