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每当我从这里走过,感受的,是古韵绵长。
老家有座戏台,平日荒凉,杂草丛生。这些年,“非遗”越弄越热,乡亲们这才恍然大悟,老祖宗的宝贝,不能这样随手扔了,于是敲敲打打,热热闹闹地请全组老少看场戏。
古色古香的木桌摆起来,神棚正前挂了个亮瓦瓦的白炽灯泡,把刚晕开的夜色吞了进去。灯下人越聚越多,随着“咣”一声锣响,不知哪家顽童大叫:“开场了!”所有喧嚣归于阆静,目光一转,射向戏台。
出来的是一名青衣,背对观众,只看得戏服上金丝缠绕,绣的是铰枝莲,步履细碎,罗袜生尘,翩然在戏台上绕了一圈,惊艳转身,露出绝美的侧脸,一笑,嫣然。这青衣戏份不多,却已吊起了观众的胃口,大伙儿望眼欲穿,死盯这深黛色的帷幕。只听得锣声如急急风,急喇喇刺进人的耳膜,伴随着雄浑的一吼:“老夫,来也!”乡亲们不由得凛然正色,原来是“长须老生”来了。他是我们组打戏打得最好的角儿。只见他一杆寒光长枪,和后面几个冲出的壮汉大成一处,左出掌,右扫腿,一杆枪使得风雨不透,望不见枪尖,只有点点寒星迅绝无伦地飞舞在场上。这时候,老生背后的四面旗就派上了用场,他如穿花蝶般在围攻中倏忽来去,猎猎花旗只晃得那四人辨不清东西,找不着南北。时机已到,长须公一声暴喝挺枪在四柄刀上一压,一个扫堂,掀开了他们的兵刃,借反弹之力轰出双拳,后以肘击,以一当四,直看得人热血沸腾。四壮汉叠成一堆倒在地上。再看长须老生,圆睁虎目,一捋长须,挂枪而立,当真神人也!台下早已按捺不住,折扇敲桌,大吼:“妙!”戏台周围的顽童纷纷簇拥到长须公身前,问长问短,离太远的孩子就攀上树,对着老生大嚷着要问。望着月上柳梢,我一笑而出。
戏只是看的吗?答案当然不是。在我家乡,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戏,还是人们精神的依偎,情感的寄托。看一出好戏,是他们一年的心之所向。
去看一出戏吧!每当我走过戏台深锁的重门,仿佛又回到那晚欢声笑语。记忆中的戏台染出心灵的黎明。走过这里,只觉古韵悠长,缱绻流年沉香。
下一篇:同班的你
每当我经过母校,总会想起一句话,“命运就像齿轮,在我们懵懂之时将我们的人生轨迹重合,又在我们密不可分时把我们硬生生拆开。”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世间万物,无非是十里长亭一杯酒,折下柳枝,依依挥手。我...
周五晚上放学回家,刚好路过那个曾经很熟悉的幸福小区,我的心突然一下子收紧了……三年前,我第一次得到了自己上下学的权利。记得那是一个周四的下午,放学时眼看时间还早,心情颇为高兴,就和小伙伴们一起去幸福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明明是肃杀萧寂的秋日,可院中的那颗丑树却异常顽强地生长。即使是院中的一地金黄,亦敌不过它半树茵绿。顽皮是孩子的天性。小时候,每每到秋天落叶时,总要和上那么三两个伙伴在那棵丑树下...
又是一年芳草绿,二十四节气春风后的第15天是清明,是老老少少回乡祭祖的日子。这一天,在外的人不论相距多远都要踏上回乡的路。我的家乡坐落在一个群山环抱,安静而美丽的地方——盐池县麻黄山乡。每当我从乡间走...
又一次,路过这座小花园。和风送来了花的芬芳,浓浓的,香香的,让我不由得记起那个曾住在这里的老奶奶和她的大黄狗。奶奶姓林,是个七旬老人,她很慈祥。经过这儿久了,我便和她熟络起来,上学放学时,她都会折一支...
小时候最喜欢那口古井。午后,咬一口麦芽糖,拎一只小水桶,戴一顶母亲织的小帽,携一缕可爱的阳光。叫上小伙伴,捞起井中冰镇的西瓜,幽深的水里洒下阳光之影,无波的古井染上笑意。切西瓜,一切都随着西瓜的笑声笑...
每当我从这里走过,心里总会泛起一阵惋惜与不舍。家乡,在我儿时的记忆中,白墙青瓦,偶尔跳上了几只麻雀,唧唧喳喳。家门旁边的那条河,说宽不宽,说窄却也没那么窄,总是默默地,默默地,守护陪伴着沿岸的人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