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相框里,玻璃的背面是一张黑白照片。没有色彩渲染,她的双眸更显得明亮柔和,嘴角那一丝浅浅笑意,让她看起来那么端庄典雅。
当时,家家养蚕,家家纺丝。院子里总会有几棵茂密的桑树,随着人们的轻拨,在蓝天下轻轻摇晃。水边的房子里,沈寿正看着外婆手中的银针在布上一线一线地绣着。这就是她心灵埋下的第一粒种子。从那一天起,每天辛勤刺绣的外婆身边又多了一个瘦小的身影。随着时间的流逝,那布因长期摩擦而透亮,那根细针握在手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她的每一幅作品都饱含了情感。她绣了一幅《意大利皇后玛利娜像》赠给意大利。这一幅苏绣轰动了世界。作品上的皇后,头发上的每一丝光点都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身上粉白的礼服被勾勒得俏皮而不失优雅。皇后的面容更是栩栩如生,皮肤是洁白柔滑的,一许粉在脸上均匀自然地晕开……当时的意大利国王和皇后都对作品赞叹不已。初看,这绣品呈现了浓厚的油画特色,颜色饱满,色泽艳丽。可是再仔细一品味,又有一股国画的墨韵在画间晕染。一块金表是他们赠与沈寿的回礼。可是沈寿却将金表收入桌里,她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完成。
清朝末年,政局不稳,民不聊生。就连襁褓里的小婴儿也因为饥饿而消瘦,水灵灵的眼睛仿佛封了一层纱,黯然失色。当时的封建礼教,让无数的女性深受压迫。而沈寿,却通过女子传习所,将自己的刺绣技艺传授给原本苦难的女人们。许多曾因为生活所迫而封存了的艺术灵感,在这时爆发了。她们冲破封建枷锁,像花朵们,终于拥入了春天的怀抱。在那个灰暗无比的年代,是沈寿为穷苦的人们带来了光明与力量。她的心灵是纯白的,为了女性的自由和她们生活的希望,她竭尽所能,用信念,让灰暗里冲进来一束光。
其实她的原名叫雪芝。风雪中,那片梅花在白雪映衬之下,越发纯洁而高贵!
下一篇:名人小传
不高的身材,圆滚滚的脸上有对小小的眼睛,双手的指纹因为长时间在自然水域里浸泡早,已消失不见,宽大的脚掌上,布满水草与岩石留下的伤疤。他,就是二甲村一带的名人--水鬼顾卫国。作为退休的职业水鬼,他把这份责任与担当延续到了耳顺之年。水鬼,是建筑工地与城市建设中,负责水下工作、勘测、抢险的人员,大桥建设总少不了他们的身影,而在家乡,这位名人水鬼,却利用自己的技能,返回了一条生命。燥热的夏天,三余中学的初中生成群结队地跳入宽阔的二甲河游泳,他们放学入水的时候正逢退潮,因此不常出事故。可那个正午,几个男孩子约了逃课,跳入了涨潮的二甲河,水流汹涌,几个孩子不知所措。叼着烟斗钓鱼的顾卫国见势不妙,脱下鞋子纵身一跃,如梭子一般钻入水中,摆动双腿潜游着。几个打着旋儿的漩涡冲来,顾卫国被冲了一下,猛地一转圈,背砸向了河底的巨石。男孩子挣扎着,顾卫国双脚一蹬,箭一般游出去,抓住了一个初二男生的腿,搂着他游向了河岸,村里人和学生们都来了,可是都水性不好,只能加油助威。顾卫国忍着剧痛,又救起了一个,见剩下一个瘦弱的初一男生,四肢无力,叫喊的时候连连呛水,顾卫国精疲力竭,用水面上浮着的竹竿把男孩钩了过来,拖回了岸上。这一幕似乎只在动作大片中才有,但却被一个摄像头记录了下来。背部肌肉撕裂、盆骨错位的顾卫国,仍然笑着摆手:“是咱村民,应该的,有娃娃掉河里了谁都要救!”这件事,仅仅是顾卫国四十年水鬼生涯的一幕,他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为家乡,为南通的水下建设分忧解难。这位“水鬼顾”身上那见义勇为、严于律已的品质,将会在我的脑海中永远回荡,他是我的榜样!水鬼顾,您的精神我将永远铭记!...
一米六九的身高,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一双大大的眼睛映衬在他那满是皱纹的脸上。他虽已失去了昔日年轻时的朝气蓬勃,但只要一碰到那长长的鱼竿,那一双饱经风霜的手便顿时灵活了起来——一抛,一拉,便满载而归。他,就是我们家的钓鱼能手——我的爷爷。爷爷虽然年纪已经大了,手脚也没有那么灵活了,但是他钓鱼的技术却让很多人敬佩不已。记得有一次,爷爷又出去钓鱼了。他看着我的脸上写满了期待,便把我也带上了。这是我第一次钓鱼。到了鱼塘,爷爷递给我一套小渔具,并耐心的传授给我钓鱼的技巧之后,便把我领到了钓鱼台上,爷爷帮我把鱼食装到了鱼钩上,便在我身旁坐下,将鱼线抛入水中,开始了静静的等待。不一会儿,爷爷用兴奋的语气告诉我:“鱼上钩了!”我定睛一看,一条小小的鲫鱼已经被拉了起来,正在垂死挣扎。只见爷爷利索地把鱼从鱼钩上取了下来,放入已经准备好的水桶里,就大功告成了。我被爷爷的速度给怔住了,好奇地问:“爷爷,您怎么能这样快就将一条鱼钓上来呢?”爷爷见我如此着急,便语重心长的说道:“钓鱼最大的禁忌就是心急。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钓鱼就应该慢慢来,一步一步,踏踏实实才能成功。”确实,爷爷的方法的确管用。在之后,我真的还钓了一条大鱼呢!一条又细又长的鱼线,再加上一根鱼竿。爷爷用他无人能比的耐心和手艺,开创出了一片美好的新天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要向爷爷学习,开创出自己的美好未来。...
她,头上布满了白发,脸上爬满了一条条皱纹,双手长满了茧子。看着她在田地里忙碌的身影,我鼻子总会一酸,眼里热泪夺眶而出。她不是国家科学家,也不是大名鼎鼎的杰出人物,她就是我的奶奶。奶奶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一个有着60年工龄的资深农民。虽然这是一个普通的职业,但在我的心中,她平凡而伟大。每天,奶奶都有很多事要做,锄草、耕地、施肥、浇水,精心种植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空,在田里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插秧、收割,种油菜、嫁接果树,每样活都很熟练。她种植菜园里,搭满了井井有条的棚架,挂满有绿油油的黄瓜、灯笼般大小的南瓜,还有红的辣椒、紫的茄子……,果园里有红红的苹果……在这里,奶奶从不洒农业,施的都是有机肥。偷偷告诉你们,奶奶一年四季不需要到菜市场买蔬菜和水果,吃不完的还可以送给左邻右舍。街坊四邻总会让她回家,等雨过后或者太阳下山后再劳作。可奶奶不肯地说:“儿子、孙女马上要回来了,我多种些稻米、蔬菜,他们也吃得健康些。”说罢,便继续干活,精心守护着她的一亩三分地。辛苦是有回报的。每次我回老家都会给她带许多好吃的,好用的,而奶奶总会满脸堆笑地对我说:“不用给我带吃的东西,给我带点瓜果种、菜种就好了。”我坐在餐桌上看着奶奶为我精心忙碌的一桌菜,心里暖着呢!左邻右舍经常送来自家的瓜果,来与奶奶一起分享和聊家长,乐得奶奶合不拢嘴。这种场景多么和谐啊。愉快的假期是多么短暂。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奶奶,踏上了回南通的路。每次吃到老家带来的香喷喷的大米、香甜的瓜果时,我就会想起我慈祥的奶奶,还有那如雨般的汗水……每次我都吃得特别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