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小时候的我,很淘。常常和孩子们玩的时候闹的面红耳赤不可开交。母亲为此没少数落我,可我依然“江山不改”。有时候别的小朋友占了上风,我就会不依不饶,跑到他(她)家里去找他家大人。母亲知道了,并不会站在我这一边,而是把我拉走:“走,到另一个地方去----玩。”
那是我上初二的时候,快开学了,母亲没有给我买新书包,“不就是背带断了吗?缝一缝最少还能用一年。”母亲总是这样说。我终于忍无可忍,于是爆发了:“我就是你抱来的!我走!到另一个地方去!”
那时候的我并不能理解母亲的仁慈和宽厚,只觉的母亲爱别人甚于爱我,“难道我是被抱养的?”。我甚至有过离家出走的念头。渐渐的,我和母亲结怨了。我和母亲的话越来越少。母亲似乎察觉出来我不对劲的地方。
“走,到另一个地方去!”我意志坚决。
我一个人坐上了去市区的公交车。车上人不多,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个中年妇女,黑黝黝的脸盘,头发有些凌乱,像是体力劳动者。坐在她腿上的是一个小女孩,4、5岁的模样,皮肤则是白白的,眼睛不大,长长的睫毛一合一开。小女孩低着头很专注地正在摆弄自己的小书包。我禁不住问:“几岁了?上幼儿园了吗”女孩抬起头,眨了眨睫毛,又扭头看了看她妈妈,“4岁”,她伸出4个小指头,“我长大了,带上我的芭比,领上妈妈,到北京念清华”一边说一边用手拍着书包上的芭比图像。车上的人哗然---“啧--啧--啧,还带上她妈妈,真是个好孩子。”
我顿时红了脸。
我其实早就注意到了那一个书包。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背过的那种老款式,还有些破旧。“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我狠狠地骂着自己。4岁的孩子尚且知道感恩,我呢?我给予了母亲什么?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一个新书包,我就把十几年的爱抛弃了。母亲那忙来忙去的身影出现在我的眼前。“妈,我的袜子洗了吗?”“妈,我要吃炸鸡腿。”“妈,给我倒杯水。”“妈,我好像生病了。”“妈……”
在下一站,我下了车,又重新踏上了返家的公交。
那以后,我喊的最多的则是:“妈,你袜子洗了吗”“妈,咱们吃啥饭?””妈,累吗?我给您倒水去”“妈,你脸上不好,生病了吗?”“妈……”
走,到另一个地方去,“领上妈妈,到北京念清华”
下一篇:走,去另一个地方
我认为旅行分两种:一种是跟随着大多数人的脚步,在人山人海中找寻热门景点;另一种则抛开平日的繁杂,在景色中找回心灵的静谧。记得今年暑假爸爸驾车带我们全家去东山岛游玩的经历。刚到东山岛,我们随着车流来到了...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卖酒钱。”诗人唐寅放弃了世俗官场,看破了社会的黑暗,潇洒转身,带着满身才华步入了大自然。夺得乡试头魁的他这种做法是普通百姓无法理解的,都认为他...
走,到另一个地方,也留下属于我们的回忆。天广阔,云飘荡,柳条轻轻随风摆动。我抛却一切,惬意地沐浴着灿金的阳光,漫无目的地散着步。鸟儿嚣张的叫声从一旁花园传来,我停下脚步,循声望去,“呵,不知不觉,便走...
走,到另一个地方去。远方的呼唤令我牵肠挂肚。曾经美好的岁月,成了永恒的记忆,历历在目。走,回到那个日日夜夜盼望归去的家乡,重温儿时难忘的点点滴滴。走,到另一个地方去。远方的召唤令我心驰神往。如诗如画的...
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厌倦了校园的压力厌倦了社会的纷扰厌倦了生活的单调那就走吧,到另一个地方去这个世界有很多难以接受有很多难以释怀有很多难以宁静但无能为力那就改变自己坐下来,静静地想——也许另一个地方会更好...
叶落了,霜锁住一地清秋,却锁不住时光匆匆地脚步,更无法挽回那支离破碎的回忆,陨落的身影。望着茫茫的光阴长河,才发现身边的一切都在不断前进,唯有自己形单影只地滞留于此,看着身物的人与事不断远去,逐渐模糊...
我的书包似乎永远吃不饱,每天空张着一张大嘴,连西北风都被喝掉了九级。凡是我做过的卷纸,验草的废纸等等,都毫无例外的通过他的三张只知道吃的大嘴进入他的三个不会消化的肠胃里,可我却浑然不觉且早就习以为常。...
我已厌倦了青草之中那一堆堆钢筋水泥天,依然那么蓝而彻云也是白的只是觉得千篇一律走,到另一个地方去我从来没有去过纽约也不知道何为黑手党人太多,生活太匆忙只能记得九么么与自由女神像活在那里很危险,空气也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