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中国的钥匙丢了”,诗人梁小斌慨叹。纵然困窘如他,竟无力支付住院费,可那铮铮铁骨不曾倒下,清高气节不曾折损,只因为,拥有一把中国的钥匙――书籍。
当凿壁偷光已成为尘封往事,那年映雪囊萤又被弃之何方?中国的钥匙丢了,那把曾打开中华民族求知好学、刻苦钻研的钥匙,已经被这飞速旋转的时代,遗忘到了不知哪个角落。
当高端数码产品此起彼伏,争奇斗艳,当城市的浮尘喧嚣了心灵的安宁,当物质的诱惑俘虏了本性的高洁,谁还会在城市一隅捧一杯香茗,品一本好书,享一方淡雅?
当汽车嘶鸣催赶着人们的脚步,当霓虹闪烁却使行人迷失了前方的路,当铜臭气息掩埋了田园花草的芬芳,谁还会在意一本书的厚度,谁还会思考生命的宽度?
那年,范仲淹读遍“六经”,立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鸿鹄之志;那年,林海音还倚窗品味着窃读的乐趣;那年,毛泽东还手不释卷地废寝忘食……好像没几年的光阴,世界早已天翻地覆。
如今的图书馆鲜有问津,孤独地伫立成了文化的守望者。如今的书房,已成炫耀的摆设,客人来了夸赞一番,殊不知书籍上落满的尘埃,诉说着流年苦涩。如今的大街小巷,挟书人少,携手机人多。不盈方寸之物,竟如此轻易战胜绵延五千载的文化传统,到底是人类征服了科技,还是科技征服了人类呢?
读书,已不再是信仰,只得为消遣。
陆游,“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殊不知后世推崇“浅阅读”,似蜻蜓点水,更莫提“躬行”了。
就这样,我们把时代的飞速发展当借口,掩饰内心的浮躁;就这样,我们把一切都变得快捷简单,亦把精神内涵给放空简化了。
真可谓“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了。
作为唯一一个文明尚在的古国,以快速的生活节奏为由将五千载文化传统淡然置之,实为悲哉!书,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弃的。“深阅读”,是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的!这是开启心灵的钥匙!
中国的钥匙丢了吗?被横流的物欲,被喧嚣的内心,丢弃到了不知何方了吗?我坚信,科技再灵便,也始终抵不过纸的诱惑,墨的芬芳。摒弃那浓重的世俗气息,洗涤心灵,赶紧去找回中国的钥匙吧――趁现在还为时不晚!
下一篇:同桌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