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刘胡兰的故事,真令我感动。主要讲少年共产党刘胡兰,在敌人的屠刀前,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收买和威胁,毫不动摇、宁死不屈,面对残酷的敌人不为所动,始终不说一句话。
已经十多天了,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的城区、县郊、村镇、街巷,老百姓们都纷纷在念叨着一个普普通通的称呼:老张!这个有着很常见称呼的人叫张兴雷,是这座有80多万人口小城里的普通一员。
2013年12月5日傍晚,家住宁阳县鹤山乡王卞社区的张兴雷被邻居叫去帮助调解事情,说话间,一辆汽车飞奔而来,张兴雷伸手将没注意到车辆的邻居推了出去,本来有机会躲过车辆的他,就这样当场献出了生命。在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在面临生死抉择的瞬间,张兴雷选择了舍己救人、舍生取义……他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的价值,展现出了一种高尚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英雄的义举绝非偶然,瞬间的选择是平素美德的累积。记者分别采访了多位张兴雷的身边人,了解英雄过去的点点滴滴。
妻子眼中的张兴雷
“永远不会拒绝的老张”。
“自己的活不干也得给别人帮忙。自从老张买了辆电动三轮车,每年收玉米的时候都先帮邻居往家送。卖东西也是一样,人家卖10块的他就卖5块,这些年欠钱的人越来越多,他从来不催人家还钱。不论刮风下雨,只要有人需要帮助,他从来不拒绝。我们邻村一个姓萧的,每次从县城坐车回来都在我们店门口下车,不管多晚每次他都骑三轮送他。有次下雪路况特别不好,老张专门把店门前的路面都扫干净,看见路上有石头什么的也及时清理,他的心里总会想着别人。”
五个儿女眼里的张兴雷
“似乎他有无限大的能力”。
“他从来不觉得自己困难,总说自己很好。小时候,他一直都在用行动教我们五个怎么帮助别人。有一次妈妈说收到了假币,我爸就说收起来不能用,说咱们可以被坑,但是不能坑别人。”大女儿说。
“用真诚交朋友,用真心换真情。这是父亲言传身教的结果,我们姊妹几个都像父亲一样知足常乐,勇敢面对困难。”四女儿说。
“2006年我生病,父亲借的钱都一一记录,那么困难的时候都没有和那些欠钱的人讨债,他总觉得自己的困难比别人少。”小儿子说。
邻居眼里的张兴雷
“随叫随到堪比‘万事通’”。
“不论什么事,什么困难都可以找老张。他不但是一名好军人还是一名好党员,村里连续三年的党员表彰大会都有他。不论是邻里之间的小纠纷还是需要调解的大矛盾,只要家里有事我们都会想到老张。太多素不相识的人都曾经得到他的帮助,他随叫随到。”
自从学校举办了“读书月”活动后,我的读书量增多了,也受到许多启发,就拿《刘胡兰》这本书来说吧,这本书介绍了刘胡兰的一生。
刘胡兰从小生长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母亲早亡,在反动的封建军阀阎锡山统治的黑暗年代,恶霸地主对农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刘胡兰的心灵里从小就种下了仇恨的种子,她很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参加儿童团,不到14岁便入党,农民们建起了妇救会,刘胡兰担任了妇救会的领导。1947年2月,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为了不说出自己国家的机密给日军听牺牲了,躺在铡刀上,尚未满15周岁。
我很敬佩刘胡兰,在刘胡兰的花季青春她走了,在铡刀上只留下自己爱国的精神。她坚信,黑夜即将过去,祖国的明天将光明灿烂,就在生命的最后一息,刘胡兰同志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刘胡兰有着临危不惧、凛然无畏、至刚至强的牺牲精神,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凭着她“只要有一口气,就要为人民干到底。”的信念,她――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挫败了敌人的罪恶阴谋;她以自己青春的热血,书写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气节。刘胡兰是中国共产党女党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一位爱国的女共产党员在华北大地不胫而走,魂魄随风飞了,消失了,看不见了,但是“刘胡兰”这个光辉、伟大的名字和她的那种精神还是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抹也抹不去,我们要学习她那种精神,为了国家做点贡献、付出,把自己现有的能力贡献给祖国,尽管牺牲了。
刘胡兰的故事,真令我感动。主要讲少年共产党刘胡兰,在敌人的屠刀前,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收买和威胁,毫不动摇、宁死不屈,面对残酷的敌人不为所动,始终不说一句话。 此时,我生生地体会到,我们在和平年代,是无数个刘胡兰式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因此做一个人,要有自尊、自爱、自强和自立。遇到困哪的关键时候,不能只顾自己的生命,不顾别人的安危,要想到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要勇于同敌人斗争。只有这样,才称得上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 想到英雄少女刘胡兰短暂而光荣的一生。她经历了凄惨的童年,小小年纪就协助游击队镇压汉奸,积极向党靠拢,在危险的环境中临危不惧,英勇不屈,15岁就显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是多么的让人震撼啊! 与刘胡兰对照一下,我觉得自己十分渺小。平时碰到一点困难,遇到一点挫折就会垂头丧气、叫苦不迭。刘胡兰的实际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决心要向刘胡兰学习,做一个勇于拼搏、不怕困难、英勇不屈的学生,将来做一个忠于人民忠于党的事业的人。 毛泽东亲笔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我也希望刘胡兰不屈的斗争精神继续在祖国的大地上歌颂者,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党的事业、为人民的幸福,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英勇奋斗,默默奉献着!
我看过很多革命英雄的书籍,其中刘胡兰给我的印象最深。今天在网上重新浏览了一遍,心里仍然久久不能平静。12岁的刘胡兰就一直把一个19岁的共产党员当作自己的偶像,立志长大了成为他那样的人!她努力工作14岁就成为了预备党员。一天,反动派即将入侵村子前,她本来有机会离开,但她坚持将文件完全烧毁再出村。不幸的是,她被反动派抓住了,面对敌人血淋淋的铡刀,她宁死不屈,当时还不到15岁。文中这样一个片断:在六名村民被铡之后,为了不连累更多的人,刘胡兰向着敌人大喊着:“我就算死也不会告诉你们的,别痴心妄想了!”说完她主动躺到铡刀上!回想那惊心动魄的场面,我既难过又感动。这是何等的信念,何等的意志!想想我自己,有时碰到一点困难就绕着走,趁着大人不注意就偷看电视,真有点惭愧。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没有顽强的精神,坚定的信念很难长期坚持下去,但和革命前辈相比这点苦痛又算得了什么呢?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们都要小学毕业了。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刘胡兰在那样特殊的年代里,小小年纪就已经开始工作了。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作为一名少先队员,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应当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做一个有志向的人让祖国变得更加富强。周恩来爷爷说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我们应当拿出行动,这样当年像刘胡兰一样的英雄才没有白白牺牲。仔细看看这个故事,我们还可以发现刘胡兰的责任心。小小年纪就知道完成工作才能离开!是啊,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什么事情都马马虎虎,怎能承担祖国强盛的重担?“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虽然刘胡兰已经远去了,但毛泽东爷爷的题词激励我们发奋图强,小小年纪的刘胡兰让我们没有理由懈怠。
《悯农》这首诗人人都会背,但是都知道它的含义吗?
星期天,正下着雨,小红和妈妈早早地吃过午饭,小红正要写作业,看见妈妈要把吃过剩下的米饭、鲫鱼扔掉,就回想起今天老师讲的《悯农》,讲完这首诗,老师就说:“我们现在的粮食都是劳动农民辛苦栽种出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粮食,不应该浪费粮食,要知道,现在很多地方受灾,缺乏食物。我门现在有食物吃,应该珍惜啊!”想到这里,小红就赶紧拿起课本往妈妈那边走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时候,您不是常教我背这首诗吗?可您看……您怎么能随便把剩饭给扔了呢……”这话把妈妈说得有些不好意思了,“妈妈,剩饭可以留着下一顿吃啊,或者给小狗吃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不能浪费粮食,这是劳动人民的汗水啊!”
“哎,乖女儿,妈妈听你的。”妈妈笑了,小红也笑了。
这时,外面的雨停了,太阳公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鸟儿们飞落在电线上,叽叽喳喳的叫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时,妈妈也领悟到了要珍惜粮食!
是啊,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人,如果世界上人人都这么浪费,那么不就白费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吗?相反的,如果世界上人人都珍惜,哪怕是一点点,也都可以珍惜!
人们常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劳动最光荣”,今天我真正的体会到了,劳动最光荣的内涵,是最有意义的一天。
我和哥哥一起上阵去砍那些难对付的向日葵,因为向日葵都快被小花鼠给吃了很多,所以我和哥哥要去砍下来,再把它们收回来,晒干,冬天就可以吃到香脆的瓜子了。这些在风中顽强不屈的向日葵像巨人一样屹立在田地里。我和哥哥说:“走,杀呀!”我们俩就像两名威武的大将把它们一个个的砍倒了,还剩下最后几珠,我们喊“冲锋”把它们打得落花流水。砍掉了的向日葵先把它们的叶子砍掉,然后再把多出来的根砍掉,此时我们已经是“杀”得精疲力尽了。接下来我们还担负着往袋子里装向日葵,再把它们运到院子里,我们鼓足了劲终于干完了。真有成就感。才体会到劳动很累。休息了一会我们又帮姥姥和妈妈去搭一把手帮他们去捡土豆,由于灰尘多我俩都变成了小花猫了,大家都笑,我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我们俩个小孩子看谁抬得多,我和哥哥争着抢着捡,哥哥不认输我也不服气。眼泪都在眼眶边打,我可不能被落下呀。就是要有个不服输的劲头,才能干好每一件事的。由于帮忙的人多,不一会土豆就被我们捡完了,尽管很累我就得是值得的。
我真正的了体会到了劳动的苦与乐,看着我们劳动的成果,心里美滋滋的。我知道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作为小学生的我们,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的照顾下,根本体会不到劳动的乐趣的,所以我要把这次劳动牢记在心中,因为劳动最光荣!
嫩江四小 六年三班 王海悦
一个班级就像夜晚的天空,天空里有许多闪烁的星星,其中一颗最闪烁,一直陪伴着我,她就是曾佳,她平等待人,乐于助人,为什么始终评不上光荣榜呢?
一天,我为了霸到路队位置,匆匆忙忙的收拾好了书包,快速的站好路队,等我回到家时,想拿钥匙开门时,发现钥匙不见了,我在书包里东搜搜,西搜搜都没有找到“小个子”的下落,我赶紧收拾好书包,便在回家的路上找了个遍,还是没见到“小个子”的下落,这更让我觉得找“小个子”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可自己已经满头大汗,我真想掘地三尺,这时,曾佳来了,曾佳的眉头皱成个“川”字,迷惑不解的问:“邱虹,你这是怎么了呀?天气这么冷,你怎么汗流浃背,而且头上豆大的汗珠像断了线的珍珠不停的往下流呢?” 我伤心的说:“我……我找不到钥匙,想去教室里找找,可我又没有教室门的钥匙。”曾佳听了,微笑的说:“这小菜一碟,我给你钥匙,你拿着教室门的钥匙去开教室门,等你找到自己的钥匙再还给我。”我听了曾佳的话,好像在黑暗处找到一缕阳光,我接过钥匙,身就跑,连跟曾佳说声谢谢都忘了,我来到教室,找到了自己的座位,看见钥匙不在桌子里,心里像热锅里的蚂蚁——团团,最后我把教室找了个找了个翻天覆地,终于找到了“小个子”,心里像八月的石榴——乐开了花,第二天早晨,我遇见曾佳,把教室门钥匙还给了她。
同学们,你们说曾佳可不可以上光荣榜?
“铃铃……”放学了,今天小东和小强是值日生,小东便拿起扫把开始扫地,他把地上的纸,灰尘都扫掉了,然后又拿起拖把起来拖,把地板拖得干干净净的。地板好像在对他说“谢谢你呀!”。小明在擦黑板,他把黑板擦得焕然一新。接着他们俩便开始整理老师的讲台桌,直到把教室的一切做完了,自己的工作完成后,然后一起去倒拉圾去换水。最后,他们提着水来到学校的花坛里帮小花小草浇水,而后他们俩便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节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外婆就是我们家的节约模范。
记得又一天,妈妈带我去看望外婆。中午吃饭时,我把许多米粒都撒在了地上,饭桌上也分布着许多米粒,我却视而不见。吃完饭后,我就去看我喜爱的动画片《海绵宝宝》了。看着看着,感觉口渴了,我就去厨找水喝。在厨房我发现外婆正在捡我掉在地上的米粒,然后放在了窗台上。“外婆真小气,不就是几粒米吗?”我不高兴的说。外婆皱了皱眉头:“孩子,我们要节约粮食,不要浪费呀……”没等外婆说完,我就跑掉了。
又过了几天,我和妈妈又去了外婆家。我们刚进屋门,居然从窗台你边传来了清脆的鸟叫声。我怀着好奇朝窗台望去,原来是外婆放的米粒引来了吃食的小鸟。这时,外婆走过来,高兴地说:“瞧我说的没错吧,被你扔掉的米粒没浪费,还引来了许多可爱的小鸟呢。”我有点儿不好意思了,慢慢低下了头。外婆把我拉到身边,和蔼地说:“孩子,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经过春天播种、施肥、秋天收割,我们才能吃上香甜的米饭哪……”我的头低的更低了,我小声的说:“外婆,我错了、我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了。”外婆把我揽在怀里开心的笑了。
从那以后,我时刻提醒自己:“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牢记外婆的教育,养成了爱惜粮食,以节约粮食为荣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