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廉租的段落
描写廉租的精彩片段
  • 廉租

    描写廉租的段落

    房屋最大的属性是居住,如果偏离了这个属性就是不正常的。房地产发展既要盖别墅给隶属“菱角”的一群富人,满足他们奢华享受的需求,又要盖的普通商品房让“荷花”一族提高生活质量,更要建造大批经济适用房、廉租房,让买不起房的“稻子”有屋可住,有家可归。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借鉴下新加坡和香港的经验。新加坡的组屋,只有5%是商品房,拿到市场上出售,满足有钱人的需要,剩下的95%都是保障房和廉租房;香港的情况和新加坡差不多,用于出售的商品房占开发建造房屋的总量也只在5%左右,其他均为保障房,这样就确保了绝大部分人都有房可住。

    让坑里的萝卜都有日子过》的优美段落摘抄
描写廉租的段落
  •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地球的负荷变得越来越沉重。前几年,在许多城市建设中,这种情景经常出现:破旧的烂尾楼随处可见。这些烂尾楼既破坏了周围的景观,又造成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的浪费。现在很多进城打工的务工人员由于月薪低,无力购房。即使购了房,也要做一辈子的“房奴”。我们为什么不为这些人群建造一些“廉租房”呢?廉租房虽然面积小,但是每个月租金却便宜;如果小区附近缺少购物中心,可以建造一所较大而且货物又齐全的购物中心。现在山区里的孩子辍学还很多,但又想上学,要让他们如愿以偿,烂尾楼现象必须整治。

描写廉租的段落300字
  • 我最乐此不疲的组件是——“买房产”。在“社区”里,我是个勤劳本分的“学生妹”,通过每天按时按点的换“停车位”我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买了一套“属于我名下的廉租房”。虽然它只是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但是我已经很满足了,因为我可以充分地发挥小主人的权利:我打算买张好大好大的红色床,在床中间安个小圆桌,即可吃饭又可做作业,床的正前方有个大大的悬挂式液晶彩电,它永远是我的最爱。剩下的钱将实现我最大的一个心愿——一只可爱、俊俏而听话的牧羊犬。我会带着它走街穿巷,去公园玩飞碟……。这就是我的虚拟房间,里面将继续承载着更多的梦想和愿望。

  • 听妈妈说,以前,璧山的房屋都是低矮的茅草房、难看的土房、不实用的瓦房。而现在成了美丽的花园洋房、高档的别墅、壮观的高楼大厦。整个县城到处绿树成荫,花草飘香,走在大街上,树儿会向我们招手,花儿会向我们点头……以前没经济来源的人,只有当乞丐,而现在没经济来源的人,可以吃低保了;以前得了重病、受了重伤的,没有钱医,而现在有了医保;政府还完善了社保,人们老有所依了;政府还修建了廉租房和社会保障性住房,解决了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妈妈还说,以前,他们的教室都是低矮的瓦房,下雨天还漏雨。而现在,变成了漂亮的多层楼房,教室宽敞明亮;以前,操场都是一片空地。而现在,成了塑胶跑道,有了篮球架、乒乓球台、羽毛球网等;以前,缺少教师,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学设施也差,很多学科都不开设。而现在,每个学科,都有专业的老师教育,小学也开设了英语、电脑等学科……

  • 有一天,妈妈带我去远房小姨的新家做客,宽敞明亮的客厅,新款的各种家具令妈妈赞叹不已,妈妈羡慕的表情却勾起了小姨往日伤心的经历。小姨告诉妈妈“当初刚进城打工的时侯,因为没有钱,一家三口租住在一个十几平米的小房子里,打工赚的钱只够每月租金和日常开销。一年到头也攒不了几个钱。可盼着涨了工资,可平时的各项费用也跟着涨了起来。别说买房子,就是想租一个象样一点的房子都租不起。就在2010年,我县出台了建设廉租房,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居住问题的好政策。我才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报了名。没想到政府真的分给我一套四十多平米,每月租金才200元的房子。我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啊。”小姨边说边流下了眼泪,但我知道小姨她流的是幸福的泪,而她的幸福是国家给的,没有国家好政策就没有她这么漂亮的家。

  •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进廉租房,照进农村泥瓦墙,照进乡镇小区,照进城市高楼,照进私家别墅住宅,食物也跟着醒了过来。躺在冰箱被冷冻了的,躺在路边等着主顾带走的,睡在专卖店等着养生者们精挑细选的,终于迎来了它们大展身手,回报社会,回报大自然,回报农民辛苦栽培之恩的时刻。幸苦了一辈子的爷爷奶奶们,拿着横挎了几十年的菜篮子,迎着舒爽的空气,笑对着阳光,在一路的欢声笑语中,买来了各种新鲜的瓜果蔬菜,也买来了满屋子的新鲜和脆嫩。当精神萎靡时,当身体状况欠佳时,除了花钱旅游,仔细得闻一闻,仔细得摸一摸每天跑进我们口中的食物,也确实是一种别样的惬意。或许你会发现,那些世外高人的幸福在身边原来真的存在,你会在心里感慨:此刻起,幸福终于不再是路过。

  • 2010年7月,我们申请了廉租房;2011年7月,我们搬进了新居。我们的新居是那种独立的单元式的小户型,房子是政府装修好了的,搬来就能住。小区的绿化非常好,环境幽雅,小区门口的对面就是公园,方便大家休息、娱乐,小区往南500米左右,是北二环,紧邻中华大街,交通十分便利。这样幽雅舒适的住宅,每月只需50元房租,20多月的物业费,水电费正常交费,我们每月的电费仅需25元左右,是原来的1/8,一个月的总费用也就是100多元,是以前费用的1/5或1/6。大大缓解了我们的经济压力,更重要的是我们终于有了家的感觉,不用再“流浪”了,居住环境也比以前改善了很多,我能从妈妈的脸上看到笑容了。

描写廉租的段落200字
  • 没有收入的妈妈直到1997年父亲去世,才以“老九”遗孀的身份每月领取300元生活费,到2009年涨了500元,每月领取800元,自此用妈妈的话说,她的日子是越来越好了,2008年妈妈参加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看病有了保障,2010年,在我们姊妹的帮助下,又补交了1万多元参加了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每月可领取1000元生活费,同时享受住房补贴缴纳4.5万元又为她申报了一套50平米的廉租房,这两年又连续涨工资,到如今每月可领取1634元的工资了。

  • 早些年,我们发展经济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片面追求GDP,现在退耕还田、退牧还林、退田还湖,讲求生态平衡、节能减排,不断治污,追求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战略,就是“还原”。过去提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致贫富悬殊了。现在以民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行社会保障制度,普及全民的医疗保险,盖廉租房、经适房,就是为了社会公平和谐,这也是“回到原点”。如今的惩治腐败、扫黄打黑等,同样是“回到原点”。

  • 前几日,北京的同事和我电话里谈到,他现在换工作了,然后就给讲述之前在投资公司里的故事,讲他跟着前老板出入一些高档场合的见闻。可惜后来,公司干不下去了,老板把他打发走了。按说,那些见闻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层次。不过应该明白,所有的“按说”都不会变为现实。虽然他曾和前老板走的很近,经常一起进出各种私人会所和高尔夫球场之类的地方,可后来一拍而散之后,他的前老板换了跟班,而他依然合租在廉租房里每天挤公交上下班,过着一个典型的蚁族生活。

  • 初一期末考试前,大家都拼命的借下一学期的课本,那时课本成了“紧俏货”。姐姐告诉我:“我的课本都给你留着呢,我舅舅家的小妹儿我都没答应。”使我异常感动。我去姐姐家取书,发现她一个人生活在廉租楼里,厨房里就一点点米没什么像样的蔬菜,又打开她那简陋的旧衣柜看,里面只有几件旧毛衣,还是从家里搬出去的时候的旧衣服。我心里一阵心酸。

  • 临近年关,人们都开始置办年货了,但是因为严寒,这份喜悦似乎被冲淡了许多。风目中无人的刮着,雪如同被撕碎的棉絮,漫无目的的四处飘落。路上的行人都裹紧了大衣,加快脚步朝温暖的家走去。可他的脚步看起来是那么的沉重,就像灌了铅似的。雪越下越大,白茫茫的布满空中,不就便落满了他的肩头,他也顾不上掸一掸,只是盲目的朝“家”——那冷清简陋的廉租房走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