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供品的段落
描写供品的精彩片段
  • 供品

    描写供品的段落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到清明节,我就会想到唐代诗人杜牧的这首诗。今天早上,我们全家早早地起来,取出准备好的供品、鲜花、纸元宝和冥币便启程去祖先的坟墓。早晨,晴朗的天气,虽没有诗中描写的纷纷细雨,但有一些凉凉的,也许是因为昨天下了一夜雨吧,气温下降了许多。一路上,爸爸将车开得很平稳,一个小时,我们便来到了坟墓的山脚下,空地中停满了大小的车,行人都手持鲜花、元宝还有许多祭奠品。远远地就闻到烧冥币的味道。偶尔,还能听到刺耳的爆竹声,嫩绿的小草从土里钻出像卫士一样肃穆地站在那里。有些坟墓上早已摆好鲜花与供品。啊,还有比我们来得更早的哪!我们来到太爷爷的坟墓前,先是把坟前的乱草平了平,然后培了一些新土,最后摆好供品,鲜花。东西全部摆好了之后我们便行了跪拜礼。行完跪拜礼后爸爸和叔叔便烧起了纸钱,我的思绪便随着爸爸点好的纸钱飘逸着。由于纸钱太多,爸爸和叔叔用木棍拨弄着纸堆,怕烧不尽,收不到。火烧得很旺,山上的风不时的将纸灰吹起,烘烤着我,我通身暖和。我也学着爸爸的样子也将纸元宝点燃烧给太爷爷他们。

    清明扫墓》的优美段落摘抄
描写供品的段落
  • 我们走小路,乡间小路上下了雨后一片泥泞可是却十分美。小雨滴打在我们的面颊上十分的凉爽,又好像在唱一首歌,我们边走边欣赏景色:小路上到处都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他们争芳吐艳,一朵比一多好看。不久就道了。我们给老爷上坟,那有点高,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爬上去,哪儿是土坟,又刚下过雨所以十分的滑,我差一点就摔倒了,幸好姐姐把我扶着。我们给老爷先烧了点纸,然后放了一串鞭炮,表失去邪。大人们取出供品摆在坟前,点燃香烛,还烧了许多纸钱,这些供品是给祖先吃的,纸钱是给祖先用的,表示我们后辈的孝心。最后大家要按从大到小的辈份轮流磕头祭拜,有的口中还念念有词呢,瞧,表哥念着:“祖先保佑,让我高考多考五分!”多可笑呀。还有更有趣的事呢,祖先的墓碑左列留有一行未曾描过的文字,我呢不假思索拿起笔就描,慌得爸爸一声惊叫:“别动!”,原来这行字是留着给奶奶逝世后才能写上的,我差点闯了祸,赶紧在祖先坟前磕了四个响头,大人们乐得呵呵大笑……扫完了墓,我们都累坏了,下山的脚步一瘸一瘸的,但这一天过得真有意义,清明节让我对我们的祖先增添了几分敬意。

  • 机会终于让我找到了——妈妈想找人陪她去夫子庙祭神,我便主动要求跟着她一起去了。以前也曾听过妈妈她们说过夫子庙,夫子庙是一座较大的寺庙,但是它的四周没有人定居,所以这座寺庙是立于一片沙砾之中。车子也只能因为寺庙外的栅栏,而停得很远。这段距离很远,只能徒步走过去。说实话,走在沙砾上的感觉可真不好,可就算这样,仍有许多的妇女慕名而来祈福保佑。当走进里面时,我就被震惊了。它的正中央摆着三尊巨大的佛像,每尊大佛都有供品和香火供奉,每位妇女都向佛像倾诉自己的心愿。在旁的还有几个僧侣,敲着木鱼念着经,场面极为庄重和肃穆。看着这样的场面,我只觉原本浮躁的心在这样气氛的带动下平静了下来。不管外面有多么喧嚣,但到了这里一切都平定下来。我帮着妈妈把供品摆好以后,便到一位寺僧处添了香油钱,妈妈顺势请那位寺僧帮我看一下我未来学习运如何。那位寺僧凝神看了我一会,意味深长地说了几句“你现在还不够认真读书,记住读好了书,对你的以后很有帮助。”出来时,寺僧的那句“现在还不够认真”重重地压在我的心上。我问自己,我够认真了吗。这个问题我自己也说不上来……

  • 终于等到了这一天,等到夜幕降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与往年中秋节一样,先把一张小桌子搬到前阳台上,再把一些月饼、香蕉、桔子、柿子和苹果等早已准备好的供品放在桌子上,听妈妈说,这叫供月亮婆婆。放完供品,妈妈又让我朝那张桌子上的二根点着的蜡烛磕头,并且双手合并在一起拜月亮。不过今年中秋节没有像以往那么完美,因为我们等了很长时间,可月亮就是不出来,要是以前,月亮早已挂在天空上面了。但今天,都晚上九点多了,连个月亮的影子都没有。妈妈说,今天天气不好,在下雨,月亮一定是被乌云给遮住了。虽然妈妈这么说,我却在想,月亮肯定是因为今天在下雨,被雨淋湿了,再加上今天风大,月亮生病了。没办法,我只能想像以前过中秋节时月亮的样子。过了不久,妈妈把二根点着的蜡烛吹灭了,对我说,拜完了,你可以吃了。我早就等着这句话了,连忙随手拿了一个火腿月饼津津有味吃起来,并且一边吃一边想象月亮皎结的样子,还突然来了灵感,说出了一首我自编的小诗:风雨交加月不出,抬头想象月亮容,拜佛磕头供月亮,供完月亮饱口福。妈妈听了我作的诗,大夸我是个小诗人呢。

  • 月亮姐姐在天上看着我和妈妈摆得这一桌丰盛的供品,又看看阳台上仅存在的那个身影,伤心得躲到云妹妹后面去了。顿时天空一片漆黑,“哗――哗――哗”,秋雨弟弟来帮月亮姐姐发泄心中的不快,过了好一会儿,月亮姐姐揉着哭红了的双眼慢慢地钻出云缝,给大地撒下银白的月光,那光是那么微弱,那么暗淡。我望着遥远的月亮,仿佛看到月亮里的嫦娥仙子。她对我说:“小妹妹你不要伤心,忘记你珍藏夹里的那句‘万事若换一种角度去想,一切将不再悲观而会乐观’了吗?怎么也成了会说不会做的孩子了?你想爸爸为了送给你一片更美好的天空,而不辞辛苦的工作,你拥有这样的好爸爸怎么能哭呢?妈妈为你准备了一桌好吃的,你这个小馋猫能包餐一顿了,多幸福呀!哥哥在上课,他能拥有那么好的环境学习,你应该为哥哥高兴呀!还有你今天的经历可是不平凡的呀!能作为文章载如你的本子,这是多么幸福呀……这么多好事不能哭了吧?再说一年只有一个中秋节,你愿意在这样的气氛中度过?”“我明白了……”我面对嫦娥仙子大声说,便嘻嘻的笑了。

  • 小时候在家过春节,每年供奉家谱是一项重要的仪式。除夕那天,父亲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了一年的家谱请出来,挂在一面墙上,下面摆上供桌。供桌上两边各放一个大的蜡烛台,很漂亮的红蜡烛点燃后,把一面墙都照亮了;中间放上一个香炉,香炉里面插上香点燃,香烟袅袅升腾起来。蜡烛台和香炉之间摆上装满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亲做的,有雪白的馒头,上面用麻果点出红的花点儿;有切成大片的肉,摆成图案;有油炸成金黄色的面鱼,有染成彩色的宽粉,嫩黄的鸡蛋饼……每当母亲摆供品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出神,想不出这么多好吃的放在这里,那些先祖们是如何吃,而且吃过了还看不出变样。

  • 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的。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 两匹马作为坐骑。祭灶时要陈设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晋北地区习惯用饧,是麻糖的初级品,特粘,如今统称麻糖。有“二十三,吃饧板”的民谚。糖、饧 之类食品既甜又粘。取意灶君顾了吃,顾不了说话,上天后嘴被饧粘住,免生是非。供品中还要摆上几颗鸡蛋,是给狐狸、黄鼠狼之类的零食。据说它们都是灶君的 部下,不能不打点一下。祭灶时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别要为灶君坐骑撒马料,要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这些仪程完了以后,就要将灶君神像拿下来烧掉。等 到除夕时再设新神像。

  • 小时候在家过春节,每年供奉家谱是一项重要的仪式。除夕那天,父亲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了一年的家谱请出来,挂在一面墙上,下面摆上供桌。供桌上两边各放一个大的蜡烛台,很漂亮的红蜡烛点燃后,把一面墙都照亮了;中间放上一个香炉,香炉里面插上香点燃,香烟袅袅升腾起来。蜡烛台和香炉之间摆上装满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亲做的,有雪白的馒头,上面用麻果点出红的花点儿;有切成大片的肉,摆成图案;有油炸成金黄色的面鱼,有染成彩色的宽粉,嫩黄的鸡蛋饼……每当母亲摆供品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出神,想不出这么多好吃的放在这里,那些先祖们是如何吃,而且吃过了还看不出变样。

  • 清明时的气温也是冷冷的,似乎在极力拽住冬的尾巴,又好像是为了配合这个伤感的日子。等车的时候,风就冷冷地直穿进心里,坐了一个小时的车,本已暖和过来,谁知一下车又再次体验到了它的威力。清明节不让烧纸,我和爸爸、姑姑、弟弟买了几束花儿和三洋供品,坐着出租车一直到了山脚下。山上的积雪虽然已经消融了,但绿意尚未呈现,枯草遍地,有些萧条,然而,这片坟地却因上坟的人们带来的花朵儿呈现出一些暖意。今天是3号,本以为我们是最早的,却不成想还有更早的,许多坟的坟头上都有新鲜的泥土撒在上面,周围的杂草也被清除干净了。想着这些逝去的人每年都有亲人来拜祭他们,一代又一代,延续着,怀念着,世间万物,也只有人类能如此吧。

  • 农村的新年,是非常长的。过了元宵灯节,年景尚未完全落幕。还有个家家邀饮春酒的节目,再度引起高潮。在我的感觉里,其气氛之热闹,有时还超过初一至初五那五天新年呢。原因是:新年时,注重迎神拜佛,小孩子们玩儿不许在大厅上、厨房里,生怕撞来撞去,碰碎碗盏。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时,脚都不许搁在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因为许多都是要先供佛与祖先的。说话尤其要小心,要多讨吉利,因此觉得很受拘束。过了元宵,大人们觉得我们都乖乖的,没闯什么祸,佛堂与神位前的供品换下来的堆得满满一大缸,都分给我们撒开地吃了。尤其是家家户户轮流的邀喝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 这时,幽静的山林中传来阵阵若有似无的梵音,几座有些破败凌乱的建筑在崇山峻岭中清晰可见,这就是当地有名的大佛寺,寺前雕塑了九条龙在一个池子里相互缠绕围坐,栩栩如生,寺里供奉着许多菩萨,姿态各异,庄严肃穆。虽然年久失修,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每年都有许多信男信女慕名而来烧香许愿,逢初一,十五,香火缭绕,暮鼓晨钟。尤其春节,祭拜的人络绎不绝,常常将本就狭窄的山路挤得水泄不通,他们都希望佛祖菩萨保佑平平安安,心想事成。当地有祭龙风俗,春节后的二月二,也就是俗称的龙抬头,附近吃斋念佛的信徒准备好供品到寺里祭神,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 我们乘车来到了红格尔敖包的主会场。大门上有一只老鹰,立在一对巨大的牛角上。周围有六个高高的箭塔,门前还放着六口羊皮战鼓。就像一座随时可以开战的沙场。整个表演场为圆形,中间是一个木头做的大祭坛,往后顺着石板路一直可以延伸到红格尔大敖包。突然鼓声震天,一位穿着萨满神服,手拿大鼓的萨满巫师骑马进入了场地。到了祭坛边下马后,开始跳起了奇怪的舞步,他时儿满地打圈,时儿呆坐在祭坛边,像是他在和上天对话,会场内气氛变得十分神密。刚才还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再念了几句咒语雨就倾盆而下,在场的我们都直呼神奇。最后巫师和牧民带着供品上了敖包山祭了长生天。看完表演草原上的那达慕开始了,有赛马、有摔跤还有射箭。

  • 只听见在茅草屋中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逗趣、作乐。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老夫妻。老公公喝了点酒,脸上泛起了红晕。老婆婆带着醉意说:“你瞧!我们家大儿子多勤劳啊!在这烈日当空的天气里,还去豆田里锄草,就像当年的你,为了让我嫁给你,为了给我爹留个好印象,还顶着大太阳去豆田里锄草。”老公公听后便深情地说:“是啊!想当年的你是多么心灵手巧,只要针线或竹条到了你手上,编制出来的样样是珍品。我们的二儿子多像你啊!你瞧!他正在大槐树下编鸡笼呢!瞧他那认真劲儿,就像在编供品!”老婆婆开心地说:“最可爱的是我们小儿子啦,他正趴在溪头,悠闲地剥莲蓬呢!他是何等调皮,何等的自在啊!”“对呀,对呀,小儿子如此调皮可爱,或许以后能中个状元呢!”

  • 山脚下有很多观音菩萨,上面还放着很多的供品。我们慢慢地爬上山顶,山并不大,山顶上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如同一幅幅图画,内容异彩纷呈,不是亲眼所见,真是难以相信。石头旁边还有一棵古老的黄角树,黄角树长得很高大,很茂盛,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空隙。往下看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远处的小山包若隐若现、朦朦胧胧的浮现在我的眼前,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苍翠欲滴。一片片梯田像一幅美丽、动人的山水画,它们是那么的活灵活现、生机勃勃。街边一栋栋高楼大厦是那么的富丽堂皇,一排排宽大的厂房整齐的排列着,一条条公路蜿蜒盘旋,一辆辆汽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啊!虽然香庐山没有李白写的庐山那么雄伟、壮观,可我还是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李白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彩带挂好了,奶奶把供品中的鱼、豆腐干、酒等东西放在墓前。大伯和爸爸从蛇皮袋拿出纸元宝倒在地上。爸爸从嘴上拿下香烟,点着了一只元宝,丢在元宝堆上。顿时,一团烈火燃烧起来。一下子,这堆元宝就全部烧光了。紧接着,大伯拿出鞭炮,用香烟点燃。他把鞭炮往空中扔。鞭炮在空中“啪”的一声,爆炸了。我吓得赶紧把耳朵堵上。哥哥却觉得好玩,他走到大伯身边说:“大伯,让我也来放,行不行?”大伯给了他几个。哥哥拿起一个往香烟火上碰。等到鞭炮的引线红了,他也往空中扔。就这样,哥哥和大伯两个人你一个我一个地放着鞭炮。鞭炮放完以后,我们就向爷爷的坟拜了拜,都希望爷爷的在天之灵能够保佑我们。

  • 姥爷从柜子里拿出一卷卷得很宽很厚很工整的纸,打开来挂在厨房的后墙上。纸上用毛笔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姥爷告诉我,上面写的都是郝氏家族已故人的名字。今天也让他们回家过个年。纸的下方摆了一张桌子,这就是供桌,上面摆了五朵既漂亮又鲜艳的供花。靠近供花的地方摆了五个小吃碟,里边分别装着糖、桔子、苹果、烟和糕点。说时迟,那时快,我的手已经伸向了糖碟,还没拿到就被姥姥拉了回来:“别动,桌子上的东西可不能吃,这些都是供品。”姥爷拿出一瓶好酒分别倒在供桌上的两个高脚杯里,同时又放上了两盒烟。桌子上还有馒头、一对鱼、一对神虫。这些东西都是用面做的,可精致了。

  • 后来,我们走过水镜台,跨过对月牌坊,越过鱼沼飞梁,观看了晋祠三宝。第一宝是圣母殿,殿高18米,庄严肃穆,殿内供奉的圣母娘娘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我们去的时候,圣母刚刚过完生日,殿内的装扮可见那天的庆祝场面热闹非凡。第二宝是鱼沼飞梁,结构呈十字形,飞梁系沼上柱,斗拱与梁架承托的石桥,南北东西四角伸展,如鸟之双翼,振翅欲飞。据说它是历史上最早的立交桥,石制的桥墩和木制的桥面历尽千年风雨,依旧岿然不动,许多桥梁专家来此参观学习。桥下的泉水潺潺而流,水中的金鱼成群结队,悠然自得,游客偶尔撒入的食物引得鱼儿你争我夺,非常可爱!献殿便是第三宝,原为祭祀时陈列供品的场所。四周

  • 二伯一上来就二话不说,拿起锄头就把太公的墓碑前后的野草和烂泥清理起来,清理干净后,就叫爸爸到附近的泥地里,拿起锄头挖了几块大的泥块。我、哥哥还有表哥一同去搬石块。我们把石块搬到墓前,接着大家把带来的纸钱统统交给二伯,,二伯把叠得整整齐齐的纸钱分别放在石碑的东西南北方向,用石头压着。此后,奶奶把盛了两碗干饭用两双筷子插在饭的中央,再在墓碑前摆上各种供品。然后奶奶就拿出一大麻袋的黄纸和冥钱,让我们分别把它们搓得均匀。哥哥搓得最搞笑,他使尽力气地搓,像打沙包一样用力地打着,使冥钱都均匀散开而他的拳头的皮搓破了。纸钱搓好以后,表哥就把火点着了,点燃了香烛,纸钱一叠一叠地烧。几位表哥们点燃了爆竹,随着“啪啪啪”声,那声音刺耳又响亮。

  • 我总觉得,似今天,前面应该有个叫“杏花村”的地方,而清风阵阵,可供薄酌或豪饮。只不过,那个真称得上“愁”的下酒菜在现在的清明节里恐怕已成绝谱了吧?更何谈断魂呢?像今天,在这个被民间称为“鬼节”的清明,聊备供品,一坛陈酒,两炷清香,外加几串纸钱,心存感念,以一种最简洁的方式完成祭奠大礼,岂不是好?诸神灵如若地下有知,恐怕也不至于求全责备地去计较太多的悼亡程序吧?于是“清明”这个称呼,承受的重量似乎就大了。你不见有那么多人,再怎么忙也要放下手中的活儿,选择今天,于千里迢迢之外,赶往祖先灵前,把古人三年的情感分量(语出“守孝三年”之说)压缩为半天的一尽衷情吗?山转林现,哒哒的马蹄声加速或减速为车鸣。以车代马,让这种称作“摩托”的现代坐骑放行于现代的山林之中,倒也不失轻悠。林中莺声婉转,草色青得逼眼夺目,花香清淡,杨柳风吹面不寒,一页一页随着车速被翻过去了。

  • 两天后,张老太请来了镇里有名的李道长为王老汉作法。而且家家户户早有耳闻李道长的高明巫术,这次还是百忙中抽空过来的。李道长看了看这房屋后说:“这屋恩……邪气太重,可能是座鬼宅!便叫老汉这几天先到外去住。不然,就会有再次凶兆发生啊!王老汉有急着问:“我能否见一见老伴的魂灵呢?李巫师假装说:”这可以啊!不过需要一些钱来作供品才行!老汉立刻拿出了剩余的积蓄,递给了巫师。巫师笑着说:“你心诚,我就给你做法术,这还得看阎王爷给不给你面子呢?他说便假装驱神弄鬼,召集魂魄。过了很长时间,王老汉什么也没看见。巫师说:“这是你福分不够啊!我也无能为力了。”老汉只好沮丧地离家而走。

  • 腊月三十,也就是除夕,在人们忙碌中如期而至。这一天,几乎大人小孩都忙碌不停,全家总动员,贴对联,放鞭炮,包饺子,摆供品,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就是为了这团聚的时刻,就是为了丰盛这顿团圆饭,可以说为了这一天,人们准备了整整一年。从春忙到冬,从家乡到五湖四海挣钱再回到家乡和亲人团聚,人们所付出的汗水和精力用语言已无法表达和形容。我们家也不例外,全家总动员起来,忙得不可开交。到了下午该吃团圆饭,包饺子了,家里长辈,也就是父亲弟兄们,必须到坟上祭奠已故的亲人后,才围坐在放满各种佳肴的方桌上,这种氛围情景此生此世再不可能感受经历了,现在想来,才明白“什么是一去不复返?什么是拥有时不珍惜,失去了才觉得可贵?”

描写供品的段落400字
  • 文章是表现生活的。而鲁迅的《祝福》是揭示生活,把当时的社会的黑暗愚昧展示给读者。祥林嫂第二个丈夫死了后,她回到鲁家打工,主人并没有关心她,而是在意她的表现比不上以前了,而且还认为她是个克星,在祭祀的时候不让她碰供品。祥林嫂用自己一年的工资去捐了条门槛,但是却仍然没有法子改变大家对她的看法,而她自己也过不了自己一关,迅速衰老,自己首先在精神上把自己杀死了。祥林嫂死在大年夜,但是却没有人把她当人看待,只是说她死的不是时候。我看完这篇文章时,觉得很压抑,好像要把那愚昧的社会推翻才能松一口气似的,我想,这就是鲁迅的精神力量吧。鲁迅用笔和黑暗作斗争,用文章来解放人们的思想,鲁迅堪称中国精神领域界的教父。鲁迅在文章中设计了一个麻木的祥林嫂,当她在面对别人的嬉笑时,眼睛呆呆地望着前方。我想,这也表达了鲁迅那当他面对愚弱的国人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无奈吧。

  • 月饼,又称宫饼、丰收饼、圆饼、团圆饼等,唐朝时,月饼初见记载。《中国风俗辞典》讲过一个传说:唐高祖李渊在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吩咐厨师制作彩色圆饼,让大家食之,以庆祝手下大将军李靖北征取得的胜利,而李靖则先捧圆饼祭拜明月,并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此后,八月十五日吃圆饼,就变成了一个习俗,而后的唐明皇宠妃杨贵妃则把“胡饼”更名为“月饼”。到了宋代,已有金花、芙蓉、荷叶等各种花色的月饼。到了明代,月饼才真正成为中秋节正式的应节食品,并在民间逐渐流传。清代以后,月饼的制作更加讲究,无论质料、花色、品种都有新的发展和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月饼后来渐成为中秋节的节令食品和互相馈赠亲朋的礼品。月饼,原本是祭月时的一种供品,拜月结束后,全家人围坐一起,共享祭品,同赏明月。吃月饼时,要将象征圆月的“大团圆”月饼按人切块,每人一份。对没有回来的家里人,家长要把属于他的一份月饼认真保管起来,待他们回来时品尝,故月饼又称“团圆饼”。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合家团圆,品饼赏月,其乐融融。

  • 每一个村子里都有一棵或者几棵罩庄的古树,树龄多在百年以上,饱经沧桑却依然枝繁叶茂,给辛劳的农人一片阴凉,给娃娃们一个寄托梦想的所在。因为每一个村子里这样的树,不管是什么树种,也不论身材是否俊秀,它们都是村庄的灵魂,是一个村子的庇护,也是一个村子的名片。一棵古树,就是一个村子的地理标志。这些树,除了年头节下享受村人香火供品的祭祀之外,还是每个游子心头的图腾和梦的主题。多少回梦里回到了村头的大树下拥抱翘首盼归的母亲,多少回梦见和玩伴们在树下捉迷藏,围着豁豁嘴爷爷听古今……每个村子里的大树,就是这个村子的一面大纛,只要有外人打问,别人会指着远处的一个树冠说,那棵大槐树那就是,或者说再往前走一段,看见一棵大梨树就到了。每个村子里的大树,见证了数不清的生老病死,迎来送往,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它就是村庄的一部史卷。它那硕大的树冠下,是孩子们的乐园,是村子里的聊吧,也是有情人幽会的场所……不光是村子,就是每家每户,也有自家的标志树,或者是某种果树,或者是杨柳榆槐松柏之类,你若要打问某某家在何处,指路人就会指着某棵树给你指明方向。

  • 记得九岁那年,哥哥领我们去了一个“神秘”的地方――离家不远的一座山。说它神秘,一点也不假。它的下面有一个古怪的山洞,并且顶上有一个塑料棚,里面放着贡品,插着香,但我们“侦查”了好几天,也没发现是谁干得。我们把这一大发现告诉了同伴,同伴七嘴八舌地讨论了起来。刘媛说:“那一定是个防空洞!”杨萍说:“那也许是八路打鬼子挖的地道,你没听说《地道战》吗?”“有道理,有道理!”同伴们随声附和着。而我呢,也许是看了《百科探秘》吧,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便一本正经地对他们说:“你们说得都不对,那是一个皇帝陵!”“怎么可能呢?皇帝陵都是很雄伟的,那座山太普通了,怎么可能是皇帝陵呢?”“就是,就是!”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那可不一定,”我开始了自己的“演讲”,“有些皇帝陵就是很平凡,但里面就未必了,难道把陵外面都贴满了金子,等着盗墓贼来盗吗?再说了,那山上为什么有塑料棚呢?还有人烧香,献供品呢?”听了我的一番话,大家觉得我说的还是有道理的,都有点相信了。冯婷婷说:“那里面一定有宝藏了!”“那还用说!”“那我们一起去寻宝!”“好主意,好主意!”我们终于统一了意见。 

  • 我们准备了肉丸子、鸡、蜡烛、香、鞭炮和许许多多的纸钱。我们开始扫墓了。大人们先用锄头把坟前的一些荆棘和杂草清理,不一会儿,他们就把先祖的“庭院”打扫的干干净净。接着我们这些小孩们就七手八脚抢拿着白纸钱,飞快地爬上坟地上面,并争先恐后地派发着。为了不让纸钱变成“纸飞机”飞走,我们尽量小心地派发。之后,大人在坟前撒上了酒、茶,突然一股浓浓的酒香味扑鼻而来,很刺鼻。这时,爷爷又在坟前杀了一只大公鸡,用鸡血来供祖先,还把其它所有供品都祭给列祖列宗们。接着,爸爸拿出“满地红”鞭炮,点燃了火,突然听到震耳的“辟辟啪啦……”声音,吓我一跳,快放完鞭炮的时候,鞭炮上的一幅对联却先发制人地“飞”出来,可惜鞭炮没有GPS导航仪,“飞”到了堂妹的身上,吓了她一大跳,她一身冷汗随即冒出来,笑得我肚子都疼了。最后我们都陆陆续续的去坟前拜了三下,我还默念了三句话,“先祖显灵,保佑我们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小康来的早!”

描写供品的段落300字
  • 墓地座落在雷州市附城镇朴札村西面的后山。走进后山墓地,仿佛进入了仙境,那里林木郁郁葱葱、祖公坟头上有几棵竹笋在成长,我们为坟锄了草,清理了坟上的枯木,又祭奠了先人,便下了山,到祖母的坟地去了。祖母的坟在一座较高的山上,路很窄,杂草丛生,妈妈告诉我奶奶是一个很慈祥很和蔼可亲的老人,爸爸都是她拉扯大的,在十年前去世……,在祖母墓前我们把事先准备好的供品摆好,还放上了茶、酒,点燃了香火,扫墓仪式就这样开始了。首先是大人们把随身带来的纸钱,纸做的电视机、手表、衣服、收音机等,一一烧给祖公祖奶,然后,我们跪在墓前给祖公祖奶叩头,告诉祖公祖奶,我们来看您们了,还给您们带来了礼物和食品,请您们受用。最后还烧了鞭炮,把茶、酒洒在了墓前,看着祖公祖奶刻在墓碑里和蔼可亲的照片,我们仿佛站在了祖公祖奶的跟前,看着他们慈爱的目光,听着他们对我们的教诲…… 祭奠完先人后,我们便下山了。

  • 一家人忙碌了一整天,腰酸背痛,爷爷架着老花镜,手中捧着红纸及硬纸板,有艺术天赋的大爷,磨墨展纸,笔走龙蛇,苍劲的笔法中,一匹骏马跃然于纸上。我这 孩童般的好奇,拿出剪刀细裁出,我也功底深厚,一匹活灵活现的马立在了灶王爷供桌前,最重要的祭灶环节开始:爷爷拿出麦芽糖,毕恭毕敬地走到供桌前,奉上 了麦芽糖。“吃糖有害牙齿。”天真的我挤出了一句话。妈妈轻轻的戳了我一下,示意安静,一切祭灶习俗完毕,爷爷从供品上取下麦芽糖后,深深一躬,把麦芽糖 塞给了我,我有些腼腆的接过了这“圣物”,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吃糖有害牙齿。”妈妈笑道。“只要能吃糖,蛀牙不算什么!”看着我的吃相,全家笑开了 颜。

  • 一到那里,我惊奇地发现那里密密麻麻,到处是相同的“房子”,我好奇地问:“爷爷的家在哪儿呢?”爸爸说:“小宁宁,爷爷的家在L区8排,你去找一找,好不好?”我高兴地说:“好呀,好呀!”我仔细地找呀找,A区、B区、C区……“找到了,找到了!爷爷的家在这儿。”我大叫起来。爸爸妈妈直夸我真能干,“到底是个小学生了,会识字了。”我对爸爸妈妈说:“你们看,爷爷的房子真脏呀!”妈妈听了,连忙拿起擦布仔仔细细地擦起来,我和爸爸看见了,也忙去帮忙,没过一会儿,爷爷的房子就变干净了。接着,爸爸摆上供品,我和妈妈放上鲜花,在坟头插上纸钱,经过我们的精心打扮,爷爷的房子变得又干净又漂亮了。然后,爸爸妈妈点上蜡烛和香,我们轮流祭拜爷爷。我在拜爷爷时,心里许了愿:亲爱的爷爷,您要保佑我们全家平安,更要保佑我学习好好哦!

  • 彩带挂好了,奶奶把供品中的鱼、豆腐干、酒等东西放在墓前。大伯和爸爸从蛇皮袋拿出纸元宝倒在地上。爸爸从嘴上拿下香烟,点着了一只元宝,丢在元宝堆上。顿时,一团烈火燃烧起来。一下子,这堆元宝就全部烧光了。紧接着,大伯拿出鞭炮,用香烟点燃。他把鞭炮往空中扔。鞭炮在空中“啪”的一声,爆炸了。我吓得赶紧把耳朵堵上。哥哥却觉得好玩,他走到大伯身边说:“大伯,让我也来放,行不行?”大伯给了他几个。哥哥拿起一个往香烟火上碰。等到鞭炮的引线红了,他也往空中扔。就这样,哥哥和大伯两个人你一个我一个地放着鞭炮。鞭炮放完以后,我们就向爷爷的坟拜了拜,都希望爷爷的在天之灵能够保佑我们。

  • 彩带挂好了,奶奶把供品中的鱼、豆腐干、酒等东西放在墓前。大伯和爸爸从蛇皮袋拿出纸元宝倒在地上。爸爸从嘴上拿下香烟,点着了一只元宝,丢在元宝堆上。顿时,一团烈火燃烧起来。一下子,这堆元宝就全部烧光了。紧接着,大伯拿出鞭炮,用香烟点燃。他把鞭炮往空中扔。鞭炮在空中“啪”的一声,爆炸了。我吓得赶紧把耳朵堵上。哥哥却觉得好玩,他走到大伯身边说:“大伯,让我也来放,行不行?”大伯给了他几个。哥哥拿起一个往香烟火上碰。等到鞭炮的引线红了,他也往空中扔。就这样,哥哥和大伯两个人你一个我一个地放着鞭炮。鞭炮放完以后,我们就向爷爷的坟拜了拜,都希望爷爷的在天之灵能够保佑我们。

描写供品的段落200字
  • 我会在贺老六、儿子死后痛苦一阵,但我不消沉,因为希望总是在的,只要人还活着,希望就不会覆灭。我会在鲁四老爷家干活的因为我需要钱,需要人生存的条件。但我不会因为不准拿供品,或着是柳嫂的狂言乱语害怕、而带契,更不会把帮佣得来的钱去捐门槛。我会开一家豆腐坊,,为什么不呢?即使做个“豆腐西施”也不碍事呀!我要活得好好的让人们惊讶,让人们羡慕,让鲁四老爷也因为豆腐好吃而来买,到那时候,他还会说我“不干不净”吗?

  • 大家放完爆竹回到屋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迎神、祭祀祖先。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南方人还在祭祖之后,查看历书上所载今年的吉利方向,燃灯笼火把,提壶挈酒,奉香鸣爆竹,开门出行,迎接喜神,称"出天方"或"出行",浙江叫"出寻",上海叫"兜喜神方"。此俗为趋吉、祈求神灵保佑一年百事顺遂。

  • 小山璞的父亲姓黎名长庚、今年四十二岁,由于生活的负荷太重,背已驼、看上去象已经六十多岁的老人了。父亲为了还债,总是想多卖点糕点或给别人打短工,希望多赚点钱,今天城门提前关闭,父亲回城已经是不可能了。小山璞也只好在这寒冷和饥饿中,度过这一天一夜。这三个月来、类似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偶尔也有人来给关帝爷上香、放些供品,开始小山璞不敢伸手,这些点点心都成了耗子的美食,后来小山璞经不住饥饿和点心诱惑,也搬来小板、爬上案桌饱餐一顿,但这种情况一月难得几次。

  • 说完我们就各自行动了。我选了三家条件比较富裕的人家,来到他们家门口,只见许多供品在皎洁的月光下正散发出诱人的香味,馋得我口水直往肚子里咽。我四处望望,见四周没人,我心中暗想:真是天助我也。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人家敬月亮的月饼拿进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方便袋。OK!任务完成。在回家的路上,我边走边唱:“啦……啦……啦,我是快乐的小行家……”

  • 吃月饼有很大的意义,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描写供品的段落100字
  • 一路上,司机将车开得平稳,也许是心情沉重的原因吧。一个小时,我们来到了村口的一片空地上停满了大小的车,行人手持鲜花,络绎不绝。远远地就闻到烧冥币的味道。偶尔,惊闻刺耳的爆竹,嫩绿的小草从土里像卫士一样肃穆地站在那里。有些墓上已摆好鲜花与供品。人们忙着祭祀先人,各个表情凝重,有些人眼圈红红的。

  • 到了西蒙的坟地,桑娜与丈夫激动不已,他们祈祷着:“西蒙啊!你的两个孩子很健康,也很快乐,你就安息吧。我们不算有钱,可我们很幸福,只有幸福才是最富有的“喂,桑娜,把供品拿回去吧,孩子们肯定饿了。”“好吧,那你呢?也快来,别太伤心了。”

  • 我发现,圆圆的月亮早已挂在天空,在烛光的映衬下,形成地上万家灯火,天上皓月如画的美景。这么好的中秋月,可不能辜负。妈妈来到香案前,供上柚子、龙眼、月饼,我连忙取来三枝清香,虔诚地焚香祈祝。妈妈还笑着说:“龙眼通称‘桂圆’,因此也寓意着‘蟾宫折桂’,而供品中的柚子还要在柚皮上画鬼脸,祭月后剥皮食柚肉,有祛除邪恶的意思。”

  • 你跨入咱们寝室,第一个感觉是什么?臭,对,这就是儒哥的“臭脚神功’’。他的袜子连穿三天也不换,非把白袜子穿成黑袜子不可。好不容易脱下来换吧,还像供品似的摆在桌上,又脏又臭,谁见谁躲。更恶心的是,这位儒哥居然用鼻子凑上前去,装模作样的说:“呀,好香呀!”这便是他臭的第一点。

  • 大人们在家中摆上一张圆桌,我们一家男女老少纷纷拿出自己的供品。妈妈把带来的水果、月饼等贡品摆在圆桌上;外公供上一条香烟;外婆拿出一些钱纸……而我却摆上一些笔和本子等学习用品希望月亮保佑我接下来的日子学习成绩猛进。摆好东西,大家陆续跪下做祷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