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编年的段落
描写编年的精彩片段
  • 编年

    描写编年的段落

    文中的主人公谈迁在艰苦的环境中两次编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故事让我深有感触。谈迁是一个清代初年的史学家,他家境贫寒,但这并没有动摇谈迁编书的意志。经过20多年的努力,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这一系列数字让我对谈迁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在艰苦的环境下,能编写出史学巨著《国榷》,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谈迁真是了不起的人啊!

    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的优美段落摘抄
描写编年的段落
  • 我曾经学过一篇课文,叫《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主人公谈迁为了要编写一部详实可信的明史,他克服生活的艰难,经过多年的奋斗,50多岁的谈迁终于完成了明朝编年史《国槯》,但就在书稿付印前夜,小偷将《国槯》原稿偷走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下决心从头撰写一部史书。功夫不负有心人,谈迁终于完成了一部新《国槯》。班纳德老人与谈迁同样不怕厄运打击,同样不怕高山般障碍。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

  • 曹操败走黄容道的大笑,是笑对人生的典范;鲁迅在白色恐怖中的微笑,是一种信念的执着与人生的超脱;司马迁在遭受汉武帝刘彻的酷刑中,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他历尽艰辛终于完成了历史上第一部编年纪传体史记,在历史的舞台上刻下了自己的名字——司马迁;曹雪芹的创作,充满曲折离奇,一二再再而三的反复都未使他放弃,相反,《石头记》的出版却是为他的创作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 在我国明朝时期,史学家谈迁曾经历二十多年呕心沥血的创作,终于完成了明朝编年史《国榷》。然而事事难料,一天夜里,小偷进入他家,竟偷走了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对任何来说都难以承受,但已年过六十的谈迁并没有被挫折打倒,而是很快从痛苦中站了起来,下定决心再从头撰写这部史书。试想,如果当初谈迁选择的是自暴自弃,那么世界文坛恐怕就会少了一部巨着。

  • 《资治通鉴》是北宋着名史学家司马光集十九年的心血主编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的历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共1362年。成书目的主要是通过对事关国家兴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和朝代更替的过程描述,以警示后人。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共1362年。成书目的主要是通过对事关国家兴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和朝代更替的过程描述,以警示后人。

  • 《资治通鉴》是宋朝司马光主编的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共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司马光编成这部四百多万字的巨着,一共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这本书通过记录一些明君贤臣的事迹,简单明了又不失生动地告诉大家,清廉,正直,刚强,宽厚,忠诚,信义,执着等,这些古人所具有的品质。这是品质,在今天仍然可贵,是我们人生路上所不可缺少的。

  • 我爱祖国,我爱她那璀璨的文化:司马迁倾尽一生写下《史记》,被“民族的脊梁”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东汉班固写下《汉书》,开创了断代史体例;春秋鲁国人左丘明着《左转》、成为了编年体的创始者;唐代人杜佑所着的《通典》,又是我国的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通史。还有被誉为四大名着的《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统称为五经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以及《论语》、《伤寒论》等,无不体现着她那博大精深的文化!

  • 凝望生活吧,让思维和往事作一次坦荡的、毫无遮掩的交流,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积蓄勇气,满怀执着,放眼又一段长征。但生活的改变,仅有凝望是不够的,凝望是一块跳板,是思想的铺垫;凝望者不是没有泪,也不是没到伤心处,因为人生豪迈不应有悔,醍醐灌顶不应有泪,在凝望之中与理想和成功牵手,共点江山迷津,把过去、现在、未来收进档案制成拷贝,作为教材和编年史,去纪念流金的岁月,去安慰不安的灵魂。这样,即使面对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我们也永远胸有成竹。

  • 那时杨师傅已因病休养。他在杂志社为主编开车,几年里是越开主编年龄越小,先是接送李季,那时候六十多岁,比他大,后来是王蒙,五十出头,比他小,到我坐进车里时,他奔六十而我只有四十四岁,开始我们俩都感到尴尬。他为王蒙开车时,西服革履十分气派,而那时的王蒙穿着还很随便,有时到了某场合,他下了车,人家就簇拥上去把他当主编往里迎,他忙摆手指向王蒙,竟还有人坚持觉得他就是王蒙而在幽默。我不记得是在哪一天,经过我们双方努力,杨师傅跟我说:“咱爷俩可以交朋友了。”他竟为惹了祸的朋友送来了无言的温暖。那以后没几年杨师傅因病去世。

  • 最近我阅读了宋朝司马光用19年的心血主编的一部长达四百多万字的史书——《资治通鉴》,共294卷。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这本书通过记录一些明君贤臣的事迹,简单明了又不失生动地告诉大家,清廉、正直、刚强、宽厚、忠诚、信义、执着等,这些古人所具有的品质。这些品质,在今天仍然可贵,仍是我们人生路上所不可缺少的。

  • 在我国明朝时期,史学家谈迁曾经历二十多年呕心沥血的创作,终于完成了明朝编年史《国榷》。然而事事难料,一天夜里,小偷进入他家,竟偷走了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多年的心血转眼间化为乌有。对任何来说都难以承受,但已年过六十的谈迁并没有被挫折打倒,而是很快从痛苦中站了起来,下定决心再从头撰写这部史书。试想,如果当初谈迁选择的是自暴自弃,那么世界文坛恐怕就会少了一部巨着。

  • 我们刚开学就学了一篇古文,这篇古文出自于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这篇古文叫做《烛之武退秦师》,主要讲述了郑国被晋、秦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去说退秦军。他善于利用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一番说辞,便说服了秦君,撤出围郑的军队,并且派兵帮助郑国防守,最后晋军也不得已而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

  • 前几天,我们学习了《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文中主要写著名史学家谈迁完成一部明朝编年史《国榷》花尽了心思,耗尽了自己的心血,四处搜集前朝的逸闻。日积月累,下笔成文,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这部《国榷》。数字之多,谈迁也是家喻户晓。可是,天有不测风云,这个书稿居然在复印前被不知名的小偷偷走。这个《国榷》就像一场梦一样,随风消逝,无影无踪,在一瞬间化为乌有。谈迁年老体弱,他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他以泪洗面,回天无力。他的一生仿佛凝聚在这痛苦之中。但是,执着支撑着他走回起点,从头再来!

  • “自1995年至今,南越王宫署遗址先后发现有秦汉时期南越国的宫殿和宫墙,以及我国目前考古发现年代最早的宫苑实例——南越国宫苑遗迹;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的宫殿和池苑遗迹,证实一千年的南汉国宫城正在此处;自秦汉至民国12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如同一部无字的编年史书,见证了广州城建2200多年发展的历程;还有500多口材质构造多式多样的历代水井,可谓是一座天然的水井文化博物馆啊!”

  • 我们中国一向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一直有着崇尚道德教化的优良传统。《三字经》第一句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就是说治理国家要以德为先,提出“老百姓如果没有了羞耻心,统治者如果没有了法制,那么国家就没有希望了”。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史《史记》强调,“德是国家的根基。”孟子也说只有用德去说服人们,才能做到使人心情愉快而由衷地佩服”;管子则提出:“达礼、仗义、廉洁、知羞是实现国家强大不可缺少的四个方面,如果忽视了这四个方面,国家就会走向灭亡。”所以,“礼仪、纪律、文明”非常重要。

  • 他是一位“贤”的思想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他一句句富有哲理的话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的另一项贡献就是整理编订了《尚书》《诗经》《礼仪》《乐经》《周易》,后称五经。他还根据鲁国历史编成《春秋》一书,成为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他的言论被弟子编进《论语》,千古传诵。他开创了儒家文化,影响了其后封建社会的发展。

  • 还是,这样的每次读你,或多或少地痴乱内心深处的一种痕迹,编年了尘世,叙述着忘我。缱绻是不变的轮转,放在你路过的月下,琴声缠绵,歌声漫舞,只为你的一次路过,只为你的一程无意。因为,就在一粒沙的羽化里,云水人生,柔弱了浮浮沉沉,只有情花可看,却无奈繁华落尽,撕扯着岁月沧桑,断章那诗里风花,断章那词中雪月!

  • 信念,也可以说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如果没有它,谈迁也不会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50多岁时才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信念,作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们,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奋斗。

  • 在我国史书的档案中,有一部与《史记》齐名的史学巨著,它就是《资治通鉴》。上至战国,下至五代,一千三百六十余年的历史,按照《左传》的体例,被编写成了一部二百九十四卷的编年体历史巨著。它的作者——相信大家都知道了,他就是司马光。

  • 这篇课文讲述了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为了写一部翔实可信,简明易懂的明史,花了大半生,在五十多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但不幸的是被小偷偷了。面对巨大的打击,谈迁顽强的站了起来,他不向命运屈服,又开始挥舞笔杆,最终编成了一部新《国榷》。

  • 往后的事情大可以写成一部编年史。6岁上小学。7岁成为少先队员。8岁时我的好朋友得了白血病。9岁发表第一篇文章,同年有了第一个小男朋友,却不懂真正的喜欢是什么。10岁我开始一个人坐公共汽车了,也开始和男生打架。11岁正式陷入单恋,然后无疾而终。12岁发现自己被人暗恋。而那12岁之后的事情,应该不能算是童年了吧。

描写编年的段落300字
  • 遗憾的是,这样一场足以彪炳青史的斗争,却有湮没无闻的危险。今天,人们毫不吝惜地把花环套在洛克、休谟和伏尔泰的脖子上,称赞他们是宣告、论证、捍卫思想自由权力的先驱——这当然也算不上什么错误——可是还有谁记得起卡斯特里奥,这位宣告思想自由权利的“先驱的先驱”,这位曾冒着生命危险挑战加尔文的勇士?茨威格不无愤慨地写道:“历史没有时间作出公证。作为无私的编年史,它的任务是记载成功的人,但很少鉴定他们的道德价值。历史的目光只盯着胜利者而置被征服者于不顾。这些‘无名小卒’被倾入遗忘的汪洋大海中,既无十字架又无花环记录他们徒劳的牺牲。”

  • 谈迁小时候特爱历史,从小就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从那以后,谈迁便把这个梦想埋在了心里。30多岁时,谈迁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而后,他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无论是在暑气蒸人的夏天,还是在北风呼啸的冬天;无论是在骄阳似火的中午,还是在大雪纷飞的夜晚,他都在简陋的屋里“爬格子”。为了完成心愿,他不知尝尽了多少酸、甜、苦、辣,终于在他50多岁时完成了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可正当他欣喜若狂时,厄运降临了,小偷偷走了《国榷》,20多年的心血顿时化为乌有。他整天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大家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他很快就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重撰史书。他亲临郊外,整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面对孤灯他依然毫不气馁……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 古今中外就有许多惜时如金,最后取得巨大成功的人。如宋朝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专门制作了圆木“警枕”,困倦时就枕着圆木休息,一翻身枕木滚动,人就会惊醒,于是马上起身继续工作,最终编纂出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会客室内从来不放坐椅,每天争分夺秒地做实验,终于提炼出了放射性原素镭,为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发明家爱迪生夜以继日地工作,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一生的发明多达2000多个,平均每12天就有一项新发明,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一代文豪鲁迅先生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直至逝世前几天还坚持抱病写作,留下了多达一千万字的文学巨著。

  • 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明末清初的史学家——谈迁,他从小就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尤其喜爱历史,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有时他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可是在书稿付印前,《国榷》被盗。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要知道,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但是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很快,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四年后,他完成了新书的初稿。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59岁的谈迁携带着书稿,特地到了明代的都城北京。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他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病、不怕孤终于写成了这部史书,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描写编年的段落200字
  •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编年史,作者是我们熟悉的“司马光砸缸”故事里的主人公司马光,他是北宋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编成这本书一共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这本书记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一共一千三百六十多年的史事,主要内容是政治和军事,还有经济、文化方面。它通过记录一些明君贤臣的事迹,简单又生动地告诉人们:清廉,正直,刚强,宽厚,忠诚,信义,执着等,这些古人所具有的品质。这些品质,在今天仍然可贵,是我们人生路上所不可缺少的。

  • 谈迁博览群书,善诸子百家,精研历史,尤重明代典故。他立志编撰翔实可信的明史。从天启元年27岁开始,历时20余年,"六易其稿,汇至百卷",初完成这部编年体明史,全书400万字,取名《国榷》。清顺治四年手稿被窃,他已53岁,他发愤重写,经四年努力,完成新稿。顺治十年携稿北上,在北京走访降臣、皇室、宦官和公侯门客,搜集明朝逸闻,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加以补充、修订。书成后,署名"江左遗民",以寄托亡国之痛。十四年,去山西平阳祭奠先师张慎言,病逝于客地。

  • 明末清初,浙江出了一位史学家谈迁。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有一天,《国傕》原稿被偷走。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又经过了几年的奋斗,一部新的《国榷》诞生了。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

  • 高尔基曾说过: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扑在面包上一样,读书是一件愉快的事,读书可以让我们的心情愉快,放松。书是阶梯,书是良药,书是源泉,书是船只,书是顾问,书是面包,书是奇迹,书是社会,书是营养品,书是遗训,忠告和命令。书籍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整个人类积累的无数经验,世世代代传下去。总之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家一定要向刘莹学习,做一个响当当的“小书迷”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 突然,一个神秘的声音传来“不是的,奇迹不是靠干等来的,赤壁之战如果没有诸葛亮的不畏和智慧,还有刘备的信任,以及黄盖被打,怎么可能成功呢!就拿美国伟大的总统林肯来说吧,他原本是一个鞋匠出身,钱是靠体力活来赚取的,林肯先生曾经还说他的童年就是一个“一部贫穷的简明编年史”。小时候,他帮助家里提水,干活……尝遍人生疾苦,于是他开始发奋读书,到后来当上了总统,你说这是白等来的吗?”

描写编年的段落100字
  • 千舸过尽,一片汪洋,采石矶孤独地清点倒影,浊浪便是一杯煮过的酒,李白这一喝,便醉了一部唐代编年史。仗剑天涯的李白,选择了诗意地生活,于是便让历史留下了青莲居土洒脱的身影,一匹青驴,一袭青衫,让李白找寻到了生命本真的快乐。

  •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讲述了史学家谈迁在困境中两次撰写明朝编年史——《国榷》,使我深切感受到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坚定信念、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作者在叙述时运用了许多数据,更清晰地表现了谈迁治学的刻苦、艰难,也使我懂得:在人生旅途中,面对挫折、失败时,只要有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就会有希望。

  • 我坚信,在不远的未来,中国所载入世界的编年史一定会是更加绚烂多姿、光彩永驻的!让我们把长征精神发扬下去,努力拓展知识面,克服学习生活中的种种艰难险阻,攀登上学习和科学的高峰,让我们接过先辈们手中紧握的接力棒,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旗帜永远飘扬于最蓝的那片天,永不停息地谱写长征的序曲吧!

  • 谈迁是我国明清之际的历史学家,从29岁开始撰写明代的编年史《国榷》,历时27年,终于将这部卷500万字的巨着完成。然而,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夜里,谈迁家中被盗,他的书稿也被偷走了!谈迁遭此打击,肝胆欲裂。但是,他没有气馁,从而从头做起。过了9年,他又写成了这部传世巨着。

  • 有一个人,出生贫穷,他的童年是“一部贫穷的简明编年史”,而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18岁时坐了船员,25岁成为州议员,41岁当上了总统。在这期间,他经历了多少坎坷,做过多少份工作,没人知道。人们只看见了他当上总统后那光辉的外表,却没人去关心他到底付出了多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