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写俞敏洪的段落
俞敏洪从小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境不是很好,学习环境也比较差。他考了2次大学,但都是名落孙山。终于在第3次,他的成绩突破了北京大学的录取线7分,在填志愿表时,他咬牙切齿、心里一狠的写上了北京大学。因为在俞敏洪心中,北大是一座圣地,他甚至不奢望自己能到北大读书。但北大收了他,到了北大以后,俞敏洪一直是倒数。尽管他一直很努力,但由于基础不好,连《红楼梦》都没读过,所以他发愤图强,力争上游,一本接一本的读书,他还学他们班的“书虫”王强一样,把学校发的20元一分为二,一半买书,一半买饭。大学四年,俞敏洪共读了800多本书,他普通话不是很标准,但他每天早上都拿着收音机到树林里练普通话和英语,练得嘴巴都磨破了。
《《心若不死 就有未来》》的优美段落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