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伴随着离别的歌谣,《城南旧事》这本书的一幕幕便在脑海中浮现。
作者林海音,以儿童的眼光记叙自己在北京城南的童年生活。书中图文并茂,让我更深切的感受到“旧”这个字的深刻含义:古城的残片、垂落的枝条、瓦隆中存留的枯叶、临街老店被涂盖的字号、半扇院门的插闩还有城墙白雪都在诉说着小英子的童年往事。
读着《城南旧事》,我渐渐地走进了书里,看着英子在城南度过童年,它们就像是一股细流静静地,慢慢地渗入我的脑海中:上世纪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吃力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奶妈的丈夫来到林家把奶妈接走了。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女死了和被卖掉,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随着兰姨娘的离去和爸爸因肺病去世,她才真正体会到了自己的责任,真正地长大了。
在《我们看海去》这个故事里就能体现出英子的那份友善。英子认为,在她眼中是好人或是朋友的,都应该拥有自己好的生活和人生,有美好的未来。通过这个故事,我也知道了,好人也好,坏人也罢,善良也好,丑恶也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架天平——道德天平。我们应该如天平一样公正的心去衡量、评判他人的行为。
英子的善良渐渐感染了我,也启迪了我。人心暖,伸出的手也是温暖,有一次我独自去广州参加兴趣班学习。出了地铁站,走了差不多15分钟,停在一个人来人往的交通灯旁,看见一个老人家弯着背,低着头,右手拿着一个迷你水桶,里面装着一些钱。后面跟着的是他儿子:拉着二胡,闭着眼睛,是个瞎子。他俩有两根竹子互相牵着,在街道上慢慢地走着。我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掏开钱包,拿了一元钱出来。当我将这钱放入桶里的那一刻,我的心里在默默祈祷,希望他们可以早日找到自己温暖的港湾,不要再风餐露宿,精打细算过日子,我也希望能通过我这一份微薄的力量,可以帮到他。这正是英子,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给予我的力量啊!
虽然这是一件十分简单和不起眼的事情,但是我坚信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当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一定要伸出援助之手,给予他人温暖。所以我们在选择时,应当选择善良,择善而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花儿落了,英子也长大了。伴着这淡淡离别的哀愁,我再一次捧起《城南旧事》……
下一篇:《城南旧事》读后有感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离别多……”一首人们分别时常常会想起的《送别》,让我幻想起将来我将与亲人、朋友、甚至同学分离时...
《城南旧事》是着名女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影,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长篇小说,也可视作她的代表作。它描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北京城南一座四合院里,住着英子温暖和乐的一家。它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
我一向对名著不太感兴趣,往往是看了半截便将其冷落在旁。《城南旧事》不同,淡淡的文字,悠悠的叙述将我领进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在娓娓动人的真挚叙述中抒发了对童年的缅怀和对人间温暖的呼唤,不但写得亲切...
最早接触《城南旧事》是从初中教材中的《爸爸的花落了》,文中的那份伤感深深印在我的心里。后来又读了《冬阳童年骆驼队》,再次感受了文字背后童年的那份天真,感受老北京特殊的韵味。这几天,终于有机会拜读整部作...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故事结束了,小英子也告别了她的童年生活,合上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而我正处于幸福的童年中,我尤其喜欢课外阅读,每当我翻开一本新书...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夺目光辉;一本好书,可以净化一个人的美好心灵。在我内心的深处,曾经有这样一本书,它像一滴清水折射了我心中的太阳,让我来介绍介绍这本书的内容吧:《城南旧事》。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
《城南旧事》是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写的一本自传小说。故事以她七岁到十三岁生活为背景,围绕老北京胡同里的景、物、人、事来描写。主人公英子跟随爸爸妈妈从台湾漂洋过海来到了古老的北京城,那一年她刚好七岁,住在北...
冬阳之下,仿佛看见了骆驼队伴着驼铃声声缓缓走来,也看见那些熟悉的背影随着《骊歌》越走越远,渐渐模糊。那些童年里的快乐忧伤在那些深深浅浅的回忆里化作了世间最单纯的快乐和最美丽的忧伤。看完《城南旧事》,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