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雾启示
风在淅淅沥沥的雨中徘徊,正如我在这浓雾中彷徨,背上背着的是多年未用的六弦琴,它已弹奏不出我的悲伤。
来到这的目的是为了找回自我,但为什么,又好像在这弄丢了残留的碎片,彻底迷失。身处于这片朦胧中,我迷茫了。
是我做错了吗?是我太笨了吗?是我太自以为是了吗?当我将雾引进花园时,百花渐渐枯萎,河流结成冻冰,树叶已经败落,太阳开始熄灭,就连那看似无边无际包容一切的蔚蓝天空,也被浓雾所笼罩、所吞噬。雾带来的不是希望,而是绝望。不想出,无人进。
无意间踩到一片枯败的落叶,“咔吱”的声响宛如我心碎的声音。我低下身子,想一抚这残破的落叶,却惊异地发现有几根鲜绿的小草仍在挺立。
雾突然间变得更浓了,将我的视线完全挡住。我微笑着站起来,开始在雾中摸索。不断碰壁也无所谓,我仍在摸索,终于,我摸到了神秘花园的大门。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冲掉了弥漫着的浓雾,雨过之后,眼前浮现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黑夜、星空、月光……
失去蓝天,得到黑夜;失去太阳,得到月亮;失去花的芬芳,得到星的璀璨。失去格格不入的,得到适合自己的。
别人不懂无所谓,正如白天不懂夜的黑。
我,走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中。
周围出奇得安静,偶尔才会有一辆车经过,虽然是缓慢的,漫无目的的,但至少不会让我在这世界中迷失自我。
路过一片草地,我听到了一声清脆的风铃声,十分清脆,又那么悦耳。走过去看,原来是有人在卖,禁不住诱惑,买了一个准备放在家里。
继续,漫无目的的走在这片街区,依然没有几个人,偶尔有几个人,也是匆匆忙忙地跑过,完全没有活力,没有生命的。
又走了几分钟,我依稀看到了点点灯火,虽然只是路灯,却照亮了周围的路面,就如同在黑夜里的火烛,给我带来了希望。
时间一分一秒的飞逝,我越走越远,但我却不知道,因为它,挡住了一切。
当然,我不至于这样,我还是觉察到了我迷路的现状。
虽然很想原路返回,但是诸多的岔路已经让我没有回头的余地。
我坐在长椅上,想等它散了。可是等到它散开时,我惊异地发现这个空旷的世界,完全没有生命,就如同陨落的流星一般。
终于,我看到了一张报纸,虽然日期已经模糊不清了,但我却看出来了前两行。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河北唐山唐山市第七十四中学初二:桐绫
【篇一:寻雾启示】
我,走在一片白茫茫的世界中。
周围出奇得安静,偶尔才会有一辆车经过,虽然是缓慢的,漫无目的的,但至少不会让我在这世界中迷失自我。
路过一片草地,我听到了一声清脆的风铃声,十分清脆,又那么悦耳。走过去看,原来是有人在卖,禁不住诱惑,买了一个准备放在家里。
继续,漫无目的的走在这片街区,依然没有几个人,偶尔有几个人,也是匆匆忙忙地跑过,完全没有活力,没有生命的。
又走了几分钟,我依稀看到了点点灯火,虽然只是路灯,却照亮了周围的路面,就如同在黑夜里的火烛,给我带来了希望。
时间一分一秒的飞逝,我越走越远,但我却不知道,因为它,挡住了一切。
当然,我不至于这样,我还是觉察到了我迷路的现状。
虽然很想原路返回,但是诸多的岔路已经让我没有回头的余地。
我坐在长椅上,想等它散了。可是等到它散开时,我惊异地发现这个空旷的世界,完全没有生命,就如同陨落的流星一般。
终于,我看到了一张报纸,虽然日期已经模糊不清了,但我却看出来了前两行。
【篇二:寻雾启示】
风在淅淅沥沥的雨中徘徊,正如我在这浓雾中彷徨,背上背着的是多年未用的六弦琴,它已弹奏不出我的悲伤。
来到这的目的是为了找回自我,但为什么,又好像在这弄丢了残留的碎片,彻底迷失。身处于这片朦胧中,我迷茫了。
是我做错了吗?是我太笨了吗?是我太自以为是了吗?当我将雾引进花园时,百花渐渐枯萎,河流结成冻冰,树叶已经败落,太阳开始熄灭,就连那看似无边无际包容一切的蔚蓝天空,也被浓雾所笼罩、所吞噬。雾带来的不是希望,而是绝望。不想出,无人进。
无意间踩到一片枯败的落叶,“咔吱”的声响宛如我心碎的声音。我低下身子,想一抚这残破的落叶,却惊异地发现有几根鲜绿的小草仍在挺立。
雾突然间变得更浓了,将我的视线完全挡住。我微笑着站起来,开始在雾中摸索。不断碰壁也无所谓,我仍在摸索,终于,我摸到了神秘花园的大门。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冲掉了弥漫着的浓雾,雨过之后,眼前浮现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黑夜、星空、月光……
失去蓝天,得到黑夜;失去太阳,得到月亮;失去花的芬芳,得到星的璀璨。失去格格不入的,得到适合自己的。
别人不懂无所谓,正如白天不懂夜的黑。
【篇三:寻雾启示作文】
我喜欢雾,特别是重庆的雾。
雾起的时候,秋意渐浓。整个世界就像一个白色的大屋子。这屋子匠心独具,处处是门,而处处无门;处处是窗,而又望不到窗外。这种感觉如同参禅论道一般,其中的奥妙是体会不尽的。行进在雾中,心似乎也变得迷茫起来,前路永远没有尽头,回头更是一片空白,只有这浓重的雾包围着你。
我喜欢那使世界呈现朦胧之美的雾,我欣羡雾诗情画意般的手法,把一切变得飘渺虚幻。我也嫉妒雾的自由散漫、无拘无束。
重庆的雾与东北的雾相比,重庆的雾倒是多了分羞涩,少了分野性;多了分惆怅,少了分旷达。重庆的雾,宁静转眼凋零,安详是短命的别名。我惊叹于太阳与雾交融而产生的瑰丽。仔细温柔地触摸雾遗留的气息,如此化景,让人迷茫,慨叹人生之无奈。
泰戈尔说:“雾,像爱情一样,在山峰的心上游戏,生出种种美丽的变幻。”我喜欢将雾和爱情进行类同,雾如爱情,爱情如雾。因为难以捉摸,因为得不到真实而美丽、而吸引。行走在雾里的感觉回味起来何尝不是恋爱所有的感觉。
在雾中,隐隐约约听见一些忧伤失落灵魂的呐喊,看见一朵盛开的腊梅的流光溢彩。我突然有无以言表的感动与骄傲,仿佛雾默默凝视着整个乾坤,只为给我们干涸的灵魂以久违的宁静和安详,让人在心灵中寻找自己。这一次,我真正读懂了雾,乐观的人前面永远是神秘的天宫,悲观的人前面永远是神秘的暗礁。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中寻找着,又在寻找中生活着,身边很多看似美丽的事物和雾一样,看得见却让人抓不住;所谓人生之历练与进阶,可能是要在经历得失与悲喜之后,方能有所启示。
我有太多的理由喜欢雾,然而却难以诉尽。有时候保持一种未尽的心情也许才是一种最恰当的选择,兴许哪天我又会想起雾的种种美妙。
我喜欢重庆的雾。
【篇四:寻雾启示】
初冬的早晨,空气中弥漫着雾气,把一切都朦胧了,雾气流转在指间,冰冷的感觉。
我行走在雾气弥漫的校道上,我在灰色茫茫的天空之下,我是匆匆的路人,我在雾里穿行而去,打着伞。
我走着,打着伞,以为可以走到雾的尽头,可是她告诉我,这是霾,不是雾。
我这才明白过来,却不禁有点失望,雾是寻不着了,结局太凄,只因初衷太美,我伸着手,冰凉的感觉,一瞬间发现了某些事情在改变的既定。
好象一切都在变态。
林sir对着全班眉飞色舞说我们的家乡山清水秀百花齐放瓜果飘香是度假的好地方我们切切地说什么什么老师你没看见河水里的死猪那么臭还有山都秃下去了么,林sir只好笑笑却不回答。
因为一切都在变态,因为一切都是事实,所以没有什么好辩护的,所以没有什么好掩饰的,就像我打着伞以为空气中的是雾,可是那是霾。
我默然,打着伞离开。
“你们是哪个班的?”说这句话时我正对着两个正抽着烟的八年级学弟。
他们摆弄着手里的烟头,摆了个很拽的pose,傻怔了良久,愤愤地走了。
又是另一个时间,当我在厕所闻到呛人的烟味,当教室口的楼梯上也传来教某人欲罢不能的混着尿味的烟草气息,当我发现自己的生命在一氧化碳中流逝。
我终于明白何谓“慢性自杀”。
逃走罢。
【篇五:寻雾启示】
早上一出门,便看见一片白色的苍茫铺天盖地而来,起雾了。
我总爱在大雾天里行走,以一种不断向前的姿态,于一片苍茫中找寻我的方向。我喜欢雾,因为它在掩盖的同时也在揭示。人们或许早就迷失在时光的流里,沉浸在了自已编织的幻梦中,只循着惯性的轨道运作着,他们所认为的安逸,其实无异于沉睡在风暴之海中的一只小船上,一旦触礁,睁眼便是灭顶之灾,又或者干脆在沉默中灭亡。而雾的到来则使这种惯性失败。人们抱怨,人们惶恐,人们咒骂,人们厌恶这使他们慌乱的雾,殊不知,一只船其实早已支离破碎,后来的风浪只是揭示它的本质而已。
每一次雾的降临,都是对一个人,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考验。预则立,不预则废,废则乱,乱则穷,穷极思变,变而能通,通而能久。每一次雾的降临都是一个转变的契机,而雾散之后是灭亡还是重生,则要取决于人们的意志。这片国土经历过多少次大雾的侵袭,才得以屹立数千年,而每一次总有一轮红日升起,烧尽那迷雾,使这个古老的国家重获新生。
曾几何时,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雾笼罩了这片土地。灰白的雾从天之彼方席卷而来,从燃烧的鸦片上升腾起来,从人民的辛勤的汗和痛苦的泪中蒸腾出来,从狂妄的、儒弱的人的鼻息中散发出来,占据了这片曾经澄澈的天空。在这遮天的阴霾之下,有人挣扎哭喊,有人申诉求告,有人默默忍受,有人奋起反抗,有的人卑微的地死去了,成为了历史的尘埃,有的人却燃烧了沸腾的血脉,唤起一轮新的太阳,这远古龙族的后裔,唤醒了自己的血脉。于是,东方的巨龙从沉睡中醒来,吐出一轮新的太阳,烧尽了阴霾,换得一片新天地。
是的,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的血脉中潜藏着龙族的尊严和荣耀。从汉代的“犯我天朝天威者,虽远必诛”到毛泽东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再到彭德怀的“列强在海岸上架几门大炮就能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种自信和骄傲正是源于我们体内的龙族之魂。这团结奋斗,刚毅勇武,自强不息的精神,乃是我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积淀和精华,是我们中国人的脊梁。是我们的先辈用不屈的脊梁,支撑了这个国家,唤出一轮新的太阳,换得一片新天地。
如今,西方各国的联合牵制,邻国的不断侵扰下,这片国土又飘起了雾,然而太阳已然升起。
阳光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光辉大道,而路,就交给我们新的一代去开拓,去跋涉,让阳光驱散所有的迷雾,照亮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我回过神来,太阳已经升起,阳光下,人们不再迷茫,挺直了脊梁走向前去!
早晨,推开门一看,啊!一股凉风迎面袭来,感觉非常清新,哦!是雾也许是太阳奶奶在给他的孩子煮早饭呢!那清新味儿真叫人百闻不厌。
走在宽阔的路上,啊!就像一位美丽的姑娘给大地急匆匆的织了一条薄薄的纱毯,还没来得及绣花,就迫不及待的给大地铺上,让人们欣赏。远处的山朦朦胧胧的,隐约只看见一点影子,雾衬着山,恐怕画家都不能描绘出这一画面呢,真是美不胜收。
太阳出来了,雾散了,但是,它却留给了地面一个清新的早晨。
华丰镇中心小学六年级:朱佩瑶
明明是品茶,我却突然想起了不久前的事情,心里特别触动。
谁没有过学生时代?学校里总有那么几个地头蛇,不过我是没有看不起的心思。我有一个朋友就是在学校里混日子的。学习不算差,实属中等。
不知道别人怎么认为,我一直都觉得她是十分坚强的“御姐”。身材欣长,下颔削尖,秀发三千,黛眉狭长,墨眸美目,瞳仁似黑曜石熠熠生辉,鼻梁俊挺,唇红齿白。但是经过那次,才颠覆了我的观念。
不是任何坚强都可以不计悲伤的。
毕竟是准备在学校混着过的,她对于作业和大多人一样——能不做就不做。对于这些,都可以一笔带过,毕竟我的主题不在这作业上面。
英语老师抽人听写单词,她正撞上了枪口。上课嘛,除了乱涂乱画,她也只剩下东扯西扯了。哪里会看什么单词?肯定是高高挂起了。挂起的人多,占了五分之三,老师顺藤摸瓜,竟查起了作业,老师叫了她的家长,也让他们几个坐下来。
她不坐,只是有着眼泪流下来,然后站了一上午。我相信,她并不是个真正冷淡的人,那不在乎学习的表象下有一颗极其细腻温柔的心。
我没有试图过去安慰她。我知道这事情还轮不上我,而且也不是我能理解的,反而会弄巧成拙,只是希望她早点忘了这些,做回原来的那个她就好了。
我们每个人触碰到的只是表象,真正的实质无人过问,但人们往往会凭着少的可怜的了解评头论足。
文章结束,林俊杰的一首《黑武士》送给看文的同学。
希望大家可以撕开表象,窥探真实,看到真正的人心,也能用顽强战胜生活。
初二:赵丽
虽然,现在还是烈日炎炎的夏日,但是我仍然要要谈谈家乡冬天时的美景:雾凇。也许你还不了解雾凇,不要紧看了我的后你会略知一、二。
松花江是吉林的母亲河,江两岸树茂枝繁。冬日里不冻的江水中的热气升起来,遇到寒冷的空气,在树上凝结为霜花,气象学称之为“雾淞“,而我们当地群众称它为“树挂“。
腊月时,雾淞出现了,10里长堤上的柳树上,一片晶莹,江岸雾淞缭绕。清早,十里长堤,柳树都穿上了银装,玉树临风,云蒸霞蔚。人在其中,犹入仙境一般。
吉林市的雾凇早已是远近闻名,然而人们了解的大多都是市区里的十里长堤,却很少有人知道距吉林市35公里的松花江下游有一个雾凇岛。雾松岛因雾凇多而美得名。这里的地势较吉林市市区低,又有江水环抱。冷热空气在这里相交,冬季里几乎天天有树挂,长的时候一连几天也不会掉。岛上的“曾通屯”是欣赏雾淞最好的去处,曾有“赏雾凇,到曾通”之说。这里树形十分奇特,沿江的柳树上挂满了洁白而晶莹的霜花,江风吹拂而过时银丝闪烁,景色美极了。到吉林观赏雾凇最佳的季节是在每年的12月下旬到第二年的2月月底,这时雾凇的形成有它自己独特的环境和条件。
雾凇是由雾气和水汽遇冷凝结在枝叶上的冰晶,分为粒状和晶状两种。粒状雾凇结构紧密,形成一粒粒很小的冰块,而晶状雾凇结构比较松散,呈较大的片状。吉林的雾凇就属于晶状。吉林雾淞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同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吉林市自1991年起,每年举办一次“雾淞冰雪节“。现在雾凇以成为江城人的骄傲,江城人的自豪。我也因为生长在这美丽的城市而感到高兴。
清晨,太阳还没有完全升起,宁静的村庄依稀能听到打鸣声。
跟着爷爷上山,走到山脚,白色轻纱似的雾仿佛一个个穿着白纱似的少女在我身边捉迷藏,不一会,我感觉我的裤腿湿了。清晨的树林是宁静的,加上这片蒙蒙的雾环绕在其间,给原本的树林添了一份幽静。
到了山腰差不多,雾似浓非浓,山腰的雾不似山脚那雾,这里的雾从美丽中透出一点神秘。风从树缝中吹来,树叶沙沙响着,响彻了树林,依稀还听到了回声。
跟着爷爷到了山顶,山顶的雾不如山脚山腰那雾,山脚的雾似轻纱般温柔,山腰的雾似浓非浓,山顶的雾是浓的,让人看不清一切。
坐在牛棚墙外的我,望着山顶白蒙蒙一片,像是要把它看透。突如其来的山风将这片浓雾吹散了,风的流影在雾中留下。
到了田埂,偶然看到远处山与山之间的雾,让人叹为观止。
从山上下来,太阳已经升起来了,雾也散的差不多了,我欣赏世间万物,但我更欣赏此前的雾。
六年级:安意美姬
它曾使我在一节语文课时“一鸣惊人”。当我有些腼腆地把它说出,当作“口头描绘有特色的一景”提出的回答之初,我其实还未认真思索过它的审美价值,但从喜欢写诗的语文老师那惊喜的目光中,从同学们期待一见的神态中,我为自己家乡拥有它而自豪一那就是家乡那粉红色的雾……。
我的家乡是莆田市边缘山区的一个小小的山村,那里群山环抱,云雾缭绕。我家就在一处平缓的小山坡上,门外鳞次栉比的梯田一直延伸到山脚。
山里的太阳懒。鸡叫鸭喧,天已大亮,小村早已醒来,可那红脸膛的“男子汉”还不知躺在哪一个山岙里睡懶觉。举目望山,错落有致的群峰色调如铁,又似乎正在由铁而灰,终于透出点淡淡的绿意,许多峭拔的山峰,穿着轻柔的“纱裙”,歪歪斜斜,慷态可掬……。脚下不远处,乳白色的山雾,浓浓稠稠,似沉似浮,既不从山口溢出,也不缕缕飄起,只是轻轻而缓缓地涌动着,仿佛电影中海潮的慢镜头特写……。
在屋外伫立有顷,一种微微的凉意透心而入,“润物细无声”,哦,这些若有若无的雾,象看不见的湿绒丝,沾在手背上,脸颊上,睫毛上,轻轻的,细细的,似乎还沾着淡淡的草香,泌入心脾。闭上眼睛,微启朱唇,探出一点点舌尖,似乎真的品出了那么一丝隐隐的甜味……。
当你睁开眼睛,一串“喔喔喔”的鸡鸣声飘忽而来,奇怪的是,它似乎拖着一串粉红色的袅袅尾音!
定下神来,才发现这如诗的色彩来自林间的雾一那粉红色的雾!那雾如烟如绫,染得一切都有了一层若有若无的轻淡的纷红,连同你的慼觉,你的疑思遐想……。
这粉红色并不均勻,却很自然,林木深幽处淡些,光线充足处浓些,却丝毫感受不到拼接的痕迹。
如果你兴致好,唱上一支山歌,那旋律便会如一道粉红色的小溪流,流向雾的深处……。
粉红色逐滿加浓,逐渐加浓……,终于看清,这神秘的染料来自东方山头上一团隐隐升高的绯红—啊,那是太阳!
太阳终于到了足够的髙度,蓄积了足够的光热,在这越来越薄的雾中穿了一个金黄的窟窿,露出了兴奋、溢暖的圆脸庞……
世界清晰起来,天是蓝的,山是青的,粉墙红瓦掩映于绿树繁花之中—又是一个清清亮亮的初夏之晨!
那些雾哪里去了?哦,它们正惨白而疲倦地卧在深谷,倚在山腰,还有淡得几乎看不见的几绫挂在对面山头几株松树的末梢上……。
朋友,你也喜欢这奇特的粉红色的雾吗?那就请到我的家乡来作客吧,它定会使你陶醉忘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