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春节的作文
噼呖啪啦,噼呖啪啦……春节到了,千家万户都要贴对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穿新衣服和给压岁钱。
妈妈为了庆祝这次春节,烧了一桌丰盛的晚餐。菜刚端上桌,我们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吃完饭后,爸爸结了我壹佰元压岁钱,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不一会儿,爸爸又去放鞭炮。我看见焰火在爆炸时的颜色丰富多彩,实在好看。
就这样,我们一起度过了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快乐一天。
春节——这一个耳熟能详的词;春节——小朋友喜欢的节日;春节——也是大人们空闲的日子。放假了,老师发给我们了一堆小山似的作业让我们做。可面对春节,做这么多,也算值了!
马上就要过春节了!我心里格外兴奋。边玩着电脑游戏,和表妹聊着怎样过春节……
“丁零——丁零……”门铃响了。会是谁呢?
“谁啊?”我亲切地问道。
“伦,是表姐!”那个敲门的人说。
开了门,就看到姐姐手里拿着旺旺大礼包和一大袋零食,还有一箱蒙牛牛奶。
“快咯!给姐姐提着!”姐姐说,“姐姐平时在诸暨上学,时间看你!今天,我来哩!
送你旺旺大礼包,礼旺意更旺。”姐姐递给我旺旺大礼包。
“谢谢姐姐!”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时间可过得真快啊!一眼,过年了,学校的紧张学习也结束了。爸爸请全家吃日本料理!发压岁钱!
到了除夕夜,妈妈提议去奶奶家吃饭、放鞭炮。
到了奶奶家,我们有说有笑,都忘了时间,在奶奶才记起要做饭。晚饭可真丰盛啊!
吃完饭,我们在房前活动了一下就开始放鞭炮了。五颜六色的鞭炮一齐飞向天空……
一盒鞭炮一腾而起,像巨龙飞上天空,又像一只大鹏正在起飞;一盒鞭炮像花朵似绽开,霎时间又变成了流星雨,撒落下来;还有一盒鞭炮发出“叽”的一声,瞬间直上天空,形成了一只金凤凰……
“好!好!”我手舞足蹈。
放完鞭炮,奶奶要给了我和弟弟压岁钱。说完祝福语,奶奶把钱交到了我们手上。我心里美滋滋的,甜甜的。想着怎么利用着些钱……
马上又到了正月初一,舅舅家办起了一桌桌盛宴。香喷喷的菜让人的口水垂涎欲滴,不禁想吃上一口。
“干杯!”随着亲戚的吆喝声,我干起了杯。说完祝福语,就开始“疯狂地吃”。
“来,吃菜。大虾,东坡肉、小鸟蛋……”人人都在给长辈夹。
“嗯,好吃极了!”妹妹说:“这牛排可真嫩啊!”
我细细品味着牛排,那嫩嫩的肉中,饱含着香浓的汁水,使得我的舌尖起舞!
直到吃得肚子圆滚滚时,我才刚刚放手。
正月初二也到了!太好了!可以到外婆家吃饭咯!
外婆邀请我们去她家吃饭,外婆家在大山,需要走很长的路。等了二三十分钟,终于到了。吃完饭,有人提议去爬山,说干咱就干,拿着木棒,牵着亲朋好友的手,一起上山去“丛林探险”。真是太刺激了。
正月初三到初六,我们一直在串门吃饭。
快乐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啊!正月初七开始要“痛苦生活”了!
“快做作业!”这句话时不时在我耳边回荡着。
“快做作业!”妈妈又再催我了。
这时的我不像串门时那么生龙活虎,反而像一条冻僵的小虫,毫无生气,只能拿起笔,做作业。
我的春节既忙碌又充实,我喜欢过春节!
送走了2007年,迎来了2008年是奥运年,全国上下一片欢腾!
今天是除夕夜,家家户户忙开啦!除夕这一天下午,我们全家人齐动手,忙着贴春联、挂灯笼:只见姨爹爬梯子上去贴春联,我和表哥也不闲着,给大人帮忙,贴双面胶、撕双面胶。灯笼挂好了,春联贴好了,顿时给家里增添了不少春节的气氛。
吃过年夜饭后,我们一家人围在火炉旁边看春节晚会,看到《街头卫士》那个小品,男演员“句号”演一名醉汉,摇摇晃晃地走出来时,逗得我们全家人都捧腹大笑。我还看了不少的精彩表演,今年的春节晚会可真好看!
十点左右,表哥、妈妈和我上楼顶去放烟花。先放了一个小烟花——“菊花”,焰火向上喷出,星星点点的,就像一朵亮闪闪的菊花;接着又放了一个大烟花——“开门红”,焰火向上高高喷射而出,又有点像白柱冲天,很快,我便看到五颜六色的烟火撒落,就像是天女散花,好看极啦!我和妈妈情不自禁地拍手叫好!抬头往远处望去,你会看到整个夜空都被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烟花点缀得异常耀眼、夺目!
除夕之夜,我过得既充实又快乐!
在这个寒假里,有许许多多的事让我很难忘,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的事,发生在过春节的第五天。
那天,我和哥哥、表哥一起议论,我们晚上要干什么?最终决定我们晚上要去放烟花。
白天,我们买了许多烟花,到了晚上,我们来到了院子里,准备先放冲天炮。
表哥说:“我放,而且要在手上放。”我和哥哥屏住呼吸,叹了一口气。表哥拿出打火机,手一直在抖,火焰已经碰到引线了,就是没燃。原来导弹在前,打火机在后,表哥抖着手把打火机放在了引线旁,点燃了!接着,冲天导弹发射成功,我们一个劲的狂呼起来。
接下来,我们发射了颗导弹,连续发射成功,天空中洋溢出了许多五光十色的烟花,有的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的;有的像流星一下划过天空;有的像霓虹灯一样;发出了许多的颜色,真是五光十色呀。
我们又买了两大桶84发的烟花,大家挨在一起引燃了一桶,就立马躲得远远的了,这整条街上都没有人了。忽然烟花没有喷出五光十色的烟花,反而爆炸了!吓得我们是魂飞胆散,一下子都回家了。
这个晚上过得十分精彩。
照我们这儿的规矩,过春节差不多一个星期喜庆氛儿才过呢。我家有请年老爷的习惯。除夕夜前两天,我家就摆一桌丰富的粮食请年老爷来我家,一是为我家的来年压压凶,二是为了吉祥如意,可以向年老爷许愿。只见大圆桌上,点上两根大红蜡烛,有鸡有鸭,有鱼有肉,外加两碗白米饭,醋,盐,糖,酒,样样不少。对了,这天我们还要吃腌猪头肉哩。这猪头肉,先是蒸个稀巴烂,再把肉一撕,一口入嘴,真是香滑润口,口味独特,让人吃了还想吃呢。我的嘴上,手上,都是油!
大年二十八九,爸爸妈妈差不多天天去街上采购年货,买什么要两天买完呀?哎哟,忘了告诉你们,我们这儿过年,不管剩多少,而是讲究吃多少!像这个象征"年年有余"的鱼呀,“压乱”的鸭蛋(鸭卵)呀,“年年高升”的年糕呀,可都不能少!
好容易等到了除夕夜。奶奶烧了一大桌好菜,有“红烧狮子头”,“酱烧鳝鱼”,“清蒸汤鸡”,“啤酒鸭真是吃得我们满嘴抹香。吃好年夜饭,我和弟弟都拍腰包,想跟长辈们要那大红包。可这红包可不是好要的,爷爷居然搞起什么风俗来,让我们三磕头,讨红包。弟弟还好,脸皮够厚,可我已是十四岁的姑娘了,还这样?!我心里直琢磨着,到底跪不跪呢?跪吧,我脸皮薄;不跪吧又讨不到红包,眼看弟弟美滋滋地要到了红包,我心里那个嫉妒呀。这时,外面燃放起了烟火,我灵机一动,一把抢过奶奶手里的红包,说:“外面放花炮啦,还不去看?”没等他们跟我别扭,我就哧溜一下跑到外面看烟花去了。爷爷奶奶真是哭笑不得。烟花“通通”地燃放着,红的,黄的,绿的,蓝的,颗颗绽放在人们的眼前,喜在人们心坎里。
一眼到了深夜十二点,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早早地睡,而是在守岁。相传,灶王奶奶在人间过年期间为人们准备年货,玉帝却让她回去,于是就一天一天地催她,灶王奶奶也把东西一天天地准备着,终于在除夕夜备齐了,她也依依不舍地回到了天上。人们想念她,就在除夕夜守着夜到十二点,希望她回来我怀着这个美好的传说,伴和着又响起来的爆竹声,进入了梦乡~~~
快过春节啦,我妈妈早已准备好了回家的行李和年货。我们学校举行完修业仪式后,我和爸爸、妈妈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回家过年的路程。我们经过几个小时的高速路程,终于回到了我的家乡——菏泽。
当我按响了楼下的对讲门铃,姥爷和姥姥都下楼热烈欢迎我回家。
转眼间,就来到了除夕的这一天。我们要回乡下和爷爷、奶奶一起过年。爸爸开车只用了半个小时,就来到了奶奶家。汽车刚一进村口,远远就看见爷爷和奶奶在胡同口等着迎接我们呢。他们高兴得眉开眼笑地喊着:“小宝来啦,小宝来啦!”我快速地跳下车,向奶奶跑去让她亲我。好久不见的小狗摇着尾巴围着我转个不停……
进了家门,妈妈和奶奶就开始准备除夕的年夜饭。经过一阵锅碗瓢盆交响曲的演奏以后,一桌丰盛的年夜饭就做好了。有糖醋鱼、有烧鸡、有带鱼、还有水饺……年夜饭真美啊,美得让我看着就直流口水;年夜饭真香啊,香得小狗闻见也跑过来凑热闹;年夜饭正好吃啊,好吃得转眼间几盘美味菜肴就见了底。
晚上八点钟了,除夕夜最盛大的“年夜饭”——《春节联欢晚会》开始直播了。我们全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精彩的节目。第一个节目是歌舞《龙的传人》,接着是优美的舞蹈《雀之恋》。然后是搞笑的小品《荆柯刺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品《荆柯刺秦》,里面的几句经典的台词”下蛋者何人?“跪着下蛋者何人?“真是让人笑破肚皮。
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凌晨十二点,清脆的钟声敲响了,一时间,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遍了整个村庄……
我度过了一个既有意义又快乐的春节。
山东济南天桥区济南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四年级:闫子聪
春节到了!多么盛大的节日呀!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吃年糕﹑放烟花﹑爆竹,还要看春节联欢晚会。
我当然也不例外,晚上,开始吃饭了妈妈把蒸好的年糕端了出来,看起来真让人垂涎三尺,于是我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口,哇!真甜呀!吃完了饭,我来到电视机前等侯,没过多久,联欢晚会开始了,有小品、杂技、魔术……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杂技中的玻璃球,那个人拿着玻璃球往天上一扔,用头顶住,在手上滚来滚去,那时,我的心提到嗓子眼了,生怕玻璃球掉下来碎了,可是表演了几个钟头,玻璃球仍然完好无损。到了24点,妈妈把一张福字倒着贴在了门上,我看见了,心里非常奇怪,于是问妈妈福字为什么要倒着贴呢?妈妈笑着说:“你想一想为什么要倒着贴呢?”我连忙说:“是不是福到了?”妈妈举起手来,伸出大拇指夸到:“真聪明。”说完,还摸了摸我的头。爸爸又拿了一大捆鞭炮去放了,我赶紧跑到楼上,还没来得及捂住耳朵,震耳欲聋的鞭炮已经放响了。接着,一串串烟花直冲云天,这代表对兔年的告别,又是对龙年的欢庆。
盼啊!盼啊!终于盼到过春节了。过春节大家都要放鞭炮、贴春联、吃团圆饭、给压岁钱、看春晚。
我们先吃团圆饭,团圆饭吃的是团圆、幸福。吃团圆饭了!我急忙跑到饭桌上一看,哇!“山珍海味”啊!有香甜可口的鸡肉,有象征着团圆的元宵,有象征着年年有余的鱼,还有象征着步步高升的年糕。我们举杯畅饮,说出自己心里的祝福和愿望。
酒足饭饱以后,我们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视来看春晚。大家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说着闲话。春晚的节目真精彩!有惊心动魄的杂技,有让人产生好奇心的魔术,有发笑后又令人深思的小品,还有优美的舞蹈。看得我都入迷了!
当然最吸引我的还是放鞭炮。看完春晚,我们被外面“五彩缤纷的世界”吸引住了,我和妹妹一家也下楼放鞭炮了。刚下去,爸爸就把我们买的那一大串鞭炮拿了出来,用打火机点着烟花的导火线,只听“砰”的一声,一个小火球直冲上天,“啪”小火球在空中炸开了,飞散的火星点缀得天空绚丽多彩。看到这里,我们手舞足蹈欢呼起来,大家都沉浸在一片欢笑声中。
除夕之夜,真令我难忘!我一定会记住这美好的时刻!
二年级:冯元溪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盛大隆重的春节来临了。春节代表崭新的一年即将来到,是一个传统的节日。
在外公家,有着许多与众不同的春节习俗。
在除夕一天,必不可少的就是——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除夕是最忙碌的一天,在外公家,还有一个古色古香的习俗——祭祀。首先就是挂祭祀图,上面画有祠堂。在祭祀图下面要拉一条白线,摆上家族中已故人的神位。准备好后,开始在祭祀图前摆上供品,还要点上特有的“龙灯”,在除夕夜,“龙灯”要点到天亮。在供品前要摆上香炉,香炉里的香火不能断。与此同时,还要祭拜财神、“天神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祈求来年团团圆圆、平平安安。在团圆饭的餐桌上,少不了米饭。在除夕夜10点左右,千家万户都要开始动手包饺子。这是北方特有的习俗,有时还在饺子里包上硬币,吃到硬币,来年顺顺利利。
在正月初一,人们都换上新衣,一起去——拜年。拜年是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居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在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年兽”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让它化凶为吉,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过新年的习俗数不胜数,在这些习俗中,有着对来年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财源滚滚、合家欢乐的祝福,也是对过去一年的深深留恋与怀念。
大家欢欢喜喜度过了一个春节,祝愿来年幸福快乐、万事大吉!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
我的家乡在湖南,那里过年的习俗很有趣。在腊月二十九(除夕夜),我们一家大小围在一起吃团圆饭,我们的团圆饭可讲究了:我们吃饭一定要有三大样:鱼、鸡、肉。鱼一定要蒸着吃,在鱼上还要放大把大把的辣椒,这样象征着财源滚滚来、年年有余的好兆头。鸡一定是公鸡。肉是腊肉,我们的腊肉不像四川那里蒸着吃,而是用豆角炒着吃,这样吃特别美味,特别有嚼头。吃完饭后,我们就要进行守岁,一家人围在一起,其乐融融,说说这一年经历的酸甜苦辣。
在初一的早晨,我们像爸爸妈妈请安(拜年)说些吉利的话,这样可以获得一份橘子和一份利是,这样象征着大吉大利。然后我们会出门向别人拜年,别人会放鞭炮来迎接我们,这样表示湖南人们的热情似火好客、友好。
看,我们过春节是不是不跟你们一样呢?你们想来我们湖南过春节吗?
五年级:1322729779
寒假的一天早晨,我还没有睡醒,就听到窗外响起“噼噼啪啪”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我连忙穿好衣服裤子,三步并作两步的来到窗外,发现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大红的对子并挂上火红的灯笼,一片喜庆的景象。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今天过大年!
我看到爸爸正在兴高采烈地燃放“火树”烟花,在他的身后还有一大堆“大地红”、“窜天猴”、“魔术弹”、“鸟蛋炮”等五颜六色的鞭炮时,我的兴致一下子就来了,急忙央求爸爸也让我放几个。爸爸欣然答应了我的要求,于是我们爷俩开始大显身手,纵情的燃放起来。我拿出十多枚“鸟蛋炮”,小心翼翼的用打火机点燃,然后捂上耳朵,迅速地跑到一边,只听“砰”的一声巨响,把我和爸爸同时吓了一大跳,我们不约而同的哈哈大笑……直到妈妈做好了满桌子飘香的佳肴喊我们回去,我和爸爸才恋恋不舍意犹未尽地回家吃团圆饭……
这个春节我过得非常快乐。过完春节,我又长了一岁,我愿意在新的一年中。更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同时希望时光过得快些,好让我来年过一个更快乐更祥和的春节!
辽宁省海城市北关小学三年级:吕昊洋
穿着新衣在连绵不断的鞭炮声中迎来了新的一年。嘴里仿佛还含着昨夜年夜饭的味儿脑袋瓜里头还念叨着前年的过往新年就这般穿着红衣踏着寒冷的晨气急忙忙地赶来了。鞭炮声渐渐弱了下去大人们谈话说笑的声音夹带着一些匆忙焦急的脚步声在屋中回荡。那时候的我总是急切地穿梭在大人们之间嘴上甜甜地问了声”新年好”便眨着大眼睛渴求地望着大人大人们也了解小孩心中的那点”秘密”掏出一抹大红的袋子伸到面前。未等大人回句吉祥话便匆匆地一溜小跑跑到自认为没有人的角落数着红包中的压岁钱去了。
没过多久在女人们的吆喝下一盘盘饺子年饭年菜便急不可待地端了上来小孩们丢下手中的玩具炮竹攥紧了”藏”有压岁钱的口袋挤到了有自己喜爱的菜的桌前。谈天的人们也撂下了手中的瓜子糖烟将聊天的地方移驾到餐桌上热闹的景儿就汇集到了那热气腾腾的圆木桌上了。
让孩子们兴奋的是那在夜空中盛开的”花儿”了。还没等人们下桌小孩一窝蜂的抱着自家带来的”枪炮”如风般冲下楼选好了一块平地以后将烟花小心翼翼地放在中央”嗞—”地一声点起火苗,一手捂着耳朵,一手颤颤地伸向引火线。剩下的小伙伴躲得远远的,双手捂着耳朵,眼睛里满是紧张与期待。“嘭”地一声,烟花窜上空中之后,炸开了五颜六色的花。这儿一朵,那儿一簇;这儿似金菊,那儿似红梅;这儿如百花盛开,那儿如团棉似锦……美不胜收。小孩儿们在花下叫着,跳着,似乎很满意用自己的方式迎接属于他们的新年。
夜入深了,但年味依旧,躲在暖人的被窝中,心始终平静不下来,梦里是什么?是一天的欢乐与幸福,是来年的期盼与展望。是沉甸甸的回忆。
春节临近,年味渐浓,我们有个共同心愿:过一个欢乐祥和、低碳节俭文明的春节。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春节期间人情消费也随之增长,增加了经济负担,节日间的大吃海喝,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燃放的鞭炮烟花,也造成了严重的噪声和空气污染,还威胁到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低碳节俭文明过春节已是社会的呼唤,我们要注意勤俭节约,反对讲排场、比阔气,严格控制节日活动的规模和开支,多参加一些丰富多彩文明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摒弃那些陈规陋习,过一个欢乐、祥和、喜庆、低碳的春节。
初一:夏梦宇
过春节
古诗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对了,春节就要来了。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隆重,最快乐的节日。
过年前,家家户户都忙着打扫卫生、置办年货,去迎接新年的到来。
盼啊,盼啊,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我和妈妈拿来春联,上联是“春风入喜财入户”,下联是“岁月更新福满门”,横批“新春大吉”。它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我也希望我们家能够平安、幸福、快乐。
过年我最喜欢的活动当然是放烟花了!吃过晚饭,我急忙拉着姥爷和舅舅去楼下放烟花。一个个烟花像小火龙一样,在漆黑的夜空中绽放,放射出一朵朵美丽的小花,太漂亮了!红的、黄的、蓝的、紫的,五彩缤纷的烟花有的像喷泉,喷出万道水柱;有的像满天繁星,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还有的像导弹一样,直耸云霄……看得我眼花缭乱,拍手欢呼!
过年了,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我当然不会错过。今年的春节晚会精彩极了!优美的舞蹈让我跟着翩翩起舞,动听的歌曲让我忍不住放声歌唱,杂技的惊险使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但又不住地为他们喝彩,小品的幽默使我开怀大笑。不过让我触动最深的是:小彩旗用自己的旋转演绎时间的流逝从春晚开始一直转到跨年钟声结束连续不断地足足转了4个小时。那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呀!
在欢乐的联欢晚会中,在声声爆竹中,在句句祝福中,新年的钟声敲响了,人们欢呼着:“马年到了!”新的一年就这样开始了。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自己能有更大的进步和收获。
瞧,兔跑了,抓住幸运兔尾巴;瞧,龙来了,跳上龙头好运达,我在这里祝大家新春快乐!
大家过春节都有什么新鲜事儿呢?肯定都有吧?我也不例外。三十晚上我们一起包饺子,爷爷爸爸负责擀饼,我负责按饼,奶奶,妈妈,姑姑负责包饺子,我也能包几个小花饺。饺子里边还放硬币呢,据老人讲这是看谁能发财的征兆。饺子包好了,煮好了,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来了,我迫不及待的用我的小脏手抓起一个饺子,哎呦,烫!我的小脏手马上就缩了回来,妈妈笑着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终于饺子凉了,我夹了一个就开始吃,哎呦!差点儿搁掉了我的小牙,哈哈!我第一个吃到了一枚硬币,我心里这个美呀!继续吃,后来我又继续吃,竟然又吃到了两枚,一共包了五枚硬币,我竟然吃了三枚,这可让我得意忘形了。
吃过饺子,妈妈爸爸带我去放烟花,爸爸放炮我们围观,只听见“砰”的一声上了天空,随后就变成了星星点点的火球,在天空中划过,随后又有烟花直冲云霄,像一朵朵紫色的花朵在空中绽放,接着又有几十道金色的流星从天空中划过,我想那是流星雨,很快那响亮的炮声给了我答复,只见几颗红色的,绿色的,黄色的……烟花看的我眼花缭乱。
快乐的春节过去了,我们又长大了一岁。要知道现在离开学越来越近了,我们是不是新学期有个新气象呢?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把假期的懒惰抛掉,变得更加勤奋,加油!!!
吉林省白山市外国语学校五年级:祁韵文
马上快到冬天了,春节也即将来临!一想到过春节我就心花怒放。
过春节可好玩啦!逛花市、收红包、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穿新衣。春节的前几天,人们开始繁忙起来,大人们开始打扫卫生,我们家也不例外,爸爸和妈妈首先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我在家里把灯笼准备好,等到爸爸来把灯笼挂在大门的两边。爸爸写好对联,我们一起贴在门口。
对我来说,最开心的时刻是年三十晚上。爷爷给我买了很多的鞭炮,那些鞭炮装在正方形的盒子里面,打开盒子,里面有许多像竹筒似的东西,整齐地摆放在盒子里面。第一次点燃鞭炮,我有些害怕。在爷爷的鼓励下,我点燃了七彩的鞭炮,“嘣”的炸开了,那五彩缤纷的火花飞上了天空,满天都是红色的小纸片,纷纷扬扬,相声震耳欲聋,我害怕得捂起了耳朵,心里既紧张又兴奋。
相像着春节的快乐,我多么希望春节的到来啊!
这个假期我过得非常开心,为什么呢?主要原因当然是过春节呀!如果你想知道我是怎么过,就跟我来看看吧。
“买年货去啦!”在我的一声欢呼下,全家出发买年货了。走了一段路,终于到年货市场了。这里,烟花、爆竹琳琅满目,吃的、用的,品种繁多,让我目不暇接。走着走着,不知不觉间,就买了很多。有装饰房间的,有各种食品,还有烟花、爆竹等,我们每个人都洋溢着笑脸,带着大包小包的收获回家了。
接下来,就是给家里“整容”了。爸爸拿出了两盏彩灯:一个是四条鲤鱼围着一个福字,预示着鱼儿在给人们带来好运气;另一个是两条鱼咬着一个中国结,好像在给人们拜年呢。姑姑又从袋子里拿出了许多拉花。有银色的,像一个闪闪发光的长带;有绿色的,像春天刚刚发芽儿的小草;有红色的,仿佛是冬天里给人温暖的一团火;有金色的,好似是一条可爱的小金龙。不一会儿,家里变得像一个漂亮的宫殿似的,真美啊!
最开心的,还是到外面放烟花的时候。爸爸把串天猴插好,也许是想锻炼我,爸爸让我用烟引燃。我虽然心里有些害怕,但还是很勇敢地接过来,点了火,并按照爸爸的要求迅速后退。一个小“火箭”“呼”地蹿上了天空,炸开了一朵花,红彤彤地,很像一朵小蓬蓬花。我又点燃了好几个,一朵朵小花在空中炸开,像一个空中花园,真漂亮!爸爸还点燃了一串爆竹,响亮的爆炸声,带着我们的欢声笑语传向四面八方。
当然了,丰盛的美味、快乐的晚会,还有那诱人的压岁钱、无拘无束地玩着各种游戏,都给我带来了无空的乐趣。
过春节可真开心!
寒假的一天早晨,我还没有睡醒,就听到窗外响起“噼噼啪啪”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我连忙穿好衣服裤子,三步并作两步的来到窗外,发现家家户户都贴上了大红的对子并挂上火红的灯笼,一片喜庆的景象。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今天过大年!
我看到爸爸正在兴高采烈地燃放“火树”烟花,在他的身后还有一大堆“大地红”、“窜天猴”、“魔术弹”、“鸟蛋炮”等五颜六色的鞭炮时,我的兴致一下子就来了,急忙央求爸爸也让我放几个。爸爸欣然答应了我的要求,于是我们爷俩开始大显身手,纵情的燃放起来。我拿出十多枚“鸟蛋炮”,小心翼翼的用打火机点燃,然后捂上耳朵,迅速地跑到一边,只听“砰”的一声巨响,把我和爸爸同时吓了一大跳,我们不约而同的哈哈大笑……直到妈妈做好了满桌子飘香的佳肴喊我们回去,我和爸爸才恋恋不舍意犹未尽地回家吃团圆饭……
这个春节我过得非常快乐。过完春节,我又长了一岁,我愿意在新的一年中。更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同时希望时光过得快些,好让我来年过一个更快乐更祥和的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一首千古传唱的好诗。小时候,每到过年时期,我和小伙伴们便开始吟诵这首喜气洋洋的诗,增添了节日的气氛。不久,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熟悉了这首诗,家乡的过年习俗也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我至今依然刻骨铭心。
我的家乡位于湖南炎陵县鹿原镇,但镇旁乡村的春节才令人回味无穷。大年30早晨,我早早地来到奶奶家拜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对精巧的对联,那鲜红纸上的一撇一捺显得龙飞凤舞,像一个笑眯眯的脸蛋,洋溢着春节欢乐的气息。听奶奶说:贴对联是当地的一门手艺,大年30一大早,家家户户老老小小就得在对的一字一句的字眼间上下一番苦功夫了,怪不得一幅对联上藏着各种各样的笔风:有稚嫩的、潦草的、坚韧的……应有尽有。虽然不算工整,但是包含着一种浓厚的风情。走进厅堂,桌子上花花绿绿的食品看得我眼花缭乱:清脆的藕片铺在“宝莲灯”上,各种各样的瓜子成堆地散落在“蝴蝶翅”中,色彩鲜亮的油炸食品摆成奇形怪状的形状等等。丰富多彩的食品一方面招待拜年的孩子,另一方面食品越多,喜庆分布则越来越广泛,是来年的好兆头。但是食品的诱惑并不能使我馋涎欲滴,蚕豆粉丝的味道才是真正的十里飘香。在家乡,贴完春联后,拜年的客人接连不断,但是到了中午,大家都急匆匆赶回家和亲人团聚在一起吃蚕豆粉丝。快到中午时,我和表兄弟们赶紧跑到田埂上塞住耳朵,等待爷爷奶奶放鞭炮。鞭炮声震耳欲聋,惊天动地,我们躲在远处的田野,心像小兔子似的怦怦地跳起来,只因为这鞭炮像张牙舞爪的怪兽,发出可怕的声音,胆小如鼠的我不寒而栗。鞭炮放完之后,新的一年来到了,我们一溜烟跑回家。堂屋里弥漫着烟雾,可以说是伸手不见五指,但是我们几个小馋猫可不管三七二十一,狼吞虎咽,贪婪地吮吸着润滑而又带有韧性的蚕豆粉丝。汤汁的香味扑鼻而来,似乎掩盖了难闻的烟味。烟雾散尽后,我们一窝蜂冲出去,手捧一堆鞭炮,悄悄地来到水边,用火点燃鞭炮扔入水中,随后水花四溅,一股泉水直冲上天,几条鱼儿一跃而出,翻了个跟头,一会儿,水面上又恢复了平静,我们早已不见了踪影。有时候用烟屁股点燃鞭炮,还没来得及见检查是否点燃,就一闪而去,可水面上一点儿动静也没有,当我们欢呼而来探个究竟时,突然,一个大浪头翻滚而来,鲤鱼打挺的景象又重现。接着,一阵又一阵的惊叫声回响在周围,打破了山峦的寂静。这就是孩子们唱晚而又惊险的游戏。晚上,亲人团聚在一起放烟花,天空中五彩缤纷的雨点散开来,蕴含着一股轻松而又欢快的心情。
家乡的春节令我回味无穷,家乡春节的风土人情更让我感受到人间的美好。
二师四年级:王梦瑶
南京是我的故乡,08年和今年我们都在这里过年的,就让我来介绍介绍南京一些特别的过年习俗吧:
南京人对过春节是极重视的,尤其“老南京”人。
老南京过春节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九个字:图吉利、讨头彩、盼来年。除夕那天,老南京人要祭祖、守岁、吃年夜饭等等。守岁时,要吃一种甜羹,又叫福寿汤。这汤由红枣、莲子、荸荠等熬制而成,取“增福添寿”的意思。初一吃饺子不是南京人的传统,而是吃“元宝蛋”(就是茶叶蛋),客人来了,一定要吃一个。另外,要给客人端一碗糖水,里面放上一个“欢喜团”(把糯米粉蒸熟以后晒干,搓成一团),寓意甜甜蜜蜜、欢欢喜喜。
腊月二十四就开始忙年了。炸萝卜圆子、豆腐圆子,做年糕、蒸馒头、准备各种菜肴,一直忙到年三十。年三十中午开始,家家清扫门窗,贴春联、窗花。然后是祭祖、放鞭炮、吃年夜饭、包饺子、守岁。
还有一些老南京人过年必吃的,除夕那天,老南京人要祭祖、守岁、吃年夜饭等等。守岁时,要吃一种甜羹,又叫福寿汤。这汤由红枣、莲子、荸荠等熬制而成,取“增福添寿”的意思。初一吃饺子不是南京人的传统,而是吃“元宝蛋”(就是茶叶蛋),客人来了,一定要吃一个。另外,要给客人端一碗糖水,里面放上一个“欢喜团”(把糯米粉蒸熟以后晒干,搓成一团),寓意甜甜蜜蜜、欢欢喜喜。
三十晚上要烧两条鲫鱼两条鲢子鱼。烧好的鱼放到家里的箱几上,等到过了小年(元宵节)才能吃。此外,每家至少还要买8条活鲫鱼养起来,以此寓意年年有鱼(余)。年三十中午开始,家家清扫门窗,贴春联、窗花。然后是祭祖、放鞭炮、吃年夜饭、包饺子、守岁。
南京人过去历来有烧素什锦的习俗。现在不少饭店都有现成的卖,小夫妻不会费那么多事,一件一件地买来,择好洗净,只到超市便可称到现成的熟什锦了。但城南有老人的家庭依旧在炒,且十分讲究,什么荠菜、黄豆芽、藕、针菇、金针、木耳、芹菜、菠菜、胡萝卜丝……有十几种之多,炒是一样一样地炒,然后汇总搅拌。黄豆芽像“如意”,“荠菜”与“聚财”谐音,所以是必不可少的。大致就这些了。
溧水是南京的龙灯之乡,有几十条龙灯,其中最大的龙灯有数百米,是江南第一大龙。这条龙灯要等石臼湖水干了,在湖床上才舞得起来,场面非常壮观。按照习俗,初七不出(龙)灯,初八才上灯,十八下灯
如今初八上灯、十八落灯,在夫子庙灯会这一“重大节目”依然保留,灯的花样也日渐增多、品种变化极大,家挂几盏红灯,是可以增添节日气氛的。过去我们小时候玩兔子灯,里面点小蜡烛,不小心,一歪便会让火苗烧到纸上,“吃了兔子肉。”(指灯被烧了)而今内装小电池,则无被燃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