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颁奖词的段落
描写颁奖词的精彩片段
  • 描写颁奖词的段落

    中央电视台评出的年度感动中国的人物,个个都是“为他人谋幸福的典范,就以2007年来说,“民族脊梁”钱学森,“天地英雄“李剑英、“人生如炬”闵思泽、“有信延信”谢延信……哪个不为他人、为国家、为社会谋求幸福?“义无反顾”孟祥斌的颁奖词格外发人深思,“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得返”,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换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去体验。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人生的启示。姑且不去说它事实真相的意义,单凭这段颁奖词,就足以体现对生命的尊重。因而我们也不得不说,生命被挽回是一种幸福。乐于助人,救他人于水火就不是一种幸福吗?中国是礼仪之邦,乐于助人历来为育人大计的重中之重。这是一种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幸福!

    体味幸福》的优美段落摘抄
描写颁奖词的段落
  • “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这是2012年感动中国颁奖词,献给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他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病危期间,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慢慢挪移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以智殉国,铸就中华民族的铜墙铁壁;至死攻坚,绽放成死亡之海的马兰。林俊德刻苦专研,五十余年内坚守自己的岗位,使他“纵死终令汗竹香 ”,青史留名。

  • 他的高贵和心灵有关年的一场大火使他失去了在城里唯一的房子,82的他只好回老家,捡垃圾卖钱捐助给失学孩子们,但是还不够,他就从政府给的补贴金里扣,还从自己的牙缝里挤出钱来,十块,二十块,三十块,四十块……然而他自己一年的开销也不过1000元,其中花得最多的还是定报纸,因为不通过报纸,他不知道谁需要帮助。可是就是以他这样的方式竟捐助了100多名孩子,二十年来捐款额高达十多万。90岁的他,老了,没力气在去捡拾了。几十年来的坚持与坚守,一路上他都不曾放弃过,间断过……慢慢积攒着,他不仅是在帮助,他还在播撒爱心,播撒希望,未来的希望,他将这些爱与希望带给了100多名孩子们。给他的颁奖词中写到: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芒,苍老的手,在人间写大爱。他的坚持换来了祖国的未来的一些希望,他就是——崇仁厚德的刘盛兰老人!

  • 颁奖词是这样写到: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刘盛兰老人因为工厂倒闭而失去了工作,只能靠着捡垃圾和买废瓶子还有政府的补贴过日子。可是他却省吃俭用,一日三餐吃的是别人不要的剩菜和邻居给的饭菜,二十年来从没穿过一件新衣,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老人二十年来为孩子捐赠了十多万元,被他捐助过的孩子不计其数,连老人自己都不记得了。看到这,我的眼泪默默地顺着脸颊滑落,现在有多少的人为公益捐助了钱以后就开始打广告?希望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有多热爱公益?可刘盛兰老人从不留名,他只希望默默地付出自己的一份力。以至于有许多受助的孩子有的会称呼他为刘爷爷。他是伟大的,是值得大家去学习去尊重的。

  • 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陈斌强的颁奖词。这么多年以来,陈斌强总是用着这一条充满母爱味道的布带。“绑着”患有痴呆症的母亲,在学校与家来回的路上跑,不论是暴风暴雨;不论是有多崎岖的山路;不论有几十公里的路程,他都会用那条布带“绑着”妈妈。他说:“这条布带,妈妈曾用它‘绑着’小时候的我们,我们长大了,就因该为妈妈做点什么,现在妈妈病了,竟管不认识我了我也会一直‘绑着’她。我们永远不会分开。”现在条件好了些,陈斌强所在教书的学校分给了他一间单人宿舍,好照顾母亲。他不用在每天骑着车来回跑了,但是他依然“没停下步伐”,每天按时打扫煮饭再喂饭给妈妈吃,甚至是每晚按时扶持妈妈大小便。在上课时,自己身上脏的东西都没察觉,教室里总会有股味道,但那不是脏、臭的味道,而是爱的味道,学生们也从未取笑过他,而是更加尊敬,这样一个孝顺母亲的好老师。

  •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刘盛兰老人。宁可自己过着清贫的生活,也要帮助那些辍学的孩子们。刘盛兰原本在一家车间工作,后来车间倒闭了,使他连微薄的收入都没有了。每当我想起刘盛兰老人每天都吃从垃圾堆中捡出来的剩菜、剩饭,靠卖废品赚钱,但他依然省出钱来资助那些没钱上学的孩子们,我的眼眶就湿润了。尽管生活如此艰难,已是鲐背之年的五保老人刘盛兰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名学生。他用一生阐释了“仁厚”这个词,高贵的心灵让他的生命愈发厚重。感动中国给刘盛兰老人的颁奖词令我至今都记忆犹新: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 在2006年感动中国的颁奖晚会上,颁奖词是这样评价丛飞“……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这位普通的爱心大使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他毫不吝啬地奉献自己的一切。他也许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但他感动中国;他也许是个伟大的人,但他只是做了他该做的事。他以自己微小的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以自己微弱的爱关爱每一个需要爱的人。丛飞是值得尊敬的,在他的遗体告别仪式上,许多来自各行各业,四面八方的人都慕名而来,为的就是再看一眼这位善良,伟大的“普通人”,将他的爱延续下去。

  • 当面对艰难的选择时,无所畏惧,那是勇气。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当看着年迈的父亲母亲目送他离开拂袖拭泪,他连头也不敢回。颁奖词里有一句是这样说的:“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是啊!他选择了为国家奉献,他不后悔。但他却后悔连父亲最后一面都没见上,心里的愧疚,只有他自己懂。这样的无所畏惧,值得我们崇敬。

  • 然而总数渺小卑微,人们仍旧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感动中国”中的“微尘”即是明证。在颁奖词中有一句“微尘有情,大爱无声”,尘埃不是任何一个人,但它确实又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个渺小的人献出一份微薄的爱心,千万人的爱心,就会汇聚为洪流,“大爱无声”是因为这种爱已经提升到精神的层次,它不仅救援苦难的人们,而且救赎每个凡人的良知。这,也是一种伟大。

  • 当我们的宽哥无比自豪地走上讲台领奖的时候,我们大家的目光齐刷刷的在他身上游移,此时,他就像一位世界冠军一样引人注目。“宽宽,来,去买冰激凌吃去,”当老师对宽哥柔声细语说着他那与众不同的颁奖词时,我们听出了话语中的肯定,更多的则是对我们大家的激励!当宽哥面带笑容走下讲台时,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一下课,许多同学迫不及待地围住宽哥,问这问那,此时此刻,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大批记者拥向主席的场面,喧闹声、镁光灯经久不息……

  • 用生命托起战机最终倒在工作岗位上的罗阳代表了无数为中国科技事业做出贡献的一线工作人员。正如颁奖词所说:“如果没有你离开,依然会带吴钩巡万里关山。多希望你只是小憩,醉一下再挑灯看剑,梦一回在吹角连营。你听到了么?那战机的呼啸,没有悲伤,是为你而奏响!”罗阳将毕生的心血投入中国航天事业,这种高度敬业精神怎能不被人赞叹,怎能不受到时代的褒奖。这就是我们的榜样,航空英模——罗阳像罗阳一样热爱事业的还有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科学家林俊德一生献给核事业。他们就是我们的骄傲,我们的祖国和民族因有他们而自豪。

  • 不料主持人竟拉住我,然后对大家说:“它是初一的新生,这次也是第一个报名的,当然我们可以看出她的紧张,但是,这段表演仍不乏精彩,下面,请他为大家说几句话。”脑海一片混乱,这又不是什么颁奖词,何况自己又没准备,算了,豁出去了。“其实,我就像这位主持人说的一样,我很紧张,但我相信自己,相信一句话,机会是永远不会留给等待的人。谢谢。”这时,所有人起立再次为我鼓掌,一种莫名的感动灌注全身,最后在感动中下了台。

  • 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何玥,广西桂林的一名小学生。2012年4月,她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行了两次手术。当听说自己的生命仅剩三个月时,这个12岁的小女孩,毅然做出了一个巨大的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脑死亡,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了关爱她的人们,她的肝和肾救活了三个人。成为2013年感动中国的人物之一,就像颁奖词中说的:“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

  • “《老人与海》是一部异常有力、无比简洁的作品,具有一种无可抗拒的美。”这是瑞典文学院院士霍尔斯陶穆对《老人与海》这本著作的颁奖词。《老人与海》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欧内斯特·海明威的经典著作之一,它讲述了一位被称为“世界上最背运的老渔夫”桑迪亚戈一连出海84天,却连一条小鱼都没捕到。唯有生存境地的催逼,心灵的召唤,使这位从不向命运屈服的老人鼓起勇气、迈着沉重的步伐第85次向大海走去。后来,老人与一群鲨鱼展开了生死离别的斗争。最终,老人以顽强的毅力赢得了这次战斗的胜利。

  •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这是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郭明义的颁奖词,他用爱心和责任铸成一道光环,照亮无数人的心,使无助的人不再彷徨,在人们心中久却不忘。奉献不是为了索取,而生命却会因奉献而变得美丽。

  • 读了这篇文章使我感动的一句话是:“这就是我的家,维吾尔族妈妈爸爸对我们恩重如山,不是亲生,胜似亲生。”的确是:一个心里怀有大爱的人,再多艰苦的环境中,也将义无反顾的给人爱,别人幸福了,自己也快乐了。正如给阿尼帕的颁奖词中所说: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都挡住,清苦劳累,一肩担当。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泉水最清,母爱最真!阿尼帕就是这样一个心中怀有大爱的人。

  • 当初13岁单薄的肩膀担起整个家庭的重担,曾经的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带着妹妹走进大学校园的事迹,已经广为传颂。当初感动中国组委会写的颁奖词是: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在颁奖典礼上,他动情地说:“有句话是我想送给大家的:苦难的经历并不是我们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是最重要的。”

  • 甩掉包袱,才能收获人生硕果。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有消除全人类饥饿的梦想。他甩掉了怕失败、怕辛苦的顾虑,甩掉了国外专家嘲笑的包袱,一头扎进了杂交水稻这个世界性的难题中,其间经历的困苦与磨难超出了常人的想象,但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努力着,创造了中国杂交水稻的奇迹。正如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所言:“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见证了袁隆平甩掉名利,奋斗不止的精神境界。

  • 我吃过苦,我流过汗,但我也笑过。每一个夜晚的欢笑,不都是白天胜利的写照吗?不是每一次的快乐都预示着幸福,不是每一次的痛苦都代表着不幸。只有苦过,才知道笑的含义;只有累过,才明白笑的韵味。不是吗?就算只剩下花枝,但却还有根啊,何况我并不是只剩花枝了。“感动中国”里文花枝的颁奖词中有一句“枝折了,花还在笑”,枝折是痛苦的,花笑则是战胜痛苦后的胜利,这是“赢”的升华。

  •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苍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的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一直珍藏着这段“感动中国”颁奖词,觉得既贴切又精辟,怀着近乎崇拜的心情,我读了巴老的代表作《家》。

  • 不一定!在现代社会中,也会有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迹:田世国,一个普通的人,感动了全中国。他为母亲捐肾而且耗尽家财,并且为了不让母亲担心,并没有告诉母亲真相。在给他的颁奖词里写到: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一个儿子在2004年用身体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赠给病危的母亲。在温暖的谎话里,母亲的生命也许依然脆弱,但孝子的真诚已坚如磐石。田世国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坚如磐石"呀

描写颁奖词的段落300字
  •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这是2011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对无臂钢琴师刘伟的颁奖词。10岁失去双臂;12岁学习游泳;14岁获得全国游泳亚军;15岁获得全国冠军,却因皮肤病告别了游泳;16岁学习打字;19岁自学钢琴,23岁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一句人生感悟“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被广为传颂,坚韧不拔、积极乐观的精神感动了全世界,中外媒体争相报道,他成为世人心中新一代的“精神偶像”。

  • 曾经以为自己的生活平淡的激不起半点涟漪,所谓的感动,只能是听到或看到的。但刚刚结束的XX“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事迹及唐山市玉田县东八里铺村13位农民自费赴湖南抗击雪灾的事迹,却让我真真切切经历了一份感动,感动这些在自己的岗位上或生活中坚持付出的人,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同样感动着身边的人,感动着中国;用爱心、用医术和医德、用自强自立的精神、用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用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感动中国”中人物的事迹和13位农民自费赴湖南抗击雪灾的事迹拨动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弦,鸣奏着整个中国的感动之声。被他们感动的同时,被震撼的颁奖词强烈撞击心灵的同时,我们也要思考:作为企业的一名员工我们要拿什么来感动中国、感动社会、感动企业呢?

  • 他,被当选为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大会给他的颁奖词中这样写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位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的权威和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袁隆平。”是袁隆平让我们吃上了白米饭。如今,他已经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获得我国第一个特等奖发明奖“杂交水稻之父”,获得第一个国家最高科技奖……袁隆平也就此变成了身家超过千亿的“富豪”、集团董事、两院院士,尽管这样,他竟然还穿着35元的衣服。袁隆平取得这样多的成就,是因为他小时候就下了个决心。

  • 这本书里含有许多小故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阿尼帕,这个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新疆家庭义不容辞的收养了10个孤儿,还有自家的九个孩子使贫寒的家庭更雪上加霜,但阿尼帕却细心的照顾着这19个孩子,待他们如亲生,这是阿尼帕家庭最困难的时候,全家住在4间土平房里,睡在铺满茅草的土炕上,衣服是老大穿完老二穿,小女儿到初中也没有穿到一件新衣服,为了不让孩子们饿着,阿尼帕在冰冷的河水里清洗羊肠,她苦着,也快乐着,终于,19个孩子长大成人,这个和睦的大家庭是五十六个民族的缩影,她的颁奖词这么写,不是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极寒,全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在她的家里,血浓过了水,善良超越了亲情。泉水最清,母爱最真!

  • 我静静地坐在电视机前,手拿着笔认真记下他们的名字,有牵动国人心的排雷战士杜富国,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吕保民,勤俭节约、分毫积攒,千万捐赠家乡的八旬老人马旭……。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我们河南人——担起乡村未来的八零后教师张玉滚。张玉滚师范毕业后,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从一名每月拿三十元钱的民办教师干起,一干就是十七年。学校地处偏僻,路全是山路,山路曲曲折折,处处布满泥泞荆棘,他靠一根扁担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了大山,挑进了学校。看着电视上张玉滚挑着重重的课本,在山路上艰难地行走,我的眼睛湿润了,他挑的不仅仅是课本,是大山里孩子们的希望啊!由于常年操劳,八零后的他脸上布满皱纹,比同龄人老了好几岁。最后听着白岩松为他念颁奖词,它是这样写的:扁担窄窄,挑起山乡的未来;板凳宽宽,稳住孩子们的心。

描写颁奖词的段落200字
  • 莫言,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着名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代表作有《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等,其中《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称莫言“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

  • 邓稼先在获奖时的颁奖词是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我也想赞叹他:“默默无闻多年,为祖国做出巨大贡献。当中国的第一枚导弹爆炸,蘑菇云升起,世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邓稼先!”

  • 学会对名利“迟钝”,怀着一颗朴实的决心,做对自己和国家有益的事。“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句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这是感动中国”栏目授予中国“氢弹之父”于敏的颁奖词。十年光阴,于敏求真务实,安于本职工作,不矜名节。其实,正因有于敏这样老一辈科学教的坚守,我国才实现了“两弹一星”等一系列成就,才能于今日自强不息地屹立于世界名族之林,才能于今日自强不息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这是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你的颁奖词,是对你十八年来辛勤付出的高度评价。我无法清楚地诉说我此时此刻的心情,感动、庆幸,同时又有些不解。我感动,感动你用一根窄窄的扁担,18年风里来雨里去,挑起了一片晴空;我庆幸,庆幸我现在坐在温暖的教室里,接受良好的教育;我不解,不解你为何有如此大的决心留在那个穷困的小山村,甚至在你失去了才九个月大的女儿时。这个穷困的小山村,埋葬了你的青春,折断了你的翅膀,夺去了你小女儿的宝贵生命。

  • 听,又是一曲美妙的钢琴曲,从维也纳金色大厅传来。对,演奏者就是“201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断臂王子——刘伟。正如颁奖词所说,“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他的人生在歌唱,歌唱生命的赞歌。

描写颁奖词的段落100字
  • 人如以诚信为本,就能塑造完美人生。简光洲,《东方早报》记者,因最早披露三鹿奶粉事件被评选为《新周刊》2008年的“年度新锐人物”。《新周刊》的颁奖词是这样说的:“真相因良知而显露,黑幕因勇气而洞开。他打破媒体

  • 还有一则故事,2007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李剑英,为了不让居民们受到伤害,毅然开飞机到小河上空,飞机解体爆炸,他也死了。人们给他的颁奖词是: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 “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有一天,妈妈的匆忙走远,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这是《感动中国》中的一段颁奖词,镜头转向了观众,哪一位观众不是泪水涟涟,哪一位观众不是正在为陈斌强的孝心而感动?

  • 在孟祥斌义无返顾纵身跃水的一瞬间,我感动了。一个军人,拥有高尚的美德,而当他死亡的噩耗传来,我的心不由得对他升起崇高的敬意。“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不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留给人们一个温暖的启示”。在听着他的颁奖词中,我深思者。

  • 他是2005年“感动中国”的人物,颁奖词是这样说的:“在生活中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打击,我们都要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决不能知难而退,选择逃避。只有通过重重考验才能茁壮成长,只有努力得来的果实才是甜美的,才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