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去年暑假,我终于如愿以偿地来到了日夜相思的地方,举世闻名的皇家宫殿——故宫,那里是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人们也叫它紫禁城。
我和妈妈先来到天安门,门口屹立着两个大石狮。一走进天安门,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哇,好大的一座城楼!经过城楼,我们来到了端门,只见端门内有许多武警叔叔。他们昂首挺胸,各自站在岗位上,坚守着天安门和故宫。
接着,我们来到了午门。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它是多么的雄伟高大。听导游说,左右城门各有八十一个门钉,这个门钉的数量象征着皇家的权威。整个门都是红色,唯有这八十一颗门钉是金色的。进到了午门里面,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宽阔的广场。听妈妈说,这里面的砖头都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虽然是炎热的夏天,但是摸着这些大砖头都是冰凉凉的,真舒服呀!
紧接着,我们往前走,又来到了太和殿。太和殿又是我们所说的“金銮殿”,他是皇帝召见大臣商量国家大事的地方。一眼望去,正中间的就是皇帝的宝座。宝座上面雕刻着一条大龙。整个宝座全是金色的,我们也称这个宝座叫“龙椅”,只有皇帝才可以坐。大殿里面的柱子、地板……全是金色的,非常耀眼,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金碧辉煌吧!
最后,我们来到了御花园,那里的古树都是老爷爷了,因为它们都有几百年的历史。虽然经历了几百年的风吹雨打,但是依然枝繁叶茂。又往前走了几步,看见了一座石山。石山上有一座凉亭,据说,皇帝就是坐在这观赏风景的。
多么有意义的一次游历,不紧开阔了我的视野,还让我学到了很多历史文化知识。
下一篇:长城导游词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位于北京城中部,南接天安门,北依景山。占地72万平方米。原有房舍9999间半,现存8707间,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永乐十八年建成(1420)。明清时称紫禁城,1925年改称故宫。明清两朝屡次重修、改建,是中国现存规模最为宏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其建筑布局依"面朝后市,左祖右社"之制,对称谨严,主次分明,体现了至高无上的皇家风范。城前左有太庙,右有社稷坛,城内分外朝和内廷两区。外朝在前,中轴线上有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左有文华殿,右有武英殿。内廷在后,中轴线上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左有东六宫及外东路,右有西六宫及外西路。城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墙高10米,四角各立形制奇特的三层檐十字脊四面歇山四面抱厦角楼。外绕52米宽的护城河(俗称筒子河),四面各开一门,东门称东华门,西门称西华门,北门称神武门,南面正门称午门,门楼东西两翼为两面出廊的两阙,俗称雁翅楼。...
圆明园是人工创造的一处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大型园林。平地叠山理水,精制园林建筑,广植树木花卉。以断续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台、曲廊、洲岛、桥堤等,将广阔的空间分割成大小百余处山水环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风景群。园内水面约占三园总面积的十分之四,在平地上人工开凿大中小水面,由回环萦流的河道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园内又缀叠有大大小小的土山250座,与水系相结合,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构成了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园林空间。使整个园林宛如江南水乡般的烟水迷离,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圆明园后湖景区,环绕后湖构筑九个小岛,是全国疆域《禹贡》“九洲”之象征。各个岛上建置的小园或风景群,既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北岸的上下天光,颇有登岳阳楼一览洞庭湖之胜概,“垂虹驾湖,婉蜒百尺,修栏夹翼,中为广亭。纹倒影,?暄?辜骷洌?杩崭╊槐掏蚯辍薄N靼兜奶固沟吹矗?崴坪贾萦袢?塾悖?壮平鹩愠?quot;凿池为鱼乐国,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圆明园西部的万方安和,房屋建于湖中,形作?d字,冬暖夏凉,遥望彼岸奇花缬若绮绣。雍正皇帝喜欢在此居住。圆明园北部的水木明瑟,用泰西(西泽)水法引水入室,转动风扇,"林瑟瑟,水冷冷,溪风群籁动,山鸟一声鸣。"乾隆皇帝喜欢在此消暑。长春园西湖中的海岳开襟,在白玉石圆形巨台上建有三层殿宇,远远望去好似海市蜃楼一般。福海之中的蓬岛瑶台,取材于神话中的蓬莱仙岛,原名蓬莱洲。相传,秦始皇曾派遣一个名叫徐福的人,率领千余名童男童女,出海东渡,去替他寻仙境、求仙药,以企长生不老。这当然只能是“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而雍正皇帝则让工匠在圆明园的东湖之中用磷峋巨石堆砌成大小三岛,象征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山”,岛上建有殿阁享台,“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楼十二”,并按“徐福海中求”的寓意,把东湖命名为“福海”。在福海四岸另外还建有十多处园林佳景。福海,东西、南北各宽五、六百米,加上四周小水域,共约35公顷,相当于北海公园的水面。这里水面开阔,景色秀丽,每于端午佳节,在此举行大型龙舟竞渡活动。七月十五日夜,清帝于此观赏河灯。冬日结冰后,皇帝乘坐冰床在福海赏游。福海实际上是圆明园的水上娱乐中心。圆明园还有个显著特点,就是大量仿建了全国各地特别是江南的许多名园胜景。乾隆皇帝弘历曾经六次南巡江浙,多次西巡五台,东巡岱岳,巡游热河、盛京(即沈阳)和盘山等地。每至一地,凡他所中意的名山胜水、名园胜景,就让随行画师摹绘成图,回京后在园内仿建。据不完全统计,圆明园的园林风景,有直接摹本的不下四五十处。杭州西湖十景,连名称也一字不改地在园内全部仿建。正所谓: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乾隆皇帝南巡之后,在圆明园先后仿建有四处江南名园。其中之一即福海西北的安澜园。乾隆二十七年南巡时,曾以海宁的陈氏隅园作为行馆,并赐名“安澜园”。乾隆皇帝很喜欢该园结构佳妙,回京后就在圆明园四宜书屋左右,仿其位置进行改建和增建。园成之后,也题名叫“安澜园”,当时仿建的另外三处名园,都在长春园内。一处是乾隆二十三年,在思永斋东院,仿照杭州西湖汪氏园而建的小有天园;一处是乾隆三十二年,仿照江宁(即南京)瞻园而建的如园;一处是乾隆三十七年,仿照苏州著名园林而建的狮子林。如园和狮子林,都分别有16个以上风景点。圆明园的西峰秀色,是雍正、乾隆二帝每于七月初七,设七夕巧筵的地方。这里可远借西山景色,河西岸有一组叠山,松峦峻峙,山涧之中瀑布飞流急下。在此近观仰视有如庐山的峻峙气势,取名叫“小匡庐”。坐石临流,仿自绍兴会稽山阴的兰亭。建于雍正朝,俗称流杯亭。东晋王羲之等文人雅士,曾于永和九年三月三(即上巳日),会于会稽兰亭,曲水流觞,赋诗修楔(祭祀活动),被传为佳话。圆明园的这座兰亭,在仄涧中,奇石峭列,激波分注,建有三开间的重檐敞亭。乾隆四十四年,收集到历代书法名家“兰亭序”帖6件,再加上大学士于敏中和乾隆皇帝自己的手迹,合为“兰亭八柱册”。乾隆皇帝让把此亭改建为八方,并换成石柱,每柱刻一帖,这就是著名的圆明园兰亭八柱。廓然大公,后来也总称双鹤斋,仿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这一景的北半部,是乾隆中叶,仿照盘山静寄山庄的云林石室的山石,叠石而成的。嘉庆诗赞“双鹤斋”:结构年深仿惠山,名园寄畅境幽闲。曲蹊峭茜松尤茂,小洞崎岖石不顽。人们知道颐和园的谐趣园,是仿惠山寄畅园建的,其实,当时在圆明园也仿建有寄畅园。只是两次仿建意境各有千秋。武陵春色,摹写的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艺术意境。建自康熙末年,雍正朝时叫桃花坞,曾是弘历读书的地方,书室叫“乐善堂”。此景,号称有山桃万株。苏州阊门内旧有一处桃花坞,相传是唐伯虎的故居。圆明园的桃花坞,虽然袭用其名,但桃花之盛远不是吴下所能相比。圆明三园共有一百余处园中园和风景建筑群,即通常所说的一百景。集殿堂、楼阁、亭台、轩榭、馆斋、廊庑等各种园林建筑,共约16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一万平方米。园内的建筑物,既吸取了历代宫殿式建筑的优点,又在平面配置、外观造形、群体组合诸多方面突破了官式规范的束缚,广征博采,形式多样。创造出许多在我国南方和北方都极为罕见的建筑形式,如字轩、眉月轩、田字殿、还有扇面形、弓面形、圆镜形、工字形、山字形、十字形、方胜形、书卷形等等。加之在园林布局上,因景随势,千姿百态;园中各景又环环相套,层层进深,形成了丰富多彩、自然和谐的整体美。法国传教士王致诚,曾有一段形象的描述,他说:圆明园的建筑,形式变化较多,而且参差不齐,不落窠臼。它的每一座小的宫殿,都仿佛是按照奇特的模型制成的,像是随意安排的,没有一座与其他一座雷同。一切都如此饶有兴趣,人们不能在一览之下,就领略这幅景色,必须一点一点地仔细研究它。圆明园的寺庙园林,也是反映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侧面。安佑宫(鸿慈永祜),是按照景山寿皇殿的旧例建造的。用来祭奉康熙、雍正皇帝“神御”,是园内的皇家祖祠。宫为九间,正脊重檐歇山,以黄色琉璃瓦覆顶,是园内体量最大的一个建筑物。周围有乔松偃盖,中轴线南端有两对华表,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方壶胜境,位于福海东北海湾岸边,是按照幻想中的仙山琼阁建造的,据史料记载,这里供奉有2200多尊佛像,有30余座佛塔。这处建筑的前部底座以汉白玉砌成"山"字形,伸入水中。整个建筑体态庞大,金碧辉煌。每当清晨薄雾初起,该建筑在烟雾中时隐时现,宛如琼阁瑶台一般。这处建筑的格调和气势,是我国现存园林建筑中所少见的。舍卫城,是一座典型的佛教建筑。据说是仿照古代印度桥萨罗国都城的布局建造的,城内共有殿宇、房舍326间。康熙以来,每当皇帝、皇太后寿诞,王公大臣进奉的佛像都存放在这里。其中有纯金的、镀银的、玉雕的、铜塑的,年复一年,竟达数十万尊。圆明园遭劫掠焚毁,仅此一处所造成的损失,无论是经济价值还是文化艺术价值,都是难以用数字估量的。圆明园体现了我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乾隆皇帝说它:“实夭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故宫游玩,故宫是古代皇上居住的地方,到现在古代皇上所用的东西还在里面。故宫里每座宫殿前面都有许多口铜铁缸,听说这铜铁缸有很多人用刀刮它,刮过后外面留下了一层金黄色的,别人都以为是黄金做的,所以每个人都去摸它一下,表面变得又光滑,又有光泽了。北京的故宫真美!...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位于北京城中部,南接天安门,北依景山。占地72万平方米。原有房舍9999间半,现存8707间,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始建于明永乐四年永乐十八年建成明清时称紫禁城年改称故宫。明清两朝屡次重修、改建,是中国现存规模最为宏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其建筑布局依"面朝后市,左祖右社"之制,对称谨严,主次分明,体现了至高无上的皇家风范。城前左有太庙,右有社稷坛,城内分外朝和内廷两区。外朝在前,中轴线上有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左有文华殿,右有武英殿。内廷在后,中轴线上有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左有东六宫及外东路,右有西六宫及外西路。城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墙高10米,四角各立形制奇特的三层檐十字脊四面歇山四面抱厦角楼。外绕52米宽的护城河(俗称筒子河),四面各开一门,东门称东华门,西门称西华门,北门称神武门,南面正门称午门,门楼东西两翼为两面出廊的两阙,俗称雁翅楼。进午门,金水河上并列5座汉白玉石桥,称内金水桥(以区别于天安门前的外金水桥),中间主桥只有皇帝才能通行。...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你们好!欢迎来到“世界遗产”之北京故宫,我是来自浙江的张导游,下面我就带大家去细细游赏一番吧。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地点位于北京城中心。开始建造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也就是现在说的1406年至1420年,后来经过多个朝代的劳动人民细心修改,变得富丽堂皇,但仍保持着原来的布局和规模,是世界上保存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代木构架宫殿建筑群。我们说完了北京故宫的历史,现在该说说外观和排列顺序了吧!这座城设四个门,南门正中面是午门、北边是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四门各建有重檐庑殿顶门楼。这座城的四个角都还布有一些结构精巧、外观秀丽的角楼。外面的墙有10米多高呢!还有护城河宽52米,够宽的吧!长3800米,整个建筑群按南北中间的中轴线为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次有序。怎么样,对我张导游的介绍还满意吗?如果不满意,请多多指教,好让我步步高升啊!四年级:一尘不变...
这个假期我参观了故宫。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听导游说:“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屋宇大约有10000间,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为一长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一进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因为故宫太大了,所以需要地图。我发现故宫宫殿的建筑布局有外朝、内廷之分。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此外还有文华殿、武英殿、御花园等。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在故宫的中心部位,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建在高约5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保和殿也是故宫三大殿之一,在中和殿后。乾清宫在故宫内庭最前面。清康熙前此处为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之处。清雍正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但仍在此批阅奏报,选派官吏和召见臣下。交泰殿在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含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故宫面积72万平方米,共有各式宫室8千余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明清两代先后有24位皇帝居住在这里。1924年北京政变后,被废黜的清末代皇帝溥仪出宫,1925年成立了故宫博物院。解放后,故宫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成为我国最大的国家博物馆。今天,我参观了故宫。我了解了祖国的文化,了解了历史。今我还要了解,了解一切一切。只有这样,我才能了解中国,长大为我的祖国做出最大的贡献!四年级:王修圆...
说起美丽的故宫,每个人都很熟悉。故宫又叫紫禁城,是世界五大宫之首,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面积约有平方米,相当于900个大操场那么大。进了故宫的正门--午门,一个大广场呈现在我们眼前。广场上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桥下有一条金水河,形似玉带,漂亮极了。站在广场上,抬头一看,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耸立在眼前,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这就是太和殿。太和殿内雕镂金漆的宝座,坐落在正中的须弥坐式楠木平台上,宝座周围是六根沥粉蟠龙金柱,气势磅礴。宝座上方的天花中央是巨大的蟠龙藻井。出了太和殿,绕过中和殿和保和殿,就是乾清宫。乾清宫在明代和清代前期是皇帝的寝宫。皇帝在乾清宫处理政务,召见臣工,接见外国使臣及内廷受贺和举行家宴。从乾清宫出来,绕过交泰殿和坤宁宫,就是御花园。进了御花园,就会看到一座亭子。葱郁的树丛映衬着红色的墙壁和金黄的琉璃瓦,那就是千秋亭,千秋亭旁边是堆秀山,堆秀山是一座石头砌成的假山,四处是碧绿的树木,美丽极了。关于故宫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古代有一个人叫刘伯温。有一天,他对皇帝说:“陛下,臣昨晚做了个梦,梦见玉帝召见臣,说皇上住的宫殿必须要有三十六金刚及七十二地煞看守,否则会有灾难。说完腾云而去,臣就吓醒了。”皇帝听了,命令刘伯温去造一座宫殿,就叫紫禁城,要有三十六金刚及七十二地煞把守。老百姓闻之此事后,都等着看刘伯温怎么造有三十六金刚及七十二地煞把守的宫殿。过了十个月,宫殿造好了,皇帝看到宫里金光闪闪,好像是三十六金刚及七十二地煞在把守,高兴极了,奖赏了刘伯温,再晋升三级。后来人们才发现那些“三十六金刚”只不过是黄金,“七十二地煞”只不过是七十二口大缸。故宫处处是美丽的景色,希望大家能细细游赏。邮政路小学四年级:程芷怡...
夏日的北京晴空万里,几缕白云像是丝带撒在蓝天,湛蓝的天空是那么的美,我怀着激动有憧憬的心情去参观北京的故宫。听说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是北京的轴心。现在的建筑也是以故宫为中心,向外围扩张,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六环。就像箭靶子一样,故宫也就是最中心的地方。以前看电视上的古代剧,皇上、皇后、阿哥、格格,居住的地方,也就是故宫。故宫显得那么神秘、美丽、雄伟。从天安门穿过,就是故宫了。它宫殿巍峨,楼阁重重,白玉雕栏,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这座金光熠熠的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各式各样的宫殿890座,房屋9000多间,置身其中宛如走进迷宫。如果不是有地图引路的话,准会迷路的。往前走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非常高的建筑,它叫:午门,它巍峨耸立,红墙黄瓦。它仿佛就是故宫的旗帜,远在千里之外的世界各地的人们,看到了这座午门,就会随着它的方向而来,并找到故宫,与其说它是旗帜,不如说它是故宫的象征,故宫的标志。午门的旁边就是太和殿,它是故宫等级最高的建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它显得格外雄伟壮观。明清时期,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大典以及万寿,元旦和冬至三大节的大朝仪都在太和殿举行。所以,可见太和殿的等级是至高无上呀!保和殿的后面有一块大石雕,它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重达250吨。这是多么巨大的一块石头啊!石雕上刻着山崖、海水和飞云拥簇的九条纹龙,象征真龙天子一统山河,江河永固。这么庞大的石头开凿、雕刻、搬运当时都是相当的不容易,它凝结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现在我们来到了御花园,它位于故宫轴的尽头。占地1、2万平方米,园内亭榭馆阁、殿室,皆按主次相辅,而且,御花园的东西也是对称的,其间点缀着苍松翠柏、奇花异木、水池叠石等。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宛如仙境一般。故宫的宫殿非常多,文物也很多,用文字来描写不出它的雍容华丽,巍峨大气,要了解它必须要走进它。故宫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象征,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展现在世人面前,让我们去了解历史,了解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