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播下一粒种,辛勤地浇灌着每一粒种。收获的时候,又会有辛勤的汗水。收获了,又有多少人珍惜他们的劳动呢?又有多少人吟诵那熟悉的《悯农》?农民……...
作文《农民》
农民
农民,这个“职业”给一些家长不好的反应。他们认为只有没有文化的人才当农民的,这话是没错,但是他们只看不好的,没想好的。
如果不是有农民的话,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有蔬菜、大米等的农作物来治我们的“五脏庙” ,也许你会说这有什么大不了呀!但是你有那么好的耐性吗?可以受得了那么辛苦的工作吗?谁都可以种出农作物,这个道理谁都懂。虽然农民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他们还是辛辛苦苦的种出那些农作物。他们经得起辛苦,有很好的耐性去种植农作物。
农民辛辛苦苦的种植农作物,一来是可以挣钱,二来我们又有农作物吃。农民还得养猪,养鸡养鸭等的家禽,要不我们又怎能吃到这些有农民种、养的“食物”呢。
春天农民辛辛苦苦的插种,播种等的工作,夏天又要杀虫,秋天又要忙着收获,跟着再种别的农作物。一年四季,这样的顺序重重复复,为的就是种出蔬菜,然后卖到批发市,再到市场,最后被我们烹调成美味佳肴。
农民那么辛苦,为的是什么?他们完全可以不干活的,但是他们还是含辛茹苦的种植农作物。所以农民这个词很伟大,这个职业也很伟大。
我们不应该嘲笑和小瞧这份职业。而农民这个词,在人类心中分量有多重,这个职业是否应该存在,我们也应该思考思考了。
一位老农在田地里劳作,
顶着铁青的天,
赤着上身和脚板。
锄头捶打身体,
给脊背造了一个铁定的角度。
他的肌肉饱经岁月的蹂躏,
一根根地,
萎缩,变形,
但任何一个出卖汗水的人都瞧出,
他曾经有过多么结实的体格。
可就这淳朴的身影,
挣扎一生,
最吃得力,吃得苦,
直到入土,休息,别无他求。
那是汗水流尽,
在田间或在半路,
只要见子孙跪成一圈,
他就瞑目了。
我的爸爸 妈妈是个农民,我也出生在一个农家。虽然家里不是很富裕但是爸爸妈妈都很吃苦。我从小就没做够农活,现在长大了可以帮爸爸妈妈干活了这让我很高兴。在我小时候爸爸妈妈就把我送到了成里去读书,所以帮不了爸爸妈妈可是现在我长大了,但是爸爸妈妈还是不要我干怕耽误我学习,我知道爸爸妈妈担心就是不要我再走他们的路。
啊!农民是多么的美丽啊!
我们吃的饭菜都是从他们一天一天的汗水和劳动成果得来的。所以我们要“粒粒皆辛苦”绝对不浪费他们的劳动成果,绝对不让他们的汗水白流。
啊!农民是多么的光荣啊!
我们穿的衣服也是从他们的汗水得来的。
啊!农民是多么的美丽啊!
相信你的父母,你的爷爷奶奶,你的所有长辈曾经都是以为光荣的农民。所以你的亲人都很美丽。
让我们懂得的珍稀农民的血汗吧!
属于自己的自由,乘着隐形的翅膀,在天空自由翱翔,
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
--题记
那天我回到家,迎接我的是紧闭的大门,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是心里却没有丝毫遗憾,那些七彩的泡泡依然在我的脑海里自由的飞着。
“忽”的一声,紧闭的大门豁然打开,我没有回头,只听后面传来老妈的怒吼:“你还回来?你还回来干吗?你就在外面就行了,什么学习都不用管……”我冷笑一声,义无反顾地离开家门,走出不远,我听见老妈在后面喊:“你走吧,走了就不要回来!”我依然往前走着,后来,我听见“砰”的一声,大门关上了。
星星渐渐爬上了夜空,我望着那星空,茫然地往前走着,我不知道该去哪儿,不知不觉中,我又来到了昨天和秋韵一起吹泡泡的田野。
夜色中的田野,依然是如此美丽,远处流露出了星星点点的灯火,让我的心里涌出温馨的感觉。我坐在土地上,土地还保留着太阳的温暖,我很兴奋,我突然发现,现在的自由完全属于我。
不禁从书包里拿出长笛,吹起了海顿的《小夜曲》,这是我吹的最不好的一首曲子,每次老师都说我吹的没有感情,但在这么美的意境下,我把自己全身心的感情全部容入了曲子中。
天地间,只有我,和我的《小夜曲》。
夜深了,我拿着笛子睡着了,睡梦中,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个穿白裙子的天使,自由的在天空中飞翔着,空气中,有我最喜欢的百合花的香气。梦中,我是那么幸福。
笛子从手中滑落,我惊醒了,望望破晓的天空,我站起来,整理校服,向学校走去。
路上遇到秋韵,她惊讶的问我:“你……你……今天起晚了?不对,不晚啊,没洗脸就罢了,怎么连头发都不梳啊?”我无奈的苦笑,把事情从头到尾都对她说了,她恍然大悟:“怪不得你爸爸昨天来我家找你……”“爸爸回来了?”我惊喜,“对啊,昨天就是他来我家,问我知不知道你去哪了。”
到了学校,我借秋韵梳子把头发整理好,又洗了脸,神清气爽地坐在座位上等待上课。
上课铃响了,语文老师踩着铃声进入教室,说:“今天我们进行第二次月考,大家务必好好申题……”老师宣布着一系列的考试规则,我猛然醒悟,今天是月考。
发下卷子,我扫了一眼作文,哦,原来是自命题的,我长舒了一口气,秋韵回过头来对我笑,我一抬头正好和语文老师的目光对上,吓的我赶紧低头答卷。
前面的题我答的很顺利,最后的作文,我想起了昨天的那个梦,笑了笑,在卷子上写下题目《隐形的翅膀》
作文最后,我用这样的话结尾: 属于自己的自由,乘着隐形的翅膀,在天空自由翱翔。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
写完后,我自信地把卷子交上。
〔未完待续〕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了解农民的生活就是从书本上学习的,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样的了解只是片面的,我们永远不会在这里感觉到真正的农民生活,因为只有亲生经历过才会有收获,而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会有真情实感吗?
我的爷爷,爸爸妈妈都是农民,而我这个人只能是半个农民,为什么这样说呢?那是因为我从小到大没有干过多少次农活,其实就是因为我自己在家人的资助下一直在城市读书,所以我就是一个不是多次触碰农活的农民,但是干农活也不是很少。但是我的爸爸妈妈他们经常就是在农村这里干农活,这也是我的家庭主要的收入!
即使是这样的我依旧不是特别了解农民的生活,就是因为我干农活太少了,所以在这个国庆长假期间我一直干农活五天,这一次我真的了解了什么才是中国最苦的农民生活!
不是所有的土地都是平原,也不是所有土地都是机器化。在这个陕北地区,所有的土地都是在山里的,这里的道路崎岖不平,即使你自己有钱买机器设备,可是这里根本就不可能上去,所以我们就在那里如同以往一样出力气干农活。
辛勤的农民
大家都知道,我们吃的粮食是农民们播种的,但你们知道农民们播种粮食的辛苦吗?
万物复苏的春天来临时,人们大多在明媚的春光下漫步、呼吸新鲜的空气,但这个时候,农民们就开始辛勤劳动了。把秧苗插入土地、把种子种入土壤,哪还有时间欣赏春日美景,呼吸新鲜空气。炎热的夏日来了,人们在家中感受空调的凉意、在泳池里享受水的清凉,根本就不会想到在田里松土、浇水的农民。来到田边,各个农民弯腰躬背拼命地干活,,背上、腿上的汗水侵透了衣裳,头上的汗珠顺着下巴滴落在土壤里,整个人就像从水中走出来似的。一个夏天过去了,农民的身上就像染了墨汁一样黑。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人们在家中品尝着果实,有说有笑。农民们又陷入了忙碌之中。有的农民摘果,有的农民各麦,还有的农民采瓜。冬天,寒风呼啸,刮在人们脸上就如刀割一般。农民们可顾不上这个,穿上件单薄的外衣,推上拾肥料的小车,出门寻找肥料走了很远的路,不叫苦、不叫累,只为找到更多肥料,让粮食长得饱满、结实。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农民的脸渐渐消瘦下来,手上的青筋清晰可见。不论条件怎样恶劣,工作多么辛苦,农民们都会坚持住,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劳动才会使他们走出乡村,远离贫苦,毕竟劳动创造美好未来。
对于农民来说,丰收就是财富,只有不断劳动,才能不断丰收,所以他们劳动,为了远离穷苦而劳动,为了人们能吃上食物而劳动。
写到作文的最后,我不禁想起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饭碗里的一粒粒米,都是农民们用汗水换来的,我们怎能浪费呢?
三个小偷在路边喝酒,边喝边吹牛。张三说:“我是小偷之王,我最厉害了。”李四说:“我是小偷之王的老爸,你再厉害也是我儿子。”王五把酒杯一扔,说:“我是小偷之王的祖宗,你俩都是我的孙子。”三个人争得面红耳赤,吵得不可开交。
这时,一个农民远远地走过来了,他牵着一头牛和一头羊,羊尾巴上拴着一个铃铛,叮叮当当地正朝三个小偷走来。三个小偷就打起赌来。张三说:“我能把他的羊偷过来。”李四说:“这算啥,我还可以把他的牛偷过来。”王五哈哈大笑说:“雕虫小技,算个屁!看我的,我能把他的衣服裤子都偷来,包括底裤,保证让他光着屁股回家。”
张三先动手。他找来一张牛皮,化妆成一头小牛犊,偷偷地靠近农夫的羊,把羊尾巴上的铃铛解下来,系在牛尾巴上,然后把绳子割断,把羊牵走了。农夫走啊走啊,走到一个弯的地方,他回过头一看,“咦?怎么回事?铃铛不是一直在响吗?我的羊到哪里去啦?”农夫很着急,他东找找,西望望,可是哪里有羊的踪影?
这时,有个人来到了农民旁边。那个人说:“你是不是在找你的羊啊?很大很肥,羊角弯弯曲曲的?”农民一听大喜。连忙说:“对,对对对,就是它!在哪里?”那个人说:“刚才我看见一个人牵着一头又大又胖的羊往西边走了,他一定走得还不远,赶紧去呀!”农夫说:“小兄弟,你能不能帮我看着这头牛,我立马就去追,我很快就会来的。”那个人说:“好呀,没问题,我等着你,老兄,麻烦你快点,我还有事情要做。”于是农夫以最快的速度追了过去。那个人看见农夫走远了,忍不住哈哈大笑,他把牛牵走了。
原来这个人就是李四。
农夫追啊追啊,追了好远好远,可是哪里有小偷?农夫开始担心他的牛,就放弃了追赶,往回走。多好的一头羊啊,值一枚大洋啊,白白弄丢了,多可惜啊!农夫一边走,一边责备自己粗心。想到这里,他一下子想到了他那头牛,这次不会因为轻信人家又被骗了一次,又白白浪费了一头值三枚大洋的牛吧,农夫又开始怀疑那个人来。他越想越着急,越着急就跑得越快。他回到原位一看,那个人不见了,他的牛也不见了。农夫这才知道,自己又上当了,白白浪费了一头值三枚大洋的牛了,农夫后悔莫及,可是已经晚了。
现在农夫已经变成一个穷光蛋了。今天他由于一时粗心被人家骗了一次;因为轻信人家又被骗了一次。“我怎么这么笨啊,笨到家了。”他狠狠地敲击自己的头,他大哭,“我的羊啊!”他大喊,“我的牛啊!”他大喊。他边走边哭,眼泪和鼻涕象断了线和雨丝一样掉下来。
农民走到一条小河边,看见一个人在河边哇哇大哭。农民就问他:“小兄弟,你哭得这忧伤,是不是也丢了牛羊啊?”那个人说:“我死定了,我死定了,爸爸给我三十块大洋去服装店里买衣服,可我摔了一跤,钱就“扑通”一声掉进了水里了。"农民说:“你傻愣什么,还不赶快去捞?”他说:“我想啊,可是太深了,我不会游泳,要是你会游泳,帮我把钱捞起来的话,我就给你十块大洋。”哇,十块大洋,可以买两头牛两头羊啊,我今天发大财了。农夫贪心了,他脱了裤子,脱了衣服,把底裤也脱了,潜在水里找大洋。可是农民东摸西找,也没有找到。等农夫浮起来的时候,那个人不见了,自己的衣服也不见了。
农夫第三次受骗,他只好光屁股回去。
原来这个人就是王五。
农夫光屁股回家,一帮小孩子跟在他后面嘲笑。有见过丢面子的,可是没见过丢这么多大面子的,农夫羞愧不已。
自己为什么会受骗?他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想通了。
一是自己一时粗心被人家骗了一次,白白丢了一头羊;二是轻信人家被骗了一次,又白白丢了一头牛;三是太贪心了。
这就是他受骗的原因。这三点道理,小朋友们,你们明白了吗?
众所周知,在每一个繁华的都市,都汇聚了来自大江南北的人们。显而易见,在男女老少的队伍中,少不了外来打工的农民群众。他们是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也是城市里独特的一个群体。随着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他们家乡的土地一块一块的被承包,被占用,最终都卖给了开发商。无田可耕、无地可种的他们,为了一家老小的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的来到城市谋生。在繁华的都市,他们时常遭遇不平等的对待,也时常遭遇歧视、冷漠和排斥。当今社会,他们总是被定义为:穷、脏、俗。每当有抢劫、盗窃,人们也总是把目光投向农民工。我想说,他们有什么错?!难道就因为他们没文化、没地位、没品味吗?!工业毁了他们的家园,他们却还要反过来为工业发展做服务。
他们顶着烈日,挥汗如雨;
他们冒着严寒,瑟瑟发抖……
但是,有谁看到他们后退一步?!有谁听到他们说过辛苦?!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他们盖起了一幢幢的高楼,建成了一道道马路,铺好了一条条铁轨,架起了一座座桥梁……
他们当中还有一些人,每天为城市清理好每一条街道,疏通好每一节下水道,把我们不愿意搬的物件搬运到家门口;有时候,他们甚至冒险替我们修理好坏了的电缆线……
有谁敢说他们卑微?!有谁敢说他们渺小?!我们有什么资格取笑他们?!我们有什么权力鄙视
他们?!他们是高尚的,他们是伟大的,因为,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不一定能做得到,也未必做得好。
有这么几则关于农民工的报导:
在炎炎夏日,有一位农民工拖着重重的行李,吃力的上了一辆公共汽车。因为天气实在太闷热,农民工汗流浃背,也因为风尘仆仆,他浑身散发阵阵汗臭味,引起一名乘客破口大骂,甚至命令他立刻下车。原因就是嫌农民工太脏,影响市容。农民工无辜又无助的看着对方,一遍一遍的道歉着,然后,他默默的移走到一个拐角,当时,车上的空位还有很多,可是,农民工却颤颤巍巍的站立着,他再也不敢坐下来,生怕别人嫌他太脏,也怕弄脏了座位,别人不好坐。
有一名女子,在某处风景区观光,一路上吃着零食,吃完的包装袋随地乱扔,一位上了年纪的清洁工一路跟在她后面,一次一次的弯腰捡起垃圾,又一次一次的丢进垃圾桶。本以为那名女子会自觉的遵守公共环境,谁知她非但不改,竟然更加随意。清洁工实在看不过去,就上前说了一句“请不要随地丢垃圾,旁边就有垃圾桶”。那名女子却回了一句“如果人人都把垃圾丢进垃圾桶,那么还要你们这些人干什么”?清洁工听完之后,再也没说任何话,蹲下身子捡起垃圾,转身扔进了垃圾桶。随后,默默的走了……
一位安装工,在一个有20多层高的单位外墙,脚踩着狭小的空间,他的腰间,只系着一条安全带,成功的完成了电器安装和调试。这样飞檐走壁的工人,一天可能要完成三四个任务。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工作,如果好心的人看到了,也许会多给几个工钱,他们也只会憨笑又羞怯的说一句:谢谢老板!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不忍心再写下去,真的不知该怎么写下去?我想问:我们的人性呢?!我们的良心呢?!
农民工,他们很不幸运,可是他们都很善良。他们,有的见义勇为,有的乐意助人,他们是我们食物来源的创造者,他们是每座城市繁荣的建设者,他们是每条街区干净的守护者……
他们不是工程师,也不是美容师,更不是救世主。他们只是农民工而已,然而,就是这么一群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平凡老百姓,却让我们过上的幸福快乐的生活。
在我看来,农民工是坚强的,好样的!他们卖力的干活,赚回来的血汗钱,自己舍不得多花一分,就寄回了家乡。好让父母多享一点清福,好让妻子多过一点好日子,好让儿女多读一点书……
而自己却置身在整个城市最混乱的地带。他们为城市的现代化,奉献了太多太多,获取的报酬却很少很少。还时不时遭人冷眼,受人欺凌。不是他们没出息,也不是他们没本事,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出来工作,大家都不容易。我们应该要向农民工致敬!不是吗?!
亲爱的人们啊!请关注弱势群体。农民工也是人,他们也为社会创造了福利与价值。可是,他们得到的往往却与贡献的成反比。这不是我们中国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谐社会,大家一样贵!亲爱的人们啊!请呼吁社会群众,让我们表一份心,尽一份力吧!对于农民工,我们理应怀着敬重与感恩之心。
农民工,一个特殊的称谓,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农民进城务工现象产生于改革开放以后,一些农民离开农村到城镇“上班”拿工资,主要从事二、三产业劳动。社会上把这些人称为“农民工”。“农民工”首先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即户籍制度规定下的农民,在家承包有集体的耕地,其次才是表示一种职业,即城市中事实上的工人。
据有关“权威”方面的调查说,我国农民工数量已超过2亿人,已经成为城市社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多了,事也就开始多了。于是各种和农民工相关的问题就来了,听得多的莫过于被拖欠工资,生活含辛茹苦之类的,而那些皆大欢喜,高高兴兴地场面通常只有在他们受尽了委屈之后才会有的,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难道农民工所期待的“玉”就非得经过艰难困苦不可?
从乡村到城市——他们在城市开始了寻梦之旅。梦总是美丽的,但现实总是残酷的,就算不残酷,也是不如想象中的那般美好的。看惯了农民工的悲惨,听惯了农民工的辛酸,而他们那无边的苦海,要到何处才算是岸?
现在的时代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时代,也是一个现实的时代,就因为如此,才使得权利的是否得到保护也要看个人的经济实力和地位了。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某些原因,农民的经济资源分配得少,社会地位明显不高,权利自然而然就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了。长此以往,问题就出来了,因为贫困所以就出来打工赚钱,想打工赚钱就必须得到很好的权利保护,而想得到保护就得有很高的经济地位,又因为地位不高,应得的权利不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打工也是难上加难了,所以就注定要接着贫困下去,就像一个无解的方程!
众所周知,无论是在我们的媒体报道中还是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之下,我们的农民工始终只是农民工,是我们话语里的“他”,是需要城里人帮助的“他”,而不是权利的受者――“我”。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农民工无法在公共领域表达自己所想表达的,也因为没有良知之士或媒体为他们做代言,就算有的话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良知之士的见解能使几个人信服?媒体之语又有几分力道?或是出于良心,或是出于社会稳定的功利性,而真正想帮又能帮的又有几个?
只听说因为拖欠工资而致农民工示威游行或绑住欠他们工资的人的,而没有听说哪个“城市工”因此而做出如此“不可思议”“没有法律意识”的事的。这都是因为什么?归根到底,因为农民工就是农民工,而城市工永远是城市工,两个不同等次的人,话说劳动是美德,无上下贵贱之分,但到了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上下与贵贱就出来了。城市工遭“冤”时有“包青天”――仲裁委员会,工人委员会什么的协调机构,可当农民工比窦娥还冤时,能找的有谁?能帮的又有谁?求天不应,求地不灵,这就是当代的农民工,只有在某些人再也看不过去时,那些“无法无天”的行为才有些收敛。而现在,路还是漫漫,农民工的权利问题仍然严重!
在过去的时候有三座大山压在全中国人民的肩头,但到了现在,那旧的大山没有了,却又有新的三座大山开始压在了我们的农民工身上:改善住房条件成了农民工最迫切愿望;打工赚的钱很大一部分用于支付过高的生活成本;教育开支成为大多数农民工家庭最大的一笔支出。前两座大山暂且不作分析,在这里仅仅对“教育”这座大山作个简单的叙述:
在农村我们讲“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但在有些农村,穷的还是教育,苦的还是孩子,难道这种悲剧还要在城市里重演?都不希望重演,但农民工的孩子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在城市还是有的。在城市,城市工子女有人人所属地学校入读,而农民工呢?想活下来就得出来打工,为安心打工就得带上孩子,带上孩子就得让他们上学,想上学就得面临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试想一下,如果有那么多的钱有那么大的能耐,农民工还会是农民工吗?还会受尽背井离乡之苦来到城市吗?这又是一个无解的方程!
两个无解的方程压在了农民工的心头,何时才能出头?
农民为什么出来务工?种田不好,做农民不好,想做一个想象中的工人,可到了城市他们才发现,做一个工人也是那么的难。
总而言之,可以简单地说来,农民工的民工身份是定了的,仅仅限于“民工”这一层,再严重一点,就是连“公民”都算不上,因为应有的权利都的不到有力的很好的保护。我们讲一个人在社会中之所以可以称为“公民”,是因为他最基本的权利可以得到保护。而农民工呢?不!因为农民在法理意义上的“公民”地位仅仅是个虚名。借用鲁迅前辈的一句话,“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在这个地方,我们大可不必说地那么重,说“长此以往,‘工’将不‘公’”就好了。
说来说去,就归结到了农民工自身的问题了,说来说去,就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了。我们讲“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可依照现在看来,拥有中国半数以上人口的农民的教育问题都没有搞好,经济从何发展?时时刻刻都在提“三农”问题,讲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可最基本的农村教育问题都没有搞好,“三农”问题完善解决的那天会是在何时?
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之后,会出现很多难以想象难以克服的困难,我想那都是暂时的。在这个时候,就是要抓重点,下猛药,不能让这个问题一直都是个问题了。农民工问题由来已久了,不能一直拖着。人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农民正是农业活动的主体,农民不被重视,农民工越来越多,农业发展成为空谈;农民工不被重视,城市经济发展也将成为空谈。
历史的车轮早已经跨入了21世纪,是时候让那些“低头看地”的人们来“抬头看天”了!农民工问题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社会问题,但是我们已经不能再等待了,不止是农民工本身不能再等下去了,就算我们为孩子们考虑一下!