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在中国人的文化底蕴中,山代表了数种迥然不同的人文符号。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向往田园生活的人们喜爱山的真实写照。山,在人们心中一直充满着诗情画意。宋代画家郭熙对山作了一个很形象的概括:“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山,无论是春夏秋冬,总然是美好的。青山如果加上绿水的点缀,便是远离烦嚣的另一处人间仙境。高山流水,如果伴有瑶琴知音,又该是怎样一种赛似神仙的生活?因为山的魅力,消极避世者总期待“种得春风二顷田,远离红尘万丈波”的生活,虽然只是纯美的想象,但它却承载者数千年无数名人墨客沉重的心灵寄托。
但是,山对于政治骚客却是一种“行路难”的禁锢和羁绊。“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横遭贬谪,山水重重,意味着政治前途的黯淡和施展抱负理想的落空。“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政治骚客对自己的政治前景和人生际遇不满,万重之山自然变成了郁结和发泄的对象。青山,也变成了无数失意的政客埋骨他乡的荒冢。晚唐着名宰相李德裕当国六年,可谓勋业卓着,后牛、李两党争斗,牛党当权,李德裕被排挤,连遭贬黜,直至贬为崖州司户。其诗句“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正应验了他的命运,崖州青山最终成为了他葬身之所。忠魂埋骨青山之中,可悲,可叹!
而山对于山里人,却是一个很神秘的名词。神秘,是因为山里人对山本能的敬畏。山很深邃,山里人读不懂。最直观的,他们知道山里有野兽,人类的力量无法抗拒;他们知道山很大,迷失山林可能一辈子都出不来;他们知道山很无私,赐予他们土地和食物。山里人畏惧山的力量,同时依赖山的恩赐,山里人甚至相信山里有神仙,主宰着山里人世世代代的命运。山里人很俗,不懂山的美,俗到“终南阴岭秀”和“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美景对于他们只是虚设和浪费。山里人也不一定喜欢山,山路十八弯、山路的泥泞和山区的贫瘠让他们困窘难堪。有的走出了大山,可是落叶归根注定是他们的命运,山里人对山,冥冥之中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依恋。
山,让有的人付与千年的深情却可望不可即,让有的人害怕被围困而避之千里,又让有的人因为畏惧和感恩而在宁静中世代守望!山,你是一个很难定义的名词!
下一篇:山
小时候,在我眼中,爸爸是座巍峨的高山,而我,就是山中快乐的小小鸟。刮起大风,别怕,有高山保护我;下起了暴雨,别慌,有高山遮挡我。爸爸是山,我是山中鸟,鸟儿自然是离不开山的呵护的。爸爸是一名普通的修车工...
绵绵的冬雨斜着轻盈的身体带着冬温暖的情愫悄悄地扑进你的怀里绿色的镜中映出你遮着面纱的如花笑颜掀开你飘渺的面纱你是否是那美丽的神女站在蓬莱仙岛上指引着人们前进的方向...
世上的山实在是许多,像那黄山、泰山、衡山、嵩山、华山、恒山。那些山为何如此有名?无非是山上的奇石,石间的奇松,再加上顶峰蜿蜒,云雾缭绕,也便形成了一种磅礴的气势,这也就是这些山成名的缘由。但这无非只是...
美丽的小山村和繁华喧闹的都市成鲜明的对比,山村的美丽和都市的繁华是彼此独有的特点。山,在乡下那是多么的常见,山上的空气是那么的新鲜,环境是那么的优美,让不少城市人都向往山村,都想生活在乡村,毕竟乡村的...
边绵起伏的群山;危峰兀立;山清水秀……一说起山,大家都会联想到这些,但,山还能怎样想呢?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呢?作家王家新这样想。这起源于童年的经验……那时,世界对于年幼的王家新来说,就是放学后一片寂静的...
他像一个巨人,耸立在天与地之间。雨水将乡间小道冲刷得一尘不染,空气中传来的清新和不可描摹的美妙令一个个身影驻足垂留。山脊像一个佝偻的老人,突出的脊椎骨一块块耸立挺拔着,在那里刻下了深沉的符号。雕塑一般...
“我”从小就和爸爸妈妈生活在大山里。由于这里非常偏僻,一家靠把粮食卖到几里之外的村子里。“我”从出生到现在还从来没有离开过这里。出于好奇,“我”经常在门口看着山,心理想,山那边是什么呢?是大树?是小河...
山,我想谁都见过。但是你观察过山吗/我想你没有。再问你,你的童年是在山上渡过的吗?我想你这位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也不是这样的。虽然我也是个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不过我童年生活的地方旁边的那座山却让我永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