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我们一直处在一种莫可名状的幻境之中。这个幻境可以算作是佛家“四大皆空”中的“色相”。大多数时候人都是不会满足于色相的现状的,随之而来的便是无止无休的欲望的追求和莫能御之的无奈与茫然。
人的一生不过数十载光阴,出生入死的过程中是该孜孜以求,还是该无欲无求、清静无为,实在很难说得清楚——这恐怕也是道家与儒家争执了几千年也梅雨一个决断的所在了。
儒家是入世的。“善礼仪而规矩天下,布仁德一泽披苍生”,这是道家一贯的作法,从宏观上探讨,这就属于“入世”范畴,所以孔子要游列国而说诸侯。与之相对的,则是道家的“清静无为”。一言以蔽之,他们皆是出世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足以概括。
只是“入世”与“出世”,并非谁都可以御之而自如。我们只是“人”而非“圣贤”。俗世的功利尚且羁畔于“道”与“非道”之道,因此我说我们一直都处在一种莫可名状的幻境之中,入世尚乏其能啊!要从万物的竞争中获得生存,就必然要具备诸多方面的智慧,具备智慧的过程却又要历竟艰辛!出世,看似简单实则难之于入世。人之所以为人,不可以不食五谷、养父母,张之以利天下社稷——人非圣贤!我们不可能学老庄,在濮水钓鱼,置楚王“以境内累之”的盛情于一边而“持杆不顾”——况且庄子钓鱼或许根本就没有什么诗意可言,他只是为了填一填其辘辘的饥肠——他自己也很清楚“材木可为栋梁而必先夭于斧斤”的道理。我们则不同了,明知道“入世”会招致许多“无妄之灾”的烦扰,却还是放不下!因此,我们或许永远不能上升到“上善若水,厚德以载物”的境界。而今所提倡的又绝非“出世”,想要清静无为似乎太难。我想人之所以生于天地之间,所谓“入世”与“出世”是必然要去作出一个选择的,若是徘徊于这两者之间,那才是一种莫大的痛苦和无奈!
是效“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还是“恋恋红尘,入乎俗世”,恐怕还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矣!
下一篇:夏天雨景
我曾一遍一遍翻起记忆的脚步,我可曾幻想过那个冬天,雪在飘;那个夏天,雨在下——题记林徽因为了徐志摩,宁愿做一知己,徐志摩为了林徽因默默守护一生。我知道为什么诗人偏爱蝶恋花;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何偏凄凉化...
古语有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是流动的灵魂,水清澈无垠。智者乐水,是爱于水的淡泊,爱于水的澄净。人的深谙、智慧,也只有在如水的淡泊中,方能显现。由于淡泊名利,陶渊明选择隐居,远离世俗,追求东篱饮...
缱绻得好像一碗水就其中千般滋味不问你是谁只是沉醉烫干你眼角滑过的泪寂寞得好想化成灰问世间几度轮回别问我是谁爱得好累不如让今夜变得特别美我要我的爱上善若水让回忆在空中翩翩飞不怕美梦会支离破碎只怕到最后一...
千多年前,黄河之畔,伯阳与仲尼同行论道。老子指着滚滚江水说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恶,故几于道。”老子将水推崇为自然中最美好的事物,认为善行的最高境界就是水德,水德是最接近于道的。倘...
老子有云:“上善若水” 。水是温和的。它平平静静地在那里流淌着,没有风的作乱,它永远都是那样平静、温和。水似乎没有形状,可也能是世上所有的样子。随欲而安的个性,使得我们能将它困在一个又一个或精或简陋的...
碧蓝如洗的天空下,河岸静寂。缓缓拨开尚且青涩的芦苇,一只白鹭正昙花一现般在水面上优雅的滑行,安谧的世界随羽翼与水的清越打击而充臆着生命的旋律!一刹过后,只留下一片美丽的白羽。日上青天,粼粼波光掩映着愈...
像水我们就有了自然的美像水我们的善良会永远飘飞总是那么纯洁依然那么清味流淌在我们的心底抚慰着我们脆弱的憔悴清澈的身影让我们如痴如醉无争的低调随遇而安着那份坚韧的妩媚始终微笑始终见底着自己的心扉滋养着我...
上善若水,水是生命之源,代表伟大的母亲,代表着大地,代表着柔,美丽的柔是人际交流中的橄榄枝,它让人与人之间变得和谐友好;水一样的温柔是为人处世的基石,只有它可以让人的美德升华;水是人性最光辉的星辰,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