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写昭君的段落
斜阳映照下,帝王的銮驾已起程,关山雪,大漠风,昭君出塞离汉宫,在君临天下的帝君眼中,昭君看见了一颗晶莹。原来帝王也有泪水,豆蔻年华的王昭君却深居在宫中。自恃貌美,不需贿赂毛延寿便会得赏识,可昭君偏遇毛延寿,幽居深宫,看庭前花开花落又是几度秋?天眷红颜,汉元帝要宫女和亲,昭君毅然选择踏上和亲之路。在关塞,汉帝噫嘘唏,‘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塚向黄昏。’身为汉宫芥子,带着遗憾离去。琵琶幽怨何须诉,昭君带来两邦安兴。
《庶微之物,因识而异》的优美段落摘抄
描写昭君的段落
描写昭君的段落
斜阳映照下,帝王的銮驾已起程,关山雪,大漠风,昭君出塞离汉宫,在君临天下的帝君眼中,昭君看见了一颗晶莹。原来帝王也有泪水,豆蔻年华的王昭君却深居在宫中。自恃貌美,不需贿赂毛延寿便会得赏识,可昭君偏遇毛延寿,幽居深宫,看庭前花开花落又是几度秋?天眷红颜,汉元帝要宫女和亲,昭君毅然选择踏上和亲之路。在关塞,汉帝噫嘘唏,‘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塚向黄昏。’身为汉宫芥子,带着遗憾离去。琵琶幽怨何须诉,昭君带来两邦安兴。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一句美好的诗正是昭君的写照。“昭君出塞”的故事流芳百世.昭君放弃了宫廷中奢侈糜烂的生活,放弃了舒适安逸的生活,放弃了与家人的友情、亲情,远离家乡,来到别国他乡。“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历朝的诗人都为汉文帝的昏庸感到遗憾,又为昭君不幸的遭遇叹息。殊不知,从客观上看,昭君的放弃是明智的,她放弃了自己的幸福,换来了边塞地区人民数十年安定的生活,也使得昭君的芳名流传千古,成为佳话。
驼铃叮当,叫醒了沉睡的大漠,伊人款款,带来了美丽的童话。美丽的昭君黑色的眼睛映出了金色的飞沙。当中宫立于众嫔妃之中点出王昭君出使西塞后,所有的人都出乎意料地望向昭君:这是怎么可能的事情呢?容颜沉鱼落雁,文采斐然飞扬,身段妙若天仙。昭君含泪望向夜空,道出这实在“情理之中”。我自恃貌美清高,不贿画师,才有那画师笔下丑陋的画图啊!从此,伴昭君的是夕阳落平沙,雁飞暮云下。
广阔的大漠上,一支队伍艰难的前进,车中便坐着昭君。沙漠上留下了一串串深深的印迹,满载着昭君浓浓的哀愁。在岁月的洗礼下,只剩下黄昏中那孤独、寂寞的坟冢。在青冢之上,稀疏的杂草是昭君细细的哀伤;零星的花朵是她苦涩的笑颜清冷的露珠是她无奈的泪水。如果当初宫中的她不那么倔强,是否会有另外一段故事呢?如今只有佳人的魂魄在夜幕中萦绕与宫殿之上。而这,只是徒伤感。千年的琵琶弹不尽昭君的愁情,千年的词曲诉不尽昭君的怨恨。
月夜古道,琵琶悠悠,不知是喜还是忧。昭君的眼神里,透出的淡定与执着,令人叹服。大王在殿里踱步干着急,一气之下又把画师杀,悔愤未能发现这颗明珠,然而事已成定局,又只是无可奈何。我笑,笑君王之昏;我气,气画师之贪,我怜,怜昭君之苦。后宫佳丽三千,君王是有眼无珠,而昭君却须远离故乡到那个星星月亮万分温柔之地。我对她,更多的,是敬佩与仰慕吧。为了黎明百姓,为了国泰民安,她在另一个角落淡弹琵琶,没有了宫里的勾心斗角,别了繁华闹市的喧嚣,多了的,是人们对昭君的敬、爱、怜,她,是幸福的。在史书中,我细品昭君的人生冷暖,添一份细腻与安逸……
历史的声音,是昭君出塞琵琶的萧瑟之声。昭君牺牲小我,远嫁呼韩邪单于。她可知道路的荒凉无尽?她可知边塞的凄凉之景?她可知塞外的漫漫长夜?她知道,她都知道。但是,为了大汉人民的安乐,为了大汉的江山社稷,昭君不得不做出抉择。小小女子竟选择了江山社稷,她的选择是明智的,是高尚的。“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是昭君最大的光辉,昭君的声音随着汉匈的和睦,在历史之声中永远缭绕。
在幽暗的深宫之中,有一位号称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这天,她看到一只飞蛾扑进了蜡烛之中,她欲拿起发簪来挑弄这只“火蛾”,这时不知从何处来了一位宫女说:“皇上要选宫女去和亲”此时昭君心头一震,发簪落地了。心想:既然出塞和亲,那么离自由的日子还会远吗?她奔去看望,有人在说:“谁肯去就封谁为公主,还有丰厚的嫁妆。此时并无他人愿去,只有昭君一人愿前往。昭君这枚初开的花儿,愿意牺牲自己,为自己的国家带去了和平。也为自己带去了自由。难道这不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吗?花儿来了,养分还会远吗?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掳胸臆葱,舞文弄墨总徒劳。在阳光照耀下,镌刻在石碑上的镏金大字,光彩夺目。伫立在诗碑前,我思绪翻腾。听老师说,董老这首《王昭君》的诗,已成为对昭君出塞和亲的历史定评。还有两块蒙文石碑,也和汉字石碑一样,依次排列,像忠于职守的武士,静静地守护着陵墓,向人们显示王昭君的历史功绩。前面就到了一座小山样的陵墓。我们争先恐后地奔向山脚,沿着曲折的台阶,吃力地爬上墓顶。尽管已经气喘吁吁,但迷人的景色使我顾不上休息。
在昭君出嫁的那天,她只带着琵琶出塞去了,在路途中,正在飞行的大雁看到了昭君美丽的容貌,不禁赞叹道:“哇哦!好美呀!”是的昭君真的很美,她长着迷人乌黑的大眼睛,又浓又密的头发垂到昭君纤细的腰上,头上戴着一支闪闪发光的簪子,又细又弯的眉毛衬托出她的美丽,微微上翘的睫毛显现出她别具一格的窈窕,白白的皮肤,红红的嘴唇多么漂亮,再配上紫色长裙,更加的迷人。这些大雁看到这里,不仅陶醉了,而且忘记了煽动翅膀,一只只坠落到了沙丘上。
尽管被画工丑化的苦楚和不得皇帝召见的辛酸依然萦绕在心头,昭君还是毅然地选择了远嫁沙漠。昭君是智慧的,她知道如若自己不应了这和亲的事,她将无声老去,她的一生将被人遗忘,静守着宫院的四角天空是昭君不愿意的。于是她仍坚定着信念,聪明地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一个异常艰辛却改变命运的开始,站在新的起点上。由此,“昭君出塞”的佳话流传千古。
壁之间,在豆蔻韶光的青春与归去无期的行程之间,在熟悉温存的故土与举目无亲的异地之间,昭君,选择了后者。坚毅刚定的目光是昭君义无顾的信念,沉稳执着的步伐是昭君无怨无悔的诺言。当繁盛的长安城内奔走传告“谁愿和亲”而无人敢应时,是王嫱,这个名唤昭君与众不同的绝美女子应声而出,牺牲了她的青春和幸福,为大汉朝撑起了半片安定和谐的天空。纵使她知道,此行一去即是永别。
昭君安静的坐在马车中,长安城的轮阔渐渐消失在眼中,一望无际的沙漠只留下一串浅浅的马蹄印。残血夕阳映红了天,将马车的影子拉得好长好长。昭君的心里异常平静,脸上没有一丝表情,写满了淡默、安静。她是踏上一条不归路啊。夜色渐渐暗了下来,一行人还在马不停蹄的前进。终于,一滴清泪从她的眼角滑落,轻轻地用手帕拭去。全城的人歌颂着昭君,可是谁会知道,昭君的心里有多少苦涩和无奈!一曲琵琶如散落的花瓣,所有的幽怨感伤,消失在大漠中。或者,静,就是为了国家兴亡的高尚品德吧!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驼铃幽怨,胡笳悱恻,王昭君走在和亲路上。呼韩邪单于的迎亲队伍在起伏跌宕的沙漠里留下长长欢笑的影子,众多随从齐声唱着牧歌,伴随风吹沙粒的轻响,在浩瀚广漠的黄沙上游荡。和风轻扬起细纱,迷离伤别的泪眼,增添远嫁的郁闷。昭君被作为礼物送往匈奴,成为汉匈友好的“备忘录”。昭君出塞成为千古美谈。可是,当时昭君心情谁人能知?她成为了大汉君王送给匈奴可汗的礼物。
昭君推开了门,一扇布满荆棘的、扎得她满手鲜血的门,只是不能摆脱,“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当昭君的琵琶声在充满硝烟的塞外响起,又有谁听得懂她曲中的无奈与毅然?决绝的推开门,管它会留下多么深的疤痕。推开门,用她柔弱的双肩撑起一个民族的寄托。当昭君以一身玉骨掩埋他乡后,不知她会不会在萋萋青冢下得知她在世人、后人、千千万万的后代的眼中是有多么的可爱、善良、坚强?
张謇浩浩荡荡地走出一条丝绸之路后,王昭君便在下一个世纪里毅然选择怀抱着祈愿,捧拾着浪漫的心情,独自踏上了这条优美的征程。她仅仅凭借一张婚约,便换来了两个民族长久的安定与发展,这是任何一个将士终生蹒跚仍无法企及的玄妙。而一切大概都是源自昭君在黄沙四起中,那足以震撼苍穹的温柔。“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今天,昭君墓已成为一座灿烂的丰碑,记叙着匈奴与中华万古长青的友好。
说到冢,也不得不提青冢。昭君倔强耿直,不肯贿赂毛延寿。于是,拥有沉鱼落雁的她只能在汉宫的寂寞中思索……“五更里,梦难成,深宫内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虚抛掷,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亲,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不眠之夜后,她选择了出塞,远离那个让她窒息的皇宫。昭君出塞了,中华就因这个千古奇女子的抉择安定了多年。昭君死后,只在茫茫大漠中留下了一块青冢,仿佛是在诉说着这一理智而苦楚的抉择……
黄沙漫漫,驼铃声声,满目萧瑟的荒原上,沙驼追逐着夕阳。当别人争相退步时,当别人嫉妒她的美貌时,王昭君却选择了无悔的奉献。沙海何惧,朔风何惧,再大的风沙也阻挡不了昭君的脚步,因为她的内心再也没有任何惧怕和负担,她的心早已迎向大漠。大漠的沙石聆听过她对国家不舍的琴音,塞北的寒风见证过她对民族和谐的期盼。“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历史成就了昭君的忠诚刚烈,她的心灵飞向了人性的至高点。
坐上那官船,顺长江,逆汉水,走秦岭,辗转数地,终是达了长安。夏至,抵长安。无数才子佳人一心扑向的长安,侍奉天子,岂会有人不愿。然,可曾有人叹过“侯门一入深如海”年仅16的昭君又岂会懂这个理?只因不愿贿赂那画师毛延寿,墨笔一落,几点墨团跃然上纸,而画中女子,兀得生出几粒黑痣。纵使昭君日夜着了红妆盼,亦等不来那黄袍加身的王。--独守寂寞,昭君,你就不怨吗?--默,默,默。我等,皇上,终有一朝该是能见到我的吧。
昔日王昭君走上金銮大殿时,面对几十双居高而下的目光,她暗暗地告诉自己:满朝文武皆向我望/别紧张,休张狂/我要缓缓地走/款款地航/怕什么/皇帝不也要百姓来供养!不得不从心里敬佩昭君的豪气与胆识,这是平民的尊严,这是平凡的自豪啊!昭君昂首上殿的那一刻,注定一朵曼陀萝花灿然开放了。只是一朵普通的花,并非金雕银塑,可那光芒,却足以使所有金银黯然失色。
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面。从此,昭君就得了‘落雁’的代称。
汉元帝在位期间,南北交兵,边界不得安静。汉元帝为安抚北匈奴,选昭君与单于结成姻缘,以保两国永远和好。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马嘶雁鸣,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南飞的大雁听到这悦耳的琴声,看到骑在马上的这个美丽女子,忘记摆动翅膀,跌落地下。从此,昭君就得来“落雁”
王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公元三十六年,汉元帝昭示天下,遍选秀女,昭君为南郡首选,抵达京城却无缘面君。公元前三十三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主动来汉朝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昭君挺身而出,慷慨应诏。她肩负着汉匈和亲的重任,别长安,出潼关,度黄河,过雁门,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抵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盛大欢迎。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国泰民安,昭君慢慢地把中原文化传给匈奴,使匈奴和汉和睦六十多年。“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历史记载了那一段时期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昭君死后,葬在大青山,匈奴人民为她修墓并奉为神仙。她的故事成为我国历史上流传不衰的民族团结的佳话。
虎座鸟架鼓造型美观,两只引吭高歌的凤鸟立于两只卧虎之上,蒙皮木鼓悬于两凤之间,如日中天。大鼓圆圆的,像一个大大的车轮子。导游介绍说一条古老的香溪孕育了昭君,父老乡亲们以此引为骄傲。人们为了纪念王昭君,每年八月十五中秋节夜里,乡里便老少聚集,击鼓赏月、吃月饼、对五句子歌,一闹就是几天。此民俗一直沿袭至今。导游正讲得津津有味,不知谁说:“敲一下吧。”“好哇!”还没来得及等导游阻止,大家就你一下我一下的敲了起来,发出“咚”,“咚”……。的响声,如雷霆万钧,又绵延不绝。 “谁敲的?”一位老师生气地大声说。顿时,鸦雀无声。我紧张了起来,心里咚咚直跳,便问旁边一位同学:“你怕不怕?”他说:“我不怕。”我们等老师和导游走了,又悄悄地敲了起来,有的甚至唱起了歌谣,不知是谁提议:“来个大合唱吧。”“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响亮的歌声和重重的鼓声在昭君宅的上空久久回荡。
无边无际的黑暗终于败给了黎明,昭君你不再沉默,在众人皆醉子独醒的时候,无言的背起了和平安定的重担,也把百姓深深的祈盼刻进玉骨,铭入冰心,无怨无悔。当你矗立在雁门关外时,三千素雅的青丝伴着一袭简美的红斗蓬似虬龙飘飞。不是云鬓,却赛满额宝钗玉簪;不是霓裳,尤胜浑身绫罗锦缎。此行何去?大漠孤烟袅娜处。你终于远离了尘嚣,踏上了这片神奇而圣洁的土地。于是,塞外风景异了,行行雁儿落了,铁骨铮铮的呼韩邪单于败倒在你的石榴裙下了。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也在瞬间融化,你成了汉蒙两族人民的和平天使,给大地送去了希望,使黎明百姓银铃般的笑声一直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也在中国汗青上照下了你一个纤纤弱女的铁血丹心!
昨夜,坐在梳妆台前的她,望着窗外的明月陷入沉思。战争毫无止息的发生着,想着那些边疆战士奋杀战场、生死未卜的情景,她扼腕长叹、恻夜难眠。那晚,她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于是‘昭君出塞’的佳话成为多少才华横溢的诗人笔下的赞词。于是,她的芳名载入史册,永垂千古。于是有了‘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的遗憾。可是,那些舞文弄墨的诗人,真的懂这位女子的满腔心思吗?一个简单的‘怨’字就能解释她的心情吗?
清天聪九年(1635年),后金皇太极派他的弟弟多尔衮西征察哈尔,林丹汗之子额哲献传国玺投降。但皇太极得玺一看,才见上面刻的是“制诰之宝”四字。原来不是秦玺,而是汉元帝命昭君和番时送给匈奴王的一颗羊脂玉玺。可是,皇太极还是对外宣称他得了传国玺,并正式改国号为“清”。清朝乾隆年间,此处禁城内交泰殿一共贮有三十九颗玺,放在正中的一方即篆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宫中一直说它是传国玺。但公元1746年乾隆皇帝钦定二十五宝时,把它确定为膺品。(《日下旧闻考》卷14《国朝宫室》)
她就是王昭君,这个美丽的近乎仙女一般的女子,却总是独自一人守在空闺。我终日与她相伴,感受她内心的寂寞和煎熬。从她的乐章中我可以深切的感受到她的炙热,她的追求,她的不羁。我曾无数次埋怨她的固执,不过是几两黄金,不过是几句献媚的话语,如若放弃了这些,她便可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然而她只是轻蔑的笑了,留下的便是丑恶的画师留下的抹不去的黑痣。
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就是听故事。每天夜晚,妈妈常坐在树下,把我抱在怀里,给我讲故事。“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在故事中,我曾同情牛郞、织女的相思之苦,曾佩服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远大志向,曾被晏子的聪明机智所逗笑……。有一天妈妈给我讲了“昭君出塞的故事,我竟流下了眼泪。心想,那么漂亮、善良的一个姐姐,怎么就远嫁匈奴了呢,多可惜呀!牛郞和织女好歹一年可以见一次面,她可永远都不能回来了。
西施,名夷光,春秋战国时期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村。天生丽质。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的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传说吴被灭后,与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终。一直受到后人的怀念。西施与杨贵妃、王昭君、貂婵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昭君,你所到之处,琵琶一划,龟裂之地便甘霖滋润,撒下谷种,不毛之地便五谷丰登。你为人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美丽的你犹如及时雨,为边塞带来幸福。你成为“宁胡於氏”密切了汉匈友好关系。五十多年里汉匈和平共处,避免了生灵涂炭。史学家翦伯赞说:“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我俩是邻居,你家开早餐店,我家开夜市店。就这样一早一晚的更替着。早上我带你家帮忙,晚上你到我家帮忙,中午我们在我家大床上憨憨地睡觉。偶尔我会拉着你去昭君水边玩耍,你说你喜欢被这江水打湿的气息,我仔细嗅了嗅,抱着你说我也喜欢。我和你就是这样志趣相投。
啪!玉钗落地,断为两截,昭君的手剧烈地颤抖着。处于生死之交的蛾儿在飘转的火焰中狂乱地挣扎着,终于,像离弦的箭一般,冲出火海。烈焰吞噬了它不屈的心灵。在生之涯、死之角,幼小的心灵发出对生的呼唤,迸出无穷的力量,让她从压迫、死亡中振翅飞出。
昭君坐在椅子上,回想进宫来的风风雨雨,自己就要远嫁匈奴,就要永离宫墙,心中十分坦荡;可惜自己青春年华,皇帝却听信奸人谗言,辜负自己。想到这儿,心中却又不甚凄凉。只愿自己此去能够永保汉匈和平,边境免战,别在让老百姓受苦了。抬头看着窗外的一弯明月,不知在漠北自己还能否欣赏到同一轮明月吗,不禁泪潸潸••••••
几年前,你拥有一个少女的梦,却与几千人拥进后宫,整天对着镜子发愁,忽闻自己被皇帝选去与匈奴和亲并封为昭君,你便有了为国牺牲的梦想,你没有抱怨,安静的离开旧的生活。而几年前,你那幻想着翩迁少年美好女子的梦已经破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