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写送信的段落
自从有了书信这种语言交流形式后,朝野共用,全面普及。即政府上级对下级、下级转上级、同级对同级之间,民间长辈与晚辈、晚辈与长辈、平辈对平辈之间,同志同学同事之间,甚至是陌生人都可以不见面用笔向对方说话。前提是要会识字,解其意。在古代读书人少,大部分是文盲,所以,书信主要是文人之间来往多。书信细分有许多种类:按内容分,最常见的是家书,如曾国藩家书;有普通工作信函、便函;有情书,如鲁迅与许广平情书;有人民来信等。按缓急程度分,最常见的有平信(普通信)、急信(挂号信)、加急信(电报)如“鸡毛信”;有公开信等。而官府向地方传达指示,收集地方的情况,地方向上反馈反映情况,主要靠“驿站”间传递,即送信人骑马传送, 一站传一站, 直至到收信人收到,任务才算完成。像我的老家驻马店市所在地驿城,就是明清时代送信跑马歇脚的地方,也是传换交换文书包裹的地方,故名“驻马店”。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到了近现代,邮电局代替“驿站”,专司电报书信包裹的收发传递工作,送信人叫“绿衣使者”,传递工具也不再是骏马,而是飞机、火车、汽车,“最后一公里”送信人为“绿衣使者”。
《书信的变迁》的优美段落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