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小时候,最盼的就是过年,总有许多好吃的,好玩的,噼里啪啦的爆竹总是让人很怀念。整个春节都是喜气洋洋的,最喜欢在这种热闹的日子里约上几个朋友一块出去走走。
腊月这天要熬腊八粥,不过一般在我们这儿,也能熬杏仁粥,白粥,许多人家基本不怎么熬粥。大人们不怎么喝粥,我们这些孩子最喜欢。从那冒着热气的大锅里,舀出一碗碗粥,往往会撒许多糖。馋嘴的孩子会吃很多——滋味很好。
除夕当属最热闹的一天,一大早就被恼人的鞭炮声吵醒了,一整天的热闹。入门。家家户户都是满满的酒菜香味,女人们都忙碌在厨房备年菜——腊肉,炸豆腐,肉丸子,这一天都要做好。男人们欢天喜地地去买酒,跟亲朋好友小酌两杯。
孩子们当然也没闲着,大一点的要么去厨房帮忙,还有打扫卫生,小一点的孩子在白天一般耐不住性子,会三五成群地结伴出去放鞭炮。
除夕这一天还得扎灯笼,小孩子们也帮忙,不仅扎门前院里挂的灯笼,也扎晚上孩子自己提的灯笼。有些人家自己扎,不少人家觉得麻烦,直接从外面买。不过,老一辈的人一向是自己扎,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在特定的时间亲手做特定的东西,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晚上才是重头戏,鞭炮声要响一整个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其实也就是杂烩。整盆的年菜,整盆的馒头,一段出来就让人独自直叫。大人都要喝酒,女人们聊着些家常,孩子们也在吃东西。还必须把菜加给孩子和长辈们。
吃过年夜饭后,最耐不住的就是孩子们,会拿着早就扎好的灯笼出门。除夕晚上是很热闹的,这天晚上分外亮堂。孩子们人手一盏灯笼,有纸糊的,有动物的,有卡通的,还有电动的,自然是琳琅满目。
这天晚上是一年中最吵的。每个孩子都会放炮,不到天亮绝对不会停。
正月初一这天虽说不如除夕热闹,但是人们依旧很快乐。大街上全是昨夜燃放过的爆竹纸皮。
大一点的孩子要提着礼当去给亲戚朋友家拜年,一天下来,压岁钱也收了不少,压岁钱是每个孩子的“痛处”,压岁钱一般都会被父母收走。
接下来几天大家都是串串门,走走亲戚家,孩子们玩玩鞭炮。
到了元宵节才是有一个高潮。这天天刚亮,街上早有好多卖元宵的,各种馅儿的——什锦的,芝麻的,陈皮的,白糖的,让人馋得不行。
要细细看过每一家的元宵,最后选择最好的带走几打——一部分炸,剩下的煮。这样的美食总让孩子们忍不住多吃几个,后果就是——不吃饭了。
晚上在博物馆总要举办灯展,各式各样,很是好看。还有许多许愿灯,其实就是孔明灯,写上心愿,点着了看着灯升上天空。
鞭炮声想起又落下,过年这出戏就演完了,尽管来年还会重复同样的戏码,但是每一年都有不同的欢乐,不同的年味,不同的喜庆。
下一篇:春节
春节——是我国的一个盛大的节日,这个节日在不同的地方还有着不同的过法呢!这其中也蕴含着不同的民风民俗,现在,就由我来讲讲我国两个少数民族的春节吧!火把节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尤其是在彝族中...
春节是新一年的开始,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只要一到那时,哪儿都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白天,早上的马路如同清晨一样,少量的车在行驶着。人行道上,一个人也没有,倒是每户人家,透过窗子可以隐隐约约看见,有许多影子在...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是王安石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即兴写下的。我们现在的春节可能比宋朝的时候更加欢快。盼着!盼着,眼看春节眼就快到了,我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想起往日的春...
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每年的农历一月一日就开始过春节了。在春节里,人们一家团圆,互相探访,互相祝贺,放烟花。我最喜欢放烟花。烟花有菊花形的、星星形的、还有流星形的。烟花五彩缤纷,光彩夺目。我购买了一些...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暗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的景象早在几百年前的大诗人王安石眼里便是如此和谐美好,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更是生机盎然。在今天这么好日子里,所有的人都期盼夜晚...
春节,有人说她是除旧迎新的一天;有人说她是社会前进的又一步;有人说她是财源进门的象征。但我们这群淘气的男孩们知道,这又是欢乐悄悄降临的脚步声。春节的几天里,不论孩子们做多少顽皮捣蛋的事,大人们也是不会...
春节,农历的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春节前后往往最热闹。春节来临,大家就开始繁忙,家家户户大扫除,到小摊上买各式各样的糖果,小孩子们最喜欢。不过,大人们往往挑出最好的,一半给来访的客人,一半放在筐里...
很久很久之前,有个叫年的大怪兽,非常凶猛、可怕。除夕的时候,它经常出来捣乱。百姓们迫不得已,都被逼到一座山上,有的甚至当场被年兽咬死。有一年的除夕,年兽又出来捣乱,数百万的生命危在旦夕。百姓们纷纷逃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