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王安石写的伤仲永里描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的是有个人的名字叫方仲永,3岁就会作诗,而且非常有意境,于是轰动了全村,有一个邑人(同乡人)很看好仲永的事,于是便开始经常把仲永的父亲请到家里来,以宾客的礼节来招待他,并表示想用钱来买方仲永的诗,他的父亲便觉得这样有利可图,便一直叫方仲永到那个同乡人的家中作诗,不让他学习。没几年方仲永的诗再也没以前这么好了,又过了几年诗已经“
臭不可闻”(泯然众人矣)了。
生而知者之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自于学习。《伤仲永》一文给我的启示是: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但如果不学习,也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就。
一个天资聪颖的神童,因为被唯利是图的父亲每天带着四处走访,而不让他学习,使得“神童”竟沦为一个默默无闻的“庸人”!这能不叫人惋惜吗?神童泯然众人,责任在于他父亲,原因是“不使学”。像方仲永这样的天才,就是不学习都经过很常一段时间才泯然众人矣,由于后天没有学习,终于要成为普通的人,那么,那些本来就普普通通的人,如果不学习,岂不是连一个普通的庸人还不如吗?
所以说,才能来自于学习!“神童”由于后天不好好学习而沦为“庸人”的,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而本来不是“神童”、“天才”,但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牛顿不是神童,但他终身勤奋学习,终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爱因斯坦不是神童,大学考了两次才被录取,毕业后到一家专利局当了7年职员,他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学习和工作,终于奠定了相对论的基础。
不仅在科学上如此,在文学艺术上也是如此。不论是谁只要付出和他们同样艰辛的努力,都能取得这样或那样的成就。作家狄更斯、巴尔扎克等人的成功,同样深刻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才能来自学习!
下一篇:天使不会遗弃她
我家世代耕田。我爹就是五癞子,我是方阿根。我们镇上都姓方。我有点儿笨,村里人都不太瞧得起我。我只有一个要好的朋友,但他比我还要傻。他算得上是村里最傻的,所以我们俩很要好。他有个奇怪的名字,叫方什么永。...
最近读了王安石的名篇《伤仲永》。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故事:江西金溪县有个叫方仲永的小孩,聪颖过人,5岁时就能写出好诗。方仲永的父亲就天天带着他去别人家炫耀,但是却没有注意让方仲永进一步接受学习教育,结果方...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
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种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不曾认识写字的工具(笔、墨、纸、砚),(有一天)忽然放声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惊异,从邻近的人家借来给他。(仲永)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了自己...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