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详略的段落
描写详略的精彩片段
  • 详略

    描写详略的段落

    养成观察感知、体验积累的习惯。常常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为配合作文教学,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激发他们对周围生活的热情,达到增强写作意识的目的,在初中三年的时间里,我训练学生每周写周记。初一第一学期,要求把自己在这一周中给自己感受最深的人和事,详细地记录下来,人不离事,事不离人,人或事件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均可,过程要完整;第二学期,引导学生看自己写的人或事,为什么要写它,有什么想法,利用一两句话进行适当议论,提炼中心,引起对人生的思考;初二第一学期,要求写人或记事要注意重点突出,详略搭配要得当,注重首尾过渡的照应;初三注重语言的锤炼。写的同时鼓励学生多方阅读以扩大自己的信息量,老师给学生推荐好书,要求学生多写读书笔记。

    习惯很重要》的优美段落摘抄
描写详略的段落
  • 遨游书海,我听到下雨的声音,滴答滴答,有些像永不停止的秒针,但这韵味,却截然不同。书中的雨,是零散的,不是每一滴都那么循规蹈矩,但也不至于零散到无重点,毫无规律可循,总而言之,那是一种无法用语言和文字去形容的声音。我听见它落在枝干上短促的声音与滑落枝干绵长的声音,并执着地认为这是它的欢喜和忧愁。连绵起伏,震慑人心,我听见它从高空落下,在天地之间拉开一道雨帘,它把天地合一,也让世界恢复到盘古开天辟地之前了。我听见最后一滴雨的声音,短促而绵长,有些不舍,却不得不勇敢的跳下去,果断收场。这位叫“书雨”的演奏家,带给我的并不止是由美的旋律,还有一种精神,一种方法——若让他写文章,他定能得全国大奖,为何?因为他有详略得当的“敲打”,紧密的连接,摄人魂魄的声音和令人浮想联翩的结尾,足以使“书雨”成为著名作家。

  • 总评:小作者盼望在过年时能痛痛快快地玩,干自己想干的事,“让我放假三天,给我一些钱,让我同哥哥们蹦蹦跳跳带向路边摆的小地摊上买小炮弹”,情感自然流露,语言朴实真切。作为一个刚上三年级的学生,现场执笔一气呵成300多字,且语句流畅、言之有物,值得表扬,同时也希望小作者在今后的习作中,尤其是现场作文,一定要认真审题,比如这篇《我想过的春节》,文章的关键字眼是“想”,主体内容应该是想怎么过春节,这是必须详细叙述的,至于以往如何过年则不是文章的重点,当然,采用前后对比的方式来强调今年的“想”,不是不行,但对以往的内容只能略写或是三两句带过,或是作为心声表露到“想”的过程中,这样才能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 总评:本文真实地记录了“我”值日打扫卫生的具体过程,写得很详细,叙述也很流畅,但很可惜的是文中写到的“许多人都不懂得爱护环境,才一小块地,就扫出了这么多的垃圾”本是一个很好的亮点,但作者没有围绕这个点展开具体的叙述(或论述),而是一味地写怎么扫地、看到了什么,等等,平均用墨无重点,没能表达必要的中心思想,通篇下来给人感觉淡如白开水,没什么印象。在这里,我还是重复一下《副科考试》的评析建议:作文与日志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这种内容的作文(哪怕是日记),一定要详略得当,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花大力气描写一、二处,其余的一笔带过,不必面面俱到,这样才会给读着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鉴此,本文没有继续分段评析与供大家交流学习的意义。

  • “今天啊,打算就是了解一下,怎样在写作时,把握好详略得当。有的同学你就可以从他的周记看出来他的写作底子好与不好。那有的同学的周记啊,你看那字数也不少,就是缺少详略得当。什么呢,就是他把改写的也写上了,不该写的也写上了,让人有一种太啰嗦的感觉……”老师滔滔不绝的在上面数落着我们的写作能力,唉,有时候,这事儿还真不能做的太差,要不然,就变成这样了……

  • 作者好似一个娓娓讲述的说书高手,为我们细致描绘了故乡村庄里的幸福童年――灶台、大锅、风箱、案板、蒸馍,在作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它们似乎被赋予了生命和灵气,伴随着一家人有滋有味、其乐融融的幸福日子。小作者的聪慧之处还在于,详略有致地回忆往日的情景:写伙房一家人忙碌蒸馍时极尽笔墨,而写与伙伴游戏玩耍时则一笔带过,不管详略,笔调则一直围绕着亲情的其乐融融铺展开来,感染着读者。 

  • 总评: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将第一次登台演出的经历写得淋漓尽致。本文最大的亮点就是心理活动的刻画,从“非常兴奋”到“我的心越绷越紧”再到“心中十分激动,真想冲着观众大喊”,层层推进,描写等细腻传神,“我此时要做最酷、最坚强、最棒的自己”、“‘谢谢你们!是你们鼓舞了我!’”更是写出了经历第一次登台演出的感受及启示。通观全文,作者一气呵成,做到了语句通顺,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值得同学们借鉴。

  • 总评:这位三年级的同学用生动的文字描述了一次养蚕的经历与心理,观察之细令人钦佩。从行文来看,作者紧紧围绕“天生的捉迷藏专家”、蚕“睡觉”这两个方面展开描写,而其他方面一笔带过,使得全文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既反映了蚕宝宝生长的过程,又表现出了小作者对“蚕宝宝”们的喜爱与呵护。语言清新有趣,同何宇晖同学的对比,虽然文字稍显平实,且流畅性方面还存在不足,但对三年级的同学来说,仍是一篇富有童趣的好文章。

  • 调教了一段日子。一天,表哥带我去公园。走在路上,突然,表哥不小心踩到了一块西瓜皮,“扑通”一声摔了个“四脚朝天”。我一见,连忙去扶他,心想表哥的银豆豆一定会流出来,那可没完没了。可表哥忽然站了起来,用坚定的眼光看着我,说:“俪俪,你哥已不是‘林妹妹’,而是男子汉了!”说着,他捡起西瓜皮,扔进了垃圾桶。我打心眼儿里佩服他。(对于调教表哥的过程,作者一笔带过,只举一例,说明了调教的效果,详略有致。)

  • 本书讲起自中国神话《盘古开天地》至辛亥革命的爆发,期间长达漫漫五千余年的历史,各种人物形象及事迹情节在林汉达笔下栩栩如生。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文不加点”的李白、鞠躬尽瘁的诸葛亮等等。以客观真实的形态展现在我们面前。书中记事详略有当、真实动人,在一个个令人心醉神迷的文字中不难看出作者本人对中华文化的痴情与厚爱。

  • 点评:这篇文章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从不同角度选择典型事例来突出中心。给网上的信箱发勘误信,突出了从生活中学语文的自豪感受;参加学校艺术节的朗诵表演活动,突出了从生活中学语文的成果;春节家庭联欢会接对联比赛活动,突出了从生活中学语文的快乐。三件事内容具体,写出了自己的真实经历,且紧扣生活“也是一堂语文课”这一中心,有真情实感。二是结构完整,运用小标题,起到了分清层次的作用。三是详略有致,第三件事很有代表性,也很风趣,作者就突出对话与心理进行详写,而第一、二件事略写。这样处理有助于凸现了文章主旨

  • 《导师点评》:本文以爸爸这一人物形象为第一线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很好的表达了文章的主题。行文自然流畅,不露刀痕斧迹,将爸爸一直以来的关爱精心地缝制在一起,为主题表达和情感的推进做了完美的铺垫;情节安排详略得当,巧设悬念,引人入胜。语言朴实而活泼富有个性特征;在感情线索的铸就中,稳步推进,分寸拿捏得当,真实可信。结尾凸显并深化主题。采用疑问式收句,彰显个性,起到耐人回味的艺术效果。本文是一篇较为规范的中学生应试作文。(毛一敏)

  • 总评:这篇作文当真是有感而发。本文严谨的结构、细腻的描写、流畅的语言、恰当的详略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本文的成功之处主要有以下两点:一、真实具体,作者在文字的背后道出了人人熟悉而头痛不已的考试,既可引发同龄人的共鸣,更容易有感而发。二、富有波澜,文中情节一波三折,最终的“下课不准玩,体育课不准上”充分展现了到考试前的甜、酸、苦、辣……

  • 点评:本文立意深刻积极向上,选材典型。开头开门见山的说出了梦想的重要性,中间举了三个例子都很典型,但要注意调整顺序和详略,一三两个例子属于同一个类型,可以放在一起写,而五自然段的点评应该放在这两个例子之后,第二个例子描述略显啰嗦,最后也未能将他的梦想是否实现写出。另外注意其中的有些词用的不准确,如"感叹""瞟视"等,建议修改。

  • 总评:相比较很多同学写烦恼的文章,作者没有“强说烦恼”、“硬要烦恼”,而是写“真烦恼”。从行文来看,作者开头用了一段“大哥哥姐姐”的看法来开篇入题,简洁而自然,全文的主体内容也不错,层次清楚,内容组织详略得当,对于“我的烦恼”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好不容易考完试”后,虽然“我的心情像放下大大的包袱”,但下一个烦恼又来了,从而把自己的烦恼更深一步地进行了强调。另外,虽然本文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模仿、借鉴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个方法,希望作者能在模仿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 作文的题目是《〈猎人海力布〉故事梗概〉》,改写一篇课文,不是太难。但在我看来,这些四年级学生的作文显然是很不像样的,除了两三个人稍好些之外,语句不通、结构混乱、详略不当应该是我对他们作文的综合评价。看了几篇,我只改动了几个错别字。那些不通顺的语句实在是让人头疼,如果要帮他们理顺,简直要杀死我所有的脑细胞。何况,许多字是根本分辨不清的。想了半天,我给他们写了详细的评语,无非是要多读多写,注意语句结构,要多多练字等等。尽管如此,一天下来还是剩了几篇。

  • 写景状物,紧扣“别具风貌”四字。或引述对联,或描绘壁画,或展示书法,或吟诵古诗,无一不体现白云黄鹤的特.点;主楼魏峨挺立,亭榭错落有致,还有那悠悠江水,点点帆影,无一不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美的享受。极力展示了民族文化、民族风格,突出了民族精神。借景扦情,情景交融。登楼则情满于楼,观江则意溢于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特别可贵的是,一反过去文人骚客的怅然愁情,由衷赞美“眼前这一派生机勃勃的万千气象”,体现了时代精神,使读者心肥神往,激起阵阵豪情。以游踪为线索,条理清晰,详略得当,过渡自然;语言简洁而生动,富于表现力。

  • 总评:从作者的习作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的观察很细致、文笔也比较流畅。在本文中,作者选取了采风活动中的“做煎饼”为重点,比较细致地刻画了自己的心情变化。由于选择的内容集中,所以写得很详细、生动,象写爸爸和面时是“时而向前搓,时而向左右两边推压,渐渐的,整团面粉就像一块橡皮泥柔软地任爸爸摆弄”,写自己时则是“面团还是显得硬邦邦的,我的脑门上都渗出了汗”等等,将自己的所见所感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略写“包扁食”,结尾适当点题,让文章详略得当、更加贯通。

  • 角度的高低与材料的好坏,往往决定着文章的成败。文章用并列式结构展开,极力地描写了自然环境的秀美与精美诗词的魅力。这种爱,在自然环境遭到污染、传统文化正在远离的现实生活中显得尤为宝贵,也正是有了这种爱,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家乡,我们的民族才会放心。文章语言精美,详略得当,前两个内容泼墨如云,而对善良的描写则惜墨如金,尤其是结尾的比喻与排比,将新一代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

  • 点评:这是一篇“错失亲情”类的佳作,考生用深沉缠绵的笔调,写出了一个哀婉动人的故事。文章获得高分的理由:1、情感真切,有感染力;2、注重细节描写,突出文章主题。如对“奶奶”的眼睛、面庞以及手的细笔描画,表达出了“奶奶”未完成心愿的不舍与遗憾,“我用手轻轻地抚摸,这时她才安心地合上眼睑”则写出考生“错过”后的愧疚心情;3、线索明了,语言畅达,便于传情达意。4、详略得当,文章把主要笔墨放在后半部分,即放在去世后的“奶奶”身上着笔,这样就把“奶奶”的爱意和“我”的愧疚之情宣泄得淋漓酣畅。

  • 人物描写,根据描写的对象,可以分为外貌描写(肖像、衣着、神态)、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写人,可以直接写头发、画眼睛,使其栩栩如生,这叫直接描写;还可以通过间接的方法写人,如通过第三者的转述介绍某人,通过描写第三者来反衬某人,以写景状物来烘托某人等等。(www。t262。com)根据描写人物的详略,轻重、着墨的浓淡,我们还可以将人物描写归纳为白描、漫画式勾勒、浓墨重彩细描等等。

描写详略的段落400字
  • 贴嘴巴 今天老师带我玩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游戏------贴嘴巴,可是把我逗坏了。 老师在一张白纸上画了一个胖乎乎的娃娃脸,一只冲天的辫子扎在头顶上,圆圆的眼睛下面是高挺的鼻子,可就是没有嘴巴,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动手帮忙啦! 老师准备了一条柔软的围巾,我迫不及待的想玩这个游戏,于是,老师把我的眼睛蒙上,在四米外转三圈,这时,我既紧张又兴奋。我慢慢的走过去轻轻一贴,老师让我睁开眼睛,我把嘴巴贴到了耳朵下面,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第二次,我信心百倍,可是却贴在了左脸蛋上,听到老师们在笑,我赶紧把围巾取下来一看歪嘴巴的胖娃娃,仿佛听见他在说:“都怪你,把我变得这么丑!”我笑的直不起腰来。 这真是一个既有趣又难忘的游戏啊! 教师评语: 姜时坤小作者能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详略得当的写出了记事作文的六大要素,并点名主题,前后呼应,同时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很不错!

  • 文章的开头,就直接点题,以“哪个家庭不会有轩然大波?哪家的风波平息没有一番曲折?”两个设问句,引出家庭风波这个题目,使读者了解到,小作者写的也是家庭风波,是很常见的材料,但小作者马上一转折“然而,在我心中,那一次波折却如烙印一般,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为什么平常的风波却有着不平常之处呢?为什么这次风波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呢?这一连串的问题激起读者疑问,吸引读者往下看,这就是这篇文章开头的妙处。紧接着,小作者简单地介绍了自己的家庭和各自的特点,而这些,正是家庭风波的火种:妈妈是一个好强的勤劳的农家妇女;爸爸是一个封建意识在头脑里还有市场的普通农民;两个小不点,我和弟弟。使读者不但了解了这个家庭的组成情况,还因为妈妈的好强,爸爸的封建意识而埋下了产生风波的种子。材料安排的有详有略,详略得当,是这篇习作的又一特点,对于和中心关系重大的材料,一定要详写,对于和中心关系不大,但不交待读者又不明白的内容,要略写,使文章有详有略,有起有伏。

  • 本文作者写了自己“体胖”的原因:一是父亲遗传,二是母亲菜做得好,三是自己“得天独厚的自身条件”——“不论得什么病都不影响食欲”,四是自己“心宽”。作者重点阐释了“体胖”与“心宽”的关系,即“心宽体胖”。怎样“心宽”?体现在哪里?用作者的话说,就是:遇不顺的事“大而化小,小而化了”,对待生活不必“委屈自己”,要“按照心愿自由自在地活着”。其暗含的意思就是自嘲。作者用自身经历,说明了自嘲的含义及功用,紧扣作文题目要求,是切合题意的。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具有特色——诙谐:如“鄙人老爸”“吃麻儿麻儿香”“横看成筒侧成箱”“唉,没法了,谁让我天生少了根正经骨头,笑肌又太发达了呢”“天塌下来当被盖”等。正是这诙谐幽默的语言,凸现了作者是一个“嘻嘻哈哈,快快乐乐”的“乐天派”,深刻揭示了文章的主题。然而,本文同《桃前述怀》一文一样,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把命题作文当成了话题作文来写,这是不符合作文命题要求的,是要影响作文评分等级的。(罗胤)

  • 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教学情景,它对于课堂教学起着很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教师要发扬民主,做到心中有学生,让学生参与到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目的,采用多种激励手段和新颖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唤起学生们求知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学生学习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者变为一个主动者,把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挖掘出来,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让所有的孩子展开成功的翅膀,在色彩斑斓、广阔无垠的语文知识海洋中翱翔。我坚信,埋在孩子们心底的渴望学习语文知识的种子一定会生根、开花、并结出丰盛的果实。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功夫。“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为此,备课时就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不同程度,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不同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 读完这篇文章的确使人们觉得工艺美术馆是“美的源泉”,是“艺术的殿堂”。那里有那么多精湛的展品,作者有那么多的收获、感想,该怎样写呢?看来本文的作者很会安排、组织材料。第一,按中厅——第一展室——第二展室——第三展室的顺序写。第二,每室抓住主要的展品写并恰当的安排详略。中厅,主要写大屏风略写;第一展室,写陶塑,用点面结合的方法稍详写;第二展室,写刺绣和象牙雕刻,次详写;第三展室,写四大国宝,详写。作者组织材料的特点既有序又有重点,其目的是为了一步一步地把中心思想突出出来。另外,本文的作者也很会表达。为了把看到的、听到了、想到的写出来,不仅用了叙述和描写,还适当的用了其它几种表达方法。例如写陶塑《天问(屈原)》用了想象;写湘绣《虎》的联想;写四大国宝时,既有想象又有联想。文中几处作者还适时的用议论、抒情的方法写出自己观感,点出中心思想。多种表达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生动而感人。

描写详略的段落300字
  • 材料没有给出明确的观点,而作者却从题目上就摆出了鲜明的态度,开篇即提论点:“学生负担,非减不可!”给人以强力的震撼。对于一篇仅200字左右的议论性文章,如何做到既不超出字数范围,又能达到论证有说服力,提出论点的方法就必须有讲究,本文作者的“开门见山”法最为理想。文章采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从拿奥赛金牌者多却出不了“诺贝尔”的事实入手,引出对“学习”“实践”“想象和实践”“试卷”“想象力和创造力”“辅导书”“良好的心理”“‘分数至上’的迷惘”等的分析,条分缕析却又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论点。本文论点鲜明,论证有力,语言精练准确。无论从论证的深度与广度上看,还是从论证的语言上看,都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值得同学们学习。

  • 总评:由老师出作文题目,让同学们根据题目要求做作文,这就叫命题作文。从本文来看,作者只了解到命题作文的概念,而怎么写命题作文,却不明白,以至文中所表达的观点都是错误,因为,命题作文同其他任何作文都一样,都要求围绕主题,扣紧重点和选材范围,这是写好任何作文的关键一步,哪怕是作者所说的“自由作文”也必须中心突出、主题鲜明,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明确整篇文章怎么写、怎么选好材料、如何确定详略、如何围绕中心展开叙述或论述,这些都要求有平时的写作积累和刻苦训练,否则写出来的要么跑题、要么题材不对、要么没有中心思想,要么就是让人看了不知道究竟要说什么,其次,认为“命题作文总是写不出真情实感”,那主要是因为不明确题意或是遣词造句能力薄弱或是素材积累欠缺,而实际上只要能抓住中心进行构思、抓住个性进行表达,哪怕是用语平实也能写出感动人的文章来。

  • 在这800字的短小篇幅里,作者紧扣“心灵的选择”编了三个回合的故事。第一回合:“我”的选择。正当夜已深,“我”正为母亲治病筹钱而奔走,心灵如焚之际,遇到了迷路小孩求助。而求助之人,正是因“小小的一笔医药费而拒不为我妈治病”的王医生之子。助还是不助?心灵面临着选择。经过内心深处的一番矛盾冲突之后,“我”选择了助。第二回合:“我”内心的较量。究竟如何评价社会人心?当下是助人者多还是少?“我”能为母亲筹到治病的钱还是不能?经过内心的较量,“我”选择了“坚信:人与人之间一定有人情的气息”。而“我”母亲的病也确实得到了治疗。第三回合:王医生的选择。王医生原来选“金钱”而舍“医德”,后来受教育,自动舍“金钱”而“治病救人”。王医生选择的变化,深化了主题。故事的三个回合,都落笔在“心灵的选择”上展开,不枝不蔓,中心突出,详略得当,结构严谨。

  • 总评:前段时间,作者的班级配合本专辑开展了一次亲子活动(钓鱼乐),同其他同学一样,作者也从中体验到了钓鱼的乐趣。在这篇习作中,作者向我们分享了自己的体验,文末一句“钓鱼是人生中最大的乐趣,更是娱乐的天使。”看得出小作者真正地把全部的身心投入到这次活动中,并感悟到了快乐的过程。但可惜的是,作者什么都想写,导致结构上有些“乱”,建议能够做到详略得当,花大力气描写一、二处,其余的一笔带过,不必面面俱到,这样才会给读着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作者可以看看官冰月、何宇晖等同学写的,取长补短,在这里我就不做具体评析了。【更多的点评请登录本专辑独立网站】

  • 一方面要在口语交际课上把好口语表达关。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布局谋篇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梳理知识内存,积累写作素材;另一方面,在作文指导课上把好学生说写结合关。写作前,让一些学生口述自己的文章。在学生口述的同时,其他学生结合写作要求和自己的写作打算认真倾听,边听边找出口述同学文章的优点和不足,取长补短。每一位学生口述后,教师从本次写作训练的重点及主题确定、材料选择和组织、语句表达、布局谋篇、详略处理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指导,提出修改意见。然后,让学生重新梳理自己的写作思路,润色自己的文章。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落笔成文便不在话下了。

描写详略的段落200字
  • 学会造句后,我的“胃口”也变大了。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又教我写日记。想来,那时的我真是太自大,太可笑了,竟然把一整天里发生的事情都记了下来,还为自己能写这么长的文章而沾沾自喜。谁知,到了老师那里,却被老师叫了一盆冷水。“拿回去重写!”老师略有些生气地说:“记日记也是写作文,也要有主次、详略。记日记不是记账,要找出你最想写的那件事进行详细的描述……”那时虽有些不情愿,却也还是乖乖的照办了。

  • 总评:以真实的手笔在现实生活中写照,是摆脱学生写作生硬的好方法。在本文中,作者按照全景到特写的手法,以“振成楼”为重点,在叙述“振成楼”的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永定土楼的整体风貌。从行文上看,情景描写与个人感受相结合,既有写实又有抒情,条理比较清晰,详略得当。但本文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尤其是表述欠缺连贯的问题,我再次提醒作者注意!建议作者认真看看吴昕翰同学写的《家乡的土楼》

  • 总评:这篇作文当真是有感而发。本文比较细腻的描写和恰当的详略(首尾部分的简略、干脆)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的可取之处主要有两点:一、真实具体,作者写了人人熟悉而头痛不已的考试,孩童的心理描写可引发读者者的“共鸣”与“同情;二、富有波澜,文章中,既有考前、考后的交代,更有考试中的心情描写,一顿“美餐”引出了考试的酸、苦、辣。今后在段落的划分以及语句的简练方面要注意。

  • 【评语】文章中心突出,通过写康大两位老师、教材,表达了你对来康大学校这一选择正确的心声。对材料的选择上,选择了两位老师来写。写他们的外貌,写上课的特点。这两段详写,对教材部分略写,详略得当。从结构上看全文,由最初的不确定心理,是自己的内心“独白”,到结尾的“庆幸”,为来康大这一正确的选择而表述“心迹”。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同时也再次点题。中间部分也合理的安排了两位老师与教材的材料。确实写的不错!请相信,“你的未来不是梦”!

  • 材料是提炼和形成主题的基础。主题在分析研究材料的过程中进行提炼并得到确定,材料是第一性的,主题是第二性的。2、材料是表现深主题的手段,主题由一定的材料来表现或证明。3、材料的取舍和组织受主题的制约。在主题未形成时,材料对主题提炼起决定性作用;主题一经确定,又成为取舍或安排材料的最主要的依据,材料的取舍、详略、变换都应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防止材料与主题相脱节。

描写详略的段落100字
  • 这就意味着在你认真投入学习之前,先把要学习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了解新知?识的大致内容及结构,以便能及时理解和消化学习内容。当然,你要注意轻重详略,在不太重要的地方你可以花少点时间,在重要的地方,你可以稍微放慢学习进程。

  • 志愿我并不是没有想过,而是我实在想不出什么才适合我:作家,我的字写得太差,文章结构无法把握,详略更不得当;数学家,我是马大哈一个,细心不足,粗心有余;舞蹈演员,小时候的幻想,可自身条件,唉,现在再想练也来不及了;翻译,英语基础根本不牢,《牛津英语》到六级才学了三、四年级的……非要我选一个,岂不是赶鸭子上架——强人所难。

  • 面对已起草好的作文,我们应先整体浏览,从全局出发,看作文中心是否明确,是否有新意,看所选材料是否紧紧围绕中心,然后再考虑作文整体框架方面的环节:看文章结构是否紧凑,布局详略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然后才考虑句式的选用,进行词语的锤炼。

  • 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得列个写作计划,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得有个次序。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密切,要详写,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不大,可以略写,得分个主次,这步要求列好提纲,确定详略。提纲好比建造楼房的图纸。有了好的图纸,造出的楼房才能坚固美观。

  • 通过多侧面描写来丰满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称它是“众星拱月”。“月”就是人物,“星”就是侧面,“拱”就是多侧面展示人物形象的过程。不过应该看到,“众星拱月”的“众星”也不是平分秋色的,它们之间也有主次、详略的区别。所以在写“众星”的时候,是没有必要平均使用力量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