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发黄的照片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老师带我们一起物参观博物馆。
参观时,我看见了一张发黄的照片年8月28日,日本侵略者轰炸上海火车站时,被一位勇敢的战地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拍下的真实一幕。
当时,上海火车南站人山人海,人都焦急地等待着候车快快到达,非常希望尽快离开上海,把他们送到没有战争的地方,好让他们过上安静的生活,不再提心吊胆。
“呜、呜”显然时火车开来了,人们拿起行李抢着要冲上火车。突然,传来一阵刺耳的警报声,人们坝上意识到日本侵略者将要发起轰炸,同时他们知道死神也将越来越逼近自己。人们立刻紧张起来,四处逃散,可是已经太迟了,日本的18架飞机从低空飞过,扔下无数的炸弹,炸毁了天桥建筑物同时也轰然倒塌。这时,一枚炸弹将要击中一个怀抱幼小孩子的妇女,她赶紧趴倒在地,把孩子压倒自己身下炸弹击中了妇女,鲜血从妇女的身上涓涓流出,残酷的战争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后来,孩子从他女亲的身下爬出来,孩子的身上、衣服上沾满了血,无助地跪坐在地上,号啕大哭:“妈——妈——你快醒醒!”轰炸过后,周围惨不忍睹,上海火车南站化为一片废墟:所有的房都打他了,满地都是碎玻璃,火车被炸得四分五裂。一位路过的年轻人看见了这孩子起了恻隐之心,把他抱回家抚养成人,长大后他得知自己的这段人生经历,自愿参了军,保家卫国,维护和平。
看完这张照片后,我不禁发出了感慨:和平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它,不要再发出战争了!
看着眼前这张发黄的老照片,我的心情变得异常沉重,泪水夺眶而出。
照片上,有一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小孩,正孤零零地坐在地上,号啕大哭。他手里紧紧的抱着娃娃,仿佛那娃娃是他唯一的依靠。他可能是因为没有了妈妈的呵护,可能是因为疼痛,也可能是因为惶恐。他的面前是一片废墟。
火车站的铁轨和站台已经被敌人的炮弹轰炸了一大片,附近的房屋也被轰炸了许多,砖头、瓦片、碎石散落一地。地面上有深的 、有浅的 、有大的 、有小的弹坑不计其数。血肉和尸体随处可见。
这个小孩,几秒前偎依在妈妈的怀抱里,开心地望着妈妈笑。可是几秒后,拥抱他的可能是死神。
小孩未来的命运如何?我不知道。他有可能被幸存下来的人收留,也有可能……
这是残酷的战争,让无数的人无家可归,让无数的孩子都变成了孤儿……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这天,我在收拾东西时无意找到一个盒子,打开,一张泛黄的照片出现在我的眼前,拿在手里,一个既熟悉又模糊的面孔出现在我的脑海中,真的是她。
她是我的小学老师,虽然过去多年,可我依然无法忘记那个温柔慈祥的面孔。
我小学三年级时来到了这所学校,我很幸运的被分到了她的班里。因为我是新来的,下课后,没有一个人来找我玩,甚至无视我的存在,我同他们说话,他们也不理我,渐渐地,我有些失望,最后,我绝望了。因为没有朋友,我的学习成绩也停滞不前。
我多么想拥有一个朋友啊!
这时,慈爱的老师走了过来,轻轻地对我说:“咱们去走走吧。”那柔和的语气让我的心微微的颤动了一下,便和她走到了学校的小花园里。
花园里,美丽的花儿争先恐后的开着,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为花园增添了一抹迷人的绿色。溪边一棵树开得花团锦簇,依稀听得到远处鸟儿动听的歌声。风轻悄悄的,向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花园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我和老师漫步在幽静的小路上。老师打破了沉寂,用柔美动听的声音说:“你是不是在班里感到孤独?”我默认的点了点头,哽咽地说:“老师,我没有朋友,是不是他们讨厌我?”老师摸了摸我的头,轻声对我说:“我可以做你第一个朋友吗?”我抬起头看了看她,随即便高兴了起来,因为我有了朋友。因此我不在感到孤独,寂寞。任何困难都不会使我退缩,我与老师无话不谈,无言不说。从此我在班里与同学搞好了关系,不再是冷漠待人,所以,我有了很多朋友。一天,老师给了我一张照片,原来,我的老师即将转入别的学校,我十分难过,因为我的老师朋友要离我而去。
从此我再也没见过她,可我却永远无法忘记她。是她给了我希望,让我从此乐观面对生活,我爱她。
想到这里,我的眼眶湿润了。是啊,正是她让我摆脱了孤独,是我不在感到寂寞。我不会忘记她,可我何时才能再见她呢?
数数历历在目的百卷胶卷,再看成堆成册的相片,然后打开电脑再观赏几千张数码相片,你不用奇怪,那是一个爱拍照的男人的收藏,他喜欢记录生活,自从认识到相机的可贵之处以后,就把它当作是生活的可信赖的保存者。有人问起技术如何,只能说会拍照,能调焦、调速、开光圈,其他的就是喜好取景和搞试验了,但从没有对相机技术作过研究,也并不想研究,因而爱好很单纯。
这回又一次心血来潮,看着数以千计的扫描照片,又心生遗憾,想着胶片中有一些洗出来的照片早已送人,未曾扫描入盘,想再去洗出来扫进去,以弥补自己记忆的缺漏。于是,胶卷倾囊而出,堆了老大一堆,想想无从着手,便从题名开始筛选,遇到年久的、可能遗漏的再作细看。
胶卷虽然是反色的,但人物的神态、动作还是清晰可辨。“一九九五年夏”,初学摄影,自己琢磨着拍的黑白照,人家已经不会给你洗了,而且又贵,也没什么内容,虽然想着弄点什么艺术出来,也远没有现在的来得生动。只看到那时的人和物看上去都比较纯朴一点,或者叫做稚气也可。彩色成为主流是几十年前的事了,所以,除了那练习的几卷黑白之外,其余全都用色彩来“说话”了。自己的故事当然自己最清楚,年纪是最明显的印记。不论照片有多苍老,照片上的人却总是那么年轻,这便是它保存时光的奥秘。十多年的光阴在当时看来是遥远的未来,在现在看来却是遥远的从前,而从现在往将来看去却又变得短暂而近在眼前了,大概人只有过了一定的年岁,才会相信时间其实过得太快。当你越是不希望它老的时候,越是不希望它过去的时候,它却过得越快,就像人到中年时的感受,哪怕是过了三十也都会有这种心情了。所以,当看到眼前十多年的样子时,不免感慨,茫然不知自己何为,也无从看出自己的存在改变了什么,只仿佛觉得岁月在悄悄变人的模样,从眼神到精神,从脸部到身体。更让人想起故事来的是那一个个定格了的动作和事件,回忆会告诉他什么时候、在哪里、做了什么、和谁一起、心情如何、结果如何,甚至到现在的影响如何。还记得在雪地上两人自拍的情景,还记得在山上为别人留影的样子,还想起死去的人生前的音容笑貌,步履身姿,还浮现相亲相爱的亲人朋友之间的欢声笑语、你来我往,依旧看到“成熟”了的人曾有的英俊洒脱、年迈的人曾有的活泼开朗和谈笑风生。老照片里的故事最耐看,就像一本厚重的书,读也读不完,又像一本有情节有想像的图画书,看也看不厌。平常里的事,哪怕是一次吃饭,被记录下来时也变得如此生动而美丽,那个时候始终只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点,那个地点果真只发生了这样的事,这是偶尔与巧合,也是生命的必然与现实。
过去的总是要过去的,爱记录的男人有这样一种病,不知道生命哪天结束时全然不会去欣赏曾有的激动和精彩,也不知道在生命进行的日子里用享受的感觉去忘掉每一天,他只待老实地记录下曾有的约定、曾有的幸福和回忆。
老照片并没有老,也不会老,老的只是回忆,但回忆又是那么新鲜而灵动;照片没有老,老了的是外壳,没老的内涵,是故事,是青春。如果青春是值得珍藏的,那么老照片就该是最可珍贵的人的生命之源。有人拍写真,拍记录,拍明星照,无非是让自己年轻的光华不要因此断送,埋没到岁月的河流里再也找不到。因为在这些老照片里,他们永远是那个年龄。
他剪下未曾保留扫描照片的底片,也剪下藏在心中的故事和一份真挚的情感,他希望它们能更快更好地承载着岁月的轮回。
(时
一张布满“火车路”的脸,满头的银丝,稀疏的牙齿,鼻梁夹着一副棕褐色的老花眼镜,左手拿着拐杖……那就是李奶奶的特征。李奶奶是我的好友-余莉鑫的奶奶。李奶奶家境一贫如洗,但她是位活菩萨,总爱帮助人。每次吃些粗茶淡饭,希望可以省出些钱来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每次,当我遇到挫折,我就会骑着自行车到她家,这时,她就会苦口婆心的劝解我,安慰我,开导我,教我做人的道理。
余莉鑫从小就和李奶奶相依为命。李奶奶非常之疼爱余莉鑫。每逢假日,李奶奶就会牵着他的小手手走到附近的游乐场玩儿。余莉鑫喜欢贴近李奶奶,可能是因为她的父母分居,家庭破裂,从小,就失去家庭的温暖,失去了父母的疼惜,而李奶奶就是给予余莉鑫温暖的人。
不幸的是,李奶奶才年过半百就逝世了。李奶奶是因为得了皮肤癌而逝世的。余莉鑫一接到李奶奶的死讯后,有如晴天霹雳,当场晕了过去。自从她醒过来后,就再也不和任何人说半句话了。因为他深深地明白,他唯一的温暖,唯一的亲人已经不在了。她天天看着李奶奶的照片,不知在想些什么。从此,一位奶奶牵着一位小孙子儿到游乐场的背影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第一次接到李奶奶的死讯后,就泪如雨下,心里像被上万支针刺入,心痛欲绝。我再也吃不到李奶奶做的地瓜和豆腐卤了。
一转眼,就过了五年。有一天,我到李奶奶的家,想要回忆起一些陈年往事。当我走到客厅时,无意中发现桌底夹着一封发黄的信,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打开了这封信,探个究竟。信里是这样写的:
亲爱的敬中:
我是李奶奶。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我也应该不在人世了。其实,我早已知道我得了什么癌的,但我不告诉你们是因为我不想看到莉鑫为我而伤心。当然,我也希望你不要替我难过,不然李奶奶可不会原谅你噢!李奶奶去世了,莉鑫一定会很伤心,因为它已经失去了世上唯一的亲人了。所以,李奶奶拜托你帮我把这封信拿给莉鑫,她看了,心里一定会比较舒服。李奶奶在此也托附你帮我好好照顾莉鑫,不让他受伤害,安安稳稳地活下去。还有,李奶奶抽屉里有一笔钱,那是李奶奶辛辛苦苦存了将近十年的零花钱,希望你不要枉费老奶奶的苦心,把这些钱全部捐给孤儿院,剩下的钱就给你一半,莉鑫一半。那你就可以拿这些钱去买你最喜欢的地瓜和豆腐卤了!那……好了,李奶奶快不行了,再见。
祝:你和莉鑫永远开心,健健康康。
李奶奶
看着这封信,我的眼泪就像珠帘一样奔泻。我拿着信往外跑。然后抬头望向碧蓝的天空心里想着:李奶奶,我知道了。谢谢你……
侨光国民型华文小学六年级:阮敬中
哭过、笑过、开心过、悲伤过、感动过、冷漠过……这些感受在成长的路途中,有的像凹凸不平的小路,有的像快乐的小鸟。而在我的记忆深处中,有一件感动过我内心,震撼过我内心的事,一想到它,就想到了那一枚发黄的硬币。在我小时候,天真淘气的我陪着外公一起去买菜,我蹦蹦跳跳地走着,我像一只活泼的小鸟走进了菜市场。当时我还不懂事,看到鸡就去捉,看到菜就去瞧,我外公只是叮嘱我不要走远了,而我的心都放在玩耍的时间上了,哪能管那么多,只是连连点头。
这时,我正在看南瓜的时候,一个引人注目的阿姨一部接着一步地走了过来,她左手紧握拳头,右手紧紧牵着她的孩子。阿姨她那粗粗的眉毛下,有一双疲惫不堪的双眼,还有一张干燥的嘴巴,在微微颤抖着,她的皮肤像一棵干枯的树木一样,脸上毫无表情,更看不到血色。而旁边的小男孩更是讨人喜爱,他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闪烁着光芒,她那樱桃般的小嘴很鲜艳,一头刺猬似得头发挂在头上,小男孩的脸粉红粉红的,看起来十分可爱。为什么说他们引人注目呢?因为他们的穿着打扮十分不整洁,像乞丐一般。他们慢悠悠地走到了卖西瓜的旁边,阿姨有气无力的说:“我......我想买一个......西瓜。”话音刚落,她就从自己的口袋中拿出了钱,但钱却掉进了西瓜堆里,卖西瓜的人去找,最后只找到了1角钱硬币。卖西瓜的人顿时大吃一惊,他被呆住了,一会儿后,他又结结巴巴的说:“这西瓜就......就送给你们了。”阿姨很感激他,脸上流出了感动的眼泪。她把西瓜砸碎,把西瓜给她的儿子吃,孩子吃得津津有味,阿姨回过头来对卖西瓜的人笑了一笑,虽然不是很灿烂,但却暖暖的。他的孩子吃完后,阿姨就把剩下的西瓜皮捡来吃,只见她吃西瓜皮难受的样子,她皱紧眉头硬咽下去,卖西瓜的人很痛心,本想再拿一个西瓜给她,却招到了她的阻止,他不紧不慢地说:“放心吧,我吃惯了!”她吃完后,又带着孩子离开了这里,卖西瓜的人手里还握着那枚硬币,此时,那枚硬币在他眼里仿佛是灿烂的、美丽的,光芒四射的金黄色了!
六年级:韩蕊
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吃的、穿的、看的、玩的……什么都有,而且都是最好的。可是,有的人还不满足。但你看了这张发黄的老照片后,便会知道自己的生活多么幸福了。
1937年8月28日,一对夫妻带着他们的孩子来到上海火车站,准备逃往香港。但是,他们等来的却是死神。随着一声声炮弹声,火车站立刻就变成了废墟。刚刚还在逗他玩的叔叔阿姨和他的父母一下子就倒在了血泊之中……
小孩躲在妈妈的怀里,不敢乱动。日本鬼子炸累了,这才慢慢离去。这时,小孩奋力挣扎着从母亲怀里爬出来,坐在铁路中间,撕心裂肺地嚎啕大哭。也许,这泪水是因为痛而流下的;也许,这泪水是为失去亲人而流下的;也许,这泪水是因为害怕而流下的……
但是,无论怎样,日本侵略者杀死了他的亲人。他以后没有亲人的关怀,可能会成为孤儿,可能会被日本侵略者杀死;可能会当军人,为他的父母报仇!
从这张发黄的老照片上,我看到了许多。其中,我看到了日本侵略者、法西斯的残暴无情,可时至今日,他们连一句道歉的话也没有说过,反而说“屠杀是为了排除抵抗”。但谎言是掩盖不了事实的,从这张发黄的老照片上,我们便可以看到这铁而无声的证言、日本人的丑恶嘴脸。
我们一定要奋发图强,报效祖国。
这是一张发黄的老照片,废墟一片,一个小孩坐在铁轨旁哭泣,把人们的记忆拉到了1937年8月28日的上海火车南站。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人们陆陆续续的上火车,突然,天色灰暗了,厚厚的乌云布满天空,在天空中响起了“轰隆隆”的轰鸣声,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是飞机!”话音刚落,从天空中抛下的一颗颗无情的炸弹在人们身边爆炸,井然有序的人们顿时惊慌失措,叫喊声、惊叫声响成一片。人流中有一对夫妇,带着自己的儿子随着疯狂的人流拼命地往回跑,说时迟那时快,一颗炸弹在他们身边爆炸,他们倒下了,但他们倒下的一刹那把自己的孩子护在了怀中。等孩子从惊吓中清醒过来后,父母早已不在身边了,只有遍地的废墟和斑斑血迹。“呜哇,呜哇,呜哇……”孩子衣衫褴褛,坐在地上,哭叫着。那凄惨的哭声久久的回荡在废墟的上空,哭诉着法西斯的暴行。
一眼几十年过去了,照片中的小孩现已满头银发,每当他看到这张照片时,就泪流满面,他忘不了战争带给他的苦难。
饱含酸辛的走过十五个春秋,不再漫无目的地等候。未来的路只有自己一步一步去走,才会有果实丰收。走过人生之久,方知处世悠悠。
历经多少风雨,往事却没忘记。面对这个命题,也免不了回忆。
儿时可以算得上最美好的回忆,童年是在故乡过的,故乡的美丽使我造就了一个梦似的童年。
儿时不知怎的迷上了捉鸟,便常常和爷爷奶奶去田里,他们忙农活,我就自己捕鸟。方法是很简单的,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提起过。找一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稻谷,棒上系一条长绳,远远地躲在树后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被罩住的鸟种类却不如鲁迅先生提到的那么多,大多只是麻雀。
一次,和爷爷去田里,竹筛支好后,在树后静静地候着,过了几时,有一大鸟在竹筛下啄食,猛地将绳子一拉,那鸟就被盖住了。喊了爷爷给我拿出来。那鸟生得好看,爷爷说那是喜鹊,是好运与福气的象征,想起农村喜庆婚礼时常用剪贴“喜鹊登枝头”来装饰新房。怪不得对它也似曾相识。那鸟是不能逮的,爷爷就让我把它放掉。鸟出手时,不知怎的,异常高兴,从那起,竟又迷上放鸟时的那份快乐。自那起,捉到鸟后总要放去,真是童真无邪。
近几年,回到故乡,也会捕鸟,可收获却不大,有时一天也逮不着一个。也许,鸟是聪明的,总结出了经验。试想来,人是不是也应从历史的进展中琢磨出什么来?
是啊,人有时候是不如鸟的。这些年,由于一味的发展,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似乎每个人都有了环保意识,可他们又做了什么?
细细想来,是鸟聪明了,还是人们失去了那颗无邪的童心。
我想,无论一个人曾经做过什么,他都有权利去回忆过去,也许在这回忆中,他会真诚的忏悔。
落日的余晖透过白纱窗帘洒在那本发黄的日记本上,此时,泪水已经浸透了书页……
1998年9月10日 星期五
今天是我最幸福的一天,因为上天赐给了我一个重要的礼物——我的女儿。当我被推进手术房的时候,心中油然而生一丝的恐惧,但是,当我醒来的时候,旁边躺着我的女儿,一切的痛和累都化作了一滴滴幸福的眼泪。回想刚怀上她的时候,又高兴又痛苦,不知流了多少的泪。吃饭时,没有胃口,但是为了她的成长还是硬着头皮吃下去;睡觉时,原本有翻来翻去习惯的我,为了她,我不惜用绳子将手固定住。我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你要平平安安,这比一切都重要,现在我要做的就是静静地看着她成长。
2007年9月10日 星期三
眼,9年过去了,我的宝贝也迎来了她的9岁生日,这几年,因为我繁忙于家务,对她的事也很少插手,但是让我欣慰的是她总能把自己的事,打理的井井有条,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家里。令我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
那天,她一回来,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我一直敲门,可是,一点儿反应都没有,我有点害怕,怕她会做出什么伤害自己的事,我从房间里找出一把钥匙,马上打开了她房间的门,只见她独自躲在被窝里,还不时传出她抽泣的声音,我将被单拿开,轻轻地抚摸着她的头,她扑到了我的怀里,我不说一句话,让她哭,让她宣泄……
2009年9月10日 星期六
时间荏苒,眼她已经11岁了,渐渐的,她已经不在依赖这我了,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就算再委屈也不能哭,我曾不止一次的对她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我很高兴,在这几年的成长中,她的行动也真正诠释了这句话。因为我爱她,所以希望她能迎风成长,面对困难,不退缩。
……
我合上日记,早以泣不成声,鼻子通红通红的,回想起这12年,妈妈对我的关爱,对这个家的付出,不知有多少多少,不是能用这本薄薄的日记本可以记录的。
我一直翻到日记本地最后一页,发现了一片已经枯萎的树叶,旁边还附着这样一句话:这是我的宝贝女儿送给我的第一份礼物。落下的泪将树叶打湿,发黄的枯叶仿佛和这美好的夕阳融为一体,蝉鸣声一遍又一遍重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