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疑问,指有怀疑或不理解的问题。出自《白鹿洞赋》。
关于疑问的作文
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疑问,生活上的,思想上的,学习上的等等,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疑问更多。他们处于上摸不着天,下踩不到地的位置,既对过去有所疑问,比如说自己是如何成长的,又对未来有所疑问,比如说自己以后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人是好奇心非常强的,无论是好事坏事孩子都会有很多疑问,可有时候他们并不说出来询问家长,而是按自己的想法去定义,亦或者是自己去寻找疑问的答案。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思想、行为都开始独立,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已经可以自己生活了,开始不愿意和家人交谈,认为有代沟,说了家长也不懂。据了解,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疑问时,总觉得不好解释,或者是觉得他们这个年龄不应该了解,就以不知道等方法去应付过去,然而那是最不正确的方法,因为那样,孩子就会选择不再有事去问家长,而是去问自己或者是网络,但家长们应该知道,网络上面不是所有东西都是健康的。况且孩子自己有时候定义的答案并不是正确的,那就很有可能使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迷惘,走错方向。因此家长们应该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或者说是建立朋友关系,铁哥们,好姐们,知心大姐,知心大哥什么的,让孩子信任你们,让孩子依赖你们。
在孩子小时候,通常有个疑问,那就是我是怎么出来的。很多家长面对这个总是以回避敷衍来对待。有的家长说孩子是垃圾堆里捡的;有的家长说孩子像孙悟空一样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有的家长说的靠谱点,妈妈从肚子里生出来的。但如果孩子接着问为什么,家长就会说不要问那么多,你还小,长大就知道了。其实这个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你越是回避,孩子就越是好奇,当孩子长大到一定程度,就会想着各种方法去了解,去搜寻这个答案。家长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孩子小时候,无论他们有着多么荒谬的疑问,都要耐心用心的回答,因为那会影响孩子日后的成长。
看过很多外国的电影书籍,在外国家庭家长无不是和孩子亲密无间,没有家长和孩子的等级之分,但没有等级之分并不是说孩子就不尊重父母,恰恰相反,这样更加让孩子觉得父母的伟大。而外国家长面对孩子的疑问,无不是细心回答,直到孩子满意为止。像外国这样的好的教育方法,是值得我们中国家长学习的。
生活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迷
清晨的雾霾裹住了太阳
那玻璃的空间罩住了视觉
生活的机器轰鸣着蒸煮着
心中膨胀的渴望没能点亮热情
却蒸大了人们的志向
当欲望被笔直的栏杆紧锁时
想飞的心只能痛苦地下沉
谁也不知道幸福是什么
也许是那没了实体而听凭摆布的念想
生活是一个迷也是一个疑问
谁提出的问题只能自己来解答
四季的风呀拍打着雾霾的玻璃罩
打破平静的话语总在沉思时来临
为着无谓的念想曾经苦苦地思索
忙碌的蚂蚁呀可曾引入回忆的巢穴
那条纵横交错的长廊
任新奇的思绪奔走在这昏暗之中
拥挤着最终放弃了自主的动力
躲入记忆的话语和那破碎的沉思里
生活还是那无意识的过程
更是一连串无奈的选择
沉思了很久很久还找不到缘由。
何故一秋一度地公发怒?
几百灵魂这么悄悄地走?
像三月的燕子一样
与春相守?
像九月的金黄一样
给秋温柔?
像太阳从西消失?
像江河到海汇集?
像,像,像……
这一切啊
让我泪流!
这一切啊
动了哀愁!
大地啊苍穹,
伤了佛面,毁了道魂?
陌人啊朋友
展望前途,莫忘回首!
据报道,我国每年死于煤矿安全事故的约有7000人,国嘴白岩松那忧伤的眼神使我不禁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生命到底是什么?
人生百年,若白驹过隙,在时空的经纬所编织的生命中,我们曾循着那密密的针脚,看到过绚烂如朝霞的欢乐彩带,也发现过郁黯如愁云的痛苦症结。但是,朋友啊,无论扯起生命的哪一根经脉,我们都需要无悔地去对待!
每个人对无悔的生命有着各自的诠释。李白的无悔之生是“游千山万水,抒满腔豪情”;岳飞的无悔之生是“精忠报国,收拾山河”;王士祯的无悔之生是“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撒哈拉的漫漫长路上,有三毛无悔的足迹,她的生命宛如“怪石嶙峋中流出的一曲清流”;阿里山日月潭的怀抱里,有林清玄无悔的依恋,她的生命恰似“一片飞上蓝天的白云”……
我们一生的时光,该会有多少故事串织?那些稍纵即逝但却潮湿双眸的份份情怀,那些虽然久远但也难忘的段段往事,将成为我们心中隽永的温馨,任岁月侵蚀,心境变迁,也不会漠视,也将永远珍惜。因为,那份份情怀、段段往事,都向我们展示生命真实的内容,真实的情感。
只要你觉得生命无悔,你可以踏遍紫陌红尘,感喟人生沧桑;只要你觉得生命无悔,你可以携带秦砖汉瓦,领略唐风宋韵;只要你觉得生命无悔,你可以仰观宇宙,俯察品类;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满足生命意识的内在驱动,回应历史号角的召唤,那么,人的生命必将无悔!
我们应像浪花,涨潮时,欢腾起精彩;退潮时,也要留下破碎的美丽。我们不应像候鸟,来的时候,似穿越林梢的响箭,挟一路风霜;去的时候,洒一路凄婉的哀鸣,带一腔苦思……生命,可以像号子,无悔地穿越浩渺的涛声;可以如纤绳,无悔地荡起悠长的悲壮。
朋友,把那“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愁绪搁浅于鸥鹭惊飞的日暮河滩吧,让我们乘一叶诗的舢板,游经狼烟尽扫的梦里天堂,游经千年风霜凝结的一江清水,越过暗滩礁石,扬起无悔的风帆,让生命起航!
享受安静的时光,享受天伦之乐,告别悲伤,告别痛苦,一片安全的和谐氛围还得我们共同营造。这就是我的答案。
冬天,风儿一边哼着曲子,一边大口大口地吹气,雪花儿从空中被吹到树枝上、山坡上、屋顶上、花伞上……风儿吹得越来越起劲,大朵大朵的雪花从天空沉沉地飘落下来,地上仿佛变成了童话世界!
麻雀仔仔们一个个欢天喜地掀开被子,朝雪地出发了。它们有的用嘴啄地上的积雪;有的在天空中和雪花儿跳舞;有的更顽皮了,它们还在地上当小画家呢,跳呀跳,跳呀跳,一只只小脚印,就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摊开在大地上……
白天小鸟们嬉戏、舞蹈、觅食……兴高采烈。
时间飞快地过去……
麻雀妈妈吹起口哨,让小麻雀们在彩虹广场集合,排着队飞回家。到了家,麻雀妈妈给麻雀宝宝每只喂了八颗米粒,就让小麻雀们上床睡觉了,麻雀仔仔们盖上了厚厚的“雪被子”,进入香甜的梦乡。
第二天一早,麻雀们一醒来就大惊失色,最大的麻雀仔剁着脚,脸都气红了。
最小的麻雀骂道:“谁这么讨厌,偷走了我们的雪被子!”
顿时,鸟窝里乱成了一锅汤,叽叽喳喳,太阳公公悄悄地从云层里钻出来,看着心里乐呵呵的。
这时鸟妈妈从厨房走出来,端着一盘刚刚出炉的、香喷的核桃饼,这是麻雀们的早餐。
鸟妈妈一边安慰着麻雀仔仔们,一边慢条斯理地说:“在混合云里,当过冷却水滴和冰晶相碰撞的时候,就会结沾附在冰晶上,还会冻结沾在冰晶表面上,使它迅速增大。当小冰晶增大到能够克服空气的阻力和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仔仔们,不要难过,只不过是太阳公公把雪被子收走了,替你们保管着呢!明年会还来的。”
麻雀仔仔们听了妈妈的话,不再难过了,它们在期待明年的“雪被子”
“我”从哪里来?
当我们还在母亲的肚子里时,就已经存在了吗?当诞生时,就有了思想吗?“我”只是一个代词吗?“我”是以哪种形式出现呢?是本我,还是超我呢?对一个初中生而言,或许这会是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结。但人是一种明知道不可能但仍要去尝试的一种奇怪的种族。我是否是从生活中,从尘土中使思想定型在一个质的空间中呢?质本洁来还洁去。从哪来,回哪去,这是中国数千年来的传统思想。
或许,我们不用考虑这等问题。既然已经到来,又何必去考虑那么多呢?有时候,随遇而安也不是件坏事。
什么是人生?
我们常常说人生。可是知道什么又是人生?大家都说人生的道路是的。谁又完整地见证过一个人的人生呢?
相同的事情,放在不同的人身上,因为思想的不同,所造成的结果也会必然不同吧。有时,它会成为成功的跳板一个美好人生的序;有时它却是通往美好人生的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
没个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样的,但总有些人老是希望我们的人生和某某一样。一样的人生,拷贝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呢?这是我们自己的人生么?
我们所追求的人生就是今后的人生么?不;也许是。
我们的人生是被安排的么?不;也许。是。
人生与理想与现实是不是真得那样难以调和呢?不;也许是。
太多太多的疑问,我们解答不了,太多太多的迷惘,我们承载不了。
今天我用这种不规则的书信方式写文章,的确有辱斯文,但是这不重要。
我有几个对我们级别不是很高的写手十分重要的问题。
我敢说我是在质问编辑们。
所以请知道原因的编辑或作者们认真解答。
我很喜欢看创网的推荐文或者精华文,但却意外地发现,他们的作者一般都是会员或者级别非常高的人。我又看了一些新手白丁的作者,他们的某些文章明明写的非常好,文采优美,语言丰富,篇幅也不错,可只能以普通文章形式发表。我敢说,那些新手的文章比有些精华和推荐都好,问什么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呢?
是因为创网也向“钱”(会员的会费)看吗?大家都非常信任创网,所以才会把自己心爱的作品交给创网,希望您们能重视。
还是以发表的文章数和级别来决定?如果是这样,那就为新人的作文之路设立了不小的障碍,甚至可以说是扼杀新人的才华。假如每个人都要发100多篇文章后才能有精品或推荐,那不是太漫长了吗?不仅如此,很可能很多人都心灰意冷丧失了写作的兴趣,那您们就丧失了一大部分读者,或许你们觉得创网上的作文越多越好,可那样难道不会有人觉得太啰嗦,不简洁吗?有时不一定要一步一步地走,要学会寻找成功的捷径。
上午很早就回家了,一到家就瘫在那里了,好累。搬书真的好重!
掐着手指算算呆在学校里也有15天了,大事没有小事不断。
头一天住在外面还有点不习惯,第二天早上起来时去学校旁边的包子店吃早餐,他那里的包子真的很好吃。像肉包和菜包,每天叫我带的同学就一大堆。真不错!
住的地方除了那个野蛮的老太婆比较讨厌,但她住在对街的小房子里对我们也没有什么大碍,其他都挺好,只是就我们两个,空荡荡的。以至于我……那天表哥莫名其妙地发短信告诉我今天是鬼节,叫我别在外面逗留太久,早点回去睡觉。我没当一回事。和弟弟道了晚安我回到房里,背对着窗户倒茶时突然听到了一声很低的吟唱声,我回过头去,没什么,继续倒茶,女声依旧只是过了一会就停了,我以为是我的错觉。后来我靠在床上写东西,过了12点时,那个该死的推门突然启动开了一个手掌大的缝,我心里一惊,以为是弟弟搞什么鬼对着门口叫是谁,没反应。后来过了一会儿,我起身去关了门,门口旁边是楼梯,我不自觉地朝那里看看,真的没什么,也许这门本来就很垃圾,锁也都坏了,刚才只是没关好吧。那晚,我开着台灯睡觉。第二天起来没什么异常,只是感觉哪里有点不对劲?我抬了抬头,心里不禁狐疑起来,我昨晚明明开着台灯,可现在关了!我这才有点意识到,它好像不是第一次了。刚住几天的时候,我每晚都开着台灯睡觉,这是在家里养成的不良习惯,但第二天醒来时都关了,当时我没有在意,今天才意识到了。带着这个疑问我等到了天黑,我准备熬夜想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到了一点多我就熬不住了,我还是把灯开得亮亮地然后垂下眼皮,我在两点多的时候醒过一次,台灯还开着,直到早晨,它一直开着。接下来几天,我一直亮着台灯睡觉,可醒来时都亮在那。我没辙了,从那以后都关了台灯睡觉,但感觉像少点什么似的。
我想起了以前的种种,那时在半夜惊醒时却不能向谁求救,想发个短信打个电话消消心中的恐惧,但翻了几遍电话录都放弃了,不能打扰别人。只能打打手机里的游戏,然后重新慢慢睡去。希望以后不要老发生这样的事,虽然生活变得很刺激很精彩,但我还要学习,第二天会打瞌睡的。
平时,我非常喜欢气球,经常把长条气球拧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把圆气球系到鞋子上踩着玩……
上个星期天,我写完作业后,又在玩气球。玩着玩着,我突然想起班里的同学们曾说过,把打好气的小圆气球往头发上来回搓几下,再马上放到镜子上,气球就能“粘”到镜子上。我照他们说的一做,气球果然神奇地“粘”到了镜子上,还发出“吱啦”的响声。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将这个问题问了妈妈。妈妈告诉我:“气球和头发摩擦产生静电,正负电荷相吸引,就像磁铁一样。带了电的气球放到镜子上时,当然会“粘”到镜子上,并且发出电荷相碰撞时产生的吱啦声喽!”
我终于明白了这个“气球疑问”,我的收获可真不小!
(赵文驰三年级作)
冬天呀冬天,为什么你的皮肤是如此的雪白?没有一样东西能比你更加雪白,为什么你是那么的高贵,那么的迷人?为什么只有你肯让我们在你的怀抱里玩耍?为什么只有你能送给大地一张雪白的床,和温暖的被子?为什么诗人们都那么喜爱你和赞美你?
你走到公园,公园里一片雪白,孩子们高兴的牙齿都掉落,大人们也忍不住从地上抓起一把雪,做成小球向别的大人扔去,为什么因为你公园都热闹得快要地震?
你走到大街,给大街铺上了一张雪白的地毯,人们踩了踩,觉得很舒服,就把地面当成了蹦蹦床,比赛谁跳得最高,谁就是胜利者。
冬天呀冬天,为什么你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有笑声?
冬天呀冬天,为什么我对你的疑问,谁都无法回答呢?
云南昆明高新一小四(3)班王舒影
疑问,是学术研究宝贵的精神。今天,我就读了一篇关于提问题的文章——《问题篓子》。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学习时,曾是大哲学家某穆尔的学生。授课期间,维特根斯坦是最令他头疼的学生。因为他有一个接一个问不完的问题。所以在学习时,大家都叫他“问题篓子”。
十年过去后,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界的名声远远超过了老师。
读了之后,我感受特别深刻。是什么让维特根斯坦成为一个哲学家?是问题。如果当初他不提那么多问题,也不会成为一个哲学家。父母经常对我说:“不懂要去问老师。多问问总有好处。”是啊,你如果去问一些你所不知道的问题,还能学到一些知识。肯问人者才聪明,不懂装懂最愚蠢。
在生活中,老师为什么要给我们做质疑?就是要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提出问题。学问学问就要问,耻于问人无长进。边学边问知识多,问遍万家成学问。请同学们不要做一个不懂装懂,永远饭桶的人,要不懂就问。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场面.
在公园里;一个孩子被妈妈抱着奶奶在一旁守护,爷爷手里拿着许多好吃的东西,爸爸拿着奶瓶,大家不住的哄他,而他还是不住哭.奶奶心疼的看着孙子;"孩子他妈,再这样下去,嗓子都要哭哑了!''其他成员在一旁表示赞同,可都束手无策.正在这时,爷爷忽然对孙子说"孙子,爷爷抱你去玩滑梯好吗?''那哇哇大哭的男孩终于不哭了,嚷嚷着"我要玩滑梯,我要玩滑梯嘛!'''好好玩滑梯''我一瞧这阵势,不由得下一跳:奶奶和妈妈在上面守着,爸爸在下面接着爷爷把孙子放到滑梯上.谁知爸爸没接好,孩子摔到了地上,顿时哇哇大哭,奶奶心疼的抱起孙子,妈妈在一旁不停的哄着,爷爷则在一旁训起儿子来,爸爸就像做错了事的士兵低着头.
我不禁发笑,却有种想笑却笑不出来的感觉.我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心中环绕:这样的孩子能担负起将来建设祖国的重任吗?
成长是一个怎么也看不透的历程。有人说,它像换衣服,喜新厌旧;也有人说,它呀,像搭积木,逐步积累。
——题记
从记事起,我就一直按照自己的方式前进,探索,发展,追求
……
无论经历了多少次的挫折与失败,我也总义无反顾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再次冲击。而今,当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满怀喜悦之情回首过往,却发现,自己似乎失去了许多
……
我不禁低下了头,又茫然地四处张望:我到底该往哪走?我是否该继续向前?
(1)“喜新厌旧”——成长=失去?
记得小的时候,上美术课,我总爱用积累下来的废纸叠手工,不一会儿,桌上便摆满了小巧的航船,精美的纸飞机,以及等等叫不出名字的小玩意儿,有趣极了。而今,我已经跨进了初中的校门,桌上摆的虽同样是白的,而那却是一叠叠的测试卷子。唯一我叠的且能叠的,则是一只被我压在书下的两翼长短不齐的“竹蜻蜓”。每当我从母校经过,看到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伙伴”在小同学们的手中欢腾。我的心中有欣慰,但更多的是失落。对于人生中不断的成长,我无从反抗,但成长是否就是“失去”的代名词呢?我,也无从论证
……
(2)寸土成山——成长=进步,升华!
经过数天的思考,我仍毫无头绪,每天面对的仍是那冷冷的试卷。我查过书本,阅过经史,却仍未找到合适的答案,难道我的成长之路真的要茫然了么?我不由得长叹了一声,狠狠地握了一下我手中的笔,等等,笔?我愣了,静静的看着我手中的这支笔
……
是我的笔!我终于明白了!其实,一切都没有失去,一切都没有改变。如果说,在小学时代,玩具是我的伙伴;而如今!笔,便是我的战友!试卷是白的,但,我要用我的笔让它升华为我心中不朽的史诗!人生的成长,就是这样一个进步,升华的历程。
从现在起,我要用我的头脑和笔尖,为未来而奋斗。让它们,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
在我4岁的时候,爸爸把我放在外婆家生活,尽管我不服气,但也无能为力。
外婆家种有很多蔬菜、水果。到了采摘花生果的季节,我和外婆走到大约面积42平方米的种花生的田地,我拿着小铲,看着田地,疑惑的想,咋没有花生果呢?难道被偷了?
我对着外婆说出了我的疑问,外婆却说,花生果长在泥里面的。外婆为了能够消除我的疑问,特地在书上找到理由,读给我听:花生属于豆科植物,为蝶形花冠,当其柱头受粉完成受精作用后,其子房柄迅速伸长,将其果实插入地下,在地下继续生长,所以花生的果实长在地下。
后来,学到了一篇课文叫《小松鼠找花生》才知道,小松鼠和我一样不知道花生果长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