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
全部 450字 900字 500字 350字 700字 600字 650字 550字 300字 250字 150字 100字
年级:
全部 初一 高一 五年级 六年级 四年级 初二 初三 三年级 二年级 一年级
美景一年级作文推荐
  • 暑假期间,爸爸带我来到美丽的天井湖畔,我看到荷叶圆圆的像一把把小绿伞,漂浮在湖面上,荷花在阳光的照映下开得格外鲜艳,蜻蜓有时突袭水面,有时停在荷叶上,我想大概它是飞累了吧,鱼儿在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不停地吐水泡泡。多美丽的夏日美景!...

    作文《夏日美景
共找到10篇关于

美景一年级

的作文

青岛的美景

一年级|散文|150字

你们去过青岛吗?如果没有去过,就听我来介绍吧!青岛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大海。大海无边无际,一眼望不到边,那滚滚的波涛不断涌来。海水蓝晶晶的。大海旁边是细腻的沙子,沙子像地毯一样柔软。沙子本身是黄色的,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得金灿灿的。人们常常用碧海蓝天、红墙绿瓦来赞美青岛的美景。闭上眼想一想,啊!多么美...

查看全文

逛荡河公园的四季美景

一年级|写景|450字

说起我们家附近最漂亮的地方,无疑是近几年新修建的逛荡河公园。公园内的美化绿化完善。在花草盛开的春天,百花齐放,万花争春。枯叟了一个冬天的柳树也开始抽枝发芽,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碧绿的河水上有天鹅戏水,又有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群鸭渡河之景。河畔有绿草丛生,有粉红花开,亦有花草簇拥,有的树上已有...

查看全文

四季美景让我心醉

一年级|说明文|500字

春日之柳故然生机勃勃,夏日之花故然姹紫嫣红,求日之湖故然婉凄凉,冬日之雪故然心旷神怡。四季交替,日月变更,感慨之时,何以不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这是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百花盛开,到处是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柳树抽出了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一阵微风吹来,柳树就舒展着自己柔软的“长发“.这时,...

查看全文

人间美景

一年级|散文|350字

我的家乡在湖南,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美丽极了,简直就是仙境。我的家乡,春天,小溪里的冰雪溶化了,大树长出了嫩叶,郁郁葱葱。山上的小动物,都开心地玩了起来。爬树的爬树,吃果子的吃果子,真是热闹。山上的花开了,一朵和一朵比美。有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数也数不清。夏天,大树的叶子数不胜数,都是绿油油...

查看全文

乡村四季的美景

一年级|记叙文|500字

乡村的四季是美丽的,迷人的,令人心旷神怡的。春天,乡村的山上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的。山上的花有杜鹃,有芍药,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小花……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乡村的小溪里的水清澈见底,这从山上流下来的水还可以直接喝进肚子里呢!在我家乡住的地方后面有几棵果树。春...

查看全文

“人间仙境”——白塔湖美景

一年级|写景|600字

白塔湖位于诸暨北部,北连萧山,东接绍兴。那里植被茂盛,水草丰美,万鸟栖息。那里的景色就像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是一个人人向往的“人间仙境”。清晨,站在白塔湖的高岸上,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映入眼帘:那绿茵茵的草地上夹着五颜六色的花朵,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儿,那香味儿沁人心脾,让人百闻不厌。湖的四周都是郁郁苍苍...

查看全文

家乡的美景

一年级|写景|350字

我的家乡在饶河,它没有哈尔滨的繁华,也没有北京的绚丽与多资,更没有,台湾的古朴与典雅,但我却爱它,因为我爱这片土地,更爱这些勇于创新与探索,勤劳质朴的人们。我的家乡有四排赫哲族渔乡,那里的人以捕鱼为生,勤劳,朴素,就像郭颂所唱的《乌苏里船歌》一样美丽。我的家乡有一条美丽的江——乌苏里江,又宽又长,在...

查看全文

雨中美景

一年级|写景|100字

“哗啦啦”,“哗啦啦”,天慢慢变黑了,掉落了许多露珠,数也数不清。路上花花绿绿的小蘑菇遮着雨。美丽极了!我撑开伞,走出了家门,欣赏着美景。现在我也是小蘑菇了。我转了个圈,把水都洒了出来。我去了花园,雨慢慢停了,叶子上的露珠一滴一滴的往下掉,真像给它们洗澡一样。天上慢慢变成彩色,出现了一道彩虹!...

查看全文

雨中美景

一年级|写景|100字

“哗啦啦”,“哗啦啦”,天慢慢变黑了,掉落了许多露珠,数也数不清。路上花花绿绿的小蘑菇遮着雨。美丽极了!我撑开伞,走出了家门,欣赏着美景。现在我也是小蘑菇了。我转了个圈,把水都洒了出来。我去了花园,雨慢慢停了,叶子上的露珠一滴一滴的往下掉,真像给它们洗澡一样。天上慢慢变成彩色,出现了一道彩虹!...

查看全文

秋天的美景

一年级|写景|100字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校园的地上,都是落叶,树上的桂花飘出一阵阵诱人的香味。在蓝蓝的天空下一个个小朋友坐在树底下看书。果园里瓜果飘香的果子,金黄的梨头,我真想吃呀!可是我刚想走过去,啪的一声我倒在地上。我玩的真开心。...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