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不懂茶,但对茶又着实喜欢的紧。
常喝的茶名曰毛峰,又细又直,墨绿的颜色隐匿着待放的清澈。滚烫的水注入茶壶,茶叶散开的那一瞬间最是迷人。本是瘦长的茶叶,肆意翻腾、涌动,有的在水中激昂地向壶顶泛起;有的兀自在最底层的角落蜷缩挣扎。就在这茶叶舒展的过程中,清香已经按耐不住,率先钻出壶盖,与周围热气蒸腾的空气搅在一起,再度发酵,弥漫于人的鼻尖。
泡茶一定要配好的茶具,什么茶用什么器具冲泡,这都是有讲究的。家里的那套茶具,普通的很,但也难掩茶的风韵——优秀的品质大抵真是很难被埋没的,它绝不因为自己身在并不理想的环境就随之平庸,相反,它会自顾骄傲,展现自己的姿态。
就像眼前这茶,绿的透彻,绿的泼辣,绿的奔放。像一幅山水画,潇洒飘逸。
茶和水是绝配,两情相悦般把各自最美好的部分展现给人们。热气搅着茶叶,榨出茶叶的魂,淡淡苦涩,回味甘香。闻之,已让人心旷,思绪也渐渐明朗而立体;品之,那是大自然最本源的精华,清冽舒心。
茶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茶文化在中华民族的生息当中占据着重要席位。儒家礼仪的庄重,老庄淡泊的意味,还有佛家清寂的禅境,都在茶中。
陆羽是中国第一品茶高手,世称“茶圣”,他所著的《茶经》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茶叶的典籍,因为陆羽,才有茶学。
《茶经》成书于唐代,至宋代时,茶已成为家家必备的饮用品,百姓们听书看戏,茶肆成为首选之地。中国人喝茶习惯不同,各地也都有各地的讲究。比如广东香港一带的早茶,还有扬州的荤茶,都别具特色。
茶是如此随性,既高雅,亦可成为市井文化的代表。
真正为普罗大众所接受的,往往是看似平淡的伟大。茶的芬芳,流传千年。
喝茶养性,茶代表着一种人生境界,一种悠然的生活态度。手捧清茗,杯中汇聚的是对人生的体悟,对寒暑沉浮的点滴感怀。
因此在中国人的生活拼图中,茶和酒一起成为人们感念生命,记忆岁月的重要部分。人们甘愿把自己的悲喜愁思寄托在那桌上的杯盏当中,为这两位“挚友”,写下许多缤纷的诗句。
如一代大文豪苏东坡,他是中国文坛最难以磨灭的一个存在,千百年后,仍然悸动不息。他怡然的生命历程,像茶般甘醇淡然。
东坡先生对茶极是喜爱,为茶留下很多墨宝,相信茶的品质是最吸引他的地方。数次被贬,东坡依旧是东坡,泰然自若,安定如常。也许,他会邀上三两好友,黄庭坚?还是佛印?大概都在。他们一起出行,穿林打叶,寻一处亭,烹一壶茶,填词联诗,谈笑风生。
回归朴实,回归本我。文人过着茶一样简单的生活,书写着不简单的生命光辉,这真令人动容。在社会风气苍白躁动的如今,我倒真是羡慕他们的生活。
不能只是羡慕,我因此爱上喝茶,一直喝下去,但愿喝出禅的味道。
这茶,真香!
下一篇:茶与水
沏上一杯茶,捧着青花瓷花纹的口杯,临窗而坐,细细品茶。窗外阳光暖暖的洒在身上,任那一份苦和淡淡的香流连在唇齿间。刚开始沏的茶,味道总是苦的,沏的次数多了,渐渐的,茶中就会多了点甜味。这就是“苦尽甘来”...
草木之人入香闱,花青红绿沁心扉。观音毛尖碧螺春,茗客尽品不思归。...
人生就像品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要苦一阵子。我觉得这句话就是在形容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很苦,就像刚泡好的茶。虽然香远益清,但是品起来确很苦,很苦。但是,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炎热的夏日里,激荡着一杯清凉的红茶,没有绿茶的晶莹剔透,却有暖胃暖心的怡人清香!“啪啪”水被不时地溅起,透过那闪烁的小点,一个身影在水里扑打着,不断地用着称不上优美的泳姿前进着。只是在炎热的酷暑中似乎...
最近爱上了泡茶。架起白瓷的小火炉,在中间点上火,橙红的火焰上放上一把小瓷壶,白瓷。壶中注些水,不宜多,与壶顶相差三分之一即可。趁着水在烧开之前,拈起木夹,在小杯中夹起几朵菊。打开壶盖,将几片菊放入壶中...
我总是喜欢在阳光柔和温暖的下午,静静地窝在沙发里,任由软绵绵的阳光洒在身上。在万物静好中,在温馨的房屋里,嗅着在鼻尖旋转轻舞的绿茶小精灵。茶很好,当每次在与同学争论时我总是这样说。关于饮料的方面,我比...
随着我的年龄变化,那些果香浓郁、甘甜如蜜类的饮料已无法诱惑到我的唇舌。居然是那淡若无味,且带有阵阵余苦的茶独霸了我的味蕾。现在的青少年很少选择喝茶,大部分都会选择咖啡、果汁、奶茶类的饮品。确实是这样,...
沏一壶茶,感受着丝丝缕缕的茶香在房间里飘散开来,再品一口,茶的苦涩与甘甜便充斥在我的心间。我本不是那么喜欢茶的,觉得茶苦涩无味,远比不上酸酸甜甜的果汁。倒是爷爷,一天到晚都捧着一个壶,一个杯,家里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