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通泗街上有一家修皮鞋的老店,正如天下所有的老店一样,它装修得十分简朴,一看就给人一种实惠的踏实感。每次路过它,我看见里面那个老匠人,心中总是有种怜悯之情。匠人应最知人情冷暖吧。
有一次我的皮鞋坏了,我就拿它去那家店修。店里有种淡淡的皮革味。老匠人很和气地拿过我的鞋子,又拉过一张椅子:“你先坐会儿,我很快就修好了。”
我环顾四周,鞋架上摆的满满是皮鞋,从并不是新的式样可以看出,这大概是他自己做的鞋。“现在亲手做皮鞋的人可是越来越少了。”看我盯着鞋发呆,老匠人笑着说道。“你们年轻人心气高,不肯做这个。我儿子就不肯跟我学手艺,吃不了这苦。”听了他这番话,我觉得很心酸。从他的衣着举止中我看见劳动人民的艰辛。我不再说话,皮革味,机器声,无一不令我难过。不一会儿,鞋修好了,老匠人给了个很便宜的价格,我付了钱就走了。
老匠人的手艺很好。鞋子很长时间没有坏,我也就没有去过那家店。后来学了杨绛的《老王》,文末“愧怍”二字令我心中一惊。杨绛是因为一直把自己和老王摆在不平等的位置,以知识分子的姿态俯视他而愧怍。而我呢?
后来又有一次经过那家店时,老远就听见店里在放音乐,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反正我也不知道。心中好奇。我走进去看了看。匠人正在整理他的鞋柜,看上去心情很好,嘴里哼着歌。见我进来,他很是吃惊:“鞋又坏了?”“没有,您的手艺很好。”他听后眉毛上扬:“那是,我修的鞋,绝对!”看到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神采飞扬,我也不由笑了。
“来看鞋的?”他笑着问,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就点点头。这时隔壁小商店里有人喊他,老匠人放下手中活计,对我说:“你自己先看看,我去隔壁晚会儿。”
我站在店里有些出神,想到第一次见老匠人的和气,生活的艰辛反而使他更加宽厚可爱,真是个可敬的人啊。
隔壁传来笑声,我忍不住跑过去看。匠人和隔壁的店主在聊天,看老匠人手舞足蹈地不知道在说什么,我的心情突然十分愉悦。想起语文老师说过他看见一个老头在下午坐在街边,一杯酒,一碟花生米,一柄摇扇,很是舒服,他很羡慕。我忽然明白,“愧怍”是由于我用世俗眼光俯视他,而忽视匠人的快乐。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刍狗至微物也,是以天地大仁,视万物皆为至微之物。这就是告诉我们,众生平等。只有用平视的目光才能不卑不亢。俯视令人愧怍,仰视令人失节,而平视使人免于平庸,收获有意义的人生。
下一篇:平阳实验基地
看一个人的视角,本应是由相对高度来决定的,他人比你高,你理应仰视,他人比你矮,你当然俯视。但在父母与子女之间,这套法则并不适应。父母比我们高,却常常仰视我们。因为我们是独生子女的一代,便注定了是他们捧...
站稳脚跟,挺直胸膛,面朝前方,调整好焦距,再放出明亮的眼光,看到红的,就说红,看到黑的,就说黑;俊美的,热情赞扬;丑陋的,嗤之以鼻;是英雄,献上鲜花;是小人,拒绝合流。我们平视世界、平视现实、平视自己...
鸟儿飞过,在天空中划过一道残缺的弧线,我的目光随着它移动,仰视它的灵动,当它终于停在了田野里,认真地寻寻觅觅,我又低下头俯视它的宁静。我想,在这一仰一俯之间,我总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来对待这些大自然...
学会平视,只有当一个人平视他人时,他人才会感受到你的尊重。平时是一种尊重,当你以平视的目光看向世界,才能体会世间的万物。不久前,四川省雅安市发生7。0级地震,当天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乘坐运送救灾物资...
那青绿的葛藤攀附着虬劲的枝桠爬得太高了!我站在地坛厚实的青石板路上,努力地仰着头,想看看高处的景。努力地仰着头,想看看高处的景。这边的树说不上是高耸入云,但对于我这个一米六不到外加近视的女生来说,想看...
有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我没有掬一抔孕育着生命的泥土,凝神聆听雨落檐瓦的淅沥,更没有再去抚摸那将风霜劳苦和忠厚刻成皱纹的脸庞。时间逐渐在过滤着回忆,不想留下的早已忘记。而他的出现却使我重新审视起自我。“...
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我望着楼下在雨中辛苦劳作的农民工,心中充满了同情。午休时间,我拿着牛奶一步一跳地走入教室,朋友小L正站在窗口向下凝视,我悄悄地走过去,想给她一个“小惊吓”,却被窗外的一景夺住了眼球...
曾经很喜欢台湾画家德珍的画集《清风拂面》中的一幅:画面背景富丽堂皇,有金丝被和华美的帷幔,显然是清朝贵族的府邸。一个旗装女子端坐在大铜镜前,平视前方,双眼深深地望向镜内。这个眼神轰然震撼了我,总在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