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儿时就听说了《愚公移山》的故事,不止一次地被愚公契而不舍的精神所感动。这则寓言故事流传了几千年,
愚公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奋发向上的炎黄子孙。可我近日再读之后,突然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
山,
非一人能移。
首先,
我们来看移山前的谋划:
“聚室而谋”
后,
立即得到
“杂然相许”,
并且
“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可见,
愚公先前只是考虑到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的好处,提出移山的设想,
而集体智慧的结晶则解决了
“焉置土石”
的问题。
其次,
看移山中的成员:
从愚公家中能
“荷担者三夫”,
到邻人孀妻之遗男,
都为移山不遗余力。正如愚公所言,是“吾与汝毕力平险”。而愚公已年近九十,
在当时的生活条件下,
就算健康,
充其量也只能是个
“指挥”
吧。
再者,
看移山后的结果:
操蛇之神
“惧其不已”。其实是惧愚公没有穷尽的子子孙孙,
而
“帝感其诚”,
其实也是被愚公一行人的努力所感动,
才命夸娥氏二子背走这两座山的。
可见,移山一事,并非愚公一人的功绩。认识这点,对我们做好平时的工作大有好处。
现在总有那么稍有点能力的人,取得了一点成绩,便飘飘然起来,把自己看成是救世主的化身。其实,这种想法不仅是错误的
,而且是危险的。君不闻,大江南北流行的一句新词:众人划桨开大船!无论革命的成功或某项事业的完成,这其中固然离不开某些个人的努力,但又怎能离开众人的齐心协力?
记得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中讲述过这样的故事:蚂蚁,也许是动物王国中最讲究集体协作的群体了。非洲蚂蚁在前进途中,倘若遇到一根刚燃过的木棒,一定会义无反顾、前赴后继地爬上去,直到其它的蚂蚁能畅通无阻为止。这种抗争意识,这种协作精神,与愚公他们相比,也毫不逊色。蚂蚁尚且如此,作为“高等动物了”的我们会不会汗颜?
我不禁又想起了一个个模范和英雄。60年代的雷锋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楷模,雷锋的旗帜在今天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只有一个雷锋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一个徐虎同样是远远不够的。试想一下,我们的飞天工程,只有一个“航天英雄”杨利伟够吗?事实证明,这场特殊战役的胜利,需要全体航天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国家的支持,才能最终成为我们民族的骄傲。
综上所述,我们在学习这则寓言时,既要认识到愚公的可贵之处,
更要领悟到
“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否则,
便会产生个人崇拜主义的心理,导致盲从;
落到自己身上,
又会产生个人英雄主义的言行,
导致冒进。
这于人于己、于国于民均不利。因此,
我们在褒扬愚公精神的同时,
不要忽视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应两者并举,
携手同进,
共创美好未来。
我想,这,才是“愚公精神”的精髓所在。
下一篇:写给母校的一封信
很多年之后,当我用形如枯槁的双手推开那扇松动的木板门,随着“吱”一声,寂寥无边的平原映入眼帘时,我一定会怀念那个遥远的、与父亲在一起的、满是落日余晖的下午。那时的我们,忙碌而充实,整天把一担又一担的泥...
一天,愚公出门望了望,说:“恩,我家门前有两座山,高高大大真不错,风景又好,只是……这时愚妻走出来,捧出被子,挂在晒架上,也望了望说:”这两座山真可恶,被子可怎么晒得干?一点阳光都没有。看看我的皮肤,...
2006年7月20日星期四天气:晴愚公移山今天晚上我和常玉洁一起玩石头和沙子,就象“愚公移山”一样,我们一人拿一个小桶把石子和沙子从一边搬到另一边,我们玩的满头大汗,真正体会到了“愚公移山”是多么的不...
从前,有一个老人,名叫愚公。他的家门口有两座山,挡住了出路,来来往往要绕很多路,非常不方便。愚公下定了决心,要带领自己的儿孙,去挖掉这两座山。有一天一个叫智公的老头看见了,觉得十分好笑。他说:“老哥啊...
今天,妈妈检查我语文月考的附卷。当看到第四大题中“(愚公)的居处——开门见山”那道题时,妈妈问我:“你现在知道愚公的故事了吗?”我摇摇头。妈妈说:“我找给你。”妈妈让我看了标题是“愚公移山”的古文,又...
很多年之后,当我用形如枯槁的双手推开那扇松动的木板门,随着“吱”一声,寂寥无边的平原映入眼帘时,我一定会怀念那个遥远的、与父亲在一起的、满是落日余晖的下午。那时的我们,忙碌而充实,整天把一担又一担的泥...
天气格外晴朗,太阳暖哄哄的。这是,愚公一家正在埋头苦干挖泰山,因为这座山使他们出远门必须绕很长的路。为了方便后人,愚公决定挖掉泰山。山可真高啊!这时,连愚公最小的儿子也来帮忙了,这儿用手捏捏,哪儿用手...
今天,在电脑作文课上,贾老师让我们搜一幅“成语趣画”我打开搜索网页,一幅画跳入了我的眼帘。那就是《愚公移山》。《愚公移山》这个故事讲了北山有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年近九十了,他的家住在两座大山脚下。他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