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橘灯
小 橘 灯
今天下午,妈妈买了些橘子,有一次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制作小橘灯的文章,我早就想自己做个小橘灯了,趁此机会我正好“下手”。
我挑了一个最圆润的橘子,小心地切成了两半,把中间的橘肉用手慢慢地挖出来,把剩下的橘皮放在阳台上晒干后,我找来一小节蜡烛,想用胶水把蜡烛粘上去,妈妈说这样是粘不上去的。只见妈妈把蜡烛点燃,再把融化的蜡烛油滴在橘皮的底部,然后迅速地把燃烧的蜡烛放了上去,蜡烛果然稳稳地坐在橘皮中间,燃烧的火焰在橘皮里“翩翩起舞”,好像一位活泼的少女在蹦跳着。我把另一半橘子皮盖在上面,可是蜡烛熄灭了,我觉得很奇怪。耳边响起了妈妈给我讲过的一句话:“火在没有氧气的地方就会熄灭的,就像人在没有门和窗的房子里,也会闷死的。”我又试了试,火又熄灭了。我正不知所措时,妈妈走来对我说:“只要在橘子皮上啄几个小洞,再放上去,火就不会熄了。”于是在橘子皮上用剪刀掏了几个小洞,再小心翼翼地盖了上去,果然火这一次没有灭掉。我看着这座好像小小的房子的橘灯,灯火仿佛是透过玻璃窗射出来,我高兴得笑开了花。
原来橘灯也有这么大的学问啊!
晚上,我梦见我提着这个小小的橘灯走下楼去,周围的人都向我投来赞叹的目光。
今晚,我拿出自己做的小橘灯。我把灯全关了,点起小橘灯。啊!真亮!
我想把它送给老师,让老师晚上改作业时照明;我想把它送给妈妈,妈妈眼睛不好,让它给妈妈当眼睛;我想把它送给爸爸,在爸爸下雨开车时,它给爸爸照亮前方……
我爱我的小橘灯。
广西区南宁市 新兴学校二年级(1)班 覃其智
今晚,我拿出自己做的小橘灯。我把灯全关了,点起小橘灯。啊!真亮!
我想把它送给老师,让老师晚上改作业时照明;我想把它送给妈妈,妈妈眼睛不好,让它给妈妈当眼睛;我想把它送给爸爸,在爸爸下雨开车时,它给爸爸照亮前方……
我爱我的小橘灯。
指导教师:张莉红
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我到重庆郊外去看一位朋友。她住在那个乡村的乡公所楼上。走上一段阴暗的仄仄的楼梯,进到一间有一张方桌和几张竹凳、墙上装着一架电话的屋子,再进去就是我的朋友的房间,和外间只隔一幅布帘。她不在家,窗前桌上留着一张条子,说是她临时有事出去,叫我等着她。
我在她桌前坐下,随手拿起一张报纸来看,忽然听见外屋板门吱地一声开了,过了一会儿,又听见有人在挪动那竹凳子。我掀开帘子,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正在登上竹凳想去摘墙上的听话器,看见我似乎吃了一惊,把手缩了回来。我问她:“你要打电话吗?”她一面爬下竹凳,一面点头说;“我要XX
医院,找胡大夫,我妈妈刚才吐了许多血!”我问:“你知道XX医院的电话号码吗?”
她摇了摇头说:“我正想问电话局……”我赶紧从机旁的电话本子里找到医院的号码,就又问她:“找到了大夫,我请他到谁家去呢?”她说:“你只要说王春林家里病了,他就会来的。”
我把电话打通了,她感激地谢了我,回头就走。我拉住她问:“你的家远吗?”
她指着窗外说:“就在山窝那棵大黄果树下面,一下子就走到的。”说着就噎、噎、噎地下楼去了。
我又回到里屋去,把报纸前前后后都看完了,又拿起一本《唐诗三百首》来,看了一半,天色越发阴沉了,我的朋友还不回来。我无聊地站了起来,望着窗外浓雾里迷茫的山景,看到那棵黄果树下面的小屋,忽然想去探望那个小姑娘和她生病的妈妈。我下楼在门口买了几个大红橘子,塞在手提袋里,顺着歪斜不平的石板路,走到那小屋的门口。
我轻轻地叩着板门,刚才那个小姑娘出来开了门,抬头看了我,先愣了一下,后来就微笑了,招手叫我进去。这屋子很小很黑,靠墙的板铺上,她的妈妈闭着眼平躺着,大约是睡着了,被头上有斑斑的血痕,她的脸向里侧着,只看见她脸上的乱发,和脑后的一个大髻。门边一个小炭炉,上面放着一个小沙锅,微微地冒着热气。这小姑娘把炉前的小凳子让我坐了,她自己就蹲在我旁边。不住地打量我。我轻轻地问:“大夫来过了吗?”她说:“来过了,给妈妈打了一针……她现在很好。”
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你放心,大夫明早还要来的。”我问;“她吃过东西吗?这锅里是什么?”她笑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我想起了我带来的橘子,就拿出来放在床边的小矮桌上。她没有做声,只伸手拿过一个最大的橘子来,用小刀削去上面的一段皮,又用两只手把底下的一大半轻轻地探捏着。
我低声问:“你家还有什么人?”她说:“现在没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她没有说下去,只慢慢地从橘皮里掏出一瓤一瓤的橘瓣来,放在她妈妈的枕头边。
炉火的微光,渐渐地暗了下去,外面变黑了。我站起来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极其敏捷地拿过穿着麻线的大针,把那小橘碗四周相对地穿起来,像一个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着,又从窗台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蜡头,放在里面点起来,递给我说:
“天黑了,路滑,这盏小橘灯照你上山吧!”
我赞赏地接过,谢了她,她送我出到门外,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说:“不久,我爸爸一定会回来的。那时我妈妈就会好了。”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显然地,这“大家”也包括我在内。
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橘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橘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光明!
我的朋友已经回来了,看见我提着小橘灯,便问我从哪里来。我兑:“从……
从王春林家来。”她惊异地说:“王春林,那个木匠,你怎么认得他?去年山下医学院里,有几个学生,被当做共产党抓走了,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据说他常替那些学生送信……”
当夜,我就离开那山村,再也没有听见那小姑娘和她母亲的消息。
但是从那时起,每逢春节,我就想起那盏小橘灯。十二年过去了,那小姑娘的爸爸一定早回来了。她妈妈也一定好了吧?因为我们“大家”都“好”了!
“做小橘灯喽,做小橘灯喽!”我高兴地喊道。
今天,妈妈买来许多橘子,黄黄的脸蛋,可爱极了!我想:这么可爱的橘子,吃了以后剩下的橘子皮扔掉真可惜啊,不如做个小橘灯吧!于是,我便收集起橘子皮来。收集了一上午,我终于得到了一些橘子皮。我又拿来剪刀、蜡烛、打火机、卡纸等东西,便开始做了。
我先用剪刀把橘子皮剪成花瓣形,再把蜡烛固定在橘子皮底部,接着,我剪许多奇形怪状、五彩缤纷的小纸片贴在橘子皮上,最后,点上火,小橘灯便做成了。
晚上,我把一只只小橘灯放到了河里,那小橘灯像一个个跳舞的小姑娘,在水中翩翩起舞,那小火苗一闪一闪,仿佛在跟我说拜拜,渐渐地,渐渐地,小橘灯的身影消失了……
(指导老师 曹慧勤)
读了冰心奶奶写的《小橘灯》这篇文章,我心里十分激动。这篇文章反映了1945年抗战期间革命者在共产党反动派统治下的艰难处境和对光明的渴望赞扬了他们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
文章描写的中心任务是一个地下党员的女儿。在她的父亲被国名党反动派逮捕,母亲又受到最终特务殴打后,这位小姑娘不像一般孩子那样惊慌失措、哭鼻子,而是帮助大人做事。这对于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来说,该是多么不容易啊!
当我读到小姑娘独自一个人上山,到乡公所上打电话给妈妈请大夫,遇到作者后,平静的回答了作者的问话这一段时,我感到他是多么勇敢、镇定啊!
作者问他吃过东西了吗,锅里是什么。他笑着回答:“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读到这儿,我的心里感到一阵酸楚:午夜,这是多么诱人的时刻啊!我已经度过了十二个年夜。每当这时,我不仅能受到爸爸妈妈的疼爱,全家人一起吃着香喷喷的饺子,还观看五光十色的焰火,倾听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感到这是我最幸福的时刻,我的心里别提有多美了!可是,这些对小姑娘来说却一样也没有,然而,他仍充满着乐观精神。这是一个多么坚强,多么了不起的小姑娘啊!
语文课上,老师讲完新课文《小橘灯》后,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制作小橘灯,并要求我们准备好相关的材料,第二天全班同学在课堂上进行PK。
一听到这个消息,我就像一只想要飞出笼子的小鸟,盼望着赶快放学回家。一进家门,我就急急忙忙去找材料,想马上就开工制作我的小橘灯。可是,妈妈却拉着我进了书房,说:“现在不是做这个的时候,先把作业写完!”我嘟着嘴坐到书桌前,不乐意地打开了书包,心里却惦记着小橘灯,设想着一步步的制作方案。
第二天,全班同学都期待的PK大赛开始了。老师在宣布竞赛规则的时候,我的耳朵已经不听使唤了,眼珠也完全落在了桌上那颗又大又黄的橘子上。
终天,老师下令:“开始!”
我迅速拿起我的大橘子,准备用小刀剥下它的“帽子”——橘子上半部的橘皮。但那调皮的橘子却紧紧地把它的“帽子”粘在身上,好象在说:“别拿走我的帽子!”我没有理会,仍然固执地剥下了它的橘帽,并小心翼翼地用手把橘肉慢慢地给掏了出来,使它变成了一个中空的橘盒。接下来,我用铅笔尖在橘盒四周各打了一个洞,用线穿起来后,将上方固定在一根小木棍。最后,我在橘盒内滴上蜡烛油,把半只铅笔长的小蜡烛放了进去,并点燃了它。我兴奋地拿起我的小橘灯,正要宣布大功告成时,意外发生了,小橘灯上方的线被蜡烛点燃,烧了起来,小橘灯“砰”的一声掉到了地上。我大惊失色,赶紧地将它捡了起来。幸好小橘灯没有摔坏。我松了一口了,立即重新进行安装,经过反复的实践,我才终于解决了断线的问题。这个时候,已经有几个同学宣布他们的小橘灯完成了。我再次点燃我的小橘灯,心想:“这次一定完美无缺了。”没想到问题又来了,橘灯里的蜡烛突然倒下,蜡油流到了我的手上。“好痛噢!”我不高兴地叫起来。蜡烛的火苗竟然更大了一些,仿佛在得意扬扬地说:“知道我的历害了吧,叫你欺负我!”我不服气地抓住它,重新摆放了很多次,最终将它牢牢地固定了下来。我开心地把小橘灯举到面前,对着红红的烛火说:“你输了!”
虽然这次PK大赛我没有取得好名次,但我还是很快乐。我把我的小橘灯带回了家,插在书架上的花盆里,天黑的时候点亮它,房间里就到处都是橘红色的光,非常好看!
四川成都成都市武侯科技园小学三年级:腾飞的小飞马
冰心的小橘灯,照亮了她的生命,使她看到了光明。而在我稚嫩的童年里,也曾点着爷爷为我做的小橘灯尽情嬉戏。那一点点微弱的火光虽远远抵不上电灯的通明。那种单调的光亮,虽然抵不上霓虹的风彩,但在我的记忆中,它是多么珍贵。
昏暗的灯光眏出我的童年,眏出童年无忧无虑的笑脸,也眏出爷爷那慈祥可亲的面庞。那一点昏暗的灯关,荡漾在我生命的深海里。小时候父母忙。我总是很清楚的记得: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外出散步的爷爷和我,困在了离家很远的棋社里。昏暗的棋社只有那盏昏暗的吊灯,好生凄凉。风吼着好像要把人撕吞,雨泼着千万条雨点溅到地上只有哗哗声。我怕,怕那狂妄贪婪的夜。我哭了,哭声使棋社的两人投来不耐烦地目光。“回家,回家!”我捶着爷爷的手,不懂事的嚷嚷。“乖,别哭,爷爷给你做完了灯咱们就走!”他拿起一个橘子,看上已经皱巴巴了,就像爷爷皱巴巴的手背。小心翼翼地,他掰开那金黄黄的皮,一瓣一瓣掏出甜甜的橘瓤塞进我的嘴里。然后用一根绳子两头把半个壳穿起来,放上一根细蜡。每一个动作都如此娴熟。“亮了亮了!”我手舞足蹈,欢快的笑着,跳着,烛光里眏出他的微笑,他像小孩子一样,笑得开心极了。我拉着爷爷的手在,拽着爷爷花白的头发,调皮地向小橘灯吹气。爷爷抱起我,换一手提着熄灭的小橘灯,走进漆黑的夜中??????没有路灯,但雨停了,只有风还在狂妄地吼。爷爷艰难的抱着我直喘气,而我却无忧无虑的拨着橘壳里的蜡烛。“汪???汪???汪???”一只凶残的狗挡在我的面前,太黑,我看不清,但只从叫声,我能辨出它何等的凶残,逼近了,进了,爷爷猛地把我放下,在黑暗中摸了一块石头朝叫声砸去,“啪!”紧接着又一阵“汪――汪――汪――”,比刚才更凶残。那狗猛地扑了上来,张开血盆大口,朝爷爷地小腿就是一口。我又哭了,拽着爷爷,我惨叫着。爷爷捂着伤口,艰难地从兜里取出火柴,再次点燃了小小的橘灯。微微的灯光照出爷爷的脸庞,不知爷爷额上的是汗还是雨滴,豆大豆大,他的皱纹瞬那间更多了,更密了。那条狗不知为什么也扫兴的走了,爷爷依旧抱着我。艰难地往前走,他的腿上,血在流,只有那微弱的灯光在漆黑的夜里,显得格外通明,那金黄的橘壳,更加耀眼迷人。那夜,爷爷去了医院。后来,我渐渐的长大。
在玩耍时,爷爷多次用那娴熟的动作为我制作小橘灯,灯下倾注了爷爷的爱,倾注了爷爷的心血和对我无限的关怀,每当我点亮它挑在手里嬉戏时,总是对爷爷深深的依恋。我16岁了,而童年的小橘灯,那灯中的微笑和脸庞,那灯中的爱,那灯中的依恋,还时时在我心里摇荡。我深爱着童年的小橘灯,深爱着爷爷。
我们先买一个好的橙子,拿到家里开始制作了,首先我把橙子切开来一点把橙子里面的果实用勺子挖出来,然后用剪刀把上面剪一点好看的花文,在把边上挖四个小洞用四条线绑起来,在拿一个筷子把四条线绑在筷子上面,最后在里面放一个小小的蜡烛,一个漂亮的小橘灯就做好了。
《小橘灯》是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全文是围绕一位小姑娘来写的。这篇文章读一遍不能体会它的深层意思,必须精读才能品味到作者内心的情感。
文章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大意是说一天作者去看望朋友,遇见一个小姑娘要打电话给医院,作者帮助了她。后来久等不见朋友,作者买橘子去探望小姑娘和她妈妈,了解她的家庭状况。临走时小姑娘做小橘灯送她,使作者在黑暗的山路上有了照明的东西。文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我似乎觉得眼前有无限的光明!”这一段点明了中心,赞扬了小姑娘的可贵精神。
作者初见小姑娘时,觉得她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她“瘦瘦的苍白的脸”“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是个普通的穷孩子。作者很怜悯她。而作者再次去她家时,发现她家境贫苦,生活艰难。但她坚强乐观,成熟懂事。“她用小手在面前画一个圆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们大家也都好了!’”虽然家里清苦,但是她没有失去对未来的信心。作者的情感又转变为喜爱。当时的社会黑暗、反动,小姑娘的父亲是地下党员,因为党组织破坏离开了家。小姑娘的经历坎坷,但她还是乐观微笑的。
作者临走时,小姑娘做了一盏小橘灯送她。作者走在山路上,这里出现了环境的描写:黑暗潮湿的山路,迷茫的、被浓雾笼罩的夜色。这种阴暗的环境反衬了小橘灯发出光芒的温暖,它是朦胧又微不足道的,但是作者看到这灵巧的小橘灯,就想起那位勇敢坚强的小姑娘,作者从她身上看到了前途的光明与希望!
十二年以后,“我们‘大家’都‘好’了,”作者也深深地祝愿小姑娘的家人,怀念这个可爱的小姑娘。不能退缩,要勇往直前。这个小姑娘的精神品质,好像在我心中点亮了一盏温暖的小橘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