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夷陵,七月流火。
山雨欲来,风满楼。
顷刻兵戈四起,杀伐滔天。
繁华似梦,转头成空。
你目送这季常的背影匆匆隐入夜色,忽然像失却了所有力气,缓缓坐下,神色间满是掩也掩不住的疲惫。
“幼常啊,这江东真是人杰地灵啊!周瑜之后有鲁肃,吕蒙之后出陆逊!”你近乎无奈地叹道。
马谡似有不解:“这周公瑾火烧赤壁,吕子明白衣渡江,陆伯言功成夷陵,四任都督,却独不见那鲁子敬在战事上有何作为啊。"
“莫要小觑子敬,他可是天下奇才。”你答道。
抚着羽扇,久久无言。你于一片迷蒙的烛火与夜色中,恍然看见了往昔。
那时你初出茅庐,风华正茂。那时你们一无所有,山穷水尽。
那时你随陛下避曹贼,弃新野,携万千百姓渡江,何等仓皇。
那时前路茫茫,不知身就何方。天下虽大,难得一枝安。
正当你们困于江夏,无计可施,惟有静待时变时,江上驶来扁舟一叶。
军士来报:“江东鲁肃求见。"
远远走来的年轻人,体貌甚是魁伟,当是通晓骑射之人。一抬眼,眉宇间自有一股英气,然而他又绝对不是个武夫——那萦绕于袖口的翰墨书香,轻轻缓缓,确实绝掩不住的。
剑胆而琴心,松骨而竹音。
看着这个人,你不知怎么的就想起了元直。他们实在是很不一样的两个人,却又都于文士的气韵中显出一种侠骨英风。
“此人果然不俗,将来必能领袖江东群贤。”你羽扇轻摇,如是道。
礼毕也无半点虚言,开门见山:“如今曹操携大军而来,兵锋正盛,敢问刘使君意欲何为?”
一席谈,其见识,其胆略,让你大为惊异。那握卷执笔的一双手,可以持刀,可以仗剑,亦可以谈笑间指点江山,拂袖际开天下棋局,邀四海英豪执子对弈。
绵延千里的战船、遮蔽长空的旌旗,倒映寒光的铁甲乃至沐尽鲜血的矛戟,似乎都不能吓退眼前这位一身文士装扮的鲁子敬:“我江东兵精粮足,若能与刘使君联手,奋力一战,也非全无胜机。敢问,谁人愿与在下过江,去面见我家主公?”
你羽扇一挥,鹤氅纶巾也是万千豪气:“在下愿往。”
自此,孙刘联盟始,而那时的你和子敬,不过年方而立。
谁言书生惟有颂风咏月,谁道文士只能填词作曲?
生逢乱世,这双手遍该翻为云覆为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彼岸,庭殿上,多少唇枪舌剑,慷慨陈词。羽扇轻挥间,如画江山,三分已定。不动刀枪,不骋战场,片言间却已定了天下棋局。
说退一班主降之臣,你随子敬去见孙权。
无需多言,惟子敬一问:“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便胜过千言万语。
是夜,灯火微茫,江水浩荡,星黯月隐,浪卷云扬。
风啸,剑举,鼓声急。
鸟惊,马嘶,烈焰起。
赤壁之火,千古不易。
江上血火映剑戟,
檐下茶香伴琴音。
“大胜之际,孔明琴声为何如此悲戚?”子敬茶盏一滞,甚疑。
“一将功成,万骨枯矣。”你看着窗外,眼神望进渺渺茫茫的江水、深深浅浅的血色。
那夜,你起弦为一曲,不为风雅,却为天下苍生祭,为没有墓碑的孤魂送行。
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
“子敬,总有一天,你我将还万民一个清平盛世。” 战火已熄,琴音归于静寂。
十载弹指去。
建安二十二年,岁次丁酉,你收到了子敬的讣告。
你亲自为子敬举孝,身着素服,长拜于江畔,转瞬已是泪下如雨。
当年把盏对弈,覆手间已定鼎立之局。
当年抚琴品茗,谈笑中湮灭断旗折戟。
当年,当年,多少挥袖豪情,多少风发意气,不复当年!
“子敬啊,你还没等到十年前,我们共许的太平天下啊!”
是子敬,十年来苦心维持孙刘联盟的大局,是子敬,让陛下在万难之际有了荆州这块立锥之地。联刘抗曹,单刀赴会,子敬虽为文士而有英风侠气,多年来让你敬佩不已。而如今,往事不见,故人依稀。
“幼常,你知道吗,如果说我和公瑾在清平盛世可能成为朋友,那与子敬,便是二主亦一样引为知己。”你喃喃道。
何惜 弄弦一夜, 来和阳春曲。
今以 天下为局, 鹓鶵思高举。
岂料 十年风雨, 却着素衣祭。
天意 悲兮痛兮, 弦断知音去。
当年共为天下局,昔日曾有盛世期。
英风、侠骨、文才、剑气,是为鲁子敬。
松志、竹意、茶盏、琴音,乃诸葛孔明。
奈何,谁也没得见,长安洛阳的光风霁月,杏花微雨。
下一篇:天柱山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