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亮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这是2008年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李桂林、陆建芬的颁奖词。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真情,震撼我们的心灵,每年的感动,叩击我们几近干涸的心,让爱的暖流涌入。
在大山的深处,有一对夫妻,用18年的坚持,用18年的青春,在悬崖边哺育嗷嗷待哺的一只只渴求飞翔的幼鹰。
每天鸡鸣时起,深夜时睡,在三尺讲桌前,用一支支粉笔给大山的彝族娃娃描绘人生的蓝图,在豆油灯下,用一支掉漆的钢笔,给求知的孩子批改作业。一切都是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用无私浇灌了这贫瘠的土地,让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顺着天梯向上望,到处是云雾缭绕,到处是悬崖峭壁,但是每周一,总有一个身影,静静的等待孩子们的到来,静静地沉思凝望。攀爬过五座峭壁上的天梯,一排极为普通的砖瓦房刺入眼眸,只有最为简陋的课桌和讲台,就是这样的校舍,也是他们十几年的劳动,徒手用一砖一瓦堆砌而成。书声朗朗,一拨一拨的袭来,迎合着那东升的太阳,这一幕是那么的美。这都是他们生活的希望啊!
校舍门前,矗立着一根细钢杆,就是这根钢杆让孩子们亲身感受了升旗的肃穆和庄严,感受了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许多村民每每路过这里,都会驻足凝视这飘扬的五星红旗,他们用文化熏陶了这个被尘世遗忘的角落,让大山的希望从此腾飞,从此把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天地。
有人说老师是红烛,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顺着他们耳鬓隐约的白发,我知道他们用自己最黄金的岁月幻化成一缕光芒,照耀这角落。
有人曾写下这样一副对联: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满天下。
十年寒窗,九章算术,八索文思,七纬地理,连同六艺四书五经,三德两雅一心,诲人不倦,德育英才泽神州。
他们是“共和国的英雄”,他们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抛洒了汗水、泪水和血水。他们教书不是为了谋生,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别人更好地活着,有机会走出大山,在社会大潮中发展自己,磨砺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每月不足1000元的收入,几乎全部用在了大山,他们年幼的儿子,只能自己一个人面对成长。他们将近晚年的父母只能忧心忧虑度过晚年。纵然他们有太多的不舍,纵然他们有太多的顾虑,但是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向大山深处走去,做不负责任的父母和子女,抛弃尘世,抛弃一切的心灵杂念,用两颗圣洁的心带领孩子去追求知识,追求梦想。
埋头于自己耕耘,淹没于世俗的大海,在寂寞的夜为孩子们规划明天,在和煦的昼,为学生们创造未来。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在一期核心报刊上发表过自己的文章,但他们依旧诚恳,依旧敬业,践行的“为人师表”的责任和义务。
当邓小平用“三个面向”奏响新时代教育的前奏,当江泽民提出“科教兴国”,一切都蓬勃发展起来之时,他们耕植于自己那片荒凉的土地,用汗水灌溉嗷嗷待哺的祖国的花朵。当唱响“我们是祖国的俄花朵……”时,我们必须把这无畏艰难,追逐梦想,将希望寄托于下一代的老师们记在心间。可能他们衣装简朴,可能他们蓬头垢面,可能没有政治理论大师那样的广度和深度,但无论如何,他们那一份奉献的心,需要我们铭记在心。记住他们,为功利的心找一个栖息之地,为利欲的心找一个家,让它们沉浮于黑暗,给真实献身于光明。让自己在真善美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真情,震撼我们的心灵。
下一篇:师专印象
一支粉笔,行云流水;两手耕耘,教书育人;三尺讲台,绘声绘色;四季如春,诲人不倦;五谷粗布,淡泊宁静;六神会聚,妙趣横生;七星拱月,日以继夜;八方桃李,芬芳满园;九九重阳,登高望师;十载病体,呕心沥血;...
之礼金玉良言师之恩滋叶润花师之德桃李天下师之责蓬莱玉暖师之义烛泪尽燃师之辉旭日当空师之学经纶腹满师之仁谆谆教诲师之善亲其亲,子其子师之杰洁身自好师之守锱铢历历师之馈似锦前程师之秘暗夜孤星师之梦望子成龙...
初入学的我们,是懵懂的,您像一缕初晨的阳光温暖着我们;您像一股轻柔的春风抚摸着我们……使我们那一颗颗感到陌生的心灵充满着慰藉。您那一腔慷慨激昂的话语,永远的留在了我们心中。如今,讲台上已不见您矫健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