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马克·吐温。
夜深人静,昏黄的灯光下映浮着我的身影,手中的书在夜风的吹拂下瑟瑟作响,窗外似黑色幕布一般,漆黑,但,就是它铺垫着黎明的曙光!
书,依旧被夜风抚摸,伴着这氤氲墨香,我沉入了梦乡……
美好的一天,美好的家庭,降下一个美好的生命。可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19个月的海伦因病双目失明,不久又影响了听觉。无论是夜晚还是早晨,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她的世界只剩下了黑暗,她再也看不见色彩斑斓的世界了;再也听不见悦耳动听的声音了。浸泡在没有光和声音的世界中,她唯一能感受的只有宁静。她堕落,她自卑,她烦躁,她埋怨上天赐予她的一切!
直到一个人的出现……
在海伦六岁时,莎莉文成为了她的老师。粗暴,无理的海伦为了排遣她的孤独,莎莉文老师便成了她的发泄对象。莎莉文没有让海伦自暴自弃,而是打开自己的心扉,用心中的爱教导海伦,给予海伦知识。一接触到了知识,孤独的海伦意识到只有知识才能铺就一条升华人格的路。当海伦感悟到“水”——这个她所认识的第一个字后,便开始了对知识、对世界强烈的渴求与奢望,开始了迫不及待地认字、阅读,像一块海绵不断地从生命本身汲取知识。或许内心的寂寞使她与知识成为了好友,或许内心的寂寞使她空虚的心灵被知识填充。她有了生活的希望。
莎莉文是伟大的,虽然莎莉文不是海伦的母亲,但她却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心,怕在她的心中,海伦不仅是她的学生,而是自己的孩子。莎莉文陪伴了海伦一生,她燃烧自己,照亮了海伦,并不奢求什么,只为呵护生活在黑暗中的这个孩子,慈母般给了海伦希望与温暖。
我想,是黑暗衬托了黎明,是莎莉文成就了海伦!是的,如果没有莎莉文,海伦还会沉浸在孤独的苦海里,她挣扎在粗鲁与烦躁之间。她还会接触到知识吗?她还能意识到知识的力量吗?她还能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吗?不,没有莎莉文就没有现在的海伦。为了海伦,她用尽毕生心血,到头来还因为劳累失去了双眼,她后悔吗?不,海伦是莎莉文的成就,而莎莉文也成就了海伦!
梦醒了,黎明已到……
下一篇:一个我最崇拜的人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梁丰小学施窈安残疾或许在我们眼里代表着残缺,身体上的不完美,不健全。可是这一个词语就降临在了海伦•凯勒身上。1880年6月27日,海伦•凯勒来到了这个精彩而又陌生的世界。可谁...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在新华书店的闲逛中,我发现了这本标题很引人瞩目,我在想:如果给我三天光明,我要去如何支配它,如何利用它?我就在心里想:我要看所有的动画片!我很认真的读完了序,我很吃惊,这是作者——海...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文章是海伦?凯勒写的。海伦?凯勒不是一个一般的人,因为她又盲又聋又哑。这些痛苦都是常人无法承受的,而她却克服了它,战胜了它!马克?吐温也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一本书,这本书是美国的著名作家海伦?凯勒,她出生于美国阿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甘比亚的城镇。她在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取了他的实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又聋又盲又哑的人,这让我非常惊讶。其中的一篇文章让我同样惊讶,这篇文章叫《开口说话》。文章的内容是这样;我很早就有了发出声音的强烈冲...
前几天,我阅读了身残志坚的海伦凯勒写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它主要讲了海伦凯勒一生中的故事,真是使我受益匪浅。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十九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是海伦凯勒。”我觉得说海...
读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的让我深深的感受海伦凯勒对知识点渴望、对生命的热爱、对时间的珍惜、对生命的乐观与勇气。我们做人也要向他学习,下面就让我来说说我看的感受吧。对知识点渴望——在书中,海伦说:...
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书中主人公海伦·凯勒,在出生19个月的时候被猩红热夺去了视力、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这无声而黑暗的世界里,她没有放弃,在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的帮助下,她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