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如水的月光倾泻而下,照亮一城寂寥。回忆,如潮水般翻涌而至。那故乡的景,那故乡的物,那故乡的点滴,都在我的胸中涌动、激荡。一个溢满柔情的词,浮于脑海浓浓的乡情,满满的热爱。
我曾领略过马尔代夫海的清澈见底,粼粼波光;也曾感慨过普吉岛的风景如画,美轮美奂。但在我的心中,故乡的海,却是最美的,令人惊艳!
初观大连的海,是在一个朦胧的清晨:许是我不经意地到来,惊醒了睡梦中的大海,那原本波澜不惊的海,突然变的喧嚣。一排排泛着白沫的浪花随着迷蒙的晨曦向海边翻滚,奔腾中溢满着不屈的抗争,海水逐渐漫上礁石,冲上白沙滩。丝丝凉意与阵阵咸中带着腥味的海风扑面而来,吹走了早起的困倦。细细地观赏,远处那湛蓝的天与深兰的海就那样自然的相接,朝夕共拥,直到地久天长。
在对故乡的记忆中,除了对海的依恋,还有对那道故乡美食的情有独钟。那道陪伴了我整个童年的炸元宵,穿过时光的层层帷幕,留在我舌尖的美好记忆里。
炸元宵的做法十分精简:先将买来的元宵用针锥扎孔若干,再裹上一层面粉,再将元宵放入翻开的油锅中炸至金黄,用竹筷多次翻动,待所有元宵都翻上油面,元宵的孔不再冒泡,就可以起锅了。放在盆中,沥干浮油,装入盘中,放少许绵糖,就可以食用了。咬一口,甜而不腻,入口即软,仿佛将金黄的阳光揉入其中,心中满是暖意。
步入青春的我,正要扬帆远航,一卷书、一杯茶,蒸腾着脉脉乡情。在我的心底有一座叫做“乡情”的灯塔,照亮我未来的路。
下一篇:最美的风景
想起春天的满山烂漫,忆起夏日林间的清风,恋着凉秋时红叶漫布的乡村,念起凛冬里的银装素裹,那一片故土,在我的心灵深处,温暖了我的记忆。农民们在和煦的春光里,将充满希望的种子,温柔而又仔细地送进温暖松软的...
从前的我不懂“乡书何处达,归雁落阳边”的思乡之情;也不理解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情怀;更不理解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肝肠寸断。可当我离开家乡,我才发现那棵三角梅已牢牢地锁住...
我的家乡是美丽富饶的,春天它是生机勃勃的,夏天它是绿树成荫的,秋天它是瓜果飘香的,冬天它又是纯洁干净的,我爱我家乡的四季!我的家乡在乡下。春天,河边的柳条又抽出了新芽,田野里的水也荡起波纹,咕咚鼓动地...
故乡,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个很陌生的词。这次一回东阳,便去参观那所老宅,青瓦石墙,泥沙路,风拂过,扬起阵阵尘土。那真是一所老宅。石墙缝里杂草丛生。斜屋顶上却还有雨水滑过的痕迹。小爷爷推开那扇红铜色的木门...
“独在异山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王维在思念家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王安石在思念家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李白在思念家乡。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漂泊他乡的游子思念家...
“谁家玉笛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诗人的这首思念家乡的诗,打开我的记忆回到小时候。相比在城市中的生活,我更喜欢外婆家。只是长大了,就很少回去。“喔喔喔”真是一觉睡到...
每个人对故乡都有一份最柔软的的情怀,或许比不上苏轼的情深意切、不如余光中的令人深思、不及贺知章自然逼真……但我们的乡情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比拟的,让我们把乡情放入一只纸船里,让它们随着河流飘到那日思夜想的...
早春,徐徐春风携着微雨笼罩大地;入夏,昏黄的光晕渲染了半边天;晚秋,枯黄的落叶伴着秋风慢慢飘落,伴着风飘入泥土中,原本还未发芽的种子已经探出了头;立冬,呼啸的北风扑打在皑皑白雪之上。春天来临。躺在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