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描写审稿的段落
描写审稿的段落
然而,现在我们对尼古拉的理解,超出了这本名著。我们看到了书外的作者。他的侄女(同一俄文单词,或可译为外甥女,但记得书中保尔只有一个哥哥,揣度这个后辈当是侄女了)加林娜在2006年11月20日的俄罗斯《共青真理报》上发表《重铸的生平》一文(另一中文资讯来源说是2007年的《莫斯科共青团员报》),披露了她叔父生前不仅是作为党的“驯服工具”而存在,他还向斯大林时代的极权制度做过终于失败的斗争。不知在奥斯特洛夫斯基小说的初稿里有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如果曾经写到,必定被审稿者一笔删除了。但这毕竟不能删尽人们的记忆,加林娜说,尼古拉在临终前不久曾经慨叹:“我们所建成的东西,完全不是我们为之奋斗的!”
我和几个同学结伴找到一个“安顿点”后,开始欣赏比赛了。随着一浪浪此起彼伏的加油声,我也被感染了,放下手中的审稿任务,站起来观看。我瞪大了眼睛,屏住了呼吸——女子100米即将开始,十几名选手已在各自的跑道上做好了起跑的预备动作。呯!发令枪响了,选手们瞬间如离弦之箭向前飞去。我们班王颖一心想为班级争光,攒足了劲冲在最前面,可到了中途,却被0708班的章叶超过了。她得了第二名。全班为好喝彩。我想起去年,也是同一个地点,同一时间,王颖在100米赛道上受了伤,可她依然跑完了全程。今天,看到她站在领奖台上,我为我们班级自豪,如果人人都有王颖那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班又何愁不能取得优异成绩呢?
我跟老师先来到总编室。总编室有三个:《绍兴晚报》总编室,《绍兴日报》总编室和《天天商报》总编室。每个总编室都很大,中间是一条宽敞的通道,两边是用装饰板分隔成的一个一个的小室,每个室内的办公桌上几乎都有电脑,有的还有打印机。总编室内的空气很清鲜,外面热浪滚滚,里面的中央空调送出阵阵凉风,加上通道上的鲜花盆景,散发出阵阵怡人的清香,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我们来到一位正在工作的阿姨旁边,问起了编辑工作的事。阿姨告诉我们:当编辑很辛苦,一上班,眼睛就成天盯在电脑上,在电脑上改稿写稿。一天下来,不仅是腰酸背疼,眼睛也是最累的;她还告诉我们,一张报纸到读者手中,光是改稿、审稿、校对就得要几十道程序,再加上编排、制版、晒图、印刷,那就更复杂了。听了编辑阿姨的介绍,我忽然觉得,那一张张报纸凝结着多少编辑叔叔、阿姨的心血和汗水啊!
终于盼到了下午,我们各自准备了材料,去分组。我和岑希一组,我来负责审稿、抄报,岑希负责编辑。我先确定主题,是什么好呢?最后我们一致认为,主题就定为“歌颂毛泽东同志”,因为毛泽东是伟大的领袖。我和岑希都把自己准备的材料拿出来,结果还差照片,真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呀!岑希先编辑版面,只见他拿着笔,画了一面在阳光的照射下,国旗在随风飘扬,地上还有许多小草,这为我们的手抄报增添不少色彩。画完之后,他又在空白处画了许多花边,围起来就是一个花栏,里面画格子,可以让我写字,他又在太阳下画了几朵白云,可以写名言佳句。到我写字了,我一笔一划认真地写着。经过了两节课的辛勤努力,一份美丽、内容丰富的手抄报就完成了。
我的文章不好,却蒙了审稿人的错爱,于是害他也受株连。比如有人不懂就要问“精华么”,不知是对审稿人还是自己视力上的怀疑;类似的腔调还有“一般般”、“两般般”什么的,一副“曾经沧海难为水”而且自己就是那个“沧海”的样子。因为这个责任不在我,于是把它当足球,踢给审稿人。
一、其名不善。当日一时兴起,自名轩辕古月,意承轩辕之志,寓融古月之情,在己以为妙绝,而于人则为可讥!此名有轻狂之嫌,造作之疑,由是断之,其名不善。名不善则眼不顺,眼不顺则偏恨起。大凡审稿,依序而行,未睹下文,先见上名,上名不善,下名必衰。
久在雨染,自己的文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写的文字多了,技巧也便多了,经验也便丰富了。而且,编辑的审稿速度之快,更是令自己膛目结舌!有胆你就来,在这片静谧的天空,编辑从来都不会偏袒哪一位作者,只要你才华横溢,只要你文思泉涌,就可以在这里搏得一份最刻骨铭心的幸福!
2天以后,设计师王凡已经将板面全部设计好,板面总设计也已经开始对王凡的设计进行修改,审稿组成员已经在100多篇稿字子里找出了最优秀的15篇。这5人在一起配合的是天衣无缝啊。到下午,老师来验收了。老师仔细的看了一遍后,很满意。验收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