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据我多年“苦”学,对苏轼那老头还是颇有了解,毕竟也是学了几篇他的古诗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文忠在书法上与黄庭坚、米蒂、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主要作品为《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等,其集为《东坡文集》。其诗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开创了豪放诗派。
我眼中的苏轼——他豪放。
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大汉,手持铁板,高声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一生虽历经风雨,漂泊不定,坎坎坷坷,但却有着我们没有的豪情壮志。即使到了晚年依就英姿蓬发,好若“老夫聊发少年狂。
我眼中的苏轼——他多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然而他对自己过世十多年的妻子仍然深情无限,他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那小轩窗前的“相顾无言”让世人陪他洒下千行心泪。
我眼中的苏轼——他放达。
苏轼因黄州诗案而落魄,流落四方,辗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也随风而散。
我眼中的苏轼——他爱民。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乃是千古流传的佳句,而苏轼也是被贬至此——杭州。然而他没有悲伤,没有愤愤不平,没有妄自菲薄。只应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
谁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
谁说“杨柳岸,晓风残月”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谁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为李后主吟唱?
谁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为李后主吟唱?
豪放的苏轼,多情的苏轼,放达的苏轼,爱民的苏轼,我眼中的苏轼。
下一篇:我眼中的苏轼
从小就读苏轼的诗篇,但自以为了解还是甚少。在查阅了很多资料之后,还是觉得很不了解,人无完人,但所有材料都一致指明,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优秀得让人产生敬意,直至有些畏惧。我固然可以用很多很多华而不实的...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沉睡了几百年的苏轼,拖着疲惫的身躯,从书中缓缓向我走来。苏轼他一袭布衣,头戴斗笠,脚踏木屐,手持竹节,躬耕于东边的山坡上,难怪号称东坡居士。可...
一个人,端坐在纷乱的北宋王朝,泛着一方的赤壁,守候着最后一片洁白的孤独?捧读着时隔千年的诗篇,感受着从千年前的黄州来的寒风。我意外,甚而惊悚。涛涛江水,将想象截成了一波又一波。泠泠的江水吟诵着生命的历...
水光潋滟,山色空蒙。当春日晴朗,万枝婀娜;遇细雨蒙蒙,烟波浩渺……“苏堤春晓”为西湖十景之首。漫步苏堤,了解到苏轼被贬杭州时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而是建造了的一道为民谋福的堤。我不禁感慨...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来自一千年前的吟唱穿越时空隧道,久久地回响在我的耳边。我闭上双眼,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天地茫茫,烟雨苍苍,滚滚长江向东一泻千里。惊涛拍岸,江边,一位高冠长髯...
唐诗、宋词是我国传统国学之一。而在我眼中,苏轼的诗词是茫茫诗词海洋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文如其人,一首首风格迥异的诗词使苏轼的形象在我眼前越来越清晰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年轻时就已经...
穿越唐诗的锦绣华美,一唱三叹;透过五代的浓艳靡丽,娇柔婉丽;到了北宋,突然闪现出一番别样的风景。是只寒鸦吗?拣尽寒枝却终不肯栖;是位老翁吗?竹杖芒鞋且吟啸徐行;。是个英雄吗?张弓射虎要试比孙郎;是个醉...
苏轼,在我没有走近他时,他只是一个文学家、书画家;但当真正走入他的世界,才发为他找到一个合适的标签是如此困难。还在冥思苦想时,笔已经在纸上轻轻勾勒出了我眼中的那个苏轼——哲学家。苏轼后半生一直在探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