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之外
对于中国教育,有人持支持态度,有人持批判态度,但不可否认的事,无论支持还是批判,高考大关仍是华夏万千学子走向成功的重要通道。
当我们升入高中之后,便预示着我们已经向高考迈出了第一步。所有人都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学习,甚至一度废寝忘食,那颗充满知识的脑袋里每天除了学习就是学习。
然而,当你埋头于书山题海之时,可曾注意到,窗外的金菊,正在一点一点盛开,它那来自大自然的清香,蛇样游走,带着初秋的清凉,带着花蜜的甜腻。
我们为了高考忽视了太多东西,青草从里的虫鸣,未来晴空上的飞鸟,杨柳枝叶的岁月枯荣,好像再也引不起我们一丝兴趣。
别在挣扎了,如果你觉得累了,何不休息一下?戴着眼镜的大眼睛,不只是为了看清黑板上的字,更应该看清、看懂的,只是身边的人和物。看,窗外的天气正晴,阳光正好。
假使你在书桌前坐了太长时间,出去走走吧,就在那小区旁的林荫小道上,鸟的叫声,犹如细碎的光阴,在树叶间跳跃,晶亮而清脆。枯枝败叶之间,还残留之几片或青黄的树叶,那些黄,像闪烁的眼睛,更像心,不肯撤离这瑟瑟的晚秋。如果你走累了,那就坐在青砖道上的小木椅上,停下思绪,静看秋风吹起地上的落叶,看夕阳的最后一丝光辉消失在天际。
也许你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个悠闲的时刻,承载难得的清净和喜悦。
假使你已经忙碌了太长时间,出去走走吧,挤出一点时间,去大山上逛一圈。从山脚通向山顶的小路,满眼的草枯叶黄,风吹,树上的叶子便前赴后继的纷纷飘落,落下着一场叶子雨,流金溢彩,美得惊心动魄。草儿都黄了,分成两截,上面是深黄,下面是浅绿,错落有致的铺在上坡上。一路上泥土的清香,浓的、淡的、深的、浅的,缠缠绕绕。虫儿为秋的归去致以舞蹈。你不用急于赶路,也没有未完的作业催着,这会儿,你属于你自己,一颗心完完全全的放下来,像那房檐上蹲着一只发呆的小白猫。当此时,你在,树在,落叶在,虫鸟在,阳光在,世界在……
也许你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个安详的时刻,沉淀平日里那份焦虑与浮躁。
假使你已经为你的学业奋笔疾书了一天,出去走走吧,就在那夜晚的小清河畔,星光正与波光交相辉映,夜色正在静谧之中无限延长。清澈的河水抚摸过绿油油的水草,载着落叶,载着星光,载着夜的清凉与神秘奔向尽头。偶尔几只船在河面试过,飘出或是爽朗的笑声或是悠扬的歌声,不打搅河畔的行人,不破坏秋夜的美。远处的山似是为青蓝色的夜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有如山水画家蘸曲了最浓的墨汁在画卷上抹出的痕迹,流畅不失壮美,优雅不失张扬。值此时,山河庄严,好风好水,日月安稳。
也许你需要的,正是这样个静谧的时刻,丰盈心里的落寞与空旷。
假使你已经端着书本看了几个月,出去走走吧,拿上相机,背上画板,坐在车里,对着车窗外的郊区放声歌唱。穿行在田野间的小路,看遍田野的水稻为你折腰,那饱满圆润的麦粒,一粒接一粒,一串接一串,一片连一片,映入眼帘后就成了接天连地的黄金,朴实的不含一丝杂质。驶过田野,穿过高低掩映的平房,停步在一片大果园,站定便能闻到空气中香甜的味道,那香气一丝一丝的渗进鼻孔,飘进心房,如一双少女的纤手搔着你的心窝窝不让你走进这片果树林。果子的成熟是一个过程,这期间,它并不因人们的不知道而松懈一点点,它顾自己结果从浅黄,到金黄,慢慢从微红,再到深红,直到一树一树,都燃烧了起来,在秋意渐深的天空下,绚烂。
也许你不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个朴实的时刻,安抚长期的不安和烦躁。
若说大自然是一个集合,那么高考是属于这个集合的。高考之外,还有太多太多的风景和事物。花草树木在日月天地里,一步一个印记,笃实稳妥,有条有紊,信念坚定,又自在淡然。人在花草树木面前倾倒也不为过。
若说大自然是一本书,那么高考只是这本书里的两个字。除去高考,照旧春去秋来,岁岁枯荣,大自然这本书,那一页都是生动的,内容丰富多彩的。这一页翻过去,又有崭新的一页开始了。
我们读的完成千上万的书本,却始终读不透大自然。困倦的少年啊,停下手中的笔,去外面走走,读一读自然这本教科书,于时,夕阳正落阳光的影子一点一点倾斜,雾罩下来,星星们开始亮了,清风吹来归鸟的声音,落叶的味道,寂寥而温暖高考之外,其实那么美。
摘不到的星星总是最闪亮的,溜掉的小鱼总是最美丽的,错过的电影总是最好看的。大概所有的人都认为别人的人生多美满自己的多残破。然而很多时候我们所看到的那些闪光也不过他人赖以生存的一丝希望罢了。
也曾一度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偏执自负这都是我想摆脱却摆脱不了的。觉得自己的生活怎么就糟糕透顶了别人的怎么就风调雨顺。为了个所谓的将来为了个所谓的面子,拼死拼活的记公式刷题目。每天起早贪黑的在三点一线中奔波。教室里的灯始终照得人眼睛发花,我所能看到的神情,都是疲惫不堪昏昏欲睡的。气氛从来都是压抑着的,空气中弥漫的只是无限的竞争的气息。好似弦一松你的视网膜里便又增添了几百个背影,到最终视野里就只剩尘土飞扬。所以,那时候是多么向往与憧憬高考之外的日子。
认识一个人,她的人生仿佛从来都不在我所想象的路线中。当所有人都为政史地生背的头都大了两倍时,她依旧可以在自己的世界里玩得不亦乐乎。当所有人都为考试而眉头紧锁时,她能安静地乘着车坐在去往卫校的路上。我是多么地羡慕她,有着这样那样的自由不必在意于成绩。她的生命好似一直都是明媚的,从不因考试而黯淡几分。她的人生好像每时每刻都能可以进行得那么顺利,就算以后过得再不济也有自己老爸的救助,自然不会落魄到哪里去。从不像我们这些高考以内的人,马不停蹄地穿梭在各式各样的题海中。
从没想过有那么一天她会对我说:我累了我想总有一天我会变成一个混在红酒歌舞世界的人。可能她是自由的吧,在高考之外。可能她是孤独的吧,在社会之内。
陌生的城市在十几年前没有她的影子,也没有她所期待的人,不会存在糊涂的未来更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在她走过的那些路去过的那些国家的天从来都不是蓝的吧,雨会一场接着一场下。每天走不一样的行程,最后回忆所剩无几。坐在大巴上靠窗的位置,重复着上车下车的动作。也许有一天她又会踏上另一个不了解的城市,坐完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安静的孤身一人活在鱼龙混杂的街市。延参法师说:“人生的道路千千万,哪一条都可以实现生命的意思,不要让这一场高考决定自己一生的命运。”可哪样的生活是自己想要的?我们总是抱怨于自己的不幸与痛苦,可这些年来又有谁顺风顺水?不过假象而已。
再见她,熟练的买卖砍价,哪是原来那个疯疯癫癫的女孩子,眉眼间分明透露着精明。所谓她的暑假,不过又是斯里兰卡的一段旅行。已经破旧不堪的房子沉淀着历史的古迹。藤蔓爬上整个城市,那些黝黑肤色看似热情的当地居民又无一不透露着奸诈的贪婪。那是我曾羡慕的生活,那是我曾向往的日子,是吗?
想起来我还是有着可以张扬的资本,我可以漫无目的的神思着虚幻的若即若离的未来。也没有早就预定好的人生轨道,所以一切都可以不慢不缓的发生,一切都是来得及追逐的步伐。没有欺没有骗,有的唯独是静的只剩下呼吸的生活。触碰不到人性阴暗的一隅也体会不到社会的残酷。仍然可以保留着心底的一片七彩花田,将纯净澄澈埋藏心中。坚信着美好终会到来,携着雨露携着鲜花携着水晶般梦幻的以后。坚信着会有的,什么都会有的。
所有高考之外高考之内其实都一样。有着令人憧憬的一面有着另一厌恶的一面。没什么可以羡慕的也没什么值得羡慕的。甘愿忍受眼下的孤独与痛苦,因为我们知道将来必定因此而获得。高考之外也好高考之内也罢,这世界晴时有风阴时有雨,坎坷和磨难都是人间的财富。在我们向往着其他生活的同时,也同样有着向往我们生活的人。幸福的人很相似,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心怀感激的去生活吧,去把悲伤的玻璃碎片扫进最灰暗的那个角落,继续明眸皓齿的大笑。都还有幻想都还有希望。人生究竟是场大梦。今天的尽力虽然辛苦但未来的都是礼物。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生活,乐观,稳重。觉得不遗憾没什么好重来的时候才是你想要的人生。不管是高考之外还是什么。总该去努力努力不是吗。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你我共勉。
高考是大型的室内活动,全国近千万学子同时不同地奋笔疾书,用几天的时间拼完了自己十几个青春的汗水,为的是自己的梦想。当然,不只是这一条路可以通往成功的彼岸,我们还可以用另一种途径,去完成,去超越。
隋朝之前选官标准是魏文帝时陈群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它是靠门第出身来决定官品,这就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也让许多能人志士就此埋没,正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受不到重用的读书人只能写诗抒发自己的情感。到了隋朝,真正意义上的考试制度出现了,它靠的是真才实学,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垄断。“朝为田会郎,暮登天子堂”,部分中下层有才华的读书人通过考试进入了上层社会,完成了华丽的转身。
高考,耗尽了我们十几个春秋的汗水,人都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高考是好的,选拔了中国优秀的人才。但这让幼稚的我们把视线只放在学习上。“亚洲最大高考加工场”——毛坦厂中学,在校学生2万多人,大多数是复读生,他们都想上大学,但同时他们的精力和体力在学习时也被消磨殆尽。这让他们丧失了本该有的青春的活力,我们也该反思:除了高考,还有没有别的方式完成梦想?
在美国及一些发达国家,他们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中国学生的态度截然不同。BBC拍摄的《中国老师》纪录片中,英国学生在课堂上可谓是为所欲为,他们上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考大学,而是在学校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以便在社会中更好的交流,他们在高考之外有着足够的财力支撑,即使无工作也有最低的社会保障。在中国这种方法行不通,读书考试观念已沿袭千年,考试思想在人们脑中根深蒂固,对我们来说,我们需要改变思想观念,高考之外有许多道路等着我们去探索。
现在一些学校不只是重视卷面分数,还会看学生特长,艺考生、体育特长生、竞赛获奖学生等特长学生也在增加。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还提高了学生的才华,让学生向其适当的方向发展。当然,写作也可以有大学的通行证,就像创新作文大赛。一个农村学生,打小在一个贫瘠的小山村生活,他有着黝黑健康的皮肤,瘦弱的身体,九岁才上一年级。那个地方没有高中,他只有到较远的城里上学。报到时,大家都嘲笑他,他几乎成了学校的大明星,他不知道为什么,但他毕竟是农村孩子有着城里人没有的坚毅,他有自己的信念和执着,参加作文大赛时,大家都不相信他会赢,巧的是那次作文写的是大自然,农村孩子对大自然有着无比亲切之情,他自然而然的获了奖。他成功了,获得名牌大学的录取资格,成功地将那些富二代抛在身后。
不论你是贫二代,成绩不好者,还是智商低的人,这都无大碍,更重要的是你有一门特长,《阿甘正传》中阿甘是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在他一生中遭遇多很多挫折,但他无惧无畏,为了爱的人,奔跑成了他的本能。他因跑进了学校的橄榄球场,被名牌大学破格录取;他跑进了乒乓球队,来到了中国,为中美建交立下了功劳;他跑遍了整个美国,又成了名人。智商低不代表着失败,阿甘会跑,他知道怎么跑,他有自己的原则,他,成功了。正如阿甘妈妈说的:人生就像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巧克力的味道。所以,你要奔跑,找到你的特长,品味巧克力的美味。
高考和高考之外,都是我们上大学的途径。我们谁不想完成自己的梦想?谁不想发挥自己的特长?“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利刃须磨,香需凝练。雄鹰在天空翱翔时,你有没有想过它的苦楚?真正的鹰,可以活到80岁,你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它们在40岁时会经过脱胎换骨的洗礼,它要强忍着痛苦,把老化的喙啄掉,指甲撞掉,羽毛咬掉。之后它就会获得重生。我们在学习时,不论哪种途径都要学习鹰的这种精神,不怕苦,为了重生,为了黑暗后到来的黎明,更是为了我们的青春,拼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时我们应本着勤劳的态度,高考之外也需学习,没有踏实,哪有成功的本钱?
高考之外,是才华,是捷径,是千千万万农民子弟学习的土壤,更是对我们青春的负责。年轻人,为了你的梦想,突击吧!
往往,有时候有些事就像一堵墙,孤零零地竖立在那里。只留下墙两边偶尔好奇的人,其实无非也就是在好奇对面的风景。但,只要有一颗属于自己的坚定的心,无论在哪儿都会有最美的风景。
——题记
一、
天正晴,白云柔柔。
县中学的中考成绩榜如期贴在校门口。“本县中考第一名——嘉”,看着红榜上欢喜得仿佛要蹦落出来的字,嘉笑了。毕竟,这也是他奋斗三年的结果。
而一旁是低着头的潼,虽然早在出考场的那一瞬间就意识到了会落榜的结果,现在也的确是验证了。但在分数榜的末尾发现了自己的名字,还是很让人难受的。
风,无声。
回家路上,嘉在想:到了高中,我要更努力,未来还有很多精彩在等着我呢。
潼满脑子充满的都是对未来的迷茫,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下去,一切又有谁能来告诉他。
二、
开学前三天。
嘉带着行李踏入了新学校的大门。古朴的红墙和高耸的树,都是极美的点缀。
一路上,嘉心里充满着说不出的紧张,同时,也挟着些憧憬。他明白,自己三年后的命运将从此时此刻被自己书写了。高考对他来说是实现梦想的机会,而他现在已是踌躇满志了。
潼不是这样的。
自从看榜回来,潼就自己把自己一个人锁在屋里。他喜欢画画,能上那所最好的美术学院亦是他的梦想。然而现在呢,潼知道自己连上高中的资格都不够,更别说上大学了。
潼的星空对他自己来说,已失去了色彩,黯淡得让人哭泣。
三、
新学期的第一次班会。
“大家好,我是嘉。很开心能来到这所学校学习,我的理想是考上xx大学。我希望在将来的三年里,我们大家可以一起努力,一起进步,为实现我们的理想而奋斗,努力让我们的青春之花开得更艳丽……”,嘉站在讲台上一字一顿地说着。看着台下亲切的老师和热心的同学,嘉仿佛更有信心了。
夜,墨一般深沉的夜。
“你知不知道现在的你让我们所有人很担心?小潼,不要在颓废下去了,好不好?孩子,你还很年轻,你还有很多机会去拼搏。人生路上,不仅仅只有一条路可走。振作起来,像个男子汉一样去面对……”,父亲的话像是沙漠的声声驼铃,唤醒了迷路了的孩子。
潼又想起了自己的美术梦,尽管曾经因为痴迷画画而耽误自己的学习,但梦既然开始了,就没有说结束的理由。父亲的话是有道理的,难道就一定就通过上大学才能实现梦想吗?
潼收拾好了之前乱糟糟的房间,摆好了自己喜欢的画笔、画架,开始画画。
此时,窗外的天出现了几颗星星,一闪一闪的,像极了笑着的小眼睛。或许这会比梵高的星空还要美吧,潼心里这么想。
四、
成长好像只是一瞬间的事。
流年似水。嘉已是一名高三学生了,他对于自己两年以来所取得的成绩还是比较满意的。他知道,只要自己能把年级前三的成绩保持下去,那么考上理想大学就完全不是问题。
而潼已是位小有名气的少年画家了。看着自己的画常能登上各大报刊,他也在庆幸自己当时的“迷途知返”。
偶尔,潼也会想,如果自己考上了高中,那么现在面对高考的压力,自已也应该在不断地刷题,那么自己也很可能取得不了现在的成就。或许,不上高中对潼来说也会是件好事。
五、
起雾了,雾笼罩在城市里的每一个角落,让人看不清眼前的路。
嘉很迷茫,这些天来,试卷上刺眼的红叉对他来说无疑是个否定,接连下滑的排名也是个巨大的打击了。下晚自习前,老师告诉嘉,如果再不想办法挽救,嘉就考不上那所心仪大学了。
嘉其实很清楚,眼前的高考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过去了,胜利就是属于你的。尽管有时自己也会反感一味的考试、练习,但高考是他能够实现梦想的唯一途径。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一心一意为高考做准备。可分明是努力了的,上天也许是不公平的,为什么努力去换不来自己想要的……
潼的桌前是一团团被揉起的画纸,连心爱的画笔也在桌上安静地睡着。
潼不明白自己是否真的已经进入了人们口中所说的“创作瓶颈期”,可三个月来没有一幅称心的作品倒是不争的事实,报刊上也好久没登过自己的画了。连他自己也说不清自己到底是怎么了,只是感觉之前创作的灵感全无,像是被神通广大的小偷给拿去了似的。
多希望能有一阵风吹来,能把身边的雾给吹走、吹远、吹散,嘉这么想,潼也是。
六、
书桌上摆满了厚厚一叠的各种押题书和模拟卷,离高考只有一个月了,越是这种关头,就越不能放松,嘉告诉自己说。
自从经历上一次的打击后,嘉开始反思自己的不足。他也试着调整好心态,又重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在最近的一次段考上,嘉更是取得了年级第一名的好成绩。
高考这一战,我不能输,也不会输,嘉反复强调给自己听。
潼到各地去找灵感了,他去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到了美景如画的云南。不过最让他感悟的是山村,那儿天很蓝,水很清,还有很多质朴的人。终于,他意识到原来自己是被浮躁的世间给迷住了心。放下包袱,潼在山水的环绕下也返璞归真了。惊奇的是,潼发现自己的创作灵感也被寻回。
伴着蛙鸣,好久未曾见过的萤火虫也隐现于田野,外边风景正美,潼正在画自己的一幅新画。
七、
仿佛仍是三年前的那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风依在,暖暖的阳光落在人上,很舒服。
一切也仍如之前那样,不过在高考榜上取而代之的是嘉考取了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后面紧跟着的是一所全国闻名的大学——那正是嘉向往以久的。
嘉感谢过去的三年,感谢高考,毕竟是高考让他完成了梦想。他也知道,会有一个人生新阶段在等着他了。
潼又去了趟国外,不过这次不是为了去找灵感,而是去拿奖去了。就在不久前,潼的作品被评为是国际美术金奖,现在,潼的名字也已经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
潼也感谢自己,感谢自己的坚持,他终于在美术上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其实,潼一直都想告诉所有人,人生的路也许真的不只高考这一条,只要努力,谁都有可以度过迷茫,走过拐点,让青春,让人生不朽……
哦,对了,潼获奖的那幅画就叫做《风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无论梦想伟大与否,它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更加深切的感受到梦想的意义。大多数高中生的目标无非是考上一所理想大学,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然而,对于如何考上理想大学,大多数高中生认为只有高考这一条路,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孩子,更是把高考看作是自己出人头地的唯一方式。其实,在当下,除了高考之外,还有另一种实现大学梦的方式,那就是自主招生和春季高考。如今的自主招生和春季高考,由于国家的日益重视,其规模已经相当宏大了,仅去年参加春季高考的人数就占去年高考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但是由于人们对自主招生和春季高考的了解仅限于表面,认为这只是一种非正式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进入大学的人会低人一等,将来也不好就业,所以大多数人只相信高考。但是通过自主招生或春季高考进入理想大学的人也不在少数。
孙宇晨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几乎所有认识孙宇晨的人都觉得,他考入北大是个奇迹。2007年2月,他因获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而参加北大自主招生面试时,面试官甚至不知道他所就读的惠州一中位于哪个省份。
整个初中阶段,孙宇晨从来都不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好学生”。初中时他就读于一所寄宿制学校,他对三年初中生活的记忆,大多与网游有关。为了玩网游,他常常装病回家休息,晚上趁父亲熟睡后溜去网吧,再在清晨父亲睡醒之前赶回家。中考前他突然觉醒,用功学习了半年,跌跌撞撞地考进了惠州一中。
进入高中后,他对网游的热情骤减,因为他发现了新的兴趣点——小说。受在大学中文系任教的父亲影响,他接触了王小波的作品,并因此开始疯狂的阅读各种小说。
他将课表里的语数外政史地全部改成小说或文学;整天待在图书馆里看书;考语文的时候,他用半小时的时间来分析作文题目,两个小时的时间写作文交上去,然后就被打了十分。他花一个星期的时间写小说,然后让大家看,只要有一个人说不喜欢,他就烧掉,如果都喜欢就投稿,然后就没了音讯。
与这种洒脱相随的,是考试成绩的红灯高挂——稳居倒数前十,老师对它的期望就只剩下了汕头大学。强烈的挫败感使他开始考虑自己将来的出路。他认为即使不参加应试教育凭自己的才华也能考上理想大学。
带着极高的期望,他先后报名了第八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和北京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结果却黯然落选。
为此,他为自己定下五点要求:第一是把所有与应试无关的书都搬走;第二是绝对不进图书馆;第三是以获得应试的知识为目的来读书;第三是每天晚自修时间进行三小时的应试训练;第四是制定每天的计划,并严格看照计划进行。
带着450左右的模拟考试成绩和上述五项对自己的要求,孙宇晨进入了高三。
在孙宇晨执行五项要求的初始阶段,成效并不明显。在它看来,到了高三的冲刺期,方法是次要的,最关键的是态度与坚持。
渐渐地,他的成绩接近了600分,但增长势头也逐渐放缓。他意识到自己进入了瓶颈期。在广东省,这个分数意味着他可能无法考上重点大学。而就在此时,他获得了第九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复赛资格,当时距离高考还有6个月。父母和老师都劝他不要去上海参加复赛,因为这将使他缺课两周。对于一个正处于瓶颈期的高三学生来说,两个星期足以改变很多。但他还是抛下了所有顾虑,毅然决然的前往上海参加复试。
事实证明,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他顺利拿到了一等奖,在随后的高校见面会上,北大中文系教授程郁缀和招生办主任刘明利看中了他身上的理想主义,给予了他北大自主招生的资格。
从参加完新概念之后的第一次考试开始他就突破了瓶颈。各科成绩都在稳步提升。
在他前进的脚步中,高考如期而至。他最终考出语文115分、数学132分、英语130分、综合146分、历史127分、总分650分的出色成绩,成功完成了从三本向北大的冲刺。
孙宇晨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家的这种政策。如果国家不支持自主招生,如果北京大学不给他自主招生资格,他可能就无法跨入北京大学的校门。孙宇晨是幸运的,只是国家的这种政策,拯救了他。
通过孙宇晨的成功,可以发现,并不是只有高考这一条路可以通向大学,还有新概念等的表现特长的机会直通大学。
在高考之外不只有艰苦和汗水,还有快乐与满足。以孙宇晨为例,可以设想一下当他被北大录取时的兴奋喜悦的心情和强烈的满足感。所以我们不要一直以为通往梦想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其实只要你仔细看,就会发现荆棘丛中也有盛开的美丽的花。
高考之外,别有一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