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从记事到如今,特别清晰地记得父亲的三次背影。
第一次是在幼儿园时。由于小时候我的性格比较内向,我在学校中交不到几个朋友,在某次因不小心打翻了午饭的汤后,被同学嘲笑了一番,第二天就怎么也不肯再去学校了。父亲硬拖着我到幼儿园门口,我自然死死地拽着他的衣角不愿放开,天真又幼稚地认为这样做就可以让父亲带我回家。但无论我怎样哭喊、哀求,父亲都只装听不见,他温柔又坚定地讲完“不可以任性”这句话,便转身离开。
我愣在原地,隔着朦胧的泪水呆望着他的背影。他会回头吗?他会改变主意吗?我望着他迈着平稳、不紧不慢的步伐走着,肩膀微微颤动,甚至连双手都与平时无异地插在口袋中。那时尚是初秋,可风里已经带了几分凉意,树上的黄叶被吹得沙沙作响。父亲穿着深色外套,高瘦的背影坚定又理所当然,我失望地看着他走远。
第二次是在小学三年级。那时我家住得离学校很近,但父亲还是坚持每天送我上下学。在看到别的同学放学后都能潇洒地一甩书包独自回家后,我再三请求父亲不要再来接我。有一天在上学路上我持续劝说无效,气愤又委屈地吼出一句“别再跟着我!”便扬长而去。走了一会儿,愤怒的情绪渐渐消失,我不安地回头望了一眼,却只看到父亲落寞而归的背影。
仍旧是那穿着深色外套、高瘦的背影,深秋的冷风卷起地上的枯叶,衬得人愈发忧伤。我望着他,直到慢步走远的身影消失在路口。我的双腿仿佛灌了铅,一步都不能挪动。
自这天以后,我开心而骄傲地在父亲落寞的背影里,独自走过往返小学的路。父亲没有一句抱怨,之后的日子里,留在我脑海中的始终是一个模糊的背影:父亲每天默默无言地送我走到电梯口,说过再见就立即转身回家去的背影。
第三次是在初中一年级。那时我刚在语文课上学过了朱自清笔下的《背影》,老师要求背诵课文中的段落,可我努力背了许久仍然无果。在那个秋末冬初的早晨,父亲像往日一样送我出门,在道别后我注意到他的背影:明明刚才只穿了居家的短袖衫,可现在父亲身上却多了件外套。是他为了送我短短的几步路而穿的!一直以来深藏在脑中的背影忽然清晰起来,父亲是几年如一日地在送我走这仅仅四、五米路程啊!这一刻我眼前父亲的背影和朱自清文章中的背影重叠了,课文中的词句划过脑海,我心上一暖,在电梯门关上的那一瞬按下了开门按钮,电梯门重新开启,我跑过去,抱住了父亲,感受到父亲滚烫的爱。
那天的上学路上,阳光正好,我的身影笼在父亲的侧影里,挥手再见的瞬间,父亲的背影似是镀上了一层暖阳的金辉,风里也好像掺了些暖意……
小时候,父亲的背影是严格的规则;再长大些,父亲的背影是宽容的教育;而现在,父亲的背影是温暖的陪伴。
在这条成长的路上,感恩,与青春同行。
下一篇:一把剪刀_500字
不知何时,放眼望去西边的天空,竟披起了一层薄薄的昏黄色轻纱,太阳掩起妩媚的笑脸,纵身慢慢没入群山与云海之间,一点一点斜侧着身子,宛如无形有只强有力的大手,用力将其拽落下去。“爸爸,太阳回家了,我们也回...
十月秋风渐淡,转而迎来朔方的入骨寒气。正值考前的紧张时刻,父亲越发对我“放任不管”的态度不由得使我埋怨起来。放学后,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便开始了复习;不料却越看越恼怒。冲动之下,我将书本重重地摔...
时间荏苒,叶落纷飞,一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匆匆前行,蓦然回首,才发现父亲那宽厚温暖的背影与我一路相伴。我的父亲是名武警警官。2010年7月中旬,连降暴雨,安康市局部地区遭遇了百年不遇...
“你的背影越来越像你父亲了。”这时母亲常对我说的话。从去年开始,每次与父亲同行,跟在后面的母亲便会冒出这样一句话。但我总不这么觉得。我与父亲相比还是很稚嫩。过年的那几天,母亲有事外出了,只留我和父亲在...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读着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这个“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
高大的背影背影,一个平凡的字眼,不值得人们歌颂,也不值得人们去讨论,更不值得人们去记住它,可是我却希望一生记住我父亲的背影——一个高大的身影。小时候,我总爱与父亲比高矮,结果是可想而知——父亲比我高出...
在我见过的所有场景里,最令我难忘的便是父亲转身而去的背影。那年暑假,母亲带我外出旅游,父亲本来因为忙而不送我们的,但到了临行那天他还是不放心地把我们送去了机场。尽管我三番五次地告诉他不用去,但他却只说...
“回忆交织在一定,就汇成了一张普通却又不凡的背影。”——题记在一个寂静的夜,我仰望天空,又想起了父亲那张背影。清风在绿叶间簌簌流动,花香在屋檐下悄悄飘落,一切都是惬意。宁静的昨夜下了一些小雨,整个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