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感悟
一学期下来,我对学习感悟了许多。
智慧聪明的学生就像一条海洋中灵巧机警的小鱼;但思想略慢的人像一条迟钝而有力的大鱼,但学得扎实。考试就像一张大网朝你袭来。而较简单的考试如同一张旧网,但是网的缝细小,小鱼没有足够的力量摆脱,而大鱼有巨大的力量摆脱;较难的考试像一张具有力量但还有一个极难找到的洞,聪明智慧的小鱼能找到洞并钻过去,而大鱼找不到就被捕了。鱼是学生,被捕了就是没考好,逃走了就考好了。
学习是给自己学,不是表现给别人的。有成就的人不张扬,才是真正有成就的人,他把他的成就展示给自己看,是一种美妙的享受;那些一有成就就张扬的人,只会把自己的成就展示给别人看,而自己却不懂得享受自己劳动成果的人是愚蠢的。自己看到自己的成功是人生中最高档次的享受,若看不到就可惜了。
这些都是有依据的。比如我就是老师家长一致认为是聪明、爱思考的学生。可简单的考试总是分数低,而一有难度的题,我就不会错,大家都因题难而失败,可我却因计算错而降了分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此老师让我脚踏实地。
再比如为什么有的文笔好的作家却不如老舍等人呢?因为他们一成功就张扬,一张扬大家就改变看法,大家改变看法,他就一落千丈。
这就是学习,学习就是为了自己享受自己的成功。
临近期末考试,各科已经开始了复习。儿这几天我们都主要把握了文言文的背译。我认为文言文总体上看不会有太多的字,但是里面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还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但是有关这些知识是要去领悟到的。但是逐字译解对于我来说太费时间了。听到老师说要考课外文言文的时候,心里还不免有些担心。但是我相信,通过我的不断练习,一定会提高速度和正确率的。而且文言文中还有好多通假字,是不容易被我们很快就能译解出来的。我们要经过不断的思考,反复的尝试,才能得出结论。
初一:初依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秋天又到了,我又增长了一岁。都上初二了,八门功课的学习远远超出了小学所学的知识量,而在学习上的竞争也是越发激烈。谁都想得第一,谁都想成为班里每一个人的竞争对象。我是幸运的,因为我做到了,与另外几名同学一起成为了班里人人心目中的尖子生。有人很羡慕,因为成绩;有人觉得我们是只会学习的“书呆子”,因为成绩。但是我想说的是,学习好没有那么难,只要肯比别人多付出一点时间去学习,那么每个人都可以“学习好”,而“学习好”这个代名词,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称号罢了。
或许,有人会觉得我上面说的话不真实,“多付出一点”就能学习好,那么还有学习不好的人吗?那么我就把我自己的故事分享给大家好了:
在小学一至三年级的时候,我是一个普通班级里普通的一员,学习成绩中等偏上一点,偶尔也考几次满分。在我们班里有一个同学,她学习特别好,不用说,她是我们班级中每一个人都想要超越的对象——我也想,但又觉得跟她差好远,毕竟她是“第一”啊!这对于当时的我来说,是早已定格了的事实。
但我依然努力并快乐地学着,以我想象中的她勤奋学习的样子勤奋地学着,不希望能有一天超越她,只希望能够学习再好一些,做班里的前三名也好啊!意想不到的是在四年级的一次期末考试中,我超越了她,考了第一,成为了同学们想要超越的对象,我很高兴,以为这样就可以了,于是以这样一种状态升入初中。
而到了初中,我才发现原来那样的成绩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入学考试的成绩仅排在级部28名,也就是说18个班轮下来,我只排到了我所在班的第二。所以从那以后,我明白了:学习,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赛道。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习也不例外。每一个班里,都有一个学习最好的,每一个级部里也有一个学习最好的,然后整个学校,整个区,整个市,整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班级,级部都好说,可是国家、世界如何去比啊!我们伟大的地球母亲孕育了多少有才华的人,这怎能比得过来呢?而与那些级部里的第一,市里的第一相比,我们这样的小角色又算什么呢?对于那些只差一步就可以得到“成功”的同学来说,“第一”、“第二”、“学习好”是多么美妙的代名词,可是对于已经得到的人来说,这却是如何小的一步成功。我想这不是别的原因,是因为学习吧!学得越多,懂得越多,想得越多,领悟得就越多,就像滴水一样,一滴水或许很快就会被太阳蒸发,但如果滴水不停的滴,就会变成一个水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
其实学习好很简单,只看你愿不愿意付出比别人多的那一小步。
话题作文PK赛(三期)参赛作品 (得分4.93分)
明天我要替哥哥去上一堂课,因为他外出进修,所以只好让我去了,本来我还以为是一堂很重要的课,但是,真到那一天我才知道,并不是我想象中的一样。
到了那天,我跟着嫂子一块去了学习地点,听课的都是一些护士,还有医生,而笨节课讲的就是医生医德,我找到了一个空位做了下去,然后静静的准备课堂的开始。
讲座很快就开始了,而主讲人听说是一个很有名气的老教授,我内心十分开心,因为我也有这样一个一会可以领略大师的风采了,我认认真真的学习他讲的医德医风。但是很快我就发现了我旁边人的小动作,有拿出镜子照镜子的,有拿出手机看电影的,好好的一堂课他们却都干这些。
有时候我想医生或者护士应该是那么的平易近人的一群人,做事,学习应该一丝不苟,但是如今看来,事实情况并不是那么一回事,从这堂课上我就可以看出他们的医德医风。做事情毫不在意,马马虎虎,多么好的一堂教育课,结果变成了一场个人的游戏课。
当今社会,国与国的竞争,就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正因为这些,我们国家实施科教兴中国战略。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物质文化的需求在日益的提高,科技的一次次的变革,人们逐渐意识到科技的重要性。为了科技的进步,国家的繁荣昌盛,我们该如何做呢?
体验感悟学习,要求我们在学习中重感情体验与感悟。七年级上册《童趣》中讲述了我们童年时代不一定有的体验。“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八年级下册《岳阳楼记》让我们循着本文的记述,作一次洞庭之游,去感受南国那万顷碧波的阴晴明暗,去聆听作者那先忧后乐的拳拳心语。七年级下册通过《爸爸的花儿落了》让我们懂得我们’为什么既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
只有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体验感悟学习,我们才能有独特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在学习中,无论我们把“语文”理解成“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还是“语言文化”,离开了学习过程中富有个性的体验和感悟,都毫无意义,只会使语文学习之路越走越窄。
有探究性的学习是我们当今发展的趋势,而杜郎口教学法只是他的一个载体。要求我们发挥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习和发展的主题的作用,在探究学习中,最大限度的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在《行道树》教学中,老师抓住“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句哲理性的化。提出三个问题?为什么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行道树忍受了哪些痛苦?深沉的含义是什么?从而让我们深入探究,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培养我们的创造力。所以我们应该把老师当做我们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把老师当做你是为我们传送答案的机器。
为了在学习中更好的感知与探究,应该怎么办?
1.课堂学习更加积极主动。随着研究性学习课堂活动的开展,我们不再只是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具有高度的自主性、主体性和能动性,我们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应积极地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直接与文本、与客观世界对话。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运用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或进行小组活动,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学生角色从被动转变到主动。
2.逐渐掌握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教师和教科书不再只是我们获取信息的唯一来源,我们通过实践逐渐懂得如何通过音像制品、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各种渠道获取信息,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
3.发展合作精神和团体协作能力。许多课堂活动和课外项目都是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的,学生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不断地和同伴进行交流、磨合,形成团体协作精神。
4.我们为了让视野更加开阔,更加关注社会。我们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而是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做到更全面的看待问题,使自己树立主人翁意识,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5.应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同学交流探究。
学会感知与探究,领略学习的乐趣,做课堂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