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与乐相互矛盾,又相互联系。比如乐吧,纸醉金迷是一种乐,功成业就也是一种乐,前者低级庸俗,后者为人们所追求。我们所需要的苦与乐是积极向上的苦中作乐,苦中得乐,苦中享乐。苦与乐,二者相依在一起,是对立的统一,可以相互转化。苦是乐的源头,乐是苦的归结。“不经风霜苦,难得腊梅香,”成功的快乐,正是经历艰苦奋斗后产生的。吃得苦中苦,方能得成果。古人“头悬梁,锥刺股,”苦则苦矣,但他们下苦功实现上进之志,本...
作文《苦与乐》
与乐
苦与乐相互矛盾,又相互联系。比如乐吧,纸醉金迷是一种乐,功成业就也是一种乐,前者低级庸俗,后者为人们所追求。我们所需要的苦与乐是积极向上的苦中作乐,苦中得乐,苦中享乐。苦与乐,二者相依在一起,是对立的统一,可以相互转化。苦是乐的源头,乐是苦的归结。“不经风霜苦,难得腊梅香,”成功的快乐,正是经历艰苦奋斗后产生的。吃得苦中苦,方能得成果。古人“头悬梁,锥刺股,”苦则苦矣,但他们下苦功实现上进之志,本...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句谚语说得好。时光列车在飞速奔驰着,小学六年过去,去者不复返。初中生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学习是一个苦乐交织的过程。没有苦,上哪里去找乐呢?所以,所谓货真价实的乐,只有在苦中才能找到。来到初中以后,学习科目的增加,上课时间的增加,使娱乐的时间大量减少,各科的作业也为了中考而增加了,
记得那一天是初一开学的第一天。“叮叮叮”,一大早我就被烦人的闹钟吵醒了。还没等我醒过来,妈妈就大开尊口,滔滔不绝地发表起了演讲:“书都带齐了吗?文具都准备还好了吗?预习今天要上的新课了吗?”我快被吵疯了,连忙用了几遍“全准备好了。”这才打断了她的演讲。
到了学校,初中老师并没有像小学老师那样给我们一天“放松调整”期,而是直接强调规矩便开始上课。我的大脑仿佛还在梦幻假期里度假,根本听不进去课。
晚上,我在书桌前望着一堆作业发愁,长叹一声:“初中的生活实在太苦太累了!”爸妈听了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说:“当你尝到先苦后甜的滋味时,你便会觉得这是一次有趣的人生阅历。”
“有趣的人生阅历?”我想是不是我听错了。早上起得那么早,晚上又睡得那么迟,学习压力又那么大……这一切的一切竟然被父母说成是一种趣味!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年龄也在不断增长,对某些事情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第一次体味到父母所说得那种趣味是在某次阶段考试后。那段时间,父母抓我学习,使我“不得不”学,“不得不”练。这也不是没有好处的。
我终于明白了父母所说的话。现在,我的内心是充满欢乐的,当我再回忆起那些昔日里我所谓的“苦与累”,全然变成了一种求知过程中的趣味,是实实在在的欢乐与趣味。
乐与苦都是人的感知。乐固然给人以精神上的极大开心,但苦也不是全给人以内心上的痛苦,它有时可以看作是一种“苦中之乐”。我清楚地知道,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苦中之乐”会随时来临。但只要有一颗认真、坦诚、向上的心,不论是苦是乐都会化成为我们宝贵而有趣味的人生阅历。
初中生活像乐曲的组曲,踏着一天天不停更替的黑键白键,叮叮咚咚,穿插着小号的嘹亮,牧笛的豪迈,有小提琴清越的四连音,也有大提琴急匆匆又低沉的音符,还会有曼陀铃或扬琴几声欢跃的休止符。而我用时光的手弹着清亮明朗的钢琴主旋律,构成我乐曲中的主题:奋斗梦想。
在书山学海中步履艰难的苦,却也是取得好成绩之后的乐,在尝过多少次失败的苦后,才能换来成功的乐?但正是这苦这乐才使前行路上的每一步变得坚定而有意义。充满涩味的日子令人艰辛,充满快乐的一帆风顺却容易让人轻懈,而正是学习的苦与乐让我在初中时可以一直踏实地走过。
初中生活本应由苦与乐构成,是我太怕吃苦,才体味不到苦后的乐。而在我平静下来认识自己懂得吃苦之后,快乐才会源源不断而来。
日子像流水一样逝去,三年的初中生活就要画上一个句号了。每想至此,心里便久久不能平静。回首往事,有考试不及格的沮丧,有考高分领奖状的自豪,有操场上与同学好友追逐嬉戏,有联欢会上尽情的狂欢,还有毕业前夕留言簿上深深的依恋、美好的祝愿和影集里那挥不去忘不掉的身影……
初中三年是一部由苦与乐谱写而成的乐章。
忘不了曾为一道几何题的求证而绞尽脑汁、费尽苦心,问题解决时又是何等的快乐,真胜过吃巧克力糖和打游戏机;也忘不了几个同学为讨论一道力学题而争论得面红耳赤,各执己见,简直伤了和气,最后不得不提请物理老师“仲裁”;更忘不了自习课上,同学们竟然书生意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讨论起波黑战争、卢旺达难民、希望工程、反腐倡廉、严打斗争……且美其名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结果因扰乱课堂秩序被罚写检讨,尝到自己摘来的苦果,但心里却乐滋滋的,无怨无悔。
初中是少男少女多梦的季节,我的梦想就是能写出一部石破天惊的着作,从此成为蜚声文坛的作家。为此,我把课余时间都交给了文学,读六声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话本,以增加自己的文学细胞;读《红楼梦》这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以了解那个没落的时代;读《三国》以增加智谋;读《西游记》以自娱……别以为我只在历史的圈子里转悠,我也读金庸、王朔、丛维熙,自己解释说是“增加营养,补充新鲜血液”。我常常陶醉在大师们用文学营造的氛围里不能自拔,与主人公同喜同忧同苦同乐,结果作业常不能按时完成而屡遭老师的“红牌警告”,在毕业迎考的关键时期,我不得不面对现实,为了今后有条出路,我的爱好不得不被暂时“割舍”,把时间、精力投诸到各门功课的学习上。
以上只是构成我初中生活苦乐乐章的片段,行笔至此,我的脑海里奏响了整个乐章。闲暇时,我会把它完整地记录下来,让三年的苦与乐不仅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也能成为周围人的一部分,让朋友也来分担我的苦恼,分享我的快乐。
朋友,等着这一天吧!
悲观是悲观者的坟墓,乐观是乐观者的天堂!
一个人的心情遥控着一个世界,在心忧者心中,世界是灰暗的,而在乐天派心中,又是何等的美好。
一对性格迥异的双胞胎,哥哥是彻彻底底的悲观主义者,弟弟则像个天生的乐天派。在他们九岁那年春节前夕,家里人希望改变他们极端的性格,为他们准备不同的礼物,给哥哥的礼物是一台精美的钢琴,给弟弟的礼物则是满满的一盒马粪。
拆礼物的时候到了,所有人都迫不及待等着看他们的反应。
哥哥先拆开那巨大的盒子,竟然莫名其妙地哭了起来:“你们明明知道我不会弹钢琴,而且现在天气这么冷!”正当他们手忙脚乱地哄着他高兴的时候,弟弟好奇地打开属于他的盒子。房间里顿时弥漫了一股马粪的气味,出乎意料,弟弟欢呼了一声,然后就兴致勃勃地四处张望起来,“快告诉我,你们把马藏在哪儿?”
“钢琴”能奏出优美的乐曲,但在悲观者眼中,却又平添了几份忧愁与失落,“马粪”,多么肮脏不堪,但在乐观者的心中,却又成为了所求的传达者。
父母的愿望未能所偿,反而得到的结果是:该高兴的没有高兴,该伤心的没有伤心。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有些烦恼是我们自己找的,同样快乐也不只是靠别人给予。该乐观的时候,就要毫不吝啬地去微笑,也许你的生活中又会多一片阳光……
有一位绝症病人,患的是不治之症—肝癌,而且到了晚期。医生告诉他最多只能活半年,病人得知这个消息后,精神濒临崩溃。日后,他变的郁郁寡欢,在他眼中,似乎一切都失去了光芒与色彩,他整天呆呆地坐在病房了,等待着死神的到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名护士将一盆兰花摆放在这位病人的窗台上,这盆毫不起眼的兰花一天被病人看见了淡黄的叶子,似乎就要枯萎了,病人感叹到:“同是天涯沦落人,就让我们一起走向生命的尽头吧!”说完,他将头甩到一边,悲凉的哭了起来。
也不知道过了多少天,兰花居然奇迹般的活了过来,叶子泛着一点浅浅的绿,而且一天比一天茁壮,最后又恢复了生机。他呆呆的望着兰花似乎悟懂点什么?不过从今以后,他似乎又重拾一点生的希望。他的嘴角又重新挂上了一丝甜甜的笑容,他每日望着兰花默默的笑上几回。心情也日益舒展起来,兰花越来越茂盛,病人的病情居然好转了起来。后来兰花开花了,一朵朵小白花,似乎象征着一个个灿烂的小生命,病人居然奇迹般的活过了两年,这使医生们大为震惊,认为该病人创造了医学界的奇迹。
一朵很平凡的兰花,淡淡的香,浅浅的色彩,在人们眼中,他是微不足道的,却也是这渺小的生命,给了一个对生活感到惘然的人无限希望和萌发求生的力量。兰花其实没有多大力量,只不过是病人的观念改变罢了。
悲观者与乐观者的根本区别不在于环境,而在于思维的方式不同,对于悲观者而言,你越是在意那些悲观与失望,越是想把它打破弄碎,它反而会越滚越大,甚至会遮住前面的阳光,挡住前面的道路,因此不会绕过惶恐与忧愁。背起快乐与祥和,你会发现前面的天空依旧明亮,道路依旧平坦。
1
读了周国平,我才开始了对乐观与悲观的思考。
我想,凡夫俗子是没有选择乐观或是悲观的权利,他们的人生哲学是如何能养活自己,养活自己的家人。一位普通职工如果整天对乐观悲观想入非非,他还有什么心情干好工作?一位农民如果在这种问题上困扰,那它还有多少精力认真劳作?
乐观与悲观地思考――或者将范围扩大一点――哲学都不是为平常人准备的。只有仰观天象的泰勒斯才有权利不用注视地上的情况,只有不爱知识爱智慧的苏格拉底才可以宣布他是在思考生命本源。
2
我不知道我到底是坚持的什么哲学。
周国平强调因为只有一个人生,颓废者因此把它看作零,坠入悲观的深渊;执迷者因此把它看作全,激起占有的欲望。但他认为,两者都不是真正的智慧。他力求企及一种以悲观垫底的执着或用执着垫底的悲观――就是超脱的至高境界。
冯友兰先生同样也不愿将自己直接划归为乐观或是悲观。他力图阐释一种既出世又入世的哲学。然而,这样的哲学体系至今无一人可以完成。
也许,我一直是坚持既出世又入世的哲学,只是没有像他们一样出书立传。
3
我有悲观的倾向。
我总爱追问意义,总爱做目的最明确的事。我怕,心血汗水浪费在无结局的荒诞上。
到底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事呢?什么是我必须去做的事呢?
是追求幸福吗?
抑或是用逃避痛苦的方式取得另一种快乐?
4
悲观主义认为有些人过于执着,没有看清世界的本质――空无。的确,人生不可占有。执着于尘世,过分的追求往往导致追求不到幸福而引来痛苦。在终极意义上,人世间的成功与失败,幸福与苦难,都只是过眼云烟,没必要执着。
在悲观者眼中,一切所谓的意义都带着呻吟。
人要悲观容易,但是彻底的悲观就难了。佛教是最悲观的哲学,但是佛教净土宗不也是日日口诵佛号,只求来生进入极乐世界。这本身就是一种欲望,只是将欲望实现没有放在今世,而是着眼来生。
正因为人生短暂,时光飞逝,所以它弥足珍贵。
谁不想在这个世界上有所作为,谁不想让世界因自己而不同?
悲观目的地是空无,冥思苦想后还是空无。
5
不要再追问意义。意义不是人能回答的,那是神的特权。
不要总是看透事物本质,而是为事物本身赋予最美好的意义。
每一条路都有不得不走上他的理由,每一个选择都有不得不做出的原因。大千世界,每一个芸芸众生都有他不得不生存不得不忍受苦难的意义。不去问意义是对意义的最好回答。
所以,别在诘问生命。被诘问的是你自己。上帝要看,你在你生命的答卷上如何选择悲观和乐观,如何回答意义。
6
什么是区别乐观与悲观的标准?是口中的言词吗,是笔下的语句吗,是卷帙浩繁的哲学书籍吗?
积极的乐观主义不是幻想自己将来多么成功多么伟大,不是空谈未来的鲜花掌声,也不是因为这条路被人认为通向某个巅峰就义无反顾的冲上前去。
积极的人生态度从来不能用一个人的语言文字表现出来,它必须由脚踏实地的跋涉冲出来,由敢闯敢干的精神拼出来,由甘受苦难的寂寞孕育出来。
然而,悲观主义者也许因为一句教义,一篇文章就不自觉地放弃人生。这也是为什么宗教至今仍有大量信徒,为什么饱经苦难的人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励志的书籍而是哲学或宗教。
我无法为两者划分界限,但我知道悲观主义可以击败心智懦弱的人,却永远打败不了那些从不大谈智慧的真正乐观主义者。
悲观是想出来的,说出来的。
乐观是用行动铸就的。
7
有一场决斗,那悲观与乐观的决斗。我本想做一个看客。但不幸的发现,每次观看这场鏖战,我都不知不觉被卷入两者中的一方。被这一方影响,被这一方折磨,成了他的挡箭牌。被这一方折磨够了,我又被抛到另一方,再一次被消融,被分解。
在双方的对垒中,我被推来推去。然而受伤最多的不是那两位决斗者,而是我自己。
那个自以为很聪明的人身上血肉模糊,几乎成了牺牲品。
8
我发现,我渐渐迷上了佛教的禅宗。
这不是一种宗教,倒是一种超越智慧的信仰。每一位禅师不再是苦行僧,倒像是早已领悟世间万象的思想者、哲学家。
“活在当下!”
“平常心是道”
“菩提本无书,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禅师们从来不谈悲观,他们不参与乐观和悲观的纷争,他们也不寄希望与来生,他们追求的是内心的清静自在和解脱。
这是一种最简单,最纯真的哲学。纯朴的有点傻。
原来,“傻”才是终极的智慧,是最美的品德,最实用的哲学。
从单纯到复杂,再复归成熟的单纯,我命之曰智慧。
从混沌到清醒,再复归自觉的混沌,我命之曰彻悟。
9
我不想再讨论乐观悲观,只想珍惜每一条道路,每一次选择。
读过梁启超先生的《敬业和乐业》后,从文中受益至深,让我清楚的了解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但“敬业与乐业”的前提下必须“有业”,没有它,“敬业与乐业”就无从谈起,没有“有业”,“敬业”哪来的“乐业”之说!特别里面的“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这句话说得多么的精僻!
“有业之必要”于我们来说,“业”自是学习、工作。读完“百丈禅师”的故事之后,初始觉得此人太呆板、太死心眼了,而随后经逐一琢磨,却觉得自愧不如,与“百丈禅师”相比,我们缺少的不仅是他的“言必出,行必果”,而且最重要的是我们缺少老禅师的那种日日坚持,矢志不谕的品质。现在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无法完成自己的原先制订的决心和计划!我们的言行和行动都总是没有相顾,并且无法坚持,而且总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上,并为今日的失言,自找台阶下,不愿下功夫。这则故事也启发我们一定要好好深思熟虑,对于一个精力充沛的青少年,要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学习呢?现今的中国,改革开放,生产力得到全面解放,社会一片繁荣,市场化也越来越浓,要想找到一份工作很难,要想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好工作就更难了。当你选择了这份职业的时候,你想好了要为他而付出吗?我们一直在为生活而劳动,其实也是为了劳动而生活。不管做任何事情,处在某个位置,事和名称都会有大小、高低;但从事的本质来说,是没有高低之分的,在事物的运行过程中缺少了任何其中的一个环节都会掉链子的。不管任何工作,拿到手里,全看自己的才能如何去劳作,使之得到圆满,自我感觉良好,别人看起来也不错。这也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的去劳作。这便是“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我们虽不是没有职业的懒人,更不是社会的蛀米虫。
可是一次又一次不完成任务的我们,安然地回到家后,享受着父母创造的环境,总想着“下一次”的我们,悠然地面对着心切的父母和社会的期望……甚至跟“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等同!真是“懒”字当头,万事不成啊,“懒”是我们最大的敌人,而“放纵”这个敌人胡作非为的又是我们自己,克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当我从这些句子中找出一句话来回答“为什么要敬业”这一问题时,我觉得“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特别是最令我深受启发的是《庄子》记佝偻丈人承绸的故事。“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一个佝偻的老人,几句简单的话语,却道出所有道理的精华!凡做一件事,要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一点不旁骛,便是敬。这就要求我们有一颗平常的心,一颗勇于探索的心。要想做好任何一件事情,便把这件事情看作自己的眼睛去对待,无论别的什么好处,都不要与之交换,换得一时的轻松、愉快;你敷衍它,结果它也敷衍你,最后,一事无成。怎样把一件事情做得出色呢?唯一的秘诀便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便是敬。现在我们生活在这么好的社会环境下,并拥有着健康的身体,我们起码要把我们身边的小事做好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事情。我们应把每一件事通过努力,做到出色,就算与他人之比,相差之,但我们无悔,因为“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我们努力了!然这所有的前提见出于“专心致志!”唯有用心,我们才能有成功,若“坐这山,望那山”,则“一事无成”!这便即要“尽职”又要“敬职”了。所以,我们要满怀热枕地认认真真做好自己本分以内的事情,脚踏实地,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
至于“乐业”,我认为书中的那句话便足以诠释了:“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算对自己的职业如何不满,但我们都必须去做。我们要从中寻乐趣呢?这使我想到了一句话:“你知道,你爱惜,花儿努力地开;你不知,你厌恶,花儿努力地开。”花儿总是在努力地开,美好的日子也一天天地在流逝。而对于我们,为何不去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呢?从职业中体会快乐,从快乐中品味生活!对于有的人总叹息“做工作好苦呀!”对于这种叹息声,无论任何人都曾经说过。反过来讲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喝酒,去游玩等还不是一样淘神费力。有些人抱怨自己本行,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做。不愿做是逃不了的,哭丧着脸去做和快乐的去做结果是截然不一样的。我个人认为做一件事情,就要身入其中,从起点、过程、终点中去体会每一个阶段,回想自己付出的努力所得到的成就,就有一种归属感。要在工作中与同行比较、竞争,要时刻告诉自己是最强的,在不断的工作中战胜自我,领略出趣味,这样,生活才有价值。愿社会的青年才俊们,抓住机遇,克服困难,迎接挑战,面向未来。
总之,每件事都有其独道的乐趣,我们要明白“敬业与乐业”并非是某种硬性规定的条款,而是一个人实现其人生价值的一种方式,一种渠道。要在生活中真正做到“敬”与“乐”,只有这样,相信信生活才会更多彩!才使我们享受的无限的乐趣。
风筝与飞鸟争吵的童年,我像一条小鱼游戈在清澈的湖泊里,我喜欢阳光真诚的微笑,喜欢追逐风精灵的美妙,我欢快而没有烦恼,纯真烂漫在我心中蹦蹦跳跳——那时候,日子绿肥红瘦,一个天真无暇的心装载的是快乐的微笑。而随着时间无形的增长,转眼间,我从一个童心未泯的幼稚孩童变成了一个略显成熟的的初中生,其中,这样的初中生活,也包含了许多的“苦与乐”。
六年级的暑假,我不止一次的对着窗外,问自己:“初中生活会是什么样的呢?是愉快的?悲伤的?还是每天沉浸在考试中呢?”经过了漫长的假期,我又重新背上书包,踏出家门,去新学校报道,我选择了外语中学,因为我认为上天让我们上哪个学校是注定的,那大概就是我们的命运,走到哪一步都是由上天来决定,而上天也只取决于你怎样对待人生罢了!期盼过后,是该进行分班考试了,种种的思绪在我的脑海蔓延:“我所期盼的初中生活,难道就真的沉浸在考试中吗?会不会分到坏班?”这些难道令我辗转难眠,迟迟不能进入梦乡,但最后还是因为疲倦,睡下了。第二天,一路忐忑不安的出了家门,当快要走到学校时,心简直提到了嗓子眼,即使一直一直的对自己说:“加油,一定要加油。”可心里的那股劲,始终不能平静!走进自个儿班,听同学们说,七年级今年不分班了,平等对待,我不由得惊叫起来,多好!多好!
今后,我们就进入了繁重的学习,每天,早起晚回,作业总是压得喘不气起来,有时,我写作业会发生一种烦躁,把笔一摔,嚷嚷道:“什么嘛?作业那么多!”每当这时,爸爸妈妈就会走来,说:“呦,丫头,又耍小姐脾气呢 ?学习呢,应看做:苦乐交织,毕竟古人说过,‘学而所思,思而所乐’嘛。”我不明白,父母为何把学习看的如此轻松呢?大概就是那时候他们上学时,没有我们这样苦吧,所以,每当他们 这样说时,我总是以:“哼”的一声回过去,唉,这搞不懂父母,毕竟我们这一代的90后都有叛逆心理了!一次又一次的考试,一次又一次的排名,令我难以呼吸,终于到了第一次月考,当天晚上,我把英语,数学,语文,这些主科目都巩固了一遍,迎接明天的考试,知道眼皮是在睁不动的时候,我才扔下书,进入了梦乡,到了第二天,,妈妈给我做了早餐,我吃了一两口就跑出家门,远远听见妈妈叫道:“圆圆,考好些!”我应了一声,急速向学校奔去...
考试过后,我估摸着考的也不差,果然,居然考了全班第三,我笑了,因为在以前,我每次成绩都在中等,这回居然考了那么多,一股欣喜涌入我的心间,我忍不住又笑了,我想,这大概就是父母说的,‘学有所思,思有所乐’吧!这滋味好甜!好甜!
我喜欢这样,即使成绩得背后有很多的泪水,汗水,但当收获成果后,那感觉是好的,因为一起的努力不就是为了证明自己其实很优秀吗?是的,这种苦与乐交织的感觉真好!以后再当写作业烦躁时,自己都会想起那是的甜,那时的乐,不也就开心了吗?俗话说,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苦与乐都是人生的感知,苦与乐都会带给人一些精神上的鼓励,所以,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共同来创造初中生活。
2013年8月,我入学古书院矿中学,正式成为一名初一新生。
8月31日,我来到初一170班报道。一进入初一教师,我就有一种压迫感。望着满屋子的陌生人,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滋味。
正式步入初中的那几天,我心里很不适应。从小学开始,所有老师都对我抱有很高的期望,同学们也都以我为中心。可现在,突然换了一个新环境,一切都变了。这里的老师不了解我,这里的同学也不再以我为中心,甚至没人与我说话。这让我的心里充满了一种浓浓的失落感,就像是一个一直被捧在手心的公主,一下子被摔到了地上,失了宠。我是一个心理脆弱的人,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于是,每天上课时望着陌生的教室、老师、同学,我就会情不自禁的流出泪来。当泪水滑出眼眶,我便急忙抹掉,生怕被别人看到。
回到家,我把这种感受向妈妈诉说,虽然妈妈的安慰使我心里好受了很多。但再次坐到那个教室里,我还是会忍不住低落、怀念。
终于,在一次回教室拿书的时候,我遇到了班主任陈娜老师。望着她那和蔼可亲的面容,我终于忍不住把这一切向她诉说。陈老师安慰了我一番,她认真地了解了我的情况之后,给我调了一个新座位。
这个座位周围都是一些活泼开朗的同学,这一次,我又哭了,但却是激动的泪水。我在心里默默的说:“陈老师,谢谢您!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苦心!”
渐渐地,在老师的帮助和周围同学的影响下,我逐渐变得开朗起来。上课积极发言,下课积极参加班里的各项活动。心里也没有了最初的压迫感和失落感,连妈妈也说我像变了一个人。
刘老师在日记的评语中告诉我:学习生活是一个苦乐交织的过程,品尝学习生活中的苦,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
现在的我,很快乐,属于我的学习生活已经步入乐的阶段。而且我也我明白了:学习与生活都是苦乐交织的。苦与乐紧紧相连,我们不可能一直体会苦,也不会一直品尝乐。只有正确看待学习生活中的苦与乐,我们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山西晋城城区古矿中学初一:韩冰雁
更多读后感大全
读了梁启超先生的《敬业与乐业》,我受益匪浅。我清楚地了解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但“敬业”“乐业”的前提是“有业”,没有它,何谈“敬业与乐业”?
“有业之必要”
对我们来说,“业”自然是学业。文中引用朱熹的一句话“主一无适便是敬”,让我真正认识到要专一于学习而不旁及其他的事情,就是所谓的“敬”。我们作为学生,专心于学习,有坚强的意志力,勇于拼搏的气魄,决不放弃的信念,便是“敬业”。不管任何工作,拿到手里,就要根据自己的才能去劳作,把它做到圆满。这也证明人人都要有工作,人人都要劳作。“百行业为先,万物懒为首”,我们现在不是没有职业的懒人,将来也不能做社会的蛀虫。
至于乐业,我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便足以诠释了。有些人厌恶本行,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做,不愿做是逃不了的,但哭丧着脸去做和快乐地去做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我想,做一件事,要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融入其中,一步一步奋斗前去回想自己努力得来的成就,就会有一种归属感。同时,要与别人比较骈进,在竞争中体味快乐。这样的生活才有价值。
总之,做任何事情都要“敬业”“乐业”,我们要在“敬业与乐业”中实现我们的人生的价值以及生命的意义!
鸣鹤中学初三:642893549
相关作文推荐
更多关于读后感的作文
地球每天都,世界每天都变,我们也一天天地成长起来,成长的经历有苦也有乐,有酸也有甜。人生就像一道美味佳肴,它包括了许多的配料,酸甜苦辣,苦与乐之间的联系是异常密切的,因为有它们的存在,人生才有意义。
苦犹如一杯苦涩的浓咖啡,喝起来苦涩,而乐则如一包奶糖,当奶糖与咖啡溶为一体时,一杯香浓可口的咖啡就完成了。当你坐在一间小小的咖啡厅里品味咖啡时,才能够品味出人生的哲理,我觉得生活中的苦大多来自于自己克服不了的困难。当你找工作时,遭到拒绝,那是一种羞涩的苦,它需要自信一半·愉悦一半的药方来用快乐熬制,才能够药到病除。当你对生活失去渴望时,那是一种绝望的苦,是需要希望+快乐+开朗+信心来用乐火煎制,服用几次才能够痊愈,痊愈后还需要乐来调理身体。其实人生好像是一场游戏,但游戏的价值并不在于赢的是谁,它的真正价值是享受在其中的乐趣,克服当中的苦果,才能结出乐果,懂得享受的人才是真正的胜者。
人生的苦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对手之一,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相信那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名言。当你感到自己陷入绝境时,不要气馁,不要放弃,振作起来,坚信会有一片光明的前途在等着自己去开创。战胜困难是一种成功的喜悦,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我们都必须学会奋斗,奋斗的过程是艰辛的,但要懂得苦中作乐。张海迪在失去双腿的痛苦之下,依然能够振作起来,享受生活的乐趣,这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吗?苦中作乐,在恶劣的环境下依然能够享受到乐趣,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好。
苦和乐就是汪洋大海里的一粒水滴,在与其他水滴汇集的时候,已然成了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人生就像那汪洋的大海包罗了每粒水滴,在那些苦的背后一定有乐在支持着,只有品味到苦,才能懂得乐的价值,只有辛勤的耕作,才能有丰富的所获。耕耘一分的苦,就能收获十分的乐,苦与乐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有苦有乐人生才完整。
苦与乐是人生中的配料,缺少了它们,人生的意义就会有所改变,变得无味,就失去了吸引人品尝的资本。在成长过程中,有了苦与乐的作陪,人生才变得有意义,变得有滋有味。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人生的苦难,怎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苦中作乐,乃是品味人生的一剂良药。
生活的咖啡需要人慢慢地去品味,仔细得去品味,才能品味出其中的苦与乐。
苦与乐是相对的。以苦为苦,只能使我们消沉;不以苦为苦,就会使我们无视自己的不足;以苦为乐,可能使我们在学习中取得超常的成就。
苦尽甘来,耕耘时的苦是为了收获时的乐。谓苦怨苦,都不会有好的出路;化苦为乐,才会有美好的未来。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常有许多不同的欢乐和痛苦,重要的是要怎样接纳与克服。
记得我还不懂事的时候,生活中好像只有快乐,日子过得轻轻松松的。当然现在也是充满着欢乐(因为现在是暑假),我想我这一生中能带给我最多欢乐的就是朋友。朋友能和我一起打羽毛球,一起游泳,一起……总之,朋友能和我一起分享欢乐,使我的生活每天都充满欢乐。
上了初中之后,欢乐渐少而痛苦却不断地增加,在各方面都觉得有一个很重的东西压在肩膀上,几乎扛不起来。这在我的心中就增加了许多的苦,怎么也弄不掉,生活中不再像从前那样充满欢乐,而是充满了痛苦,难道这些都无法避免吗?其实这些都是可以解决与避免的,主要是要靠自己掌握和改进。
在人生当中有痛苦也有欢乐,痛苦不一定是负面的,有的时候还会使你进步,增强应变能力。对一般人而言,人生一定要是快乐的才是有意义的,可是你仔细想想,有谁不是因为挫折而更加的坚强呢?
一位很感慨富人诉说自己的苦恼:“我现在穷得只剩下钱了!”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感情和精神,可是当我们抛弃感情和精神去追求物质时,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还是穷的,苦的。所以说,以苦为乐,乐中知苦,当是最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