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得时,你若淡然,岁月静好;失时,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题记
生活是公平的,在你得到美貌的同时,你也许会失去成正比的智慧;在你得到快乐的同时,痛苦也许正在虎视眈眈的盯着你。
祸福相依,得失寸心知,需以平常心看待。
孟子告诉我们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得到时,淡然看待,岁月静好。
因为拥有了自己梦寐以求的东西,自然会欣喜若狂。但是欣喜若狂过后,尚需及时冷静,才能不至于在“得”中再度仓皇跌落谷底,遭遇不堪。史上有多少人在得意之时便忘形,最终葬送了自己一世英名乃至性命。
项羽不是“得”时忘形而葬送了自己一世霸业吗?“力拔山兮气盖世”,他得意于自己的盖世神力;等市之间所得。他对于韩信,“言不听,话不用”,不是自负于自己的将才吗?鸿门宴上范增“举所佩玉珏以示之者三”暗示项羽下决心杀掉刘邦以绝后患,而项羽竟然置若罔闻,刚愎自用不予采纳。不是被刘邦装出的低姿态满足了自己的优越得意之心吗?
项羽得霸业易,得神力勇,得人才贤,本不输于刘邦,但他最终却败在了市井小儿出身的刘邦。非兵不利,战不善,实乃心性也。
倘若项羽面对所得,能够淡然处之,不骄纵,不自负,以平常心看待每一场较量,何来四面楚歌之悲,乌江自刎之憾?战死的乌骓马战魂难散,屈死的虞姬红颜孤魂可心甘?
得之我幸,珍惜。但须淡看风云,静对前路,才能平常心走好岁月之路。
而失去时,坦然面对,清风自来。
泰戈尔说“如果你因失去太阳而流泪。那你也会失去群星的。”
失去本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之后,再也没有战斗的勇气,再也没有欣赏美景的闲心,再也没有面对人生的坦然。
昨日已去,苦难已成,何必纠结于无法改变的东西,把自己未来也陪进去?太阳走了,还会有月亮,月亮淡了,也会有满天星光。
顺境磨人淡定,逆境磨人坦然。失去,未尝就是一件坏事。众所周知,世界三大怪就是失之也坦然,人生仍旧精彩无限的奇迹。
英国伟大诗人弥尔顿,最杰出的诗作《失乐园》是在双目失明后完成的。德国的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最杰出的乐章《第九交响曲》是在他的听力丧失后创作的,小提琴家帕格尼米用苦难的琴把天才演奏到极致。
他们失去正常人所拥有的身体条件,却创造了凡人无法企及的奇迹。在得失之间,他们不幸成为上帝的实验品,成为“失”的存在。但是,他们怎会因为失去了身体的健全,就愚蠢地放弃自己的精神?他们怎么会让自己失去了太阳还要失去群星?
所以,历史看到了他们的坦然,世界看到了他们的智慧。在失去之时,尚能秉承一颗平常心,这才是真正的智者所选。《失乐园》里有智者的坦然,交响曲里有智者的抗争,琴弦里有智者的勇气。世界为之大静默,之后,为之大惊叹!
失之我命,坚强。坦然面对,仍以盛开的姿态智慧生存,清风自来。
当然,面对得失,都来得如此理智,也让人觉得似乎不近情理,无法享受率性人生。确实,若总是冷静到得之淡然,失之坦然,确实很难得自由释放心情。但是人生本就是一场自我调适自我成长。如若得失之间,平常心常在,确会为自己的人生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得失寸心知,平常心相待。得时淡然,岁月静好;失时坦然,清风自来。
下一篇:你的好我念念不忘
佛有云:“荣辱不惊,看堂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不难看出,佛祖的心境。平常心,这个听上去挺禅意的词,是多少人一生追求的意境。一只在古刹修行千年的蜂蛛,千年来含情俯视寺前草尖上的一颗清露,却不曾留意常常轻拂它的那一缕和风。佛祖问它:“世间最珍贵的是什么?”蜘蛛说道:“是‘得不到’和‘已失去’”。佛祖将蜘蛛、清露、和风点化成人,他们经历生生死死,百世轮回,其间蜘蛛与清露爱恨离合,蜘蛛受尽千般磨炼,万分凄苦;但是,幸福时和风为他祝福,痛苦时和风为他疗伤。日月穿梭,转眼千年似水流过,当佛祖再问蜘蛛:“世间最珍贵的是什么?”蜘蛛顿悟“世间最珍贵的是以平常心去珍视现在所拥有的幸福。”蜘蛛是幸运的,因为经过千万年的磨难,它终于领悟到平常心的真谛。而我们,一生不过百年的人类,又有几个能悟出这番道理呢?难道我们不是在一个又一个“得不到”和“已失去”中反复挣扎,一天天衰老吗?得不到的终于得不到;已失去的永远不回还。有一颗平常心的人知道,往事如烟,终将随风散去。执着于过眼烟云,又错过了新的相遇,让又一段似水流年,慢慢老成过往,岂不枉度了好韶华。有平常心的人,却不是阿Q那样的自欺欺人。他们是把事情看得最清楚,最透彻。因为通透了,所以才看得开。简简单单,平平淡淡,与世无争,就是拥有平常心的人所拥有的生活。可惜的是,世人都还沉浸在功名利禄之中。多少人仍会为争功而大打出手,为了争名而绝情绝义,为了争利而以身试法,为了高官厚禄而不耻做“狗人”,向人摇尾乞怜。一天,一个富人走在街上看到一个穷困潦倒的乞儿,原以为乞儿生活无着,忍饥挨饿,一定十分痛苦;可富人看到的却是一张明媚如阳光,洋溢着笑容的脸庞。富人不解问乞儿快乐的原由。乞儿答道:“因为我一无所有,但我却没有失去我生命中的精魂,那就是对生活的热爱,虽然我没有金钱,但我拥有阳光,我拥有四季;我拥有善良的人们的关爱;我拥有思考的自由……”是啊,正是这种精魂可以让一个人成为不灭的神。而我,一个俗人,仍在“得不到”,“已失去”中徘徊。手中不过瘦笔一支,只有笔耕不辍。...
平常心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题记人,最基本的状态便是无聊。人,最基本的心态便是平常心。当你看到某些人随时拽着大把的钞票,当你看到某些人开着豪车,你只是责备上帝,你认为这都是上帝不公平。实际上,是因为你自己没有一颗平常心。商人要有平常心,才可以正确地判断商场竞争中的得与失,学生要有平常心,才可以在每次考试中正常发挥,平常心不是“无欲”,它是人生活中应有的一种积极的心态。俗语云:“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可见,古人已经对平常心有所看法了。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此句也从某个层次上体现了孔子的一种平常心,但是他是讲的做官这件事上的。到了现代,平常心是否就淡出了我们的事业了呢?当然没有。当今社会,保持平常心显得尤为重要。学习的人应该平常的看待每一件小事,不被小事引开了注意力,这样才可以专注的学习;参政的人也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严格遵守法律、工作纪律、道德规范的约束和要求,做到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才好开展和做好自己的工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平常心更是一种境界。人生,同旅行并无两样,终点都是一样的,好的旅行者,才可以看到更美的景色。不是因为他的条件有多好,而是他带着一颗平常心在旅游。有个小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吧:从前在一座小寺庙中有一老一少的两个和尚,一次礼佛结束后,小和尚就问老和尚:“我们为什么要努力修道呢?”。老和尚捋了捋白胡子,答道:“努力修道就是为了饿了就吃,吃了就睡。”小和尚十分不解,皱着眉头又问:“这和平常人不是一样的吗?”。老和尚摇了摇头,说:“不。平常心即是道,我们求的道和平常人不一样,他们在吃饭的时候总还想着一千个欲望,睡觉的时候还想着一万个烦恼啊。”“哦,弟子明白了。”故事很简单,但是却也告诉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如果要我去吃前天剩下的山珍海味,不如“享受”今天的白菜萝卜;如果看到的是在满山游客头上升起的太阳,不如自己在家观赏落日的余辉。平常心是一种道。正如广告中所说的“有钱万贯,也是黑白一天;洋房十座,也是睡榻一间;宝车百乘,也是有愁有烦;粮食千担,也是一日三餐。”知足常乐。平常心是世人最基本的心态,它不是看破红尘,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它是一种境界,它是一种道初三:小黑无敌...
一位名人说过:“逆境要么使人变得更加伟大,要么使人变得非常渺小。”面对挫折把痛苦放大,只能令人更加绝望,因为战胜挫折的关键是要拥有一颗平常心。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美丽少妇投河自尽,被一艄公救起。艄公问道:“年纪轻轻,为何自寻短见?”“结婚才两年,被丈夫遗弃,孩子又病故,没有比这更不幸的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少妇泣不成声。“你以前是怎样生活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当时你有丈夫和儿子吗?”“没有。”“所以,命运只不过把你送回两年前,现在你又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了。”少妇面对夫弃子亡的挫折,缺乏一颗平常心,把痛苦放大到无法让自己活下去的地步,真的是自寻烦恼。古罗马塞涅卡说:“凡事只要看得淡些,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只要不因愤怒而夸大痛苦,就没有什么事情值得生气的了。” 悲观的人一旦遇到挫折就绝望,难道人生真的令人痛苦不堪吗?顺境造就的是幸运儿,他们也许真的令人非常羡慕,但逆境造就的是伟人,他们因为屡遭挫折,最终才得到人们的最高敬意。由此可见,拥有一颗平常心十分重要。一位哲学大师一度遭到许多反对他理论的狂徒的嫉妒和谩骂。对此,大师一直沉默不语。有人不解,大师笑着反问道:“朋友,当一个人送东西给你,你不接受时,那么这东西属于谁呢?”这人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送的人自己了。”大师说:“那就对了,到今天为止,他一直在谩骂,如果我不接受,那谩骂就仍然属于他了。”那人不禁感叹大师的豁达与高明,更体味到大师拥有一颗平常心。漫长人生,其实需要一种平和而豁达的心境,只有如此,方能在众多困难和人事变更面前轻松度过。同是一颗流星,你可以看到它的陨落,可是换一个角度,你可以看到它划过天际的辉煌;同是一朵落花,你可以看到它的凋零,可是换一种心境,你也可以看到它随风流转的柔美。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为什么不选择一种更好的心态,而将自己置于愁绪中呢?平常心就是一种更好的心态。乐观者看万物总是在微笑,于是他的人生充满希望;悲观者看世界总是忧伤,因而他的世界遍布哭泣。乐观者把痛苦当作锻炼,悲观者把痛苦当作折磨,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拥有一颗平常心。谁拥有平常心,谁就能战胜挫折,就能拥有更加美好的人生。...
生活总会让人品尝到其中的五味,就把它当成生活的馈赠。坦坦然然、从从容容、不卑不亢、勇敢地笑对人生。淡泊不是看破红尘,不是对人间一切事物的否定,更不是思想麻木、无所作为的得过且过。拥有平常心的人才能体会到淡泊是一种享受。淡泊是一种心境,是思想经过厉练后高素质的修养。生为人,总是博弈于红尘,的确,背负许多的忧伤与烦恼,但,那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而是心动所致,其实都是自找的。在今天物欲横流,处处充满诱惑和陷阱的社会中,能保持一颗平常心并非易事。只有将心融入世界,用平常心去感受生命,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一个人的内心,太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往往会陷入贪、嗔、痴的境界而不能自拔,亦或贪恋于世间的荣华富贵,亦或深陷于生命的七情六欲,亦或执着于个人的荣辱得失,这种内心世界的“太在乎”,往往迷失了自我的本心与本性,势必导致无法静心去看待尘世之事情,因此,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不到生命中更加美好的东西,自然也就失去了本真的皎洁与美丽。人生如一条淙淙流淌的长河,既有平静也有波澜壮阔的时候,既有峰峦叠嶂时一泻千里的壮丽之美,也有走过一马平川时迂回柔情的安详。人之心,原本像一潭池水,应该清澈见底,平滑如镜,可以映照出世界的真实面目,但是,这种原本清净如水的本心,却最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心生波澜。比如风过波起,比如石入水动,这一起一动,即便搅成了一潭浑水或浊水,因此,心底一切美好的景致,也无法显现了。拥有一颗平常的心是正常生活的人的平常之举,拥有一颗平常的心才能学会满足,学会放弃,学会淡泊。才能理解别人,善待自己,享受生活。人生逆境时不妨淡然处之,顺境时也不妨去坦然面对。别太在意别人的评价,活在别人的言论里;别太在意结果,做事也不要太追求完美,生活就是一个过程,只要努力了,就是属于自己的成功。活着,也不是为了让别人喝彩。自己的生活需要自己去打理,自己是你这个世界的主宰。只要自己的那份天空没有阴霾,就会给你周围的人带来光明。水往低处流,那是自然的本性;云彩天上飘,也不是人心所为。生活,如能像云像水一般,遵循优雅自然的本性,那么,在人生的征途上即成佛了,又何必要刻意去修炼呢?但人生,不得不刻意地去修炼。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身处浮沉中的我们,真的能够摆脱功名利禄的诱惑,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吗?拥有一颗平常心,才能在瞬息万变的交错中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己小人物的人生价值。不求有如何高深的修炼,只愿拥有一颗平常心,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善待一切忧愁与烦恼。人之心,原本像天上的浮云,应该纯美自然,彩色斑斓,可以流动出人间最美的画,但是,这种原本自然纯美的本心,却最容易受到天公的捉弄而分飞湮灭。一个人要像云水般自然宁静,拥有一颗宁静的心,要像磐石、大地一样,无畏于外界的洗礼,才能拥有真正而刚正不阿的平常之心。比如风吹云散,比如云涌风起,这一吹一涌,就变成了茫茫的空白或阴沉,因此,心底一切流动的彩色,也就黯然失色了。一颗平常的心,它能将功名利禄看穿,将胜负成败看透,将毁誉得失看破。如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就能在任何的场合下,放松自然,宁静自我,坚信最佳的心理状态,保证做人做事兼能游刃有余,平静坦荡地施展出自己的才华,从而实现一个完满而魅力的“自我”。人之心,本应是如云如水,清澈见底,纯美自然,但它却太脆弱了。因此,佛家认为,人的心应该像磐石、大地一样,很平常,很宽广,无论外界怎样刮风下雨,都能保持岿然不动,激扬本色,那么,外界的一切干扰与诱惑,才无力撼动和刺穿我们心灵的安静。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挫折,可是我们依旧乐观地面对,不是我们不懂得反抗,只是这是我们对生活的态度。生命原本是美丽的,我们都应该学会享受生命给予我们的一切。但世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在利害得失中穿梭,囿于浮华的宠辱,产生“种种思量”和“千般妄想”,在生命的表层停留不前,这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障碍。我们只有将心灵融入世界,融入社会,融入自然,融入于云水之间,用一颗平平常常的心去感受,去对待,才能找到生命的真谛。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眼光决定未来的一切,相信成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以平常心做人,以进取心做事,人生祸福相依,有得也有失。失去的就让它失去,我们更要在意的是自己从失去和挫折中收获了什么。正确看待已经失去的,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断地从失败中获取成功的经验,发现自己所收获的,挖掘我们真正拥有的。以平常心做人,以进取心做事,这样,我们才能正确估算人生的幸福!没有平常而淡定的心,就不会体味到生活的真谛,就不会品味到人生的美妙与幸福;不珍惜平常的人,也就不会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伟业与荣耀。因为,平常包容着一切。人处在这繁杂的社会环境中,会经历许多的事,得与失,成功与失败。得也好,失也好,成也罢,败也罢,关键是在得与失、成功与失败面前能审时度势,坚守自己的信仰,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充满平常心的心境,是一种和畅、协调、美好的境界。平常心,是一种不为感情所左右,不为名利所牵引,洞悉事物本质,完全实事求是的心理状态。平常心要以知识为底蕴,无知是不能拥有平常心的。在平常心态下,生命便具有了最高意义,行为便有了广阔空间——很多的时候就有了高招、绝招,就能走出了困境、险境。人,的确是贵在有一种平常心,它可以使人超脱,使人向善,使人知可为而为,不可为而不为;知其该为而为,不该为而不为。只有敢于平常的人,才能拥有平常的心态,热爱平平常常的生活,才能从平常的快乐中感受人生的玄机。平常心是对生命透彻的领悟,古人曰:生命薄如蝉翼,存在就该满足,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此气象之下,一切烦恼困顿,均可弃之流水,领悟生命的真谛,知晓弥足珍贵,就会以一颗宁静的心态善待一切,日本学者铃木大拙说:“井边的牵牛花缠住我的木桶,我借水喝。”这是多么博大恢宏的心境,又是多么荡人心魄的情怀,为了珍惜一颗弱小的生命,宁愿去借水喝,如果没有一颗悲悯的平常心,是难以做到的。拥有一颗平常心就拥有一种正确的处世原则,不会高估自己,也不会自甘堕落。拥有一颗平常心就不会只追求物质的奢华,而把自己的灵魂淹没在如潮的尘海中。平常心是一种境界,在达到这种境界之前,心路常常有极为坎坷的历程。平常心不仅使人具有大海一样的气度,还使人稳重如山。狂风暴雨之中,惊涛骇浪,松林翻滚,可大海深处平静如昨,山岿然不动,以如此胸怀去实践人生,就无所畏惧,对困难也绝不退避。诸葛亮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淡然面对人间是是非非,保持心灵宁静的同时,不忘对理想的追求,对宝贵生命的敬畏,长此以往,定可令生命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