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夜,如此静谧;月,如此皎洁。
每逢月圆之际,我就想静坐在窗边,看那清冷的圆月,想起“月明松下房栊静”的情调,想起那幢老屋,想起那陪伴我一整个童年的人。
小时候,每当过中秋节,奶奶总喜欢带我去乡下的老屋中去。乡下的夜与城中的不同,月儿大如盘,悬在天幕上的星星既不眨眼,也不闪烁,它们是安详的,恬静的,缭乱了我的眼。
而我也总喜欢在院子里,找到属于奶奶的那张藤椅,坐在奶奶腿上,听着老一辈人的谈笑。那时的我,总会摇着脑袋,背着仅会一句的唐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也时常会从奶奶的身上跳下来,指着月亮稚嫩地问道:“月亮离我有多远啊?”而奶奶,总会笑着摸摸我的头,和蔼地说:“很近很近呢,就像我们一样。”当时的我,来不及细想,只是望着那轮如玉盘的圆月,看着奶奶温柔慈祥的侧脸,痴痴地笑了。
渐渐长大了,也没有再去过那间老屋,也已经知道了,月亮离我们有38、4万公里,很远很远……就算再遇见奶奶,也只是象征性地打个招呼,再无亲昵作态。临走之时,也只是看见奶奶一个人坐在沙发上,电视机发出清冷的光,照在她苍白的脸上,可她像是在沉思。身后的影子投射在白墙上,被拉得好长好长……
落寞而孤寂。
我有些奇怪,却也没有多想,挥手说再见。可再见……却已经是在殡仪馆中看见她那平静的面容了。
我站在月下,月光映着我眼中蓄满的泪水。我再一次望向那月亮,月亮像是没变,又像是变了,那月,还是那月,可那月色却变得冰冷刺骨,我离月的距离,像是变得好远好远……刺骨的寒风中夹杂着雨丝,黑黝黝的夜色,几棵脱光了叶子的老树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在那月中,我仿佛看到了奶奶温柔宠溺的笑容,是她在冲我笑?还是月在冲我笑?我不得而知,可是那月的淡雅,月的圆润,月的明净,如同小时候,如同那小时候的“呼作白玉盘”。我伸出手,想触碰那明月,又像是在触碰往昔美好的旧时光。在这一刻,我好像突然理解了奶奶的话。奶奶的那句,“就好像我们一样。”
月亮离我有多远?在这一刻,它或许近在咫尺,或许下一刻,它又会变得万分遥远。而我们要做的,便是珍惜现在,珍惜当下每一刻的美好时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亮离我们有多远?只要珍惜那人,便能“千里共婵娟”!
下一篇:可爱的小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琦琦,放假了吗?来奶奶家玩儿吧。”奶奶温柔的嗓音在耳边回响。我一听到这话,连忙对奶奶推辞,生怕奶奶阻止我出去玩:“还没呢!放假我不回去了,我和同学要出去玩儿。”“哦,那好吧,下次放假一定要来呀!”奶...
21世纪,蓬勃发展的科技彻底打乱了生活的节奏。中秋时节,只是孤独的老人蹲坐在庭院置身于月色之中,寄愁心与明月,思远方之子女。打工的人们迷失在了城市的街头,被都市的硝烟埋没,庸庸碌碌,行尸走肉般为工作而...
搬一张藤椅,坐在窗边,望着天空上高挂的圆月,看似遥远,又似近在咫尺。这,让我回想起了那幢老屋,和那个在屋里坐着的老人。小时候,每当过节,奶奶便会将我带去曾祖父家中。那时的我,总爱穿过老屋的大厅,跑到院...
月悬高空,光洒大地,轻轻将一抹光放入手中,心中不禁浮出一个疑问——月亮,究竟离我有多远?远吗?好像不是。儿时,住在外婆家,夏夜,因为在农村,吃完晚饭后,大伙纷纷搬出竹椅来乘凉。一天,我坐在竹椅上,看着...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亮就如一阵风,一下子就被吹走了。我们不像苏轼那样能抒发自己的感情,但那种冷冷的感觉也时常伴我左右。月亮在有的人眼里近,在有的人眼里...
月亮。轻吟这个词语,刹时心里涌出万般柔情。心如水,终究不会因为距离而疏离。想当年,民国女神林微因曾对着皎洁月色吟咏诗句;忆今朝。有我对着月儿感叹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多么想,美丽,只停...
黑,织上了广阔无垠的草,织上了房檐,织上了电线杆……月,在夜幕中晃动……月被层层云雾挡住了面容,树影婆娑,月光透过云丝,穿过枝丫,倾洒下星星洁光,倒映在平静如镜的水面上。蛙声此起彼落,“呱——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