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时光,是停留还是不停留?记忆,是长的还是短的?一条河里的水是新的还是旧的?每一次繁花似锦,轮回过几次?这是《目送》中给我印象很深的句子。 其实我们都知道时光不可以停留,无论我们想不想,都不会因我们的想法而改变。由此我想到了一去不复返的童年时代,那些曾经无话不说的小伙伴现在却是各奔东西,只因为我们踏入了不同的学校,有了不同的圈子,可能还因为学校的质量不同而有了些许的不同。 教育,是一条垂到井底的绳,下面的人可以攀着绳子爬出井来。我想我们都是一群下面的人,因此我们什么也可以没有,可以没有朋友,衡水中学的学霸们通常是认不得自己同窗三年的同学,我们只要一心学习,不用干活,不用洗衣做饭,每天只有假装正经的学习,所以我认为学习应该成为中学生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我们应该好好静下心来欣赏路边的风景,个三差五的约同学出去游玩,学会愉快的生活。
下一篇:《最大的麦穗》读后感
《目送》这本书让我认识了龙应台。这是一本散文集,里面的七十三篇散文满满的都是写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这本书三代人可以共读。它的用词很朴实,没有多少华丽的词组。龙应台从一件件极为渺小的事中,悟出了一个个人生...
《目送》里的文章包罗万象,龙应台女士用她温婉细腻的笔触将每篇文章刻画地完美。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我们总有不同的感悟,会面对各种各样这个年龄段所要触碰的事情。当我们老了,我们目送着儿女们的成长、独立,知道...
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写尽了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这是台湾作家龙应台对生活的记录。在她的文字中,时而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时而温柔婉转仿佛微风吹过麦田。“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亡有...
龙应台的儿子安德烈为母亲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母亲的第一个反应是好,我学会了,以后可以做给你吃了。,儿子却认认真真地说:我是要你学会以后做给自己吃。家是什么?有父母在、伴侣在、儿女在的地方,就是家。家...
读完第一篇时强烈的感受令自己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之后的20来天,仔细阅读全书,期间无数次落泪,无数次心底有深深的触动,只是耽于提笔,渐渐的感觉也没了。8岁的陶陶见妈妈读书还落泪,也抢起书来读,一...
初读《目送》,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心灵触动,仅仅是有种不明所以的缓缓升起的想让人叹气的忧伤。正如序中所说的“看见”,我也只是看见了她的忧伤,只可惜啊,这忧伤,仅仅在我的心外。我想这大概是因为我还正值年少...
如果按一本书的要求来说它,那它可能只是由一篇篇散文组成的。买回家来,我并不是它的第一个欣赏者。因为它对我而言,只是作业的一部分,以后什么时候看也是一样呗。所以将它放在书架上,不再理会。没成想过了几天,...
关于《目送》,源于一段写在该书封底的文字,“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