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缘1000字
年级:初二字数:1000字体裁:散文

生在江南,对雨是再熟悉不过了。江南的雨,四季都有,通常人看雨,看不出什么名堂来的,只有一个被遗忘的群体看雨会有特殊的感触,那就是诗人。诗人看雨,可以跨越时空,诗人对雨有着太多的想象。雨中的浪漫伴随着诗人一生的情愁,潇湘的雨有着独具一格的魅力,那靡靡浅雾,柔柔东风,丝丝杨柳,无一不写尽了潇湘雨中的魅力,那种朦胧的魅力多了几许朦胧,几许情愁。这种美被后来的诗人写得淋漓尽致。柳永使潇湘的雨中夹带着无以排遣的凄怨,一首《雨霖铃》和《八声甘州》,字字句句都夹带着离愁别恨。

对于雨,有着一种别样记忆和情感的我,人生记忆似乎都与雨密不可分。麻风细雨是铭刻在我儿时记忆中不可抹去的一幅最曼妙的图画。在记忆中,那时的风轻柔而舒畅,就连早春的景致都显得格外的迷人。细雨连日飘洒,用肉眼是难以看的真切的,只看到灰朦朦一片世界,这里面夹带着多少湘人的情调与诗意,就像那无数的雨丝一样,谁也数不清楚。永不能忘记的是我家后山与菜地间的一个山沟,山沟不宽,也就3米左右。这个山沟平时积水浇菜,雨时过水排淤。我自幼儿喜欢菜地,经常跳来跳去,有时候会一个人呆呆的傻看。那时候家里做菜少个什么葱啊蒜的,母亲嫌麻烦,总是嘟哝一句“又忘记扯葱了”作罢,这时候我总是自告奋勇,飞步冲出家门,一跃跳过山沟,信手拈来葱蒜。这些记忆中记得的几乎都是雨天,好似小时候压根就没出过太阳。

淅淅沥沥的细雨与少年时候种田的情景交汇一起,理也理不开。我生长在江南水乡,种水稻是农民唯一的生产劳动,我家也不例外。我在家中排行老大,自然是早早的跟着父亲下地了。那时候也上学,学校都有假,比如春插秋收什么的,都有一个礼拜左右的忙假。那时候没有温室,秧苗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这关系着一年的收成。我不记得我完全掌握秧苗的培育过程是什么时候,什么年纪上,只记得都与雨有关。春插时候的雨几乎伴随着整个劳动过程。那时候天气显得异常的冷,那水赤脚会感觉到刺骨的寒气,尤其还时不时地下雨。一顶黑草帽,一个大塑料袋挖三个孔,一个头孔,两个手孔,往身上一套,管他雷声雨点。那雷声,那雨点,还有那一方方的稻田,一点点的人影都成了我作为一个农民儿子的记忆,历历在目,总是那么的熟悉。

参加工作以后,已经很多年没有再做过农活了,也没有吃过自己从菜圃中摘取的菜了,有的只是记忆,这些记忆像雨,点点滴滴,它像一幅水墨,那么的写意,又那么的实在。打开眼睛在,闭着眼睛还在,只是现在很少再见那景况了。是现在的雨变了吧,不是常说气候变化了嘛。细想来又全然不是,雨又何曾变化,变化的是人,变化的是生活。生活,就像是雨,飘在空中的是雨,落到地上便在也不是雨了。生活也是一样,经历的那叫生活,没有经历的什么都不是。

下一篇:雨花

雨缘的同名作文

相关推荐

正在阅读:雨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