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年的国庆长假,我终于有机会亲眼见到这个大自然的奇迹了。一上山,我就忍不住惊叹,好险的山!黄山的山是高峻的,黄山的美是野性的,是磅礴的,气势雄伟。黄山的山,既有少女般的清秀,又有像浩大壮丽诗篇一般的秀峰叠峙,危崖突兀的壮美。黄山山势险峻,千峰万仞,幽壑纵横,一千多米高的山都是小儿科,随处可见,数十丈的山峰连绵不绝,此起彼伏,处处都是高山深涧、悬崖绝壁,光看着就叫...
作文《黄山》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年的国庆长假,我终于有机会亲眼见到这个大自然的奇迹了。一上山,我就忍不住惊叹,好险的山!黄山的山是高峻的,黄山的美是野性的,是磅礴的,气势雄伟。黄山的山,既有少女般的清秀,又有像浩大壮丽诗篇一般的秀峰叠峙,危崖突兀的壮美。黄山山势险峻,千峰万仞,幽壑纵横,一千多米高的山都是小儿科,随处可见,数十丈的山峰连绵不绝,此起彼伏,处处都是高山深涧、悬崖绝壁,光看着就叫...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这是我们的伟大诗人李白在他的《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中写的描述黄山风景秀美的诗篇。
在这个年初,我终于带着对李白这首诗篇中风景描写的无限向往来到了这个梦寐以求的地方——黄山,大年初三,我们一家去安徽黄山游玩,来一睹黄山风采。为了更全面的观赏黄山的风景,我们选择了一路步行,从云谷寺上山,一路遇到了数不胜数的奇峰怪石,“猴子观海”,“龟蛇二将把天门”,“天狗望月”。但“仙人指路”与“迎客松”最为特别,黄山的一路的景色让我们忘却了旅行的疲劳。“仙人指路”,远远望去,一块巨大的石头矗立于黄山的云海之中,那块巨石好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着前方,好像整个黄山的奇峰异石都是由他一手操刀雕琢的一样,茫茫的云海加上惟妙惟肖的仙人指路,仿佛让我们每一个人都置身于人间仙境,深深吸口黄山的灵气,瞻仰着这位大自然的仙人,我相信每个人新的一年都会是好运连连。这就是黄山的第一笔“仙人指路”。来黄山我们怎么可以忘了驰名中外的迎客松。别看它是一棵松,它有千年的历史,他的树枝就像一双手,来迎接着八方游客,他的身子笔直,立于峭壁之上,好像是一位坚强不屈的勇士,白雪皑皑,这位坚强的勇士还是生长在悬崖峭壁之间,张开双臂,将黄山人的热情传递给来这里的每一位游客,它也是中国人友善的象征。
最后,在我站在黄山之巅的那一刻,白雪茫茫,云海迷茫,有的奇峰怪石在云海围绕之间只露出了一个头,也有的山峰直插云霄,黄山时而像一位大家闺秀的小姑娘,在我们面前展现着她身上独特的魅力,时而像一名雄伟的壮士,向我们释放着激情,望着眼前的美景,我想起了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爷爷的一首诗,“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即时不在长城在黄山,我们同样可以领略到诗中的意境,目睹到我国大好河山,“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我爱黄山,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四川内江市中区内江十小四年级:李沁遥
暑假里的一个星期二,我和妈妈来到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那里风景秀丽神奇,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而闻名世界。中国着名旅行家徐霞客来到黄山之后,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诗句赞美黄山的景观。
进入黄山,就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石头世界,怪石奇形怪状。有的像仙女般亭亭玉立在山顶上,有的像巨石般屹立在山上。看那巨大的“仙桃”,它好像一个大桃子一样,从天上掉到那“石盘”上。还有那一座高山上,有一个仙人望着白浪翻滚的云海,用手指着远方,好像在说着什么。在狮子峰前,一个可爱、活泼的猴子独踞峰顶。从远处看,我还以为一只真猴在峰顶静观云海起伏呢!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只石猴,它信佛在静观云海起伏,当云海散去时,石猴信佛在观望太平县的秀丽风景。所以“猴子观海”又名“猴子望太平”。黄山的怪石如同鬼斧神工,让人震撼。
看那一片松海,好像云海中的“绿岛”,使山峦因此而更显示出勃勃生机。有的亭亭玉立;有的凌空欲飞;有的悬垂倒挂‘有的却又绕岩三匝,翘首展翅欲飞。有的像一把巨大的绿伞,殷勤地撑开等着你;有的像云南的孔雀,抖动着美丽的羽毛,炫耀着自己独有的魅力;迎客松张开臂膀欢迎四方来客,然经历了十年的风霜雨雪,树皮裂开。但依然那样苍翠,像哨兵一样笔直,让我想起了“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诗句。
在山上看云,云好像一个运用自如的魔术师,使黄山的景色瞬息万变。最低处是幽谷中一缕缕淡淡的云气,好像是下面的山涧被煮沸了一般,由那里蒸腾出来的。山间的白云如带,既相对的固定,又缓缓地移动,把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山峰遮掩得若隐若现,若即若离,充满了神奇的色彩。远处的一个个山峰,就被云隐藏在云海中,含羞般只露出个山尖尖,扑朔迷离的样子,使你感觉到这般的图景让人恍惚觉得正漫步于天上的市街。有的有巨浪排空、惊涛拍岸的气势,偌大的黄山瞬间只剩下几个峰尖,如同海中的岛屿。在遇到旁边的气流或者山穴空洞,云就发出“轰隆隆”的响声,声音粗犷深远,如若铜钟。这云声有时竟长达数分钟之久,有时云声倏地响起,犹如雷霆霹雳,令人一惊。这里每一道阳光,每一束雨丝,每一阵和风,都使云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这样的云缠绕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环抱着这样的云,再加上山间郁郁郁葱葱的松林,形态各异的怪石,清澈美丽的温泉,让你感觉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天下美景归黄山!
黄山, 一个近似仙境的圣地。那里好似一幅神话般的画卷:奇松遍布、怪石林立、云雾飘渺,真是美不胜收。今年暑假,我就有幸去了黄山,欣赏到壮丽的黄山奇景。
初到黄山,首先映入我眼帘的便是黄山奇松。那一棵棵饱经风霜的苍松或屹立、或弯曲、或斜出;有的形似斑斓猛虎,有的状如深海蛟龙,有的好似开屏孔雀,还有的犹如飞翔巨鸟。
游览黄山,奇松中令人最为敬佩的就是迎客松了。迎客松集黄山松不畏艰苦环境的顽强精神于一身。它生长的地方一面是万丈深渊,一面陡峭山崖。如同山腰间一只绿色的手臂,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作为黄山奇松的代表,迎客松顽强不屈地在雷劈电打、狂风呼啸的环境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顽强生存着,已经屹立了悠悠近千载,这不得不使我对迎客松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黄山的一面是欢迎宾客的迎客松,另一面则是恭送宾客的送客松。
送客松枝干遒劲、树叶茂盛、姿态独特,翠绿的枝叶向远方伸展,好像这里的主人伸出另一只手臂,在向远去的宾客挥手致敬,欢迎游客再来游玩。送客松那粗壮的树干标志着它久远的年龄,它也己在这一片天地间存活了数百年,比起迎客松来毫不逊色,也是黄山十大名松之一。
黄山除了奇松秀美,另一个令人赞不绝口的就是它的怪石。
漫步黄山,各种各样的千奇百怪的山石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有的山石好像一支己浸满浓浓墨水的毛笔,正待书写;有的山石又如一只古怪精灵的顽皮猴子,翘首远望;有的山石更似一簇浓密鲜艳的鲜花,芬芳扑鼻。而猴子点兵就是其中比较奇特的一组山石。
茫茫云海中一座状如石柱的山石屹立在山间,它的顶上是一只背过身子的猕猴,正遥望云海中时隐时现的山峰,就像花果山上的孙悟空正在操练一支庞大而雄壮的军队,随时准备出发征伐。
比起猴子点兵的庞大雄壮,梦笔生花就显得小巧玲珑。
梦笔生花在山腰间的一块小平台上,一块细长的岩石矗立在那里,细长的石壁犹如笔杆一样,笔杆上顶着一朵美丽的笔花,它寄托了古时的文人墨客希望金榜题名,高中状元的美好愿望。黄山上大大小小各种样子的奇石也为这个地方增加了不少姿色。
黄山,古老而美丽,奇特而神秘,绿意盎然而充满生机…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能是黄山最好的宣传文字了。
我和爸爸妈妈去黄山在今年的七月下旬。我们乘坐火车到达黄山,已经是下午了。爸爸着急想当晚就去黄山上面住,当地居民说要赶在4点前到黄山脚下还是可以的,因为上山的缆车四点后就停运了。
在爸爸的一再坚持下,我们一家三口上了一辆去黄山的旅游车从火车站出发了,一路是依山的民宅让我目不暇接。随着地势渐渐上升,我觉得好像已经靠近了黄山的脚下。终于,我们在黄山脚下下了大巴。那巍峨的山峰在我面前露出了他秀美、挺拔的身姿。站在他面前我是那么的渺小。爸爸说他计划上山乘缆车可达半山腰。在缆车上我看到了群山的风貌,看到了幽深的峡谷,看到了云在我旁边飘过,体会到山脉的连绵,体会到我的渺小。爸爸说这是步行上山的人没法体会的感受。从云谷站乘坐了大概20分钟的索道我们到了白鹤岭。这儿离我们预定的北海宾馆还有一段距离。要步行5里才可以到呢!我刚开始走的很轻松,渐渐地我有些跟不上了,上山的路跟走平地路是不一样的,好像气不那么顺,腿没那么有劲,可能是海拔高的原因,我走一段就要停下了喘喘,这儿是天然氧吧,我怎么还觉得氧气不够呢!爸爸说这是平时缺乏锻炼的结果。山上竹子很茂密。也有很多不知名的树。许多树上挂上小牌牌,写着树名和属种。山路不算太陡。因为有雨雾的缘故,看不太远。我真体会到“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意境了。山里的云雾随着风一会儿飘过来一会儿又被吹走,远处的山峰时隐时现。有时雾就在你脚下,在你手边。我不由得感叹造物神奇!
因为是在山里,走向上山的路也会有下山的时候,就在这上上下下的攀登中,我们到了酒店,回望走过的路,觉得自己好厉害,原来走的路就是在大山旁凿出的羊肠路,因为在云雾中行走,看不到山谷的深邃,反而走的心不惊肉不跳了。
第二天,我们早晨4点半起床赶往光明顶想看看日出,由于天公不做美,太阳被一阵阵大雾遮挡着就是不露脸,在大雾中,在场的游客像一个个“望夫石”似的望向太阳出来的地方的场景令我今生难忘。
那好吧,我们要向“一线天”、“迎客松”、半山寺“进发了,沿途遇到很多上山的游客,从他们身边经过我佩服他们的毅力,上山的路是拼体力的,我们不断鼓励上山的人前面不远就是他们要去的地方了。
美丽的风景不仅仅过目不忘还会有历历在目的刻在我的头脑里,黄山的绿、黄山的险、黄山的雄、黄山的秀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五年级:赵越
黄山
爸爸妈妈终于要带我去黄山玩了。我听说过一句俗语: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知道有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等,我早就想去看看了。
快到黄山了,我发现有一座山非常奇怪,它是由一片片的岩石组成的,每片岩石周围是咖啡色的圈,非常像牛肉片,我开玩笑说这是牛肉片儿山,天天说边上那座矮一点的山像毛笔。那就叫它毛笔山吧。到了黄山,我们下了车,先到一家饭店吃了饭,就开始爬黄山了。山上台阶很多,很多人爬了一会就上气不接下气了,我却不是这样。因为我以前攀登过长城,去过九寨沟。那两处爬得都很轻松,就像做梦一样。我对妈妈说:“攀登过长城是给爬黄山打基础。”妈妈说下一次去西安爬华山,那么爬黄山就是给爬华山打基础了,黄山的天都峰有1800米呢。
导游说黄山有个奇怪的现象:坐缆车没有走路快。因为等着坐缆车的人太多了,要排很长时间的队。我们一路说说笑笑,很快就到了白鹅岭,他们坐缆车的果然还没上来呢。一路上有许多人夸我,我很高兴。导游带着我们上山参观,我们看了很多松树。我印象最深的是黑虎松。晚上我们住在白云宾馆,吃得饱饱的睡得香香的。第二天早上,天还是黑的,我们打着手电筒去看日出。山顶风大雾大,很冷,我们都穿上了雨披取暖。可惜云层太厚,没能看到美丽的日出。于是我们就去了一线天,一线天是两块巨大的石头中间的小道,笔直笔直的,很陡。虽然有些危险,但我们还是走过去了。然后,我们又去看了迎客松。哇,迎客松真高啊,好美啊。很多人排着队要跟它合影呢。
这时候,很多人都准备坐缆车下山了,我们却对爬天都峰更有兴趣。从下往上看,不得了,都是台阶,像梯子一样,太陡了。不过我不怕,刷刷刷往上冲,赶上了很多人,把爸爸妈妈都甩在了后面。当我在上面等爸爸妈妈时,看到下面的人好像比蚂蚁还要小。天都峰上,最险的是鲫鱼背,很窄的小道,两边只有拉绳,下面是万丈深渊。我慢慢地过了鲫鱼背,接着是爸爸。等了很长时间,妈妈才过来了。妈妈说太险了,她都不敢看两边,只敢盯着脚下。到了峰顶,突然风很大很大,所以我走得比过鲫鱼背还要慢。
下山的路上,一位爷爷和奶奶向我们问路,他们要上天都峰。妈妈告诉他们左边的路很险,右边的路比较安全。他们选择了走险路,说他们就是来探险的。我还很佩服那些挑夫,我们空着手爬山都很累,可他们每天都要挑着很重的担子上黄山。黄山上所有吃的用的都是靠他们挑上去的。回来好几天了,可是我还经常想起黄山。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以前,我们都爬的是一些无名小山,这次,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爬一座山势险峻的山--黄山。
导游带领我们坐大巴早上六点就到了黄山脚下,进山的第一步是排队买从山脚到半山腰的车票,谁知队伍已经排了差不多两公里,幸好导游带领我们到了旅游团专用通道,三十分钟后我们顺利挤上了上山的大巴。
这一路都是蜿蜒曲折的盘山道,左侧是高高的山体,右边就是没有任何防护的山崖,感觉稍不留神车就会翻下去。终于到了缆车乘坐点,这下可以观赏黄山变化多端的风景了,但此时排队等候的人已是人山人海,导游告诉我们:想要坐缆车,还要等候大约四个小时。我们立即调整了计划,准备徒步上山。
这里的石阶又高又陡,每上一级石阶都需要“高抬腿”,开始的一公里山路我一路小跑感觉非常轻松,可随后我的步伐就越来越慢,腿上像是灌了铅似的。很多大人都汗流浃背,气喘吁吁。走一走就要休息一会。我们的身上都挂着一条毛巾,用来擦汗。忽然,我在前面发现了一条小溪,我二话不说,就过去用清凉的溪水洗了毛巾,也为我们接下来的饮用水做了补充。“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妈妈的鼓励下,我终于站在了海拔1860多米的光明顶上。那些大山越远颜色越浅,最后山天相接。往下看去,感觉模糊不清,云雾像是给黄山披了一层薄薄的轻纱,仿佛是在动画片中的仙境一般。
这时团长说:“我们会在玉屏楼吃中午饭,世界闻名的迎客松就在旁边。”大家马上充满斗志,向下一个目标进发。在去玉屏楼的路上有一条十分陡峭、狭窄的一条小道,就是一线天。放眼望去,高度达到六十米,再一看那几乎是90度垂直的石梯,似乎一失足就会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真让人心惊胆颤。我一手紧紧地抓住栏杆,一手拉着妈妈,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爬了上去,根本不敢往下看。
终于到了玉屏楼。我好像完成了永远都不可能完成的成就似的,长长松了一口气。“啊,迎客松!”瞧,远远望去,它身姿挺拔,有着茂盛的枝叶,向下弯曲的枝干,就像英文字母r一样。走近一看,它笔直得像一个守卫边疆的勇士站在这里。
黄山可真美啊,像人间的仙境一般;黄山可真险啊,只要一失脚就会摔得粉身碎骨;黄山真让人流连忘返啊,你只要去一次就会想去第二次……
俗话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具有“天下第一山”的美称,的确如此。黄山位于安徽南部,有四绝闻名天下,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我站在黄山脚下,仰起头,仰望着直冲云霄的黄山,我不禁感叹道:黄山可真是雄伟险峻,高耸入云啊!
我们乘着缆车上山。一路上,缆车像毛毛虫在山间慢慢爬行。在缆车上看黄山就是不一样,花岗岩质的石头看得一清二楚。当然啦,往下看,是万丈深渊,更是让人提心吊胆、心惊肉跳,一个劲儿地打颤。真是恐怖!
到了半山腰,我们下了缆车随着导游来到玉屏楼,这是观三大名松的最好地点。迎客松的树枝像张开的手臂,像是主人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陪客松笔直地站立着,像两个帅气的服务生,随时准备为游客服务。送客松的“手臂”向山下斜伸,像是在送别满意而归的客人。
一路上,我们还看见了“姐妹松”、“黑虎松”、“孔雀松”……黄山的松树都是奇松。因为它们都长在石头里,没有泥土,没有营养。而且在这么高的山上,风雨雷电的威力更大,可它们都坚强地挺过来了,而且姿态独特,郁郁葱葱。黄山的松树可真算得上是我国的一大奇观了。
啊!终于,我们历经千辛万苦,又爬上了鳌鱼峰,登上了光明顶。在登山的路上,导游不时停下来,把远处的石头指给我们看,我们顺着导游的手势极目远眺,努力地搜索着,想象着。黄山的石头也很奇特。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爬的……,只要你能展开非凡的想象,一切应有尽有。其中“手机石”、“猪八戒读天书”、“老鼠偷油”这三块怪石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让我至今还忘不掉。
“手机石”从背面看像个有天线的手机,正在充电。从正面看,却像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头戴钢盔,钢盔上还有一束翎毛呢,真是惟妙惟肖。
“偷油的老鼠”约长15米,宽12米,老鼠的左上方的一块石头,就像一盏油灯。我想,它一定由此而得名吧。
“猪八戒读天书”是黄山景区中最像的,只见猪八戒披着斗篷,盘坐在石头上,像个斯文的书生,嘴里还像在念念有词。
早就听说,黄山上的气候变化无常,云雾一会儿弥漫山峰,一会又云开雾散,阳光普照,今天一见,果然如此。在海拔1860米的光明顶上,可以看见黄山的前山和后山,只见山前云雾瞬息万变,有的像卷起的汹涌波涛;有的笼罩黄山,像给它披上厚厚的棉衣;还有的云雾被山风吹来吹去,像骏马,像灰龙,奔跑的速度快得惊人。
啊!黄山的美是神秘的,是幽静的,是雄伟的,真不愧是“天下第一山”啊!黄山的美将会令我终生难忘!
很早就已闻黄山具有北方山峰的雄壮巍峨,南方峻岭的俊逸飘洒;也听说黄山有玲珑剔透的怪石,虬枝斜出的黄山松和浩瀚无边的云海。当代大诗人郭沫若在赋诗赞颂黄山景色时更留下了“深信黄山天下奇”的佳句。
今年十月,我来到了黄山,虽说进入秋季,但此时的黄山还是穿着夏装。拾级而上,灰蓝色的轻烟不时伴随花香扑面而来。凭栏远眺,十里迤逦的群峰由于角度、位置和视线的不同而出现景观上的差异,但见峰峦争雄,奇松苍翠,就像几千丈长的彩色帷幔悬挂在前方,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
黄山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当走进黄山的峰海,无数的巧石会争先恐后奔眼前。在半山寺,抬头可见一只头朝天门的振翅欲啼的“公鸡”,这就是巧石“金鸡叫天门”;登上“天山已屏”,遥望莲花峰,她就像用壮美线条勾勒出来的一朵含苞欲放的新莲;在鸡公峰前,一块巧石长得像鹅一样,昂起头,翼下还有许多圆石簇拥着,形成了“天鹅孵蛋“的奇景。还有九龙峰上的“猫头鹰”,白沙岭上的“喜鹊登梅”,狮子峰顶的“猴子观海”,鲫鱼背上的“仙桃石”……这些巧石千姿百态,逼真逗趣,似人似物,似禽似兽,惟妙惟肖,如同出自能工巧匠之手,给人带来丰富的想像和无尽的乐趣。
如果用“巧”来形容黄山的石,那么黄山的松可说是“奇”了。黄山松不像一般的松树那样生长在泥土里,而是依山势和风向扎根在高山的峭壁夹缝中。它们不怕严寒,四季常青,形态有立有卧,有俯有仰。如举世闻名的千年古松——迎客松,就挺立在玉屏楼东、文殊洞上。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迎接远方的来客。离开玉屏楼,路旁又有一株古松远伸一枝,作送客状,它就是送客松。往前50米处的望客松则体态优美,如向游人点头,依依惜别。还有始信峰上的黑虎松,天都峰的探海松……。黄山的松树不仅独立生长,也有成林的树木。如狮子峰上的松树就成林成片形成松海,当山风吹过,就像排浪拍岸的潮汐,蔚为壮观。
黄山的奇松引人入胜,黄山的云海更为神奇,它妙在非海,而确又似海。站在峰巅,只见烟云时而为风平浪静的汪洋,时而为浪涛汹涌的大海,时而似奔腾的急流,时而又轻柔如绢。刚才还是倾盆大雨,迷天雾,而刹那间,它们就会全部散去,阳光一照,白云浩浩,澜翻絮涌,万道山峪沉于银涛中,真有“忽闻海中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佳境,难怪郭沫若形容它是“森罗万象,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明代的大旅行家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赏。闻名不如见面,今天我终于领略到它的风采。
黄山千峰竞秀,有奇峰72座,其中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拔地极天,气势磅礴,雄姿灵秀。气候温和,四季都有奇丽的景色。黄山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着称于世。
黄山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着称于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黄山是一处全天候、四季可看的理想景观。四季景色各异,晨昏晴雨,瞬息万变,黄山日出、晚霞、云彩、佛光和雾凇等时令景观各得其趣。
我们先来到玉屏楼,在从温泉到玉屏楼的路上,妙妙亭、立马桥、卧龙涧、一线天、倒挂松、文殊洞等景点络绎不绝,洋洋大观。立马桥畔,有“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的大字石刻;半山寺前,可看到“金鸡叫天门”、“老鹰抓鸡”等奇景;登上莲蕊峰回望身后的“金鸡叫天门”跃然变成了“五老上天都”;过了小心坡,有三座小峰,峰上奇松挺拔,名为“蓬莱三岛”来到玉屏楼,你就会发现玉屏楼的前面有棵迎客松那迎客松低下头仿佛在说:“欢迎你。”这里是观赏前海云海景观的最佳地方。天气晴朗时,还可看到附近有“仙人飘海”、“羊子过江”、“金龟望月”、“松鼠跳天都”、“孔雀戏莲花”等奇岩巧石,真是迷人秀色,如画美景。
游览完玉屏楼后,我们又来到天都峰,它海拔1810米,“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我们终于来到了天都峰,在天都峰上我们看到了黄山壮丽景色。
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着称。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情趣迥异,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其分布可谓遍及峰壑巅坡,或兀立峰顶或戏逗坡缘,或与松结伴,构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画卷。
这样的云缠绕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环抱着这样的云,再加上山间郁郁葱葱的松林,形态各异的怪石,清澈美丽的温泉,让你感觉到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黄山真不愧是天下第一奇山呀!
五年级:聆听田木
黄山,是我国闻名遐迩的风景区之一。我原以为天下最雄美的山莫过于五岳之尊———泰山,但到了黄山后,才觉得自己太过武断了。黄山的风情,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味到。
黄山,秦时叫黟山,关于此山还有一个传说呢。相传远古时候,我们的老祖宗轩辕黄帝曾派丞相浮丘公和容成子在黄山采药炼制成长生不老丹,后来他们一同得道升天,此山因而闻名于世。听当地人讲,黄山改名是在唐朝。唐天宝六年,唐玄宗李隆基游玩此山时,见云雾缭绕,酷似天堂,于是定名为黄山,因为黄色有吉祥富贵之意,黄山又因天子提名而名声大震,饮誉天下。
黄山,的确是座奇山。在它方圆154公里的风景区内,一座座山峰千姿百态,有人赞其曰:“集泰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岳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眉之清凉于一体。”真可谓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集大成者。
奇松,那穿插在悬崖绝壁上的千百万株古朴苍劲的青松,无不让人称奇。它们虬枝盘曲,有的竖直向上,像一把把锋利的宝剑;有的婀娜微曲,酷似舞女的手臂;有的向四周拓展,像荷叶一般。它们与千奇百怪的石头组成的景观更是让人拍手叫绝,有像“妙笔生花”的,有像“喜鹊登梅”的,真是上天的杰作。
说到奇石,就让人想到这些奇形怪状的石块组成的山是何等的妙哉。黄山有名的山峰就有72座,每座山峰都有一段美丽的传说,都那么栩栩如生。打鼓峰上的“双猫捕鼠”,云雾笼罩下似乎可看到两只猫在屏息静气等待时机一拥而上抓住老鼠。还有“猪八戒啃西瓜”更是滑稽,你看那八戒憨憨的贪吃的样子,不禁让人想起电视里的那个好吃懒做的天篷元帅。除此之外还有“童子拜观音”、“关公挡曹”等一幅幅立体的画面,让人目不暇接,一赞三叹。
云海,也是黄山三绝之一。天都峰是观赏云海的好地点,踏上一条又窄又长的山路,两旁是万丈深渊,这就是有名的“鲤鱼脊”了,走在上面让人毛骨悚然,好像来一阵风就会被吹落下去似的,但想看云海的心情是任何艰难险阻都挡不住的。黄山海拔很高,所以云雾很多,云海也会因气候的不同而千变万化,有时像温驯的绵羊,有时像震撼人心的大雪崩,让人浮想联翩。黄山的奇景真是难以用文字表达,只好借古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话来形容。正因为秀丽,1985年,黄山被誉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几十年来她的倾世美貌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1990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黄山,她那神奇的韵致会让你心胸坦然,会让你消除内心的不快,给你的总是新鲜和一份不曾有过的轻松。“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去黄山是遗憾。”黄山,百闻不如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