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从一个路灯到另一个路灯距离四十二步。
或许不会有第二个人像我一样在黑夜里踱步,用脚步丈量灯距,或者说,很多人根本就忘记了路灯。路灯照亮了街道,使方圆之地延续了白天的轮廓与模样,但自己却被忽视,仿佛掉进了更深幽的黑暗中。
对于生命中充满阳光的人来说,灯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物。
小时候,在外婆家,我会在繁星满天的夏夜里打一只手电筒。不照扇着蒲扇的老人,不照在草丛里聒噪的昆虫,只是把那一束光照向天空。在黑色的夜幕下,我总以为那一道光柱可以穿越整个宇宙,或者可以照射到外星人,向他们问好……伴着虫鸣,这种幼稚而快乐的梦在我的童年里流淌了很多年。但是现在,打着手电筒,却照不到快乐的尾巴,也穿不透这深似宇宙的悲伤。
叶延滨在《灯火的温情》中说:“人生之旅常常有一段难以摆脱的黑暗,总会经常穿行于荒野无灯的境界。”身处荒野的人,也会渴望一盏为自己点亮的灯。
有一个冬天,当人们被飘落的雪花威胁着躲在被窝里时,我已经在上学路上了。四周没有一个人,伴着黑暗,只有路灯和路灯旁的树透着一丝生机。走到灯下,仰望路灯,当雪花与橘黄色的灯光一起落下时,我仿佛沉浸在一种久违的宁静的氛围之中。
两年前,我换了同学,换了老师,远离了朋友,放学后只能只身回家。晚上九十点,对于我身处的这座小城来说,已经是该说晚安的时刻。喧闹了整个白天的小城完全沉寂下来,只有路灯还在默默地陪着我。路翻新了,夹着街道的楼房也变了一张脸,但灯光依旧,陪着我在这条路上孤独地走了两年。
在那“荒野无灯”的境地里,我总是习惯性地回忆,在回忆里,现实被衬托得有些寒冷。
在我的印象里,夜晚的屋子总是有亮光的,从那里会飘出一家人的欢声笑语。我没有经历过煤油灯的时代,但我知道,煤油灯的光虽然很微弱,却能在黑夜中坚强地摇曳着,并凝聚成万家灯火。而有了万家灯火,一个乡村、一座城市就有了温情。
但是现在,走在小城的街道上向四周望去,我所见的是零零散散的灯光,像是被污染的夜空中散发出的微弱的星光。而更多的是连成片的黑暗,空洞洞的,黑得骇人。
也许,我所看到的不仅仅是无灯,更是无家,毕竟没有灯的地方很难有家。古人没有电灯,却有万家灯火:现在有了电灯,却照不亮一个三口之家。现在的灯很亮,只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远。
说到这里,我可以认为我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一个无灯的旷野,这夜,愈来愈暗了。
上个星期,朋友发给我的短信中的一句劝慰又点燃了我的一丝希望。于是在这黑暗的旷野中,我成了一位点着灯的行人。但这灯火太微弱,微弱得让我气馁,微弱得让我心酸,我不得不如临深履薄,战战兢兢地小心守护着这微弱的灯火。
但我愿像苦行僧一样忍风耐雨、执著专注,为了不负这萤光般美丽的希望,也为了等待那盏可以唤我归去的灯……
下一篇:灯
灯,象征光明,每当黑夜降临,不计其数的灯就会出现。红的,黄的,白的,绿的,蓝的…。.五光十色,形态各异。走在大街上,刺眼而又美丽的光芒分外奇妙,他带领我们走出“黑暗”,走向“光明”。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存...
小时候,记忆中的灯是黄色的。那间房子很暗,也很潮湿,墙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但是墙上的那盏灯照亮了我对整个童年的回忆。小时候,我非常喜欢拉灯玩,看着那灯一闪一灭,就像是我的眼睛,我会感到很快乐,但是妈妈...
灯,一个熟悉的名字。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我们将它们打扮的漂漂亮亮。沿着,那历经岁月的明城墙,看见那美丽的灯光,一闪一闪,仿佛回到了从前的故乡。从前的故乡,春节总把灯点亮。直到初一的晚上,依然有灯火在...
漫步街头,我 徜徉在五颜六色灯下,身后的影子被灯拉得细长。冬天的到来和初三加了一节课的痛苦让我时常能很早就在黑夜里享受这灯光的圣宴。一日放学回到家,望着窗外黑压压的一片,习惯性地打开了房间里的多盏灯,...
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感觉到窒闷,便起来到廊上去呼吸寒夜的空气。夜是漆黑的一片,在我的脚下仿佛横着沉睡的大海,但是渐渐地像浪花似的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然后夜的黑色逐渐减淡。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
在破蛹而出的黑暗中,伸出手,我把跳跃在掌心的阳光给你。——题记其实我们都渴望温暖的,在寂寞里的温暖。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堂,那里存放着世间上最美好的记忆与温馨,那个天堂也放着我们最珍惜却不愿触及...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很多很多,比如:家里没人,邻居做饭给自己;摔破了胳膊,同学给自己止血;下雨时,自己没带伞,别人借伞给自己。这些小事虽然微不足道,但有时却能使别人受益无穷。那天晚上,家里...
提起笔,不知写些什么?十月已经快到尽头,秋意似乎仍未展露,只有些许的凉意夹带着疲惫的倦。有时懒在家里或许更累,特别在这不冷不热的季节。仅是周末两天,不知自己究竟干了些什么?又睡了多少小时甚至聊了多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